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军:回归简朴才是“最美”

县委大院是建成白宫式的“土豪”范儿?还是耐心维修老院子办公过“苦日子”?近日,一个个湖南老县委大院在网络上爆红,成为中国启动改革仍需艰苦奋斗的最好注脚。(《人民网》,12月5日)

红砖房、木板楼、公共食堂……这些始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可谓简朴之极,寒酸之至的县委大院,与日新月异的经济发展、焕然一新的城市面貌、日益改善的百姓生活,形成了鲜明对比,更与一些地方动辄花几千万甚至上亿巨资修建的豪华政府大楼有天壤之别。同样还有形成了巨大反差的是,这些老旧的县委大院让社会民众眼前一亮、心头一暖,获得了一致的好评和称赞,而随着那些豪华政府大楼的拔地而起,质疑和疑虑也涌上了老百姓的心头。笔者想说的是,“最美县委大楼”只是一栋楼,它之所以能几十年来屹立在那,并一直发挥着政府办公的职能,最关键的还是在于——人!在于当地几代县委政府领导班子的英明和勤俭,所以,“最美县委大楼”折射出的还是最给力的县委政府。

在有的人看来,堂堂一个县委政府,竟将办公地点设在那么几间朴素简陋的老房子,简直拿不上“台面”。那么,为什么没建一个气势磅礴、冠冕堂皇的政府办公大楼呢?是因为当地财政太穷,没钱修新的办公楼?显然不是。看看县城的变化,看看农村的发展,别说修一栋办公楼,就是修一座摩天大楼,也是有这个财力的。是因为国家叫停楼堂馆所建设?我想也不是。如果要建,国家再怎么强调,地方上也是有办法的,最近几年不断见诸报端的“××最豪华政府大楼”就是很好的例证。不是因为没有钱,也不是因为政策的管制。那么,半个世纪了,几代领导班子都“蜗居”在那几件陈旧不堪房子里,他们坚守的到底是什么呢?是一种历史,县委大院是一个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保留这个老旧的院子,就是对历史的记忆;也是一种精神,是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对老一辈共产党人优良传统的继承;更是一种风格,是共产党人的执政风格,是一切为了人民,把该用的钱用到老百姓身上,政府多挤一挤、紧一紧,百姓的日子就好过些的崇高风格。保留这个老旧的院子,就是居安思危的时刻警醒;保留这个老旧的院子,就是戒奢以俭的发扬继承;保留这个老旧的院子,就是一切为民的集中体现。

“最美县委大院”之所以备受关注,在于它唤起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勤俭节约优良传统、对艰苦奋斗革命精神的温暖情感。当人民群众对豪华政府大楼嗤之以鼻甚至恨之入骨时,这些老旧的县委大院正好让人们看到暖心的一幕,给他们送去了一股正能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光盘行动”到“八项规定”,从“整治四风”到“禁建楼堂馆所”,从“党的群众路线”到“反对浪费条例”……一系列政策举措,党中央旗帜鲜明地倡导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把亲民爱民为民的执政情怀演绎成当下中国的“流行风”。对共产党人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而言,“最美县委大院”揭示出一个浅显但永恒的道理:你离群众有多近,群众就与你有多亲;你把老百姓的冷暖放在心上,老百姓就会把你装在心里。只有增强勤俭节约意识,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永葆共产党人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上的纯洁性,我们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支出是有限的,我们要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用在改善民生上,用在为民服务上。我们要用简朴的来取信于民,造福人民,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要学会过紧日子。为人民服务不在办公楼的豪华程度,不在虚无飘渺的外表,而更多需要的是实实在在。正因为她的朴素和为民,才会有“最美县委大楼”,才会有最暖心、最给力的县委。

伟大寓于平凡之中,转变作风寓于为民服务之中,多一些简朴务实,少一些奢靡豪华,多一些勤政为民,少一些贪欲享乐,民之大幸也。

  (文/姜军)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