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创飞粤—互联网助推新经济,氧分子网助力2016广东互联网大会

全球互联网用户数已超30亿,比上年增长9%,互联网全球渗透率达到42%。印度互联网用户数达到2.77亿,比上年增长40%,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二大互联网市场,仅次于中国。 据艾媒数据显示,2016第一季度中国手机网民达6.9亿,智能手机用户规模6.24亿。 2016移动互联网最新火爆领域有哪些,个性化定制需求不断上涨,大数据应用究竟有多火?O2O领域持续升温?AR/VR人工智能市场的春天是否已到?网络安全问题刻不容缓?

共创飞粤—互联网助推新经济,氧分子网助力2016广东互联网大会

氧分子网讯 2016广东互联网大会暨2016全球移动互联网CEO峰会将于11月25日在广州琶洲开幕。作为中国互联网产业重磅年度盛会,大会吸引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阿里巴巴集团、腾讯、百度、奇虎360、平安银行、新浪、广州地铁、灵机文化等众多领军企业汇聚一堂。

大会由广东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中国互联网协会等权威部门指导发起,广东省互联网协会主办,广东互联网大会组委会及艾媒咨询集团承办,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广东分中心、广东省通信学会、广东省通信行业协会等单位协办。

大会旨在传播广东前瞻领先的互联网思维,打造开放性、引领性、多样性于一体的互联网行业盛会,汇聚移动互联网、智能制造、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创新前沿技术和产品,为我省互联网企业提供创新解决方案的展示推广平台,为全国各地传统行业连接广东互联网提供交流合作渠道,彰显广东包容共享的互联网精神。

据悉,大会以“共创·飞粤——互联网助推新经济”为主题,高度聚焦创业创新,着力搭建传统产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资源平台,积极推动各行各业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升级;汇聚各路创业力量,激发互联网市场热情,助力互联网“双创”生态圈的打造。更多活动www.yangfenzi.com/tag/huodong

资料显示,大会会场面积达2万平方米,设置了16大高峰论坛,近200个特装及标准展位;预计接待知名演讲嘉宾200位、海内外移动互联网CEO约1000名、网民观众8万人次。大会展览及议题设置丰富多彩,人工智能、移动医疗、移动电商、在线直播、新媒体、泛娱乐等热门领域代表企业将百花齐放。

大会亮点:年度盛典秀,卓越奖颁奖典礼、网红盛典、创投盛典,制造噱头和口碑;展区主题街,设立创业主题街、创投专区、VR、智能硬件等主题展;政府专场,政府强力加盟助阵,实现资源无缝对接;产品发布专区,众筹发布会,费用1000元起,只要你的产品够创意,聚集前沿技术产品。

共创飞粤—互联网助推新经济,氧分子网助力2016广东互联网大会

自2012年起,广东互联网大会两年举办一届,办出了互联网产业的风格和特色,收获了业界广泛好评。往届嘉宾包括马化腾、俞永福、李学凌等大批著名企业家。(报名索票请访问官网:http://www.gdicchina.cn/)

共创飞粤—互联网助推新经济,氧分子网助力2016广东互联网大会

日前,广东互联网大会组委会发布了第一批大会合作伙伴名录,其中包括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移互联网有限公司、阿里巴巴集团、腾讯、百度、奇虎360、联想集团、平安银行、中国银联、人民日报客户端、广州地铁、艾媒数聚、UC浏览器、豌豆荚、神马搜索、沃百富、知了问答、灵机文化、启汇集团、沃音乐、Testin云测、ZAKER、景心科技、民贷天下、平安财富宝、对面、医联、蓝盾、玄武科技、博睿赛思集团、梆梆安全、PPmoney、小牛在线、Teambition、Ping++、酷狗音乐、AA租车、科大讯飞、艾数信息、花椒直播、一直播、氧分子网、全民TV、KK直播、比格秀、棒直播、广东文投国富、科金控股、易一天使、中大科创、雷雨资本、微投网、地合网、妈妈网、贝聊、文签、掌众、瑞恩传媒、奥飞数据、凡科、个推、柠檬网联、果粒橙、华矩科技、亿动网络、江苏携旅、网帮网、心潮信息、神州易物、中瑞集团、淘淘金、风媒四季、友盟+、opencom、互动吧、无锡知谷、兆讯传媒、邻道传媒、元贝驾考、创世华信、华威讯、百容网络、上海翌雪、中融传媒等众多行业领军企业、知名企业和新锐企业。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授权。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是关注互联网生态圈的科技新媒体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 CIC2015众创论坛:谈社会创业与互联网的关系

➤ 海南生态软件园&微播易-第七届百老汇年会(北京会场)开始报名

➤ 世界互联网大会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成主角,再现互联网顶级饭局

➤ 视频: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发布会 任贤良、葛慧君出席,袭艳春主持

➤ 习近平: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建设全国一体化的国家大数据中心

➤ 王冠雄: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落幕,每年李彦宏都在孤独地谈技术

您可能还喜欢…

8 Responses

  1. 小荔枝说道:

    这只是选取了主要行业具有代表性的倒闭案例,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一年中,汽车、社区、旅游、教育等16个领域的近300家O2O公司关门大吉,而2014年全年,拿到风投的O2O企业不过450余家。创业圈有一种说法,“从A轮到B轮之间有60%的公司会挂掉,B轮到C轮差不多接近70%的公司都挂掉了,A轮到C轮其实会死亡88%”。

    与O2O创业公司的倒闭潮相映成趣的,是P2P公司的跑路潮。也就在两三年前,借用“互联网金融”的大招牌,P2P公司进入了野蛮生长的阶段,根据网贷之家的数据,截至2015年12月底,互联网金融运营平台达到了2595家,相比2014年底增长了1020家,绝对增量超过去年再创历史新高。

    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我们当今生活的世界,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可以称得上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高潮,深刻地影响了经济发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就以中国来看,BAT等大公司独领风骚,小的创业公司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华夏大地,“互联网思维”“互联网+”等概念引发热议。

    自资本主义诞生以来,一直在危机重重中艰难爬行,科技、殖民、战争成为了资本主义续命三板斧。科技可以大幅提高生产力,把蛋糕做大,缓和贫富差距和阶级矛盾;殖民能产生新的原料产地和市场,输出过剩的生产力;战争不但是获得新殖民地的手段,也是消灭过剩生产力的途径,曾经一些国家缓解经济危机的方法就是军国主义法西斯化,把整个国家绑上无法停止的战车。对于个人来说,如我在第二章中所提到的,搭上科技革命的东风是在固化的社会中个人阶级晋升的重要途径。现如今世界经济在泥潭中徘徊,我们应该来全面地审视一下科技——最主要的是互联网行业——的现状和前景。

    (一)华丽的泡沫

    说起中国的互联网创业公司的现状,最好先从当年美国的互联网泡沫讲起。

    经历了石油危机和滞涨之后,九十年代初美国经济进入了十年发展的黄金期,直到2000年6月,经济持续增长110个月之久。这段时间,被人们称为“新经济繁荣期”。“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IT革命和金融繁荣,在科技革命的促进下和多样金融玩法的助推下,IT股和网络股的热潮使纳斯达克指数从322点狂飙至5132点,涨幅超过14倍。可以简单地理解美国的股市跟美国的大学一样,是“宽进严出”,美国上市比中国要容易很多,这也是为什么早年许多互联网公司都纷纷在美上市,但上市后监管很严,退市资格也很明确。在90年代末,很多美国拟上市公司纷纷改名比如在公司名字上添加“i”“e”甚至“.com”,只要跟IT稍微挂钩,不管主营业务是啥,股票都会得到上到投资机构下到股民的疯狂抢购。在IT热潮的催生下,疯长的股市形成了一个又一个泡沫,彼时互联网公司又没有形成完全的、转化为盈利的生产力,只能靠着不断疯长的股价维系。于是乎财务报表一难看,投资人信心一减,市场一旦嗅出了恐慌的气息,那就是“兵败如山倒”一般的大崩盘。2001年4月4日当天,纳斯达克指数暴跌至1638点,总市值从6.7万亿美元蒸发至3.16万亿美元,3.54万亿美元全部吹了泡泡。随后IT概念股一路下跌,大量互联网科技企业破产,失业率激增,进而影响到大投资公司、债券公司,经济直接丧失了增长的动力,虽然靠小布什两次反恐战争拉了拉内需,但是终究没有逃过08年金融海啸。媒体人邓璟是这样描述当年互联网泡沫的:
    很多网络公司没有可行商业模式,不提供产品服务甚至没有用户,手中只有百万千万风险投资和IPO融资。比如时尚网站http://boo.com烧掉了1亿美元,这些钱来自摩根大通、高盛和贝纳通家族,但http://boo.com只建了个网站。1亿美元都花到哪里去了?疯狂地在各大媒体做广告,给旗下员工开出高昂工资,为员工配备近万元办公椅,创业者整天飞来飞去赶场露脸,到处演讲吹嘘……

    再比如宠物用品电商网站http://Pets.com,上市前经营和亏损一塌糊涂,上市后竟然拿到数十亿美金。有一些上市网络公司员工,工作日就在公司附近闲逛散步,或在公司沉迷电玩和桌上足球……

    怎么样!是不是很眼熟?美国十五年前经历的泡沫,不就是我们现在一些互联网公司最真实的写照吗?就在两三年前,互联网创业潮火遍大江南北,让你感觉随便一个人,随便一个扯淡的项目,都能随随便便的拉到投资。有人吐槽这是一种新兴的互联网模式P2C(PPT to VC)。

    随便举两个例子,可以一窥这个行业:去年某90后霸道总裁,在节目里夸口要拿出一个亿来分给员工,结果交给投资人的财务报表里,公司月收入只有5.5k,不知道今年有木有“天使”投资人能帮他还了这个愿;某二手车网站,上线第一月一单都没成,然后自己员工买卖刷了几单,就靠这个拉了两千万风投。

    还有某电动汽车,号称要做中国的特斯拉,发布会刚刚一结束,就被网友们欢乐的吐槽,有人说这是伟大的C2C (Copy to China ),被网友扒出来这就是买了辆特斯拉,然后把车改装了一下换了个外形,结果还被行家发现改装后的车窗根本摇不下去。还有网友吐槽说这车离量产上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大概十几个亿那么远吧。引用知乎网友媒体撰稿人@maomaobear的说法:
    我揭一下底吧,XXX同学就在知乎(为该公司CEO,此处隐去名字)
    恩,他传媒大学毕业以后不找工作,和几个同学利用这两年风投钱好拿的机会来创业。
    前后,创业了5、6个项目吧,没有一个坚持过1年的,基本是风投的钱花完了,上36kr看看什么项目新,能拉到风投,就搞个商业计划书再来一轮。
    给自己和同学开很高的工资,把风投的钱烧掉,其实比找工作好。
    这个XX电动车大约是1、2年前,X同学看到特斯拉的灵感,然后把这个创业n次的团队转行搞电动车。
    一开始是给一辆现代酷派换上电机,跑了几百米,然后拿着这段视频开始融资。
    最近这批投资好像就是在知乎拿到的,然后这个钱真买了一辆特斯拉来拆,包括今天这个发布会。
    恩,发布会上的车,大家仔细看一下照片,和他3D设计那个车是完全不同的,除了前脸尾灯有点类似,为什么呢?
    因为发布会上那辆车,就是他们买的一辆特斯拉ModelS,然后改了前脸和尾灯、把车标换成自己的……

    看我们现在的互联网行业,是不是跟泡沫破灭之前的美国互联网很像?这些都不是个例,“拉一笔投资就烧,反正我也不亏”的思想在互联网创业圈中比比皆是,花投资人的钱理所应当合法合理,然而开始就抱着不干事的念头就很可怕了。生意有风险做砸了和你知道这生意压根就做不成、或者压根就不想做是两码事。

    2015年,创业公司扎堆进入的O2O行业已经呈现出倒闭潮的趋势,这是网络流传的部分倒闭的O2O企业名单:

    1、内容入口打开

    今年罗振宇在阿里举办的一次会议上演讲,讲了所谓四代入口:
    1、消费需求的稀缺产生了第一代交易入口:流量。“不管是你家楼下的油盐店还是网络上的流量,本质就是你不知道在哪儿买东西,这个就带来交易机会的稀缺。”

    2、消费能力的稀缺产生了第二代交易入口:交易本身。“过去的电商都是在这两个入口模式上做文章,怎样扩大流量。”

    3、信任的稀缺产生了第三代交易入口:人格。“对于信任的稀缺度,就是我到底要信谁。一个清晰被广泛接受的人格,它应该可以整合成为商业链的入口。比如网红不断地变成一个现象,这就是一个人变成商业入口的例子。对于一个人的信任其实可以造就一个‘限时扭曲层’。”

    4、第四代交易入口:知识,这也是逻辑思维一直在探索的交易入口。“没有知识在这个时代已经没有消费能力。其实这跟前三代入口不一样,第一它不是流量,第二跟价格无关,第三个她也不是个网红,长得也不好看,又毫无魅力,只是因为她握有相关知识。”

    我个人觉得,第四代交易入口应该叫“内容”,前几天罗辑思维刚刚联合真格基金投资了新晋网红PAPI酱1200万,但PAPI酱本身不应该算作知识,应该算内容,而且是与人格结合的内容,这种内容入口非常容易产生交易。

    据说文怡推荐一口上千元的锅一次就可以卖100万以上的流水,所以几乎内容的入口不是说量大,而是效率高。就是以前的高级销售员一年的业绩,可以让现在一个KOL一次推荐搞定。去年有个出版社出版了我的书,说实话,如果算总销量,印了一万五千本,我自己卖一万两千本。

    但是内容作为交易入口,并不是说之前的入口不行了,而是共存。就像沃尔玛出现很多年后,谢大脚的小卖部依然能在村里存活一样。

    2、VR发展的速度会超乎大部分人的想象
    VR领域到目前看,用户体验依然很糟糕,不仅因为硬件上有许多问题绕不过去,内容制作上也还有很多路要走。但是我看到不管是海外还是国内,大部分巨头都在布局。不仅仅是FB用19亿美元投了oculus,还有谷歌投资的第一步VR电影《HELP》(虽然只有几分钟),以及知名色情网站开始推出的VR版内容服务。

    VR可能真的会在成人内容上走出第一步,其次应该才是游戏和电影。现在内容制作技术和产出方面的加速度很快,尽管外人看来还是风平浪静,其实就像那个比喻,如果一片100平米的池塘有一种浮萍,如果它每天覆盖的水域会增加一倍,那么在它覆盖整个池塘的前一周,它覆盖了池塘的多少面积?答案是,0.78平方米。

    3、颠覆传统行业的不是网络,而是创新和升级

    吴晓波去年做过一期节目,题目是《三个最烂行业的逆袭》。
    其中讲了一个是张向东做的自行车,那时我才知道,原来中国自行车行业沿用了几十年欧美标准,也就是我们的身高臂长都是按照欧美人的数据来定的,所以自行车的研发都是适合欧美人的。张向东的自行车,第一次采用了中国人的标准。这很难的,我觉得有点不敢相信这个事情?

