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者当先理清官民关系

中共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在全省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座谈会上指出,“百姓既是衣食父母,干部就要孝顺。孝顺不在实惠大小,关键在感情。跟父母心贴近是最孝顺的,这是将心比心,以一家看国家。自己也是百姓,就要时刻想着百姓的感觉。自己就是百姓,就要和老百姓心意相通。做事不在大小,关键在合民意。办事要办到老百姓的心坎上。谋幸福为谁谋,百姓福是我福。”(2013年12月5日:人民网)

从社会出现阶级分层开始,就出现了管理与被管理,也就出现了官和民的概念。封建社会的官民关系是一种剥削与被剥削之间的关系,为官者高高在上,享受着人民群众创造的丰硕果实,而作为被剥削者的普通群众,在辛苦劳作的同时,还面临着吃不穿不暖的境遇,有时还面临着生死威胁。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虽然提出了“三民主义”的美好设想,但由于革命道路与群众的愿望背道而驰,最终推翻封建王朝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蒋介石等野心革命家所窃取,官民之间的关系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仍然是一种剥削与被剥削、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人民群众的地位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把“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我们党的行动指南和革命纲领,就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斗争是要把旧中国的劳苦大众从被压迫、被剥削的遭遇下拯救出来,无论是在党成立初期面临的残酷的斗争形势还是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中,无论是我们党在解放战争中还是在“进京赶考”的途中,我们党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始终把拯救人民群众于水深火热之中作为革命的准则,无数革命先烈在为了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中英勇牺牲,无数革命军人在为了将劳苦大众从被压迫、被剥削中解放出来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共产党宣言》中解放全人类的真谛。也正因为我们党确立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精神闪闪发光,广大人民群众才在历次斗争中义无返顾的站在了党的这一边,在抗日战争中时刻可以看到群众为掩护八路军而不畏敌寇的身影,在解放战争中正是有了群众的鼎力支持,我们才用“小米加步枪”赶跑了“蒋家王朝”的“飞机大炮”。可以说,在革命时期的官民关系就是一种水乳交融、血浓于水的关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坚持拨乱反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党致力于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作为党的主要任务,始终没有放弃党的宗旨观念,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此时的官民关系要求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核心本质是公仆关系。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得到满足,部分党员干部经受住了敌人的枪林弹雨却没能抵挡住资产阶级思想的“糖衣炮弹”,有的迷失自我,找不到方向,不知道自己与群众的关系是什么,找不准自己的位置;有的官僚主义、享乐主义思想严重,对待百姓冷言冷语,作风粗暴,态度蛮横,有的腐化堕落,与民争利,把本该用来服务群众的权力变成为己谋利的工具,完全忘记了自己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该做什么,什么该做的问题,错误的把自己当“官老爷”看待,凌驾于广大群众之上,让党员干部的先进本色大打折扣。

我们党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并焕然一新,我们的国家之所以能够如此的繁荣昌盛并不断地发展壮大,我们的人民之所以能够如此的富裕文明并将不断地继往开来,根本原因是我们一贯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我们工作的行动指南和工作准绳。当前,我们党面临着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伟大目标,面临着国内“三个没有变”的基本国情,肩负着全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期盼,要实现这个历史性任务,只有坚持党的领导,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永葆党的先进性,当好人民的勤务兵,激发人民的创造力,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奋力拼搏,创新实干,奋勇前进,此时的官民关系必须是永不变色的公仆关系。

繁荣昌盛,天下太平,需端正党风,严肃政风。为政者,公仆也。只有始终坚持这一点,把人民群众当主人,当父母,当恩人,人民群众才会与我们心相连,手相连,情同手足,我们的事业根基才会牢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才能实现。(文/胡匆聪)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