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邸制住房”值得进行探索推行

作者:蒋小舟

近年来,随着政策收紧,享受福利房变得越来越难,对于不少新进机关的年轻公务员来说,解决住房成了难题。不少年轻公务员被住房问题困扰,副局级住50多平米 。(1月16日来源:新华网)

1998年,中国开始实施住房分配制度改革,从此福利性分配住房的制度一去不复返,公职人员住房开始进入市场经济时代。经过近年来几轮火箭式的上窜,市场房价已经成为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特别是近期诸如“房姐”、“房叔”以及“房媳”等个别利用职权,违规获取、占用福利性住房的新闻被曝出,更是加重了公众对市场房价接受能力的心理刺激。

众所周知,中国房价屡创新高,政府数次干预却收效甚微的原因有很多,我们无法一一详解。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拥有一定职权的政府官员,基于土地财政和地方利益的考虑,有意识地引导房价攀升绝对是导致房价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对比公务人员的实际收入和房价,我们会发现,“80%以上的公务人员买不起住房的人”的结论是成立的,甚至近两年来,很多厅局级以上的官员都坦承自己“两个月工资都买不齐一平方米房子”。

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决定“探索实行官邸制”,所谓官邸,就是人们的常识中的高级官员办公和住宿的地方。比如,白宫是美国总统的官邸。官邸暗含的意味在于,高级官员在任,可以住用官邸,如果卸任、离任、升任,这个房子你得交回去。套用百姓的话说,就是铁打的官邸,流水的官。显然,这个官邸不同于办公室,因为还可以居家。但它又具有办公室的特征,就是你离开这个单位时得把办公室交回去。

官邸制的好处就在于,两条腿走路。你做官时有你的房子住用和办公,退下来就交回去。同时,这不影响你个人居家的房子,你有能力买商品房,就按市场规律走。说白了,就是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二者明晰两清,不能说高级官员就两头占着好处。官邸制还把财政解放了,不用一届领导盖一批大房子,盖得没完没了。

显然,探索实行官邸制,直接导致官员在住房这个隐性福利方面开始转型,使官员福利显性化、规范化、制度化。官邸制是要对领导干部进行必要的生活保障,但不准多处占用住房和办公用房,不准超标准配备办公用房和生活用房等。从制度上进行理清,也就断了这种多占的后路。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