    我的一个客户叫一撕得,是做包装纸箱的,这个行业看起来真是没什么技术可言是吗?
    他们用专利的粘胶和一撕即开的设计,让快递包装的打包以及客户端体验革命性地提升了。去年唯品会用了他们1亿个以上的箱子,罗辑思维目前的电商也在用他们的箱子。

    我们服务的另一个客户叫乐纯酸奶,这个公司成立只有几个月时,销量就达到了他们的产能上限(每天一万盒),而这个酸奶每盒售价要15块。我听了他们创始人讲他们的生产工艺和理念,真的为国内的大牌酸奶感到悲哀。这个工艺在国外不算是特殊,但我们国内的乳品行业却迟迟没有改进。

    互联网近5年来,已经没有很多产品模式上的创新,大概知乎是最后出现的网络模式更新吧。之前的门户、博客、BBS、社交、微博等等,到了2011年之后,已经很少有产品模式的创新了(注意,很少,不是没有,比如微信)。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基础的设施已经基本完成,比较容易成功的方式是在现有基础上,做产品的创新和颠覆。

  2. 青菜小蘑菇说道:

    仅2016年开头的25天内,出事P2P平台就达97家,其中不乏泛亚、e租宝这样的“超级大案”。随便举一个本月中旬跑路P2P平台的例子,短短的十天的数据就已经触目惊心:
    3月10日:平台鲁信宜贷、多利金服被爆长期未发标,客服也联系不上。
    3月14日:平台正祥资本、财富宝投融、毅客网、保本儿被爆官网打不开
    3月15日:平台投牛网失联
    3月16日:平台庭好贷、火狐投资被爆停业、幸福贷限制提现
    3月17日:苗木之家被爆停业

    同时,各地政府收紧了互联网金融企业注册,深圳更表示对P2P网贷平台“不仅要停增量还要清存量”。这一举措,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网贷行业的规范发展。与此同时,各大平台也加速了对投资人和借款人资金的银行存管,形成了客户资金保护预期。风险补偿下降的背景下,网贷行业综合收益率呈下降趋势,1月份网贷综合收益率为12.18%,环比下降了27个基点。

    在一片虚假繁荣的泡沫中,凡是能够扯上互联网金融的,都似为自己戴上了“互联网+”的光环,甚至有主营房地产的上市公司改名“匹凸匹”,传为笑柄。我们看一看,这些跑路的P2P公司,美其名曰“互联网金融”,但是他们跟互联网有关系么?不能说做了个网站、编了个APP就是互联网行业了,其内核完全是传统理财的内核,这些跑路的平台跟那些街上发传单、骗大爷大妈退休金的理财机构完全没有本质区别。

    对,这就是问题的关键,这就是泡沫的关键,科技革命能够大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经济繁荣,然而我们市场中这些打各种概念、各种“互联网+”的企业跟新的科技革命没有多大关系,他们顶多是“+互联网”。像谷歌、亚马逊这样的“硬核科技”的企业,像BAT这样的互联网巨头,甚至于像360、搜狗,这些都可以算是科技革命下的新兴公司,而大多数O2O、P2P“互联网创业公司”,徒有虚名而已。来看这份洗车O2O公司的现状,我怎么看这怎么都是传统行业加了一个互联网工具,但是就可以拉到风投、扎堆创业,这如果不是泡沫,那什么是泡沫。

    网上对于“互联网伪概念”的吐槽很多,留几手写过一篇文章《互联网思维都是坑蒙拐骗》,大致意思是说什么“屌丝经济”、“饥饿营销”、“粉丝经济”、“用户体验”,基本没有什么新概念,都是传统行业玩剩下的还了一个新名字而已,跟电视购物“限量999枚,现在已有 900 人打电话预订纪念金币”没啥区别。

    确实,看那些喜欢打各种概念、善于做各种“极简概念PPT”的创业公司:“采用最先进的云计算技术”——“把数据存在了虚拟主机上”;“实现O2O产业闭环”——“在楼道里帖微信二维码小广告”;“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处理各种业务”——“全部日志有用没用的一概不删”;“面对一个千亿级的市场”——“但是消费者愿不愿意给我们花钱就不一定了”;“面对的是一个蓝海市场”——“拿到钱的同行上个月倒闭了”;“这是我们的SWOT分析”——“抄了一下工商管理大一课本”;“我们将全力占领市场份额”——“换句话说我们压根没想好怎么赚钱”;“一切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烧钱给用户补贴”;“我们将对员工给予一定的股份和期权奖励”——“说实话我们的基本工资很低”;“对于员工来说你得到的不是一份工作,而是一份事业”——“不好意思我们加班没有加班费”;“正在寻求一个合伙人级别的工程师”——“我有一个改变世界的idea,就差一个程序员了”……

    不过有人问了,投资人是傻子么,怎么随便一个PPT,随便一个特别扯淡的项目、特别浮夸的团队,都能拉到投资呢?也并不是,我有一个朋友就是某财团做风投的项目经理,他给我讲:第一,在2013创业潮做火热的时候,他们都是由项目指标的,一个月要投多少多少个项目,有时候根本没有精力去考察,否则你就完不成指标业绩,当时甚至会出现几家风投机构抢项目的情况;这第二点嘛,就是赌徒心理,我觉得我投了天使轮,那么公司有人投AB轮我就赚了,我投了BC轮,那么就等着有人投DE轮我就赚了,我投了DE轮,那公司上市我就赚了…。一个劣质项目就靠资本的推动最终走向上市这一步、赚全世界股民的钱,也有非常多的案例。

    我从理论上对他们的行为进行了升华,这就是经济学家们在分析行为市场中所提出的“套利行为理论”。经济学家认为: 市场中总会存在相当数量的行为套利者,这些人会受到动物特征“潮流与时尚”“过度信主”等心理因素的影响,在市场中会积极寻求套利交易。理性套利者虽然明白泡沫终究是会破灭的,但是在面对泡沫时,他们都想在泡沫成长的过程中利用泡沫来获取一定的利润。这种理论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击鼓传花,大家都认为自己不会是最后一个接盘的人。

    还有一点必须要说明的是,并不只是互联网创业公司会寻求资本,资本也会非常渴望地去寻求这些创业公司。因为资本不能闲置,闲置的资本就是吃银行的利息那么通货膨胀会让资本方蒙受巨大损失。可以想象一下,茫茫多的资本就像体内拥有洪荒之力躁动异常而无处发泄的少年,终于逮住一个创业公司虽然说扯淡点吧但是我根本控制不住自己的身体啊。

    在金融市场,有一种叫做“正反馈交易”的理论。正反馈交易是指在前一期资产价格上涨或下跌的基础上采取继续买入或卖出的行为。很多投资者最初价格的上涨导致更大的价格上涨,或最初价格的下跌导致更大的价格下跌,即通常所说的追涨杀跌。于是乎,就会出现这种现象,吹泡沫可以吹很久,但是一旦破的话,那就是瞬间血崩的局面。所以“泡沫”这个词非常形象——吹吹吹吹吹“biu”的就破掉了。

    泡沫破裂会有怎样的负面影响,大航海时代的荷兰郁金香泡沫我就不说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百度,比较著名的还有密西西比泡沫、南海泡沫。1990年前后的日本,是经济泡沫崩溃的典型:战后日本的“经济高速增长”,将财富装进日本国民口袋的同时,也积淀了大量从实体经济投资中游离出来的“投机资本(热钱)”。在资产保值和追求更高利润的原始冲动驱使下,投机资本会迅速向各种可能更快盈利的投机方向——房地产、股市、古董、字画、文物、珠宝等领域腾挪——咦,为什么这么眼熟?

    我还是那个观点,科技革命可以说是我们现在经济唯一一根救命稻草了(地产救国救的了一时救不了一世),国家不断地强调“全民创新、全民创业”也是出于这个原因。但是生产力的发展也不是无限、无止境的,互联网的科技创新明显进入了一个放缓期,已经产生了BAT等垄断巨头,就是这个行业成熟、平稳发展的一个标志。那么大公司是什么一种状态呢?

    (二)互联网寡头

    历史课本告诉我们,第一次科技革命前后,西方主要国家资本主义制度全面确立,资本主义进入了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第二次科技革命之后,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生产关系的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时代。伴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兴起,各国也纷纷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我们现在所经历的互联网革命,究竟是算作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高潮亦或是第四次科技革命,需要后世史家重新定义。不过对于一个新兴事物——互联网行业,也不会跳出经济规律,同样经历了从自由的野蛮生长到规模化、体系化的垄断模式。

    先回顾一下近年来互联网行业大事记:

    · 2012年3月12日,优酷、土豆宣布以100%换股的方式合并。
    · 2013年5月7日,百度宣布以3.7亿美元现金收购PPS视频业务,并将其与旗下爱奇艺合并。
    · 2013年9月16日,腾讯向搜狗注资4.48亿美元,并将旗下的腾讯搜搜业务和其他相关资产并入搜狗,国内两大搜索引擎正式合并。
    · 2014年3月10日,腾讯2.14亿美元战略入股京东(占股15%),并将QQ网购、拍拍的电商和物流部门并入京东。
    · 2015年1月26日,腾讯文学与盛大文学合并成立为“阅文集团”。
    · 2015年2月14日,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宣布以100%换股的方式正式合并。
    · 2015年4月17日,58同城与赶集网达成战略合并协议。
    · 2015年5月22日,携程宣布通过购买Expedia所持有艺龙的部分股权实现了对后者的战略投资。
    · 2015年10月8日,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新公司将实施联席CEO制度。
    · 2015年10月26日,携程宣布与百度达成一项股权置换交易。交易完成后,百度将拥有携程普通股可代表约25%的携程总投票权,携程将拥有约45%的去哪儿总投票权。
    · 2015年12月16日,微影时代和格瓦拉正式宣布合并。
    · 2016年伊始,美丽说和蘑菇街宣布合并。

    可以明显的看出,互联网行业已经从自由竞争时代走向了垄断竞争时代,2015年之后,合并、收购的案例更加频繁的发生,且规模远超以往。根据《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解释,所谓垄断,是把一个或几个经济部门的大部分商品的生产和销售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极少数大企业,为了规定垄断价格、控制原料来源和销售市场,实现规模经济并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达成协议而实现的同盟和联合。

    垄断是从生产集中产生的。自人类文明社会以来,一直存在着生产资料和生产方式集中的趋势,关于这个我们在第三章已经探讨过了。垄断的产生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方面原因引起的。一方面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会不断涌现出各种大型的高效率的机器设备——毫无疑问互联网科技就是这方面的代表。先进的科技既为大生产提供了可能,也对大生产提出了要求,因为这些先进的技术设备只有在实力雄厚的大企业中才能加以推广和利用。另一方面,除追逐利润外,自由竞争也在迫使资本家不断地扩大生产规模,获得规模效益。所谓规模效益,是指企业将生产要素等比例增加时,产出增加价值大于投入增加价值的情况,通俗来讲就是生产规模扩大而使单位产品所需的生产成本降低。

    所以说,竞争的一般趋势总是大企业战胜小企业,大资本吞噬小资本。因此,伴随着生产力发展而来的必然是生产资料(生产资料包括人力和资本)日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就算互联网是科技革命下的新兴产业,但它既然属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下的范畴,也不会跳出这个客观规律。生产扩大的过程,同时也就是生产不断集中的过程。而当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自然而然地走向垄断。

    当一个部门的生产和资本已经高度集中时,就会使竞争遇到严重的困难和阻碍,这时,不但这些部门原有的许多中小企业已很难与少数大企业进行较量,从而不得不处于受支配的地位,而且还会使新的企业很难建立和挤入这些部门。现在互联网创业圈有一种说法,“已经不是BAT抄你怎么办的时代了,而是如果BAT不投你怎么办了”。对于一些互联网创业公司或小型企业来说,BAT等互联网巨头掌握了几乎所有的上游资源和下游渠道,如果无法获得他们的青睐,也就意味着企业无法在这个行业立足。

    由于企业规模空前扩大,除了使竞争更加困难之外,还增大了竞争的破坏性和危险性。少数大企业为了避免在竞争中两败俱伤,常常互相让步,暂时妥协,达成一定的协议来共同瓜分市场和原料来源。由于大企业的数目很少,他们之间达成妥协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了。我们可以看到,上面茫茫多的细分行业内数一数二的大企业纷纷选择合并,这是经济客观规律决定的。明显的,这些企业合并后形成了行业内的准垄断,可以获得更高的垄断利润,也不用在跑马圈地中做更多的消耗。作为消费者来说,肯定不喜欢看到O2O企业合并,因为他们联合后烧钱少了,消费者因市场竞争享受到的福利也就少了。例如滴滴与快的合并以后,优惠券给的少了,先是专车涨价随后快车也涨价。之前还有Uber的存在,现在Uber中国也被合并了,可以预见到快车的价格应该会是与本市出租车价格持平的。除却消费者,对于互联网公司的员工来说,两个相当体量的巨头合并,还往往意味着大量的裁员(如土豆和大众点评),然而资本市场就是这样残酷,一切都以资本的利益为先。

    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必然会从自由竞争中自然而然的生长出垄断,这是客观规律、基本趋势,无可回避的。垄断组织可以分为以下四种形式:

    (1)卡特尔。这是生产同类商品的资本主义企业之间所建立的垄断联盟。参加卡特尔的企业仍然各自独立,他们经过协议来划分销售市场,规定商品的产量和各自占有的份额,规定统一的标准价格等等。

    (2)辛迪加。与卡特尔不同之处在于,参加辛迪加的企业牵有共同销售产品和采购原料的协定。从卡尔特的“下游垄断”扩展到“上游垄断”。滴滴快的、大众美团、优酷土豆的合并,可以看做是某种意义上的辛迪加组织。

