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G熊晓鸽:寻找文化产业投资的“爽点”

他认为,移动互联网一定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绝佳机会。

IDG熊晓鸽:寻找文化产业投资的“爽点”

氧分子网科技  2月17日报道

如果说中国上一个十年的投资专注于解决的是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刚性需求,那么下一个十年对文化产业的投资,将聚焦于解决人们的喜怒哀乐等精神方面的需求。在腾讯财经举办的2015年第一期“投资家沙龙”活动中,IDG资本创始合伙人熊晓鸽(微博)畅谈了对于文化产业投资的想法。他认为,美国文化产业的现有模式不一定适合中国,但移动互联网一定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绝佳机会。

“文化产业的投资关键是把握好文化产业链的“爽点”。”熊晓鸽这样认为。美国的迪士尼、福克斯等公司的历史并不长,但销售额却多达数百亿美元。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提供以情感为主导的文化产品,包括电视、主题公园、电影等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在他看来,中国电影的长尾效应明显不足。电影放映了就完了,没有后续的开发。但是美国,一部经典电影的后续效应会一直持续。

的确,美国所有大传媒公司,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综合。环球、时代华纳,迪士尼等大型集团旗下业务,涵盖杂志、电影、电视台、出版等等,从上端到下端,完整的产业链布局。每个公司都有一个比较稳定的现金流。而中国的一些上市的文化企业,经营业务相对单一,风险大,由于要求较强的抗风险能力,投资价值并不高。

熊晓鸽坚信产业链的搭建,对于文化产业投资来说尤为重要。而这一投资理念,在他的行动中可见一斑。早在2005年,IDG就跟张艺谋和王朝歌、樊跃团队合作,投资“印象”系列演出。同时跟中青旅一起合作,在浙江的旅游度假地乌镇做了很成功的投资。他说:“包括对传统演出的投资,一定要投资有可重复性的内容,像百老汇一样。”

除了长尾效应不足,缺乏产业链思维,在熊晓鸽眼中,中国文化产业还存在消化渠道不足的问题。以电影为例,中国去年拍了700多部电影,但上线的只有200部左右。美国去年拍了400部,上线200部。美国那些没有上线的电影都在付费频道播出了,并没有浪费。不过,就中国目前的消费习惯来看,很难再出HBO之类的付费频道了。但是移动互联网可以给中国带来很多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2004年左右,美国出现了一批新的电影公司。创始人都不是电影人而是私募基金管理者。这个现象目前也在中国发生。他认为,PC时代的互联网靠流量、广告赚钱。移动互联网时代则靠内容赚钱。中国目前有很多待发展的地方都是投资的机会。比如高铁wifi,高铁上的付费电影频道等。以前电影的播放渠道只有电影院,现在渠道多了,内容的价值就开始显现了。

您可能还喜欢…

1 Response

  1. 十九大后,文化产业界召开了一次重要内部研讨会,讲了什么?说道:

    近日,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文化产业研究所和《文化产业评论》主办的“新时代•新文化•新发展——学习十九大报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内部研讨会”在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举办。

    来自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广电总局、文化部、网信办、北京市、中国建设银行、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大学、阿里、腾讯、歌华等官、产、学、研、金融资本、互联网各领域30多位行业大咖出席。一起来看看业内大咖的精彩发言。

    另外,在这次内部会议上,我们推出了国家发改委内参《文化产业评论》。该内参是国家发改委系统内部唯一一本文化产业内参。

    来源:文化产业评论

    11月5日,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文化产业研究所和《文化产业评论》主办的“新时代•新文化•新发展——学习十九大报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内部研讨会”在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举办。

    研讨会由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助理兼文化产业研究所所长陈喆主持,全国文化产业相关领域的官员、专家学者和企业家30余人出席会议。

    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助理兼文化产业研究所所长陈喆

    与会嘉宾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理解与思考”、“文化自信与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两大主题展开了4个多小时的热烈讨论。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司长罗建辉表示,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迅速,电视剧市场已是世界第一,电影市场仅次于美国。但我们遇到了很大的瓶颈,不是我们的生产能力不行,而是我们的传统的电视频段、播出平台只能播出这么多。我们每年批准了600部电影,但能上电影院播的,一半都不到。

