陈央:“盲评”效应可否走的更远一些?

近日,陕西省财政厅首次对269名申请参加高级会计师职称评审人员进行了“盲评”,即从评审开始到结束,专家不知参评人员姓名、单位,不知评审哪些人,专家封闭集中盲评;参评人员不知谁是自己的评委,无法打招呼、说人情,一切都是信息系统自动随机分配,系统自动生成结果。(人民网 1月23日)

“盲评”机制看似“随心”,,实则体现了陕西省最大限度保障公平正义的“良苦用心”。当下,公平公正成为了选人用人的核心追求,但是招考、聘用“黑幕”、收入两级分化严重,都刺激着公众敏感的神经,在社会大环境下,人人都希望“插队”,但是又都痛恨“插队”行为。要走出这潭泥淖,关上“后门”,接受赤裸裸的竞争,让胜利者赢得心安理得,淘汰者输的心服口服,就要重塑规则意识,健全制度的“硬杠杠”。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一文中,“公平”一词共出现了20次,引人瞩目。这20次“公平”从不同方面诠释了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改革抓手。群众热切盼望的,就是我们党坚决执行的,要保障所有公民都享有公平的机会、公平的待遇、公平的保障。

有公平的制度才能举贤推优,才有利于社会的长足发展。选人用人上更是如此,陕西省财政厅推出的“盲评”机制在选人用人上提供了考据。作为社会中的敏感群体,公务员的聘用制度上也能否多些“盲评”了?

目前,公务员聘用制度也在不断的修订中完善,也在尝试“盲评”机制,公务员选聘笔试过后,大部分都摈弃了传统的事前“对号入座”,采用抽签面试,以保证公平。但是还是有个别部门或者单位在选聘干部上大搞“私人定制”、“择关系选择”,百色国土局的“萝卜招聘”暴露出个别干部大搞特权主义,大开“方便之门”的结果,如此选来的“水军”是“蝗虫”还是“南郭先生”?

作为社会各项事业的推动者和带头部队,干部聘用尚且如此,“带头”违反中央规定,大搞特权主义,试问,“车头”都“跑偏”了,那社会公平正义何言?

中央出台的《干部任用条例》对规范干部聘用制度,严防选人用人不正之风都有着重要意义,但是要真正让条例化为实效一是要有关部门严格把关,加强监管,防止招聘中的“小动作”,二是要各地方切实提出具体操作方法,别让这段空隙被“有心人”趁虚而入。要多用“盲评”,探索得更深入一些,规则更明晰一些。

试想,要是能从源头就防止“污水”流入“大海”,那纪检部门不就省事多了吗?要优化聘用机制,多采取“盲评”这样的选人用人机制,严把关,严监管,防止“陈仓暗度”, 为公务员队伍注入正能量,更大限度保障公平正义。

作者:陈央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