    (3)托拉斯。更高级的垄断形式,它是由许多生产商有密切联系的企业联合组成的大垄断企业。

    参加托拉斯的企业在生产上和法律上都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性成了联合企业的一个组成部分。美国的Facebook收购了WhatsApp、Instagram、Spaceport、http://Friend.ly;谷歌收购了Android、YouTube、NestLabs(智能家居)、Boston Dynamics和DeepMindTechnologies(人工智能)、DNNresearch Inc(神经网络)、Titan Aerospace(太阳能无人机);亚马逊收购了CD NOW(网络音乐零售商)、KivaSystems(物流)、NICE(云计算)、http://Endless.co和http://Fabric.com(分别为鞋类、服装类细分电商)、IMDB(最权威的电影评分、购票网站)。它们可以分别算作社交领域、技术领域、电商领域的大托拉斯了。现在来看,由于互联网产业的复杂性,滴滴快滴、美团大众、优酷土豆并没有完全的整合,不过滴滴、优酷的绝对优势已经确立起来,假以时日能够更好地整合业务、资源、用户、渠道,也必将成为业内的大托拉斯。

    (4)康采恩。康采恩是出现较晚但是更为复杂的一种垄断组织形式,它是以一两个实力雄厚的垄断企业为核心,把许多不同部门的企业联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企业集团。核心企业通过购买股票、人事参与和财务控制等等办法把参加康采恩的其他企业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除了美国的互联网巨头,中国的BAT同样是典型的代表。

    中国的创业者,必须要面对的现实则是:如果不能入局BAT(被投资或收购),往往就意味着衰落甚至死亡。在一日千里的中国互联网行业大战中,表面上的主角是这些陷入剧烈竞争的创业公司,但实际上,它们不过是BAT的代理人——尽管有时这些公司自己对此也可能不自知。道理简单而直接:对一家互联网创业公司而言,要想成功,就必须有持续不断的资金投入,以及用户流量等方面的支持,而BAT有这些资源。
    在我刚上大学那时候,创业成功的含义是创建了像阿里巴巴、腾讯、京东这样的企业,而在我找工作的时候,我接触过的许多创业公司所定义的“创业成功”已经是“被BAT收购”。作为创始人来说,不管你想不想投入BAT的怀抱,选择权往往不在你的手里,中国有句俗话叫“胳膊拧不过大腿”,58同城和赶集网合并背后有腾讯和百度的身影,美团网和大众点评网合并背后则有阿里和腾讯的身影,滴滴和快的的合并背后同样还是阿里巴巴和腾讯的身影,携程与去哪儿网的合并,背后则又有百度的推动。目前国内互联网行业是BAT三巨头的天下,垂直领域完全无法出现能与三巨头相抗衡的力量,甚至于整个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方向还深刻的受到BAT三巨头的战略影响。

    滴滴、快的合并时,幕后推手之一、华兴资本的CEO包凡接受采访时这样说道:“滴滴和快的合并的时候,我在酒店看到一本《希腊神话》。翻的过程中突然有一个感受,我觉得现在的场景就像希腊神话一样,我跟滴滴、快的这些兄弟们就是在人间打仗的凡人,而BAT就是天上的神仙,看着我们这些凡人在打仗。这两年发生的这些案子,可能每个案子背后都有BAT这只无形的手。”

    (三)垄断资本主义

    列宁认为,当垄断在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开始成为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资本主义遂从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了垄断阶段,从而形成了垄断资本主义。并不是说垄断就消灭了竞争,与自由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竞争不同,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竞争具有以下特点:

    (1)垄断时期的竞争中,少数实力雄厚的垄断组织主宰者竞争的内容和方向,并决定着 竞争的结局,非垄断组织在竞争中总是处于不利地位。

    BAT很快就发现,当它们和独立的纯粹的投资机构去竞争一个项目时,往往能更掌握议价主动权,因为创业者会更看重它们的资源可能带来的协同效应,这会产生协同溢价,而BAT往往能获得这种溢价的绝大部分——它们只需用很低的价格就可以获得一个项目的投资机会,而这也会激励BAT更多地去投资新项目。

    (2)垄断时期竞争的手段变得更为多样了,不但有经济的,也有政治的 ,甚至公开地采用各种暴力手段来达到消灭竞争对手的目的。

    (3)由于竞争是在垄断基础上进行的,这时的竞争已变得空前剧烈而残酷,因此会产生许多特别尖锐特别剧烈的矛盾、摩擦和冲突。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会产生金融垄断资本和金融寡头。他们在经济领域中进行统治的主要手段是参与制。所谓参与制,是指垄断资本家通过售卖和持有一定数量股票的办法来实现对企业的控制。垄断资本家在掌握了垄断组织中占统治地位的大企业之后,可以把它作为母公司,通过它再去购买其他公司的股票,把这些公司称为子公司,实现第二层的控制,子公司又可采取同样的办法去控制“孙公司”,这样就形成了一层一层的金字塔,而位于塔顶的是极少数金融寡头。他们通过参与制掌控、支配着比自由资本大几十倍、几百倍的其他资本,以实现对整个行业的控制。

    大部分风险投资扶持起来的互联网企业,其背后的资本之间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在美团和大众点评合并案的身后,就有一个共同的重要投资人红杉资本,这种背景下,资本其实比创业者本人更有实现合并与垄断的能力与冲动。其实像滴滴快的合并、优酷土豆合并、美团大众合并,作为相对弱势一方的快的、土豆、大众的创始人大多是持保留意见的,但是无奈资本方的过于强势,有些事情是自己没办法说了算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了解一下红杉资本在这一系列合并案中所扮演的角色。而像土豆的创始人王微,快的创始人陈伟星,早已淡出了合并后公司的领导层,以美团创始人王兴的强势性格和在合并中的主导地位,大众点评也早晚就是一个新的土豆、快的。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资本家一般还起着生产组织者和指挥者的作用,虽然那时也有单纯的食利者,但为数还不多。到了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脱离生产过程和经营管理的食利者急剧增长起来,形成了庞大的食利阶层。食利阶层的出现表明,某些特权阶级对于社会再生产过程已经是多余的了,他们逐渐成了社会的赘瘤。

    食利阶层是指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脱离生产过程和经营管理的垄断资本家组成的阶层。他们通过攫取的巨额货币资本,把购买各种有价证券作为进一步增加财富的重要手段。他们投资和参与众多的公司,这些公司分散于许多部门和行业,甚至分布于世界各地。他们不可能一一地进行具体的管理,而只能通过雇用大量的经理和技术人员来代为经营。以“剪息票”为生而不参加任何经营管理活动的食利者增加了,他们依靠握有大量股票和债券而获得的股息和利息,使他们可以躺着就过上奢华的生活。二次大战后,随着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财富也更加集中在少数垄断资产阶级的手里。

    垄断寡头实现了在经济领域里的垄断统治之后,不可避免的要把其触角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垄断寡头对国家机器的渗透与控制,主要是通过人事参与、实行“个人联合”来实现的。这种个人联合,可以采取收买政府高级官员或议员的办法,也可以用直接派人或亲自出马担任政府职务的办法来达到目的。用列宁的话讲就是“今天是部长,明天是银行家;今天是银行家,明天是部长”。我在之前的文章里面写过,这些新兴的资本力量肯定不会满足与互联网行业的势力范围,传统行业、政治、文化,都是他们想涉足的领域。还记得去年年初的这则新闻么:

    我印象中,新中国成立以来还没有那个企业敢这样“呛声”体制,这一举动可见阿里巴巴的实力。虽然目前互联网巨头对国家公权机关的挑衅也适可而止,不过科技革命造就了一批新兴阶级,新兴阶级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之后必然寻求政治权利。参考春秋战国时期的地主阶级和法国大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现如今代表互联网新兴阶级冲锋陷阵的是阿里巴巴而不是腾讯还有另一层意味,因为马云背后是真个浙商团体——这个是改革开放初期便野蛮生长的庞然大物,至今依然在寻求着政治权利而努力。

    阿里巴巴最近搞了一个工业云平台,要求传统垄断巨头如中石油、中石化、国家电网、铁路公司入驻。我一个在某垄断企业工作的朋友给我讲了半天我也没太听懂,反正大意就是这个工业云分析平台很多模块和算法沉淀在阿里云的底层,企业做应用不停的完善他的算法,但是这些垄断国企的数据,业务逻辑,算法与应用都要贡献出来。肯定是对于企业的效率是有提升的,但是对于国企来说提供了这些东西就相当于被人掐住了喉咙,虽然阿里方肯定会坚决保证用户数据不外泄,但是那个掐喉咙的人如果是阿里自己呢?现在来看传统垄断国企实力雄厚,还不至于答应阿里这种要求,但是也反映了其雄图野心、所谋甚远。

    无独有偶,腾讯也在做同样的事情。我一位在某中部重要省会当警察的朋友跟我说,腾讯已经在和他们搭建刑侦数据平台,每个公民的身份信息、有无前科、在缉逃犯等信息,都将被这个平台所囊括。他跟我说的时候还心有抵触情绪,觉得这算是国家机密信息的部分,怎么就能随随便便交给一个公司呢。然而大势所趋,我们都是时代潮流中微不足道的沙子,这种事情是注定发生的。我做一个断言,早晚这些互联网巨头要和体制合二而一,成为共同的统治利益集团。

    (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首先必须肯定的是,相对于自由资本主义来说,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肯定是一种进步,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但是马克思主义矛盾辩证法的思想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其双面性,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垄断资本主义反而会成了进步的阻碍力量。

    关于垄断资本主义的进步性有以下两点:第一,垄断是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所积累起来的资本规模和扩大再生产的手段,为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客观上的可能性。尽管垄断会引起一定的暴利和腐朽,但不可能完全阻碍社会生产向前发展的趋势。
    第二,垄断并未消灭竞争,只是使竞争的条件发生了变化——即在垄断条件下的竞争。这种竞争仍然是一种外在的强制力,它迫使垄断资本依旧不得不改进技术,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扩大生产规模。比如说即便是有BAT,阿里巴巴想做社交,腾讯想插足电商和移动支付,他们这些神仙打架也会不断成为推动科技进步的动力。

    垄断资本主义对于生产力的阻碍作用有以下四点:第一,由于垄断,垄断组织可以获取高额的垄断利润,从而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扩大再生产的动力。就比如说,同样是搜索起家,谷歌在做人工智能,百度在搞竞价排名,一个弄出了阿尔法狗,一个在给莆田系和假药做广告。这就是典型的垄断企业对于生产力发展的双面性作用体现。

    第二,根据规模经济下边际收益递减的原理,生产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规模经济的收益就会达到瓶颈,反而成为了扩大再生产的阻力。通俗点讲就是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会带来效率的提升,但是这个提升的幅度是越来越小的,提升到一定程度就没有了,这就叫边际效益递减。

    第三,在一些情况下,垄断资本还会人为地阻碍新技术的发明和使用,以免影响现有的垄断地位和高额利润。

    第四,垄断还会成为资本转移和新投资形成的障碍。比如BAT已经把所有有前景的创业公司收入囊中。

    因此,列宁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者们认为,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对的生产发展大大落后于科学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所提供的可能性。

    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两种趋势,随着各种条件的变化,会交替占据优势。一种趋势占优势时,另一种趋势并非完全消失。但不管是哪一种趋势明显表现出来,都不能避免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在经济发展较快时期,工人获得较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可以憧憬“每个工人家庭锅里有一只鸡,车库有一辆汽车”(胡佛总统语,其著名程度堪比赫鲁晓夫的“土豆烧牛肉的共产主义”);而在滞胀时期,会有平均20%-30%的生产设备闲置。

    垄断加深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因为垄断大大提高了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而社会化的大生产资料却日益集中在少数垄断资本家手中,这就使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可以概括为: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对经济生活进行调节和干预,以保证资本主义再生产的顺利进行,保证垄断资本获取高额垄断利润,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生存和发展,巩固垄断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除了生产相对过剩经济危机继续周期地爆发之外,还出现了许多结构性危机。最典型的就是资本主义的货币信用制度危机。同时财政危机、金融危机、社会危机、政治危机等等。引用一段教材的原话(《政治经济学教程(第八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2-193页):

    资本主义的货币信用制度危机,是进入垄断时期以后才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其主要内容和表现是:

    (1)垄断资产阶级政府通过大量发行纸币实行通货膨胀政策,纸币不断贬值,物价持续上涨,通过通货膨胀来掠夺人民财富,已成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通病。

    (2)从资本主义的信用领域来看,由于垄断引起了资本的相对过剩,越来越多的货币资本用色在流通领域里而不能运用于生产过程。借贷资本的大量增加和过剩所形成的投机和冲击,动摇着资本主义的信用制度和经济。

    (3)资产阶级政府为了弥补财政赤字,大量发型各种公债,使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越来越成为债务经济。巨额的债务蕴藏着爆发震撼整个信用制度的巨大危机的可能性。

    (4)从国际货币金融关系来看,由于国际借贷资本的大量过剩,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国际收支极不稳定,也极不平衡

    同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还发生了日益严重的社会危机。由于各种矛盾的尖锐化,使人们对社会和生活的前途丧失信心,甚至绝望。现在赌博盛行,犯罪日增,邪教大兴,吸毒成风,已成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普遍的社会问题。这与社会两极分化、财富分配极不公平有着很大的关系。

  3. 营销师说道:

    一个是目前从事的行业,一个是现在很喜欢,也很想从事的行业。

    一、目前从事的行业—互联网保险
    我就不说保险在中国的发展前景了,毕竟写在十三五里面了。论述发展前景及发展深度的数据或者表格关注一些保险方面的媒体就能看到。
    这里聊一聊目前互联网保险领域主要的参与者
    A、保险公司官网—–比如平安、泰康在线
    B、专业的第三方互联网保险机构—不如慧泽,新一站,最慧保等
    C、电商—-支付宝、京东、苏宁、携程、
    D、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其他几家已经成立的消息比较少~~

    这几家未来的发展方向
    A是顺着时代潮流建立自身官网,以平安和泰康在线为例。但限于保险在中国发展的现状,更多还是以转换自身线下用户为主,毕竟,流量是所有网站都绕不开的话题。
    目前A更多的做的是
    1、建立和优化自身官网、自身渠道移动化,包括微信公众号、微信服务号、支付宝等接入。
    2、基于自身官网,完善核保、出单、理赔、退保等一系列线上服务。但限于保险本身的复杂性,售后部分的体验绝大多数还是在线下完成。但相信这部分的占比会越来越高。