    不过,随着互联网新技术新平台的出现,这一状况得到了改变。网络电影、网络剧、网络综艺节目,飞速发展,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料。今年上半年,网络大电影在我们这里备案播出的,就有将近5000部。跟我们传统电影量对比,生产力得到了释放。而且,网络电影亏损率比传统电影少。当然,网络电影目前的质量仍需要提高。这也是新时代下我们可以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下一步,我们要将网络视听建设好。网络视听是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一部分,是以后占比越来越大的一部分。我们预计,传统的广播电视影响力会逐步下降。而带有新时代特征的新型广播电视,如网络视听影响力会上升。

    因为网络视听与传统广播电视性质、功能、作用是一样,所以我们的监管要求也是一样的。我们对网络视听的监管,不是对网络视听的约束,而是对网络视听品质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的推动。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司长罗建辉发言

    文化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王鹤云强调,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工作者的使命:一是培育巩固发展文化自信;二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新时代,文化产业发展迎来新机遇:一是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人民群众对文化需求更强烈了。二是文化产业具有独特优势,有助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三是十九大报告里,多次提到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发展是文化繁荣兴盛的重要标志。

    新时代,文化产业发展也有新的要求:一是提升文化效益的要求。优秀的文化供给不足,发展文化产业的原则是提高质量,健康可持续发展。二是处理好两种属性、两种效益的关系。要处理好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的关系。处理好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的关系。

    文化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王鹤云发言

    中国建设银行普惠金融部总经理张为忠强调,文化是有力量的,是有高度的,体现了国家、民族对美好的向往。新时代,要发挥好文化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以及经济对文化的反哺作用。把文化和金融,文化体和经济体结合和融合起来。

    中国建设银行普惠金融部总经理张为忠发言

    北京市委宣传部副巡视员、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主任梅松表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注重文化创新。文化创新主要分为内容创新、形式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

    北京的内容创新主要为: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创新文化。形式创新主要为:表达方式、传播方式和生产方式。体制机制主要就是文化管理体制创新。国有企业社会效益要放在首位,其他文化企业也是要双效统一。同时要让政府的监管,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

    关于下一步如何激发文化创新活力?一个是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二是从小文化到大文化。三是加强文化自信。四是加强思想智库的建设。五是完善文化政策。六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七是注重中外人文交流。八是法制保障,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

    北京市委宣传部副巡视员、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主任梅松发言

    中国动漫集团董事长庹祖海强调,新时代发展文化产业的主要任务是,文化产业转型升级,要有质量的提升,让质量更精良。在这个大方向上,政策会变得进一步法制化。另外,很多政策通过行业协会发布,既规避了政府的风险,又能很好地引导市场,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此外,原来是靠投资和消费拉动增长。但现在需要让创新驱动发展,这就要处理好政府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因为创新的主体是企业。

    中国动漫集团董事长庹祖海发言

    清华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熊澄宇强调,对新时代的基本把握,主要是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主要矛盾的变化。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从“落后的社会生产”到“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美好生活需要,既包括物质的、经济的,也包括精神,还有制度体系。后两者都归属于文化。

    下一步发展文化产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健全法制。文化要做产业,就会涉及到投入和产出,就需要对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进行梳理。二是解决多头管理的问题。文化产业目前被文化部、广电总局、工信部、商务部等分别管理、切块管理,直接影响到了产业的发展。三是需要完善调控手段。文化产业的调控需要一个评估,才能知道政策法规是否起了作用,需要反馈调节再反馈再调节。四是要做好对新变化的应对。比如文化产业与互联网,与新科技的融合发展。

    清华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熊澄宇发言

    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文化创新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院长于丹认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包含了三层意思:时态关系、属性关系和文化基因。

    时态关系。《周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新时代文化人的使命,就是让文化成为动词。减少数量,提高品质、文化产业就成为灵魂。

    属性关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

    文化基因。中国传统文化是儒释道三家合一的。中国人信天理和伦理。中国今天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就要寻找传统文化的基因,然后从基因上重塑民族精神。

    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院长于丹发言

    北京歌华文化集团董事长李丹阳表示,新时代,文化从业者要用更高标准审视自身工作,要主动融入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把文化的调整适应功能发挥好;要解决好技术伦理和自然伦理的问题;要构建国家的审美体系;要恢复和振兴中国传统文化。

    北京歌华文化集团董事长李丹阳发言

    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中国实学研究会会长王杰表示,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产业,重点在落实,要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落地。