    C 各路电商都开始慢慢成立自己的互联网保险公司。
    阿里有众安,京东已经成立保险公司,乐视、百度等都已成立保险公司,但目前在网络上还无声音。
    这里还是以电商属性分析各家保险产品的发展。
    由于电商本身的长流程及标准化、以及多种场景化,电商平台都在结合自身的交易、支付、物流、理财等场景嵌入保险。(之前都是做保险平台模式)
    目前你能在网络最表面看到的是,京东已经开始在它自身的购物场景中嵌入意外险等,三月份结合315这个特别的节日,做保险方面的运营活动(手机端)。不得不说京东在运营方面真的是强大无比。
    淘宝保险暂且不提,支付宝上保险上线很久,年初在支付宝内嵌的聊天界面上线了保险卡产品、在保单里接入其他家保险公司的保单,基于支付宝本身的公众号,接入各家保险公司,节假日上线基本的节日险种。虽然慢,但是险种多少真的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支付宝的保险基于支付宝的底层服务所打的基础。
    接入保单、嵌入聊天流程、支付宝保险公众号。
    这里大胆猜测,支付宝保险更想成为你的个人保险中心!!
    就像支付宝8.0改版的时候,我说过,支付宝是要成为你的个人金融中心的。不管是保险、理财、支付,还是证券、银行,都会接入到这里面。

    总结:基础自身平台的场景去做嵌入式的保险。但嵌入式之后的方向在哪里,大概是成立自己的保险公司吧。毕竟保险公司,这么赚钱~~

    D、互联网保险公司
    数一数目前参与保险公司成立的互联网巨头吧。
    支付宝、京东、百度、乐视、苏宁、泰康在线。

    这里以众安为例,
    众安保险业务流程全程在线,全国均不设任何分支机构,完全通过互联网进行承保和理赔服务
    众安做一件事:嵌入场景。
    实际上作为保险公司,通过互联网各电商、平台等渠道销售保险。

    说句臭不要脸的话,去年在见闻融资前,我就猜测到见闻会去涉及交易模块。
    因为
    1、见闻是以国际财经快讯起家,而外汇用户才对这块新闻敏感。
    2、各种外汇平台赚的盆满钵盈,而且这一块并没有互联网公司进入,唯一的问题是太灰色。
    3、CEO做过外汇交易,我猜有情节吧。哈哈哈哈

    金10是国内做外汇快讯这一块做的最好的网站。但网页上各种石油平台的广告….
    这个真的无力吐槽。
    从金10去年到今年推出的各种模块产品来看,并没有涉足A股的打算,还是会围绕外汇用户去做好外汇快讯的服务。包括app优化、财经新闻(不是快讯)、视频专栏、交易员养成等。

    B、外汇喊单、跟单、交易社区

    互联网让世界更美好,自创建之日,互联网就给予了我们一个创新、创意和经济机遇的平台。互联网提升了世界各地人们的生活质量,并且能够继续这样做。
    20亿人而且还在增加
    随着互联网用户突破20亿大关,互联网继续证明了自己是多么重要的通讯工具。联合国最近提出,互联网接入应成为一项人权。
    为所有人提供接入
    网络中立和开放接入已成为今天的热门话题。 在技术层面上,它意味着互联网并不知晓在其上传输的内容 — 不论它是一个庞大的文件数据库还是您想要上传到YouTube的家庭度假视频片段。简单的说,它是个中立的架构,可以接纳世界上任何地方开发的、可以想象的各种应用程序。但对我们多数人来说,网络中立事关我们作为互联网和网络用户的权利,它使技术协议成为对我们创新工作的唯一限制。它还意味着您可以登录到一个经济实惠的可靠的网络连接,并进行以下操作: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观点。
    写博客、把视频上传到YouTube、在Skype上和家人通话。
    和您的文化、朋友和家庭保持联系。
    在家中完成家庭作业(并按时上交)。
    讲述您自己的故事,不论您是谁,您收入多少、居住在何地或者您信仰什么。
    打造互联网的未来
    互联网协会帮助确保互联网成功的核心信念仍然在于互联网用户。
    政策将决定互联网是否保持这种方式,或者是否让控制权脱离用户,越来越多地转向网络所有者。在我们构想的未来中,全世界的人们都可以利用互联网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标准、技术、商业实践和政府政策可以保持一个开放、人人均可访问的平台,以获得创新、创意和经济机遇。
    互联网真正是大家的,我们的这个愿景赋予我们力量、动力和能量。
    然而,中国自认为是个互联网大国,”我们的互联网产值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却没有ISOC的分会(Chapter)!
    每个点都是一个分会。看到我国版图上的蓝点了吗?那是Hong Kong,那在墙外,那是一国两制的地方!台湾也有一个,我就不评论了。看看人家隔壁印度有几个?看看我们的老朋友巴基斯坦有没有?
    还是直接找地图上没有点的国家比较容易吧!太小的看不清,我看到了蒙古、朝鲜、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伊朗、伊拉克、利比亚、艾塞俄比亚、乌克兰、白俄罗斯。他们哪一个是”互联网大国“!?

    对了,希望继续活着梦里的,可以在此混淆视听的说:”我国有中国互联网协会啊“。我只能说,那个是”中国互联网“(大中华局域网)协会。

    1“内容创业者的春天要来了”,那么立足于“papi”的火,“咪蒙”的被骂,爆文的被分析,可以乱猜的是:
    —抱团取暖会成为自媒体的一种趋势。如何抱团取暖,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外行只能看热闹,所以要注意区别什么是教育,什么是洗脑,什么是娱乐就好。反正“内容创业者”的存在要不帮你省时间,要不帮你消磨时间。
    —-“内容产业”会是一个重要的流量入口。一个可以深耕的垂直细分领域,只是,勿忘初心,方得始终。如果只图流量去做内容,分分钟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言外之意也是说,“内容创业者”的机会还有很多,因为内容不负责的太多。
    ——“内容产业”会出现更多的复制。写东西的人比看东西的人多。

    2、颠覆传统行业的不是互联网+,互联网只是一个工具,颠覆传统行业的是大数据。具体表现是:帮助产品创新和升级。大数据不是数据大,而是独立物体的“全部数据”,如何能全部?看算法。所以,大数据创业不在于公司盘子大数据量多,重点在于“算法”和算法以后的“要卖出去的解决问题的思维”。

    3传统行业进入互联网平台以后,经过磨合,试市场。资源会重新整合后,很多公司会重新去看自己的价值链在哪里,重新调整价值链,找到更有议价权的产品和服务。这就造成很多职位会更精分。精细运营能力是转型以后成功的关键。也造成了更多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抱团取暖(联盟)。

    4网上著名的店,会展开线下的实体店。特别是食品类。什么海鲜啊什么蔬菜啊。
    —-种植业的创业者又多了一个入口。

    5: O2O 可以洗洗睡了。接下来,C2M模式应该要火了吧。
    Customer-to- Manufactory(顾客对工厂)的缩写,“客对厂”。
    —-如果平台对接的工厂是MK或者蔻依等等这种轻奢,更或者巴宝莉、LV(奢侈品入门级)这种工厂,很多中国人都会喜欢的。因为会便宜到很平民很平民。(反正很多一线大牌的代工厂都在国内)
    弊端是:可以挑选的余地不大。就那几个款。

    模式是:将“零售”转化为“集采”,能够大幅提高工厂的生产效率和资产、资金周转,价格因而又有了一个巨大的下调空间;既而以“云采购”模式,将参与“集采”的消费者需求信息整合起来,速送工厂,使其“以需定产、量体裁衣”。

    —-至于其他品牌不够响亮的工厂,可以走“私人定制”路线,质量好,便宜,快速到“我”手上,就是是王道。平台和工厂好好的抱团取暖才是王道。

    6智能硬件在中国,模仿和生产都不是门槛。推广和渠道也不是。做出来的东西实用化、生活化,才是门槛。所以,不要强行搞高大上。刚需类用品,品牌也是智能硬件的门槛。

    7组装式的无人机,已经没有什么创业的机会,去市场买一些零件回来组装一架无人机,只是一种技能而已,现在认为自己能组装一架无人机还敢提去创业的,果断死得快,真要介入,挣的也都是辛苦钱不是脑力钱。无人机现在拼的是内部的智能软件以及算法相关。

    8:数据和流量已经是最关键的指标,就会出现专门为企业做“增长”的公司,增长黑客是近些年一个比较新的词,他们在公司经济和业务增长上有这独特的方法和见解。大公司都会成立增长团队,并聘请专门的 “增长黑客” 来帮助他们增长业务。

  4. Try my best always说道:

    2016年中国互联网发展形势展望

    2015年,“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多个领域、多个地方的“互联网+”政策陆续出台,传统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纷纷践行“互联网+”战略,互联网应用和创新层出不穷,互联网作为创新发展驱动引擎的地位和作用更加显著。展望2016年,我国互联网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互联网+”战略持续向纵深推进,分享经济将引燃互联网新模式发展,互联网生态进入发展夯实期,传统行业互联网融合水平显著提升。

    一、对2016年形势的基本判断

    (一)“互联网+”战略持续向纵深推进

      “互联网+”政策措施密集出台。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两会”上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的概念,7月国务院出台《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自“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纷纷发布“互联网+”领域的政策文件。部委层面,商务部发布了《“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中国人民银行牵头十部委发布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旅游局出台了《关于实施“旅游+互联网”行动计划》。地方政府也加快制定“互联网+”落实文件,目前已有吉林、福建、江苏、海南、四川、内蒙古、山东、江西、广东、湖南、河南、深圳等12省市先后出台了推进“互联网+”发展的相关政策。《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再次强调“互联网+”发展理念,将推进各行业、各地区“互联网+”政策的持续出台,使“互联网+”战略进一步加速落地实施。

      “互联网+”基础环境愈加坚实。2015年,我国网络基础环境持续优化,固定宽带已经覆盖到全国所有城市、乡镇和93.5%的行政村,移动宽带用户累计已达6.74亿户,公共区域无线WIFI网络环境日益优化。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8.8%,互联网对居民工作和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深化。互联网经济规模持续增长,截止2014年末,我国互联网经济规模占GDP比重达到7%。电子商务进一步发展,网络零售交易规模跃居全球第一,达到28637.2亿元,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

      “互联网+”领域的应用创新和商业模式不断出现,深刻变革零售、餐饮、家政、金融、医疗健康、教育、农业、制造等传统行业原有运行方式。在“互联网+”制造领域,出现了众包、众创、众设等网络协同创新模式以及个性化定制、智能化和柔性化等智能制造模式。在益民服务领域,蚂蚁金融服务集团、阿里巴巴集团与新浪微博启动“互联网+城市服务”战略以来,已有上海、深圳等全国超过80个城市可以通过支付宝、微博等平台在线完成医院挂号、商场超市购物、购买车票、水电煤气缴费等80多项服务。

      展望2016年,随着各地“互联网+”、智能制造等政策措施的陆续出台以及“宽带中国”战略的进一步实施,网络环境的持续优化,各类应用创新将持续活跃,制造业企业创新商业模式,探索适应互联网时代的生产方式,“互联网+”战略将持续向纵深发展。

    (二)分享经济引燃互联网新模式发展

      分享经济是互联网背景下诞生的新商业模式,即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社会闲置资源的重新匹配,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消费者购买成本。目前,全球分享经济市场规模约为150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增至3350亿美元。

      分享经济模式成为互联网时代创新个人消费服务的新模式。Uber作为美国分享经济模式的典型企业给出租车行业带来了颠覆性改变,目前已经在全球30多个国家超过250个城市开展了互联网专车、出租车、拼车等共享服务,市值超过500亿美元。国内分享经济也出现了井喷式发展,分享经济的模式开始从交通出行领域向房屋租赁、家政服务、酒店、餐饮、旅游等领域渗透,出现了滴滴出行、PP租车、易到用车、小猪短租、途家等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在“互联网+交通领域”,滴滴出行打车平台的用户规模达到2.5亿,日活跃乘客用户数达到4000-5000万,成功订单超过1000万单,提供的兼职和专职司机超过1000万人,目前滴滴出行市值已经超过200亿美金。2015年10月,滴滴快的专车平台获取上海网络约租车平台经营资格,从而成为国内第一家获得网络约租车平台资质的公司。

      分享经济与中央提出的“十三五”时期“坚持共享发展”理念相契合。早在2015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表示分享经济是拉动经济的新路子,通过分享、协作方式搞创业创新、门槛更低、成本更小、速度更快,有利于拓展我国分享经济的新领域,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首次提出要“发展分享经济”,标志着分享经济正式进入我国的战略规划当中。
    展望2016年,随着全球分享经济的快速兴起,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分享、协作的理念将日益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或公司将探索分享经济的新商业模式。

     (三)互联网生态建设走入夯实期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持续面临下行压力,互联网企业开始抱团取暖,加速规模扩张,以打造端到端服务和业务共生为特征的互联网生态圈,塑造产业竞争新优势。投资并购重组是互联网企业加快规模扩张的主要手段。2015年,互联网企业跑马圈地,投资合作并购事件数量非常之多。从年初的滴滴和快的合并,到4月份58同城和赶集网结盟,5月份携程收购艺龙,再到8月份京东43亿入股永辉超市,阿里和苏宁联姻,10月份先有美团和大众点评合并,后有携程和去哪儿“牵手”,11月初又有阿里以全现金的方式收购优酷土豆。互联网企业通过规模扩张实现了市场份额的扩张,如携程和去哪儿、美团网和大众点评网、58同城和赶集网合并后,基本上实现了在垂直领域占有70%以上的市场份额;苏宁和阿里在合作后的首个“双十一”中,销售额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苏宁实现了全网销售同比增长358%,阿里成交额达到912.17亿元,同比增长59.7%。

      目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给互联网企业带来一定的压力,而且通过投资扩张加速规模扩张不是健康的发展方式,也很难持续带来盈利。预计2016年,互联网行业的竞争层次将从规模和业务扩张升级到以提高效率和创新商业模式为主的行业生态系统的竞争,打造成熟的商业生态系统成为各大互联网企业首要任务。

     (四)传统行业互联网融合水平显著提升

      2015年,随着“互联网+”的持续升温,互联网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互联网与农业、制造、零售、金融、旅游、餐饮、教育、交通、物流等传统行业跨界融合不断加深。

      互联网倒逼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智能制造发展,提升制造业企业价值链,推进制造业生产向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网络化、柔性化制造模式和服务化转型。如美的和国际机器人巨头安川合作成立机器人合资公司,开展“互联网+”智能家居探索。徐工集团成立了国内首个为道路工程械用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的综合服务平台——徐工“路之家”工程机械信息服务平台,推动“互联网+”工程机械融合发展。

      互联网与服务业各领域的融合创新,加速服务业社会化分工重组,零售、金融、交通、旅游、医疗、教育等行业互联网化水平显著提升,催生出了互联网电商、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网络约租车等新兴业态。如“互联网+”医疗可以实现在线挂号、预约诊疗,推动就医模式和就医服务模式深刻变化。互联网金融催生了深圳前海微众银行、浙江网商银行等互联网银行,刺激了传统金融互联网化,推动了普惠金融的发展。

      展望2016年,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的落地实施,各领域的试点示范逐步推进,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跨界融合将进一步加速,传统行业的互联网融合水平将显著提升。

    二、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全社会对“互联网+”的理解尚不准确

      一是对“互联网+”的认识存在误区,或把互联网看作符号或工具,或迷失于各种似是而非的概念,没有领悟到“互联网+”对传统产业带来的深层次变革。二是部分地方政府对“互联网+”的内涵理解不深,缺乏先进的思路和有效的办法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难以利用“互联网+”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三是对“互联网+”疏于研究,盲目跟风,制定“互联网+”战略和政策抓面不抓点,容易陷入同质化的泥潭。四是在制造业、农业、交通、物流、金融、零售、旅游等行业,部分企业发展观念落后,对于“互联网+”引起的颠覆性创新和变革认识不足,缺乏拥抱互联网的主动意识。

     (二)传统行业互联网化缺乏有效引导

      一是尽管我国已经出台了“互联网+”领域的战略规划,但大多仍停留在原则指导层面,缺乏具体扶持措施、项目引导和推进机制。二是部分行业领域的“互联网+”政策缺乏明确的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难以推动政策的落实。三是“互联网+”行动涉及范围大、涉及行业广,缺乏有效的应用示范推广机制,不利于调动区域和企业积极性。

    (三)支持互联网创新发展的政策思路难以跟上

      一是在“互联网+”环境下,新业态、新模式涌现速度大大加快,现有的政策措施难以跟上新需求、新变化,很容易出现管理盲区。二是在交通、医疗、交通等行业,还存在较高的市场进入壁垒和政策约束条件,不利于创新性市场主体开展经营活动。三是缺乏打破路径依赖的政策创新。路径依赖容易造成“赢家通吃”的局面,特别是大型互联网企业凭借技术和规模优势,吸引了大量的要素资源,造成了平台化壁垒,压缩了中小微互联网市场份额和发展空间。四是对中小微互联网企业创新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互联网中小企业往往属于轻资产公司,融资贷款抵押担保较难,且引入风险投资方面,国内风投资金量小且回收期要求短,使得国内有潜力的创新中小企业在互联网行业领域发展显得后劲不足。

    三、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一)组织开展“互联网+”实施的相关工作

      一是引导媒体从适应经济新常态、扶持创业创新、发展信息经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等高度去宣传“互联网+”发展的战略意义。二是通过发布会、宣贯会、专家论坛等方式,强化舆论引导,吸引社会资源聚焦和助力“互联网+”发展。三是开展“互联网+”融合创新发展大赛,鼓励“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创新成果推广和学术交流,营造良好的“互联网+”生态发展环境。四是编制“互联网+”重大应用示范优秀案例集,集中展示“互联网+”典型模式和示范企业以及“互联网+”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创新模式和落地成果。五是加强与互联网领域龙头企业、产业联盟等合作,充分发挥门户网站、微博、微信等媒体平台的作用,扩大“互联网+”战略的宣传范围。

     (二)加强传统行业与互联网融合实施路径的指导

      一是加强对传统企业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形成新动力的持续支持。二是鼓励构建以企业为主导、产学研合作的“互联网+”创新联盟,开展“互联网+”与农业、制造业、商务、物流、旅游等创新成果试点示范和推广应用,鼓励开展“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发展的先行先试。三是制定财税激励政策,激发企业市场活力,引导互联网企业和制造业企业在技术、资本等层面开展战略合作,协力打破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发展瓶颈,共同打造支柱性、领军型互联网与工业融合产业生态。四是鼓励各类互联网市场主体、资本平等竞争,依法开展投资并购、战略合作等,支持和培育互联网企业龙头企业。五是结合“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鼓励互联网企业通过海外投资、并购、联合经营、设立分支机构等方式,拓展海外合作,开拓国际市场,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互联网企业。

    (三)加快制定实施符合互联网特点的创新政策

      一是推动“互联网+”领域的发展政策创新,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开展“互联网+”创新试点,破除影响互联网企业的数据开放、行业政策障碍。二是加强“互联网+”与各行业融合发展的战略研究,明确发展模式与思路,在关键技术开发、基础设施建设、行业融合创新、市场应用培育以及生态系统构建等方面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三是建立互联网企业行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简化审批流程,降低市场门槛,细化准入机制,逐步消除互联网企业进入不同行业领域的隐性壁垒。四是调整双软认定企业认证管理办法,让更多的互联网企业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落实支持小微企业的各项政策,切实减轻互联网小微企业负担。五是加大对“互联网+”领域的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等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四)加大对互联网相关创业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

      一是以问题需求为导向,切实解决互联网相关创新创业活动面临的资金需求、市场需求、政策扶持和公共服务等制约问题,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系统,释放各类市场主体的创业创新活力。二是加强创业创新公共服务资源的开发共享,推动社会网络创业创新政策资源、科技资源、信息资源等互联互通和在线开放。三是推动建设多要素网络众创空间,促进各种创业创新要素网络集聚,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新型生产组织模式、管理模式、商务服务模式等。四是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支持大企业建设开放性创业创新平台,以技术、产品和资本为纽带聚合创业团队,鼓励创业群体围绕互联网跨界融合发展需求开展创业活动。五是总结创客空间等各类新型孵化模式经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构建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性、适应大众创新创业需求和特点的网络创业服务平台。

    一、当下时代的步伐
    个人认为:当下在中国社会化的发展中,任何东西都在加速、超高速发展。
    忘记是在哪里看到的文章:1999年我狠心把房子以80万的价格卖了投身创业;幸运的是我创业16年,终于成功了,2015年我赚够了800万把我之前的房子买了回来,最后发现我这16年都干什么了?
    创新的概念无法跟进时代发展需要。前不久的两会期间谈“双创”概念和思路都很清晰,但是何从入手?
    众多互联网明星企业;稍露头角的互联网产品,几乎都是看着互联网巨头,由巨头做风向标。民间自发的创新产品又全都被资本市场所引导。这就是当下的时代,中国社会发展进入缓慢阶段。小弟认为近几年互联网行业整体狠抓务实、诚信。
    二、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环境
    小弟也是一名产品汪,不敢说经历了千锤百炼,也算入行较早的产品人。
    10年前做网站,6年前做资源整合平台,4年前做商城,2年前做支付闭环,去年开始转回来从头开始做移动应用,今年顺应潮流开始深挖社群化。我想说的是:互联网从业人群,全是环境所影响的,无论是打工者还是创业者,很多时候不得已而为之的改变方向。
    一旦中国的互联网环境改变,所有产品都将改变。
    但愿VR能和3D打印一样,冒个泡就算了;但愿社群化能同微博一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要不然大多数和我一样的伙伴真心经不起摧残。今年是VR元年,也将会是全球工业4.0的开端。
    三、互联网发展趋势
    小弟认为,互联网的热潮将会一浪高过一浪,最早一批的互联网从业者还沉浸在数据层。冷不防已经被后来的用户层骂的狗血淋头。如今的各种“风口”根本不屌数据和用户。(现在来解释这段话) 大家都知道互联网玩的就是一个数据,有数据就能做很多商业化的东西,甚至有数据就能拿到风投,夸张点的有数据就能包装量化产品拿到金融市场做评估。直到后来的移动应用产品爆款出现,最吸引眼球的就是用户端体验,不论是VC也好,路演众筹也好,直观的产品体验直接压过了数据分析。现在的“风口”已经不在乎你有没有数据或用户体验如何,直接就是跟上潮流没有?有没有看风向标?一听说网红很火,全国必将刮起一股网红风。就像当年烂大街的网络歌曲《丁香花》《两只蝴蝶》《孤单北半球》。
    小弟觉得,2016年,跟不上大咖的创业者,不妨和我一样,做点小众喜欢的事情,把人脉的关系梳理清楚,分享经济的亮点做仔细,裂变传播的节点把控好。做社群化服务,或者做社群化分享。这也是今年小众互联网的热点哦。
    四、互联网的虚和实
    曾今一直膜拜各种牛叉闪闪的互联网平台,无论在哪里看见他们官方爆出的惊人数据都会把我吓到半天回不过神。某宝光棍节销售几百个亿;某某APP获得上亿轮;某信用户量突破8亿;某某APP下载量超千万等等……现在的我看见这些数据,已经很麻木了。往往每次业界开发布会,坐在我身边来路不明的人,总是会问我:这是不是真的?
    我真的不想说下去了,我跳过这一段,说实的部分吧。
    互联网实的部分其实是最精彩的,扎扎实实做互联网的公司中国有很多,假如集中在一起绝对比硅谷还硅谷。这些实实在在的互联网公司做事情有一些共同特点,不浮躁、不跟风、就和老干妈一样。
    小弟我也不拿任何数据说话,因为很多数据存在空穴来风的嫌疑,实实在在的做点事情,小弟就认定一句话:这个世界上,比金钱重要的事情非常非常多。

    1.网红。网红证明了明星也可以批量化,并且去中心化地生产。每个网红都有一定的粉丝,运营的好,可以把粉丝转换成收益。
    2.VR。红遍天了,VR硬件还是算了,太多大厂在搞,VR内容的生产可以考虑,比如VR游戏,VR娱乐内容等。目前VR硬件还有种种不足,比如眩晕,还原度不足,但是从长远考虑,会被解决的。
    3.海外电商。中国人除了买淘宝,也可以通过海外电商平台购买很多优质的海外产品(个人比较喜欢美亚的鞋子什么滴,哈哈)。
    4.手游。出海是趋势,看看GP的榜单和美国的榜单。

    世界最大的局域网

    大鳄更大,小鱼小虾们更主活路了,互联网风投们对创业者必问的问题是:如果微信开通个类似功能,你们怎么办?!

  5. 王伟说道:

    1,视频直播平台的洗牌
    去年在网页端已经进行过一次洗牌,大的直播平台收归bat门下。而2016年要进行的,是手机端直播app的洗牌,映客、花椒等ugc直播平台,包括许多做会务直播的平台,都将与网页端的洗牌一样,小平台死光,大平台得利。
    2,在线教育的爆发
    在线教育的风口吹了这么久,不知道还有多少家能撑到成功的那一刻。但目前困扰在线教育最大的问题是创新。像video++提供出去的互动视频模式就让很多在线教育客户眼前一亮,虽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但应用前景很广,在线教育欠缺的只是一套商业流程,而以这个市场的体量来说,永远都是风口。
    3,saas平台
    利益相关,本人就是saas平台的工作者,这个市场远远被低估,也远远没有被挖掘出来。过去saas多是企业协作、通信、数据记录等类似服务,同行间差异化太小。而现在不仅有ping++这种做支付模式的saas,也有麦客这种表单服务的saas。一个saas服务还能挖掘出新的商业模式,这个玩法已经成为国际上的主流,比如video++就是通过“互动视频技术实现视频中变现的商业模式”,让所有平台都实现“边看边买”。
    4,团队工具
    有道、teambition等等,太多团队工具简直眼花缭乱。今年这个市场不仅会面临洗牌,还将面临模式革新的风潮。未来,可定制化模版化的团队效率工具将成为主流,满足所有企业用户的需求。相当于进行了轻度saas的改变。
    5,VR
    这个能说的太少,今年最多做到硬件平民化这个程度,内容变现才是vr的未来。

    借用InnoTREE(因果数)股权投融资平台创始人滕放的专栏文章来回答这个问题,比较合适
    用互联网“众包”解决股权众筹中的能力匹配问题
    解决创新型小微企业股权融资问题的答案在于:互联网、众包、增信、杠杆。利用互联网扩大信息半径,利用金融机构帮助增信,由众筹模式提供资金杠杆,用众包业态解决能力匹配的问题。
      随着经济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股权众筹行业也逐渐得到各方的认可与鼓励。2014年是众筹发展元年,而2015年注定是众筹的爆发增长期。在众筹风声水起的同时,必须看到,众筹行业还存在着监管机制不完善、投资门槛低、信用评判体系缺失等问题。未来,企业亟需解决发展痛点,完善产业链各方的信用体系,以保障行业健康发展。

     4R痛点
      之前我专文讨论过在创新型小微企业股权融资上的“4R”理论,投融资双方的痛点可以用4R来表示,见下图:
      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在于:互联网,增信,杠杆与众包。即利用互联网扩大信息半径,利用金融机构帮助增信,众筹平台提供资金的杠杆,众包的业态解决能力匹配的问题。

    互联网“众包”破题
      投融资本身涉及多方面的服务,而且一级市场的股权融资风险大,投资人需要多方面考虑,才会做最终的投资决定。融资方也一样,他们的诉求多样,只有真正满足了他们最核心的诉求,才能够撮合双方交易,这四方面的能力是相互联动的,这就需要股权众筹平台要有对整个金融行业的理解和整合能力,平台的团队需要有这些方面的基因和经验。
      从InnoTREE自身来说,我们首先考虑对平台上的项目做规范的尽职调查,通过与律所、券商等第三方服务机构合作为融资企业增信;在此基础上,当与合作更加深入时再加入人力、市场、管理等其它有针对性的服务,这些服务之前大多由VC机构内部提供,未来在股权众筹平台上将由与平台战略合作的第三方机构提供,并逐步“互联网化”,最后再加上众筹模型天然的杠杆功能,完成对领投人的激励与跟投人风险收益,最终形成一个基于互联网“众包”的新型风险投资生态。
      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众筹平台在全产业链去整合资源,专业化地解决能力匹配问题。互联网众筹平台,任重道远。

    用互联网来提高传统行业的效率
    举个例子:外卖
    == 回想一下没有外卖平台的时候
    用户:
    不知道附近哪些店有外卖服务:只能自己到店或者打电话去问,然后收集很多店的外卖单;
    送餐速度没有保证:因为一家店就1-2个人送外卖的,因为多了也雇不起;
    好一点的店如麦当劳配送费非常贵

    商户:
    不提供外卖服务: 因为外卖只有在饭点才有需求,而店里最忙的时候就是饭点,如果用专职的外卖人员,空闲的时候就是巨大的人力浪费,如果用店里的人兼职送外卖,就可能会在用餐高峰期影响店里面的生意
    宣传太难: 基本上就是在周围发传单
    效率低: 订单都是走电话的模式,电话过来还要沟通,如果店里本身有管理系统的,还要人工录入管理系统

    == 有了外卖平台之后
    用户:
    很方便的可以根据自己的位置+商户的送餐范围来找到合适的店
    送餐速度快: 因为有专门的送餐员,平台还可以根据商户位置+用户位置+送餐员位置来动态规划送餐员的路线,提高送餐效率
    选择范围大了好多: 现在上海像57度湘、西贝这种店都提供外卖服务