    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中国实学研究会会长王杰发言

    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全球副主席、中国区主席陈平表示,今天我们谈文化自信,脱离不开国际视野,要主动吸收世界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可以从文化资源到资本性转化、发挥华人与华侨的作用、文化自信与国际交流、创新文化产品等方面着手突破。

    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全球副主席、中国区主席陈平发言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从经济发展的视角阐述了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认识,强调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坐标,为新时代经济发展提供价值规范和伦理基础。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发言

    中国国家画院建筑艺术设计院院长王永刚强调,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文化自信,形成一种质变,对文化产业是一种撬动。我们的美丽乡村、自然山水,要没有一块石头、一个村落是一样的。要把当地文化最优的、最独特的精髓放大,形成文化影响力。

    中国国家画院建筑艺术设计院院长王永刚发言

    中国文化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金巍表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从文化金融的角度理解,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政策投资的要素很多,但动能没有发挥出来。二是金融企业紧盯互联网,在传统产业金融的创新上力度不足。三是文化金融相关政策宣传不到位,下面很多企业不了解。四是文化金融基础设施不足。比如会计制度,文化无形资产评估、法制资产评估等。现在我们还是在用几个政策来指导文化产业发展,法律层面的还很少。

    中国文化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金巍发言

    阿里文娱集团研究中心主任孟晔强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既要有形式,还要有内容,更要接地气,让年轻人喜欢传统文化,让大众获得对美好生活的满足。

    阿里文娱集团研究中心主任孟晔发言

    腾讯研究院版权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田小军表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发挥好文化和科技的融合作用。

    腾讯研究院版权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田小军发言

    北京尚8集团董事长薛运达认为,新时代文化产业的重点之一应该是文化企业混合所有制的推进。

    北京尚8集团董事长薛运达发言

    新元文智投资公司总经理刘德良分析了当前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十大矛盾:一是巨大产能与精品化的矛盾。某些领域中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二是巨大产能与消费者追求更好的精神文化消费之间的矛盾。三是创新活力主要在互联网,但与监管体系不匹配的矛盾。四是产业机构与市场升级之间的矛盾。五是商业利益最大化与法律法规不健全之间的矛盾。盗版产生巨大的收益。六是创新与融合之间的矛盾。七是传统文化与资源转化率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八是文化传播与文化出海影响力之间的矛盾。九是文化产业的活跃与“文化和相关产业融合规模”不匹配的矛盾。十是资金大规模投入与产出质量不高之间的矛盾。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可以从以下七个方面着手:一是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开放国有文化资源。二是探索监管手段创新。三是健全法律体系,强化执法。四是推进传统文化产业的互联网化。五是加强金融创新,对接文化产业发展需求。六是改革税制。文化企业抵扣的来源很少。七是文化出海与文化对外贸易需要进一步理清,让市场理解政策。

    新元文智投资公司总经理刘德良发言

    最后,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助理兼文化产业研究所所长陈喆做总结发言。他指出,十九大报告提到文化79次,文化自信6次,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各3次,说明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和文化产业发展。当前我们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十九大以后,相信文化产业会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出席内部研讨会的还有: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创新创业办主任邓智华;中国起源地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竞生;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资讯部主任成琪;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鲁彬;新华社北京分社文化产业记者张漫子;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文化艺术生态中心主任杨梓琦等。

    需要着重说明的是,在这次研讨会上,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助理兼文化产业研究所所长陈喆还向与会嘉宾赠送了三本册子。

    第一本是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论述摘编》共分8个专题,收入361段论述,摘自习近平同志2012年11月15日至2017年7月26日期间的讲话、报告、演讲、指示、批示、贺信等70多篇重要文献。其中许多论述是第一次公开发表。

    第二本是文化产业评论团队创新制作的“最文创”产品——文化产业政策智能二维码笔记本。收录十八大以来中国文化产业重要政策262条,用手机扫码就可以方便查阅。笔记本是政府的抓手、企业的帮手、个人的助手,目前已得到业内广泛好评和赞誉。

    第三本是国家发改委内参——《文化产业评论》。该内参是国家发改委系统内部唯一一本文化产业内参。也是新媒体“文化产业评论”这么多年来为行业发展又贡献的一份绵薄之力。内参由陈喆担任主编,朱嘉担任副主编,主要刊发文化产业界的重要文章和观点,呈送给国家发改委内部各司局。本期是创刊号,刊发了熊澄宇教授、于丹教授和孟晔先生的文章。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