    商户:
    不用自己的人送外卖了,提供外卖服务的成本大大降低
    不用宣传,用户在手机APP里面就可以找到自己
    外卖的系统可以跟自己店的管理系统对接,提高店的运营效率

    平台:
    送餐效率高: 以前如果每家店养一个送餐员,100家店就需要养100个人,但是如果是平台,可能10个人就可以搞定,因为量大+数据分析动态规划
    高峰时段送餐,其他时段可以送别的,充分利用配送员资源
    可以为餐厅提供更多的服务:比如统一的蔬菜、面粉、油盐酱醋,平台大批量的优势可以帮助小的外卖商户买到更便宜的原材料,而且平台还可以根据历史数据帮商户推算出大概的量,减少库存成本

    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公司及其创业者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年轻人创业的时代楷模,这些青年才俊成长于互联网时代,在巨大财富效应的背后孕育起来的是创新创业文化。
    “互联网+”,加的是创新驱动发展方式,加的是实体经济新的创新力和新的生产力,加的是现代商业模式创新,加的是生产流程再造和价值链重组。
    眼下最热的词语是什么?当然是“互联网+”。不仅近来所有涉足“互联网+”的上市公司得到资本市场上投资者的热烈追捧,而且作为国家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行动计划,它也写入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指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是我国加快互联网推广应用的重大举措。这一行动计划对改造传统产业、打造新引擎,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极具重大现实意义。
    在今年全国两会闭幕的记者见面会上,李克强总理与记者们对话中还诙谐地使用了“风口”这个网络热词。其实“互联网+”就是当今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风口”,只要站上这一“风口”,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开启新一轮经济腾飞就有了发力点。
    “互联网+”到底是什么?
    人类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就是上半叶的计算机和下半叶末基于计算机发展技术的互联网。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互联网从人际间信息交流的工具演变成了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关键基础设施。互联网也因为其汇聚了现代电子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等于一体,全面塑造了信息的感知、生成、生产、处理、存储、交换、传播和利用的方式。
    不仅如此,互联网还因为其强大的渗透能力和宽广的包容精神,全面介入了国民经济、产业发展和人类生产生活各个领域,并逐步全面地改变了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技术创新、管理理念、商业模式。
    人类进入21世纪特别是近10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机器认知、语音识别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风起云涌,各种颠覆式创新、跨界创新和跨代创新层出不穷,基于互联网的技术应用又成为新一代创新技术、商业模式创新和创新人才启蒙的巨大孵化器。
    “互联网+”是什么呢?它是新一代智能终端、新一代网络技术和新一代新型服务创新的集聚融合,是立足互联网技术实现跨界集成创新的重要入口。随着宽带网络加速光纤化、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它将通信物理系统的低能耗与计算技术的高效率紧密融合起来,快速度地推进新一代信息网络向综合、智能、融合、渗透方向发展,大范围地集成移动互联、大数据、社交网络、多媒体、人工智能、新型人机交互、物联网等新型技术综合应用,大跨度地实现了传统产业、新兴产业的协同创新、线上线下一体化(O2O)的资源优化配置和再造商业模式的经济共享。可以说,“互联网+”正是以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和产业发展新的业态,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充分发挥出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同时也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之中。
    由于现代互联网技术应用已经进入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多模式、广渗透的新阶段,它已经从信息技术转为生产方式、已经从互动平台转为服务模式、已经从生产工具转为关键基础设施。就此说,“互联网+”,加的是创新驱动发展方式,加的是实体经济新的创新力和新的生产力,加的是现代商业模式创新,加的是生产流程再造和价值链重组。对正在寻求经济增长新动力的中国来说,“互联网+”,加的还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战略思维,加的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具体实现路径,加的是各类创业人才竞相迸发的创新生态。
    “互联网+”如何助推中国经济新一轮腾飞
    进入十二五规划实现的末期,中国经济进入下行态势。这既是中国政府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适应式调整,也是顺应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变化的主动政策作为。传统上支撑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进出口形势和环境也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把这个大环境称为“经济发展新常态”。
    在这样的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要继续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资源潜能和环境条件已经不具备,中国要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目标,还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和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最大的动力就只能是靠创新。国家也只有依靠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改造传统引擎,打造新的引擎,才能实现未来的发展蓝图。
    而充满勃勃生机的互联网技术发展和应用,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是能够在引领创新、驱动产业转型、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由中低端迈向中高端发挥积极的重要作用。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因此突出强调,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目的就是要助推中国经济新一轮腾飞。
    首先,“互联网+”行动计划将能够作为新引擎促进产业的全面转型升级,并将带动新一轮创新驱动型产业布局和投资。比如,“互联网+”行动计划可以促进传统制造业进行变革,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力度前所未有。目前很多国际企业为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而将生产制造的设计都放在云端,使得市场的变化需求能够通过互联网实时传递到智能设计制造上,以最快速度完成制造并经过现代物流第一时间送达消费者。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也将引发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以及“无工厂制造”,极大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同时,“互联网+”也让现代制造业管理更加柔性化,更加精益制造,更能满足市场需求。再如,互联网与传统农业跨界融合,可以推进我国农业生产向精确化、智能化和高效化的现代农业发展。由此产生的新的投资方向和投资布局会更加有效合理,将助推整个产业经济的提质增效,激发产业资本的活力。
    其次,“互联网+”行动计划将能够产生新的消费服务方式,进一步扩大有效需求,激发巨大的市场活力和潜能。“互联网+”将推动传统服务业向网络化方向发展,推动支持交通运输、商贸旅游、物流配送、餐饮家政、育幼养老、在线教育等公共服务领域的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与此同时,“互联网+”也将催生一大批新的产业业态和消费业态。比如,大规模在线教育培训的平台搭建、新型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形成,智慧物流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构建,将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还比如,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服务的改革创新,已经创造出了包括移动支付、第三方支付、众筹、P2P网贷等模式的互联网金融,使用户可以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满足金融需求。还比如,随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加快融合,新的阅读方式、内容生产与消费也将根本改变我们的文化消费方式。
    第三,“互联网+”行动计划将营造浓厚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激活千千万万市场细胞活跃起来,激发千千万万创客应运而生。像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公司及其创业者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年轻人创业的时代楷模,这些青年才俊成长于互联网时代,在巨大财富效应的背后孕育起来的是创新创业文化。“互联网+”行动又将开启新一轮创业机遇。目前国家已设立400亿元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为产业创新加油助力;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在功能上和创新平台上形成良性互动,推动人才、资本、技术、知识的自由流动,让“草根”创新蔚然成风,让创新之树枝繁叶茂,把亿万人民的聪明才智调动起来,从而真正汇聚起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动能。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推进,以信息、生物、新材料为代表的新技术突破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就业创业的源泉。这是中国经济社会的新常态,也是“互联网+”的新常态,要切实发动起这一引擎,还需要努力消除互联网跨界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入推动“宽带中国”战略、加大基于互联网的创新技术研发力度,切实保障网络空间安全和信息安全,等等。
    “互联网+”行动,引擎已启动,中国经济新一轮腾飞可以期待。

  6. 互联网南少爷说道:

    国内创业潮从前年到今年年中,近乎到了疯狂的程度。从政府政策上的刺激,到整个金融界的参与,助推着是不是创业者的人都以自称创业者为傲。

    背后的原因自然是政府无奈的经济结构调整。中国正面临着近20年来最大的经济危机威胁,传统行业的产能过剩,制造业的成本的上升,都对中国整体依赖的经济体系产生了极大极大的影响。于是,科技业的发展是政府急切期待的。但是,政府忽略了一件重要的事情,科技业,不像制造业,仿造与激情造就不了一个国家的持久昌盛。

    本人也是一名在硅谷的part-time创客,曾经认真比较过硅谷的创客与国内中关村的创客们的区别。实在来说,差距绝对不是简单的十年,就我个人而言,可能要达到五十年。差距的根本原因在于创客的态度。硅谷的创业者们,首先,决心下海意味着高昂的成本。成本首先决定了一点,那就是没有决心做创业的人们,是不会去轻易的走创业这条路。尤其对于IT工程师们而言,一份大公司的收入已经让人可以过得足够舒服,不需要为经济方面担心。放弃这份职业而下海创业,除了勇气,更需要一种追求梦想的态度。所以,无论在产品研发,还是服务方面,硅谷的创业者们都会尽全力做到极致。相比较而言,中关村的创业者们,以BP(business plan)为核心,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创业者为了融资而融资。好像是,融资了,创业的任务就完成了。也恰恰如此,创业链条上出现了许多创业骗子,融资中介等等这些本来不该出现的现象或者机构又或者是个人。

    我曾经在中关村某知名咖啡馆等候朋友,只是拿着ipad随便翻看书籍,短短一个小时,就有三个人来到桌前,想要了解我的项目,更有甚者,直接给我名片号称能够轻易帮助融资。这种现象,是我在硅谷从未见到过的。细细想来,只要有投机的机会,一定会有人钻空子,即使是科技业,也一定想方设法不会放过。政府政策的本意都是好的,偌大的中国,在恰到好处的实施上的难度绝对超乎寻常百姓想象。所以,表面上看,创业潮如此狂热,除了个别能够成功赢得市场与用户青睐的产品,大部分startup公司也都死在了半路上甚至启程上。

    国家需要的是踏实的人才,能够用心做产品用心做服务用心做研发的人才。而不是只靠一个网站,一个公众号,就拿着名片出去与VC大吹特吹的创业骗子。现在的情况正好说明了这种现象造成的极大恶果。VC开始谨慎了,startup融不到资了,互联网泡沫快要破灭的言论四起。而硅谷,科技产业依然蒸蒸日上,引领着世界科技发展的方向。

    还是那句经典的言论,创客,不能因为创业而去创业。有一个好点子,然后一个好团队,然后一颗要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去争取成功的心,才是基石。

    为什么我总是隐隐感觉是一群各怀鬼胎的人心照不宣的骗局?
    国家想解决就业问题,使劲鼓励;
    投资人需要新的概念,用力炒热;
    年轻人希望一夜暴富,阶级跃升;
    码农们希望行业火热,饭碗端稳;
    民众们乐得各种补贴,多占便宜。

    1、宏观政策上,投资,消费,出口的传统经济带动方式,能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小。要促进就业,促进消费,只有鼓励大家创新而不是简单的造路修桥,卖基础产品。只有发动全社会创新才有可能创造经济持续发展的新动力,所以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2、个人机会上,大家都喜欢更高的奋斗一把有所回报,因此股权激励是现代企业很成功的创新。
    3、社会趋势上,和大家都喜欢追涨杀跌一样,创业的趋势下,很多也是这样的状态,因此从风投,到实干家,到小白都希望跟着大势火一把,趋势明显下降后自然会有很多被刷下来。

    以下是三个月前我写的一篇文,可作为这个问题我的答案。原题目是:《我很正经地,向创业精神致敬》。如下:

    有篇文题目叫《一个月前,我绝不敢把无耻用在创业者身上》,我觉得这是个很糟糕的题目,糟糕到我不想看完它的正文。紧接着有人骂马佳佳、余佳文,还有那个刷屏后被扒皮的云视链。

    任何人群的基数放大到一定程度,一定会有负面的角色。幼儿园的老师有抽孩子耳光的,灵魂工程师有猥琐儿童的,白衣天使有收红包的,本该执掌公正的法官们,唉……按照这个情形,你甚至没办法说哪个行业是因为一水儿的好人而称得上伟大光荣正确。创业的人群中,有几个会吹牛皮的,擅长炒作的,甚至不靠谱骗人的,这事儿再正常不过了。骂归骂,一顶无耻的帽子扣到创业者群体的头上,没劲。

    人人都厌恶从一出生就能看到死亡的生活,创业给了人们一个尝试改变的机会。没错,不是人人都适合创业。但究竟谁是不适合的那个,只有市场才能给出答案。99%会失败也好,幂定律也好,凡事须得尝试,才能明白。不管大潮怎样,创不创业终究是个体的选择。失败了的结果,也由个人来承受。这种最终归结到个体身上的失败,和产业级别的浪费相比,应该成本要小一些。

    更重要的是,创业的本质之一,就是浪费。通过浪费的机制,让适合创业者脱颖而出,失败者可以默默舔伤后老老实实打工去,也可以越挫越勇成为一个“连续创业者”。毕竟,不存在一个上帝可以让创业者排排站,然后指着说,你你你你,适合创业,你你你你你不适合创业赶紧滚蛋回家。

    大潮的裹挟下,的确会有人随大流盲目创业,但是,有机会去试试,是这个时代难得的罕见的好处之一。玩儿砸了回家老实待着,是创业本该承受的可能性之一。

    身边一个团队,跟团队的创始人在咖啡馆见面的时候,整件事还只是一个想法,世界上还没有这么一个团队。一年后的今天这个团队仍在迅猛成长。创业的乐趣,在于世界上原本没这回事,因为你的折腾,有了这么一回事。某种程度上,可能世界也因此有了一点不同。

    没热诚的人冲进这个圈子,做着发家致富的美梦。他们认为找个程序员做出一个app,就能融到钱,就能走上人生巅峰。
    这类人,他们对创业不尊敬,对互联网不尊敬,对研发不尊敬。在他们眼里,这是个捷径,不需要像开工厂那样从银行贷款,互联网对他们只是一个手段。不败他们对不起他们

    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内刚刚改革开放,那时候的人民生活水平较为低,人民素质也比较差,国家在深圳改革开放,使北方很多有识之士都放弃自己安逸的生活决定下海发展,于是便激发了一股南迁的热潮,而也正是因为这一热潮造就了著名的“钢琴之都”举世目睹的“深圳速度”从一个南疆边陲小镇发展成为现代“国际化”城市创造了世界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奇迹。深圳是中国口岸最多和唯一拥有海陆空口岸的城市,是中国与世界交往的主要门户之一,中国最大的对外贸易基地外贸出口连续13年超过上海居全国第一,有着强劲的经济支撑与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深圳的城市综合竞争力位列内地城市前列深圳已经建设成为中国高科技产业重要基地、全国性金融中心、信息中心和华南商贸中心、运输中心及旅游胜地、现代化得国际城市,向世界再次成功展示中华雄姿,为中国现代化经济发展打开了大门,起到历史悠久的影响。
    而现在随着社会经济的加快发展我们很多后人都认为那时候“创业”是一件很容易的一件事,只要你自主经营就能致富如有两句话:20世纪80年代初,摆个地摊就能发财,90年代初,买股票就能赚钱,21世纪,开网站就能赚钱”而有些则认为:经济发展已经到了最激烈的顶端,想要创业极为困难,而白手起家那几乎不可能,相对70-90年代创业比较容易,而21世纪创业白手起家根本不可能,甚至有些人更为荒唐,抱怨如果出生早几十年就能抓住致富时机,而我认为两种说法都没有根据实际情况与环境等因素来点评,两者皆为误点。
    那时候放弃安逸的生活,选择下海发展的人们到底是什么使他们放弃稳定的生活决定下海呢?是“理想”他们看到深圳的未来,知道这个小镇以后决定不平凡,所以他们才决定下海“创业” 他们满怀激情的带着他们那伟大而又遥远的理想来到了这个城市,开始他们新的生活,为自己的“理想”忙碌着拼搏,他们看到远方的希望,默默着奋斗努力着,虽然这些人选择的行业各有不同,但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创造财富实现自己理想的事业,让理想成为现实,而对于那年代无论中国还是深圳,社会经济都很落后,人民自身温饱都很有问题,何谈作生意,创业搞发展呢?所以这些人在那年代选择创业,他们都忍受很多人的讽刺与嘲笑,以及承受个方面的压力,无论是在心里压力,或社会压力都是我们无法想象的。那年代如果你选择放弃稳定的生活与稳定的工作,决定走向创业那是一件荒唐的事,而那时候中国的经济根本没有着落,深圳这座城市能不能成功改革,那是未知数,谁也无法预测,而刚刚起步的很多人都是从低层做起,有人带着梦想,在大街上摆地摊、当跑堂、寄人于下的销售员,每天到大街上承受着别人歧视的眼光,在那里宣传自己的产品,宣传了许久有时却是徒劳,甚至有些还到社会上自主手把手进行废品收集、忍受过饥饿、等等…..很多都是我们无法想象,而对于那年代生活保守旧体制的人们眼里,你不是创业,是折磨自己,他们甚至连创业是什么都不明白,他们只知道这种行为是很低廉,甚至或许有人认为脑残,但你唯一支撑的就是,别人不明白,你却明白了,别人不知道你做什么,可你自己明白,他们就这样带着那伟大的理想承受着艰难的生活,压抑着心里的不平衡,继续前进,奋斗努力着因为他们知道黑暗不会是永远,晴天总会到来,乌云不可能永远着遮掩着太阳,也正是这一自信致使继续前进,走向了成功,实现自己伟大的目标,为社会为人民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创造了民营的力量,为中国改革成功的道路上作出伟大的贡献。
    70年代初互联网诞生于美国,出生于1955年10月28日美国西海岸华盛顿州的一个17岁的男孩把他的第一个电脑编辑的作品一一一个时间表格系统卖给了他高中学校价格为4200美元,那那时候别人对互联网还很陌生,也许连基本的操作都不会,1975年20岁的他在美国华盛顿州雷德蒙市,成立了“美国微软公司”才20岁的他就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而他便是美国先任首富比尔·盖茨(Bill Gates),从此互联网时代便展开了发展,开始在世界逐步发展,80年末1987年北大钱天白,向德国发出第一封电子邮件,当时中国还未加入互联网,1989 中国开始建设互联网 5年目标 – 国家级四大骨干网络联网,这一目标的公开使中国在这方面人士都开始扑向创业的历程,而那时候对国内的大部分人都不明白互联网究竟是什么,包括中国商界的很多人,他们都把互联网这个具备很多大潜能的市场给贬低了,而直到现在互联网依然存在很大的开放潜能,而那时候这方面有先见之名的人士,他们都纷纷开始研究自己的软件,每天都在默默无闻的编辑着自己的程序,1989年,史玉柱拿着自己凑的仅有的4000元钱,给“计算机世界”打电话,想做一笔交易:“计算机世界”给他花费了9个月心血研制的“M-6401桌面排版印刷系统软件”做广告,但是要求是先打广告后付费。这一赌博式的做法,居然在四个月后使史玉柱成了年轻的百万富翁,史玉柱随后推出M-6402汉卡,1991年巨人公司成立推出M-6403汉,1992年,史玉柱率100多名员工落户珠海巨人也迅速发展起来,资产规模很快接近3亿,1995张树新创立首家互联网服务供应商–瀛海威–老百姓进入互联网,2000 中国三大门户网站 搜狐、新浪、网易,2002 第二季度,搜狐率先宣布盈利,宣布互联网的春天已经来临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以及国内的很多科技公司都看到互联网的速进都纷纷加入这样队伍,联想、方正、等等…..很多,就这样这些比别人有先见之明的人,纷纷的成功完成了自己的理想,一步步走向了成功,而这些成功者的背后都存在很多心酸的历程,在他们刚刚加入互联网时吗,别人都认为他们是在烧钱,每天投入巨大资金去研究一个外表还没有1平方分米大的芯片,都认为这是不值得,同时软件在那年代是很有时限性,市场上每天都在竞争,新的软件只能相对持衡一段时间而已,毕竟那时候各种软件设备都不是很完善,可最终他们还是带着重重的压力向前努力逐步走向了成功。
    1986年。当时一些企业为了摆脱经营中的困境,进行了股份制改造,中国内地证券市场开始萌芽,1988年4月1日,深圳发展银行在特区证券公司的柜台上开始了最早的证券交易,深圳证券交易所随后深圳市国投证券部和中行证券部相继开业,万科、金田、安达、原野(世纪星源的前身)等也陆续发行了股票并上柜交易。“老五家”股票在“老三家”证券部的柜台交易,构成了深圳证券市场的雏形,1989年11月,深圳市政府作出了建立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决定。1990年12月1日深交所试营业,当时在国内的市场很多人都不明白证券交易是什么?股票是什么?只有小部分有先见之明的公司纷纷上市,最先上市万科、金田、安达、原野,那时因为刚刚成立,所以很多公司都不敢上市,同时股民也很少,尽管如此,偌大的中国只有四家公司上市,对此这四家公司的股价,每天都涨得很高,因为那时证券交易的很多体制尚未完善,所以有时甚至股价数倍增长,致使很多前加入股票市场的股民和公司都纷纷获利,直到 1993年4月1日深圳证券管理委员会成立以后管理归属由人民银行划归深圳证券管理委员会。随着深交所的交易逐步活跃,上市公司数量逐渐扩大,所影响的范围不断扩大,再加上1996年1月19日-1997年5月12日牛市的出现,这时经历过【改革开放】,与【互联网时代】的人们终于明白了,错过【改革开放】,错过【互联网】无论如何也不能错过“股市”这条致富的渠道,致使很多人都纷纷加入股市购买股票,当时购买股票都是直接到营业部直接购买,那时在深圳与上海两处的交易所每天都聚满了很多人,而这些人其中有很多都是放弃工作,全神投入股票市场,希望在股市中一夜暴富,而股市却让他们失望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1997年5月12日~1999年5月18日股指会出现暴跌,一路暴跌至1047点最知名的当属《人民日报》发表《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指出对于证券市场的严重过度投机和可能造成的风险,要予以高度警惕。文章发表当天,配合涨跌停板制度的出台,市场暴跌,而这股指的暴跌把这些无知的股民从天堂飞奔式的带向了地狱,深深的把他们那无知的欲望,毁灭了。
    20世纪80年代初,摆个地摊就能发财,90年代初,买股票就能赚钱,是如此吗?其则并非如此,我们出生于80.90后的同胞们,我们不能因为前人开造了商品,经济,以及互联网等很多经济,就认为我们后人在市场上无法找到我们的创业目标,非也,市场经济永远没有局限性,社会一步步的发展,同时经济也在逐步扩大,与其说70-90年代商机多,倒不如说我们现在商机多,随着中国的市场不断在放大,互联网这些年来经历了两次革命,第一次时创新,第二次完善,而第三次,将是革命性创新,第三次革命性的创新,据2011年国家发布消息,在未来 经济发展中,我们会逐步形成使用“互联网”进行网络营销模式,虽然现在也有公司都实行了这个政策,可尚未完善,以及今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周年高层论坛】上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了论文表示未来的经济发展中,中国将继续改革开放,逐步先开放沿海城市后蔓延内陆,美国周刊的消息比尔·盖茨也发表论文称,未来的十年里将是互联网的另一次革命,同时业内人士也有很多都这么认为,70-90年代的人们在温饱都不能充足与没有任何辅具工具当凭人工劳动都能致富创业,而那时候国家刚刚起步很多市场尚未完善他们都能致富,而今天的我们生活水平提高,市场具备完善性,渠道范围也相对广,为什么说那时候致富比现在简单呢?
    其实每一个时代,创造者都是冲破重重困难才可以成功的,不论在哪个时代,创造永远只属于勇者的商品,狭路相逢勇者胜,只有勇于挑战拼搏的人才能成功,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想成功必须先尽其苦,一个创造者就必须严格的要求自己去奋斗去拼杀,如果你害怕失败,那么你永远不会成功,任何时代【创业】都是一份很艰难的使命,必须先吃得苦中苦,方才可成人上人,一个真心想创业的人,他是不会说市场没有商机的,他只会说待开发,因为希望是他的第一创造的动力,只有创造,才是真正的享受.只有拼搏才是充实生活。
    理想便是生活经济环境与自己想象的差别过大,所以称为理想,而想要充实生活实现理想,必须学会创造。
    创业便是自己现任的行业与理想中的行业差别过大,所以想开创造出自己理想中的行业,至此为创业

  7. 一生奋斗说道:

    关于互联网创业

    让我们一起回顾中国互联网发展,从90年代的新浪、网易、腾讯、搜狐四霸主开始,一直发展到百度、腾讯、阿里“三国鼎立”,这其中的各种变革大家有目共睹。
    兜兜转转走到今天,政府又表态要创造:互联网+,嗯,鸡血多,鸡汤也多,机会更多。创业已经是一个社会现象。让我莫名其妙的是,很多人提到创业,就默认为“互联网创业”,事实上,互联网只是一个载体,一个创业会用到的工具,他不应该是创业的方向和目标。

    不管大家怎么黑“万众创业”,怎么唱衰互联网创业。(移动)互联网注定要领导中国的未来十年,甚至于十五年。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市场那双无形的大手操控的结果,和任何人没有关系,不要扯去政府阴谋论。政府大力提倡互联网+,大力支持创业,只是尊重市场规律。我们需要考虑的只是,自己有没有这个能力“顺应潮流”。

    (移动)互联网一直以来都被媒体神话了,因为入行门槛低,(移动)互联网创业的成功率何止“九死一生”,明明就是“百死一生”,这以后的概率就是“千死一生”,即便是美国那种创业大国,互联网创业的成功概率都没有超过4%。互联网领域是一将成名万骨枯,大家都只看到了出名的那1个,剩下9999具白骨就无人问津了。

    互联网的大浪让社会出现一种怪现象:想要进来玩的小伙伴,人人都马云附身,希望靠一个想法,希望靠一股激情,就寻找到创业的“风口”,于是,个个在寻求融资、热议估值。相互吹捧,事实上,有的公司一年的收入都不如街头一个卖烤串一天的流水多,人家烤串也是在创业。对吗?

    所以,我一直以来的观点都是:“(互联网)创业并不适合每个人”。题主的主题是“如何看待互联网创业”,我的回答是:把原本专属于特殊群体的活动(互联网创业)全面大众化是不应该的。 首先,创业作为一种成功率极低的高风险活动,本身也不具备大众化的属性。其次,互联网创业,得到的关注也许过分了,很可能误导社会,让大家以为创业就是互联网创业。事实上街头卖个烤红薯这种创业都比有的互联网创业项目更靠谱。

    现在就业压力大,政府鼓励年轻人去创业完全可以理解,中国为什么能掀起的全民创业浪潮,不是我们现在要讨论的。只是说到创业,就扯去互联网创业,是不应该的。
    好,现在就要说第二个问题了。

    第四波创业的本质

    一句话:政府提倡的创业≠互联网创业。政府只是说,互联网+,总而言之,传统行业才是大多数创业者的主战场。机会也特别多。成功率也高。

    而,互联网只是一个载体,一个创业会用到的工具,他不应该被创业者当做是创业的方向和目标。

    为什么要“万众创业”?因为中国要全面深化改革和市场化,在新技术浪潮的冲击下,一系列传统行业和商业模式面临着全新竞争、彻底改造甚至全面颠覆。所以,守住你擅长的那个产业链,做好产业链一个小小的部分,你就是见证奇迹的一份子了。
    创业说到底,没有你想象中复杂。

    这些背景各异的 “业界大鳄”,几乎不约而同地选择内部变革,虽形式有别,但仔细研判,会发现这些变革都源于互联网思维,在日益开放的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正呈现一些新特征、新趋势
    近来,知名企业内部调整动作频繁,江湖传闻:“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结构也得做“加减乘除”了。
    3月底,京东宣布成立众创学院,搭建创业生态圈;4月初,联想旗下平台型创业项目“神奇工场”正式运营;4月中旬,万科对外公布鼓励员工内部创业的“小草计划”;5月初,在第一季度财报公布的当日,阿里宣布由70后张勇接替60后陆兆禧担任集团CEO。5月下旬,互联网上甚至还热传着国内两家传媒集团鼓励员工创新创业的内部文件。
    这波调整风潮中,既有新兴互联网大佬诸如阿里、京东,也有传统产业中执牛耳者诸如联想、万科,再想到更早之前已开始启动“人人创客”战略的海尔,以及在内部建设创业团队并设立创投基金的美的,这些背景各异的“业界大鳄”,几乎不约而同地选择内部变革,虽形式有别,但仔细研判,会发现这些变革都源于互联网思维,在日益开放的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正呈现一些新特征、新趋势。
    大企业或将变平、变小?
    变平,既可以理解为组织架构的日益扁平化,也可以理解为当下时兴的企业平台化运作模式;变小,则意味着小团队、小微公司似乎正逐渐成为平台化企业的主要组织构成。不论是“神奇工场”、“小草计划”还是“人人创客”,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国内传统大企业都致力于将企业升级为一个平台,其扮演的角色正从过去的生产制造者变身为孵化器。
    之所以产生这种转变,是因为它们已经认识到原先层级分明、遇事需层层汇报等待批示的大企业架构已经很难对互联网经济下瞬息万变的市场做出足够快速而又灵活的反应。砍掉中间机构,建立事业部制;部分裁员、鼓励员工离职创业,这些或许都是大企业在 “互联网+”时代自我救赎和颠覆所必须忍受的阵痛。互联网时代企业要确保竞争力,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必须以用户为中心,和用户零距离。因此,市场细分之下的小团队或小微企业或许能助力大企业抓紧用户。
    管理层走马换将的速度将更快?
    阿里张勇接替陆兆禧成为新任CEO,距上次陆兆禧接任马云只相隔短短的两年。在新产品和新技术更迭速度都以不可想象的“秒杀激情”推进的当下,我们似乎也无需为企业管理层走马换帅步伐加快而过于惊诧乃至过度揣测。
    马云在内部信《这是年轻人的时代》中指出:“我们永远相信年轻人会比我们更能开创未来,因为他们就是我们的未来。投资年轻人群体就是投资自己的未来。”这既可以看做是他对年青一代在阿里发展中作用的肯定,也可以看做是一种经营理念的传播,同时也给国内很多企业敲响了警钟:移动互联网时代,产品或服务的生命周期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短,用户的需求有时甚至是朝夕可变的。一个老化的管理层在管理经验不断积累的同时,对市场的敏锐度可能也在不断降低。年青一代更喜欢冒险与挑战,他们在做出精准把握市场的选择和创新的同时,或许还能比他们的上一代更快地创造商业奇迹。
    人才管理将更加注重满足创业创新需求?
    不论是像苹果公司“回到车库”那样的项目团队,在企业内部二次创业,抑或是鼓励员工离职创立小微公司,在原企业生态圈内进行平台孵化,与过去自上而下式的单纯层级管理相比,对有创新创业需求的人才来说更具吸引力。包括谷歌在内的诸多国际企业都有相关的内部创业机制来留住人才。
    未来是 90后、00后的天下,相关调查显示,他们对创业的热情更高。因此,怎样让这群有想法、想实现自身价值但又不愿受传统管理条条框框拘束的年轻人为己所用,是企业管理层应该思考的问题。企业与人才的关系或将产生质的变化,“员工”将成为一个内涵更加宽泛的词,与传统的合同、隶属等关系相比,它更多的将意味着一种合作与共赢。

  8. 小非说道:

    但凡在互联网这个行业混了个三五年的人都知道,互联网是一个发展快,变化也快的行业。混在这个行业,总是让人感觉既兴奋又不安。

    兴奋的是你总能看到无数新奇的事物,甚至亲身参与到一场变革中去;而不安的则是,任凭你如何NB,你也无法保证是不是哪一天,你就会被无情抛在时代的身后,成了那个被替代的家伙又或是一场新变革的牺牲品。

    例如,有多少人在今天还能想得起来王志东和方兴东这样曾经是互联网圈里如雷贯耳的名字?又有多少人在今天还记得起来开心网、街旁和百团大战时的那些团购网站?就更不用说,如今整个互联网,几乎都已经是年轻人的天下,在整个行业里,你能数得出来有几个40岁以上还忙碌在一线的从业者?

    当你已经身在局中,这样的现状和事实无情的摆在你的面前,你难免会要思考自己究竟该何去何从。尤其是,如果你已经工作了个至少三五年,正处在不进则退的档口,你就会对这个问题更为敏感和焦虑。

    围绕着这样的焦虑,我想聊点具备普遍可操作性和参考价值的建议。我想分三部分来讲——关于如何让自己拥有更多机会和选择,关于如何持续获得个人的提升和进阶,以及在面临各种不同选择的时候该如何考虑。

    建议一:关于如何让自己拥有更多机会和选择
    身为著名的创业者+投资人,LinkedIn和Paypal的联合创始人Reid Hoffman有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ABZ理论,他认为,你在任何时刻,手中都需要有三个计划:A计划、B计划和Z计划。
    A计划,是一个当下你觉得值得你去持续投入,并获得部分产出和安全感的计划,好比一份你现在正在投入和从事着,且还算满意的工作。

    B计划,则是一个A计划以外,你给自己培育的某些机会。简单说,因为无所不在的变化,你虽然有了A计划,但却不绝能仅满足于此只考虑A计划一件事,否则很可能有一天你会被其他人或机器所替代。因而在A计划之外,你还需要广泛给自己培育某些B计划。B计划是那些当下看起来还不足以成为你职业,但你对其存有兴趣或长远看好,值得去长期投入和关注的事情。它们在经过你长期的沉淀和积累后,很可能会在某一天可以让你以之为生了。

    培育B计划的方式可以有很多,例如去用业余时间做一些自己喜欢和感兴趣的事,去学习和尝试实践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技能,甚至是去主动参与到一些朋友的创业项目中免费为其做义工等。

    以我为例,目前我在全职投入的事业是周伯通招聘,但我仍然在用业余时间跟几个朋友一起在做一个叫做三节课(产品经理实战营)的公益产品经理+产品运营人员学习社区,三节课这件事目前对我没有任何物质收益,只是一个兴趣爱好,但谁又知道将来是不是有朝一日它会成为一个值得我去全职投入其中的事业?

    如果有一天你的B机会被培育成熟,甚至已经胜过了A时,你可以随时把你的B转换为A,然后再另外去培育新的B机会。

    最后是Z计划。Z计划是一个用来应对最糟糕状况的备用计划,即:假如有一天,你倒霉透顶,你的A计划和B计划都失败或失效了,你应该有一个可以保证自己生存底线的计划。Z计划的意义就是用来应对你的职业生涯中的各种不确定性和风险。好比对我而言,假如我当前的A计划和B计划都失效,我也失业了,那么靠着银行账户上之前储备过的少量积蓄在家先捱上个半年八个月的就是我的Z计划。

    在你的生涯里,你也需要不断去储备和巩固你的Z计划,在危急时刻,它能帮助你顺利重启,重装上阵。

    无论你是在打工还是在创业,Hoffman的ABZ对你都会极其有价值,我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所有互联网人参考和深思的东西。如果你真的能够长久去实践它,你的职业生涯一定会更游刃有余,至少你手中一定不会缺少机会和选择的余地。

    沿着ABZ打开的这个话题,还可以往下多说两句——如果你已经成为了一个中等以上段位的选手,请一定尽可能让你自己成为一个圈子里的价值传递者或贡献者,而不是单一的观望者又或是价值消耗者。比如,要更多的跟人分享一些你的思考,要更多的为你认识的朋友们去制造有价值的连接,要更多去做一些外化的产出,如多写些文章,多在时间精力允许的情况下去进行一些公开分享,等等。

    请相信我,更多传递或贡献价值,一定会为你带来更多潜在的机会和资源。譬如,我跟新东方前执行总裁、也是前段时间在线教育圈子里火爆至极的“跟谁学”创始人陈向东之间的认识,就源于我主动给他分享了一些我关于教育O2O平台的看法。我跟前罗辑思维联合创始人、现“怪杰”创始人申音之间的相识相交,则起源于我主动拜访他,结合一些以前我做过的事与之讨论怪杰这个项目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而我跟我现在的创业伙伴,周伯通招聘创始人冯涛之间的认识,则是源于我写的一篇文章被他所看到,由此而起,才有了后来加入周伯通一起做事的缘分。

    建议二:关于如何完成个人能力的提升和进阶
    我认为,互联网人有两条需要去提升的能力曲线,第一条曲线向外,可以称之为行业技能曲线。但凡新人入行,总得需要在第一条曲线上获得持续提升,好比做产品,你要熟知各种产品形态、各种常见的交互方式以及各种产品架构与底层逻辑;做运营,你则需要熟知各种常见的推广手段、渠道和用户维护方式,需要熟知内容、用户、活动等各个运营模块,诸如此类。

    在第一条曲线上持续提升的常见有效方式,无非就是持续实践+总结+找人讨教交流,从实践中持续寻求反馈,并提炼出遇到的核心问题和疑惑,去找有经验的过来人进行讨教,再持续在新的实践中进行优化改进。围绕着这点你需要做的,就是不断找到那些在职业技能上对自己略有点挑战的事情去投入,以及为自己找到几个可以让你在遇到问题时去求助或讨论的行业高手。
    用互联网的话说,这也是一种迭代思维。

    但,行业技能的提升是有上限的,第一条曲线也总会走到尽头。当第一条曲线接近尾端,也往往正是第二条曲线的开始。第二条曲线向内,可称之为思维/认知模式曲线。

    行业里有句话似乎是这么讲的:一个人,30岁以前往往跟其他人拼能力,而30岁以后则更应该跟其他人拼思维。假如说行业技能这样的东西就是硬碰硬的个体战斗力的话,这里的“思维”就更应该是战术甚至战略层面的东西。

    在第一条曲线上,你的个体提升只是“点”或“线”的提升,而当你进入到第二条曲线的区域时,你的提升,必须要转为“面”的提升。当进入到第二条曲线的提升区间时,对你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要从过往的具体职能中跳出来,试着关注基于整个业务流程来考虑问题。换个更通俗点的说法,到了这里,你需要提升的,是大局观。

    一个具备大局观的互联网人在考虑问题时,往往是会更全局性的,好比,有的运营在做执行做方案时只会考虑运营的核心指标,譬如流量、用户数等,但一个具备大局观的运营在考虑问题时则会充分考虑这个方案投入执行后对于产品甚至整体业务的真正价值和意义,甚至还会考虑如何通过在运营端做一些事情去促进产品端和整体业务流程上更为良性的运转。

    一个具备了大局观、且行业技能还过硬的互联网人,无论是产品、运营还是研发,在整个行业里都是价值极高的,不夸张的讲,这类人正是那种传说中“可以顶10个普通员工”的人。好比百度的技术研发人才在整个互联网行业里之所以如此有口皆碑广受欢迎,很大程度上,就在于N多百度的研发兄弟们,是确实可以基于技术的立场来跟你探讨很多业务层面的问题,甚至是技术到底在整个业务流程中可以扮演何种作用的,而不是如大部分技术一样,一心只钻到代码里,只管这个技术够不够NB以及我能不能实现。

    第二条曲线的提升走到一定程度,就会遇到另一个关键节点:对于商业和行业的理解。某种意义上,是否能够突破这一重认知上的障碍,将会直接决定一个互联网人的天花板在哪里,假如过不了这一关,你最多在一家公司里可以做到一个类似部门总监这样的位置,而一旦可以突破得了这一关,则你的可能性将更为开放,无论是成为一家公司的核心高管,还是自己创业,又或是转行去做创投,对你而言都将成为可触及的可能性中的一种。

    所谓对商业和行业的理解,基本就是需要能够彻底搞清楚如下这些问题:这个行业内典型有哪几类角色?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整个行业的核心利益点和矛盾点在哪里?你的业务在整个行业内所处的位置是什么?行业内有哪些玩家跟你之间存在着关联?又有哪些人在从事着跟你类似的业务?整个行业的市场划分和商业价值链条目前是怎样的?整个行业在资本市场得到的反馈有哪些?预判整个行业的发展又会有哪些趋势?等等。

    唯有在第二条曲线上走通到了这一步,既清晰认知了自身的业务流程和逻辑,又清晰认知了整个行业的状况,你才有能力针对整个局面抽丝剥茧,找到一个最利于自己发挥的发力点去做大做强。无论对于整体战略还是一次局部战役,皆是如此。

    关于第二条曲线的提升如何可以变得更顺畅,我觉得核心有二。
    一方面是要给自己创造机会尽力多跟行业高手们混在一起,无论是行业大牛、创业者还是投资人,只要他们的段位够高,你跟他们厮混在一起的时间够长,你自然会在耳濡目染之下得到提升。且,很多时候,你会发现,你的行业人脉,资源等的积累跟你第二条曲线的提升,是相辅相成的。
    另一方面,则是找到一个合适的事情和环境牵引着你往前提升,这方面请容我放到第三部分里一并细说。

    建议三:会面临各种不同选择时该如何选择?
    通常而言,容易让互联网人犯难纠结的选择,常见的无非以下几种。

    1.该选小公司还是大公司?
    正如上面所提到的,我一贯认为,一个人的进步和提升往往是受到环境牵引的,你在合适的时候被放到一个合适的环境或事件中去,自然会获得巨大的提升和进步。

    譬如我自己,我觉得我个人进步和提升最快的那两年,基本就是第一次创业的那两年。那时我差不多就卡在第一条曲线的尾端,还没能够真正进入到第二条曲线里的阶段,期望有一个机会可以帮我打破自己遇到的某些瓶颈。而那两年时间里的我,完全就是被一个事情在带着自己往前走的状态,置身于那种环境下,你的提升是一种不由分说式的。

    而一个人,需要在合适的时候被置放到合适的环境下。所以,小公司还是大公司的选择,事实上跟你所处的阶段有关。假如你还处在第一条曲线的提升早中期阶段,你的最佳选择可能有两种:去一个体系流程都相对健全的大公司耐心接受打磨,又或是在一个方向相对清晰的小公司找到一个靠谱、且愿意带你的老板。

    而假如你已经接近处于第一条曲线的尾端,且还想继续获得进阶和提升,则你一定需要想方设法给自己找到那种可以独立牵头去负责一个业务模块或是一条产品线的机会,无论是在大公司还是小公司。相对来说,这里可能各有优劣,类似的独立负责一个业务,在小公司你会获得更大的实战锻炼价值——大公司内部出来的产品相对无压力,往往是不会经历真正的最艰苦的从0到1这一步的,甚至有的从0到100都不会有,直接起步就是100往上。但大公司,则会给你一个在更大的场面和环境下去审视、争取和调配各种资源的机会,让你可以获得更好的宏观视野。
    假如你上述两种局面都经历过,则最为理想。

    2.该更看重现实收益还是看重未来?
    假如你当前正卡在第一条曲线的某处,或是没有机会进入到第二条曲线的提升轨迹中,而自己又渴望能在职业生涯上取得更大的突破,那么一定是一个可以给你空间去尝试、折腾的机会更加重要。为此付出一些眼前收益的代价我觉得也是完全值得的。

    相反,如果你并不期望在个人职业发展上取得更大突破,又或者是认为自己的能力晋升已经相对进入到了一个个体的成熟期,不再需要持续往上攀升,那么,你更应该认真评估考虑你可能会得到的现实收益。

    至于创业团队的股份期权这样的东西,见仁见智,很多时候,这个东西都是信则有,不信则无的,全看你自己对人对事的判断。

    3.要不要自己创业?
    在创业大潮越来越热的今天,不夸张的讲,整个互联网行业都弥漫着创业的气息。正应了那个段子,现在混在互联网圈里,如果你不是个创始人CEO或者是心怀创业梦想的人,你都不好意思抬起头来跟人打招呼。

    身为一个互联网人,假如你第一条曲线已经走完或接近走完,正处在第二条曲线中,而大公司内部的高管职位距你又尚为时遥远难以触及的话,你就难免会面临这个问题的拷问,不管是受到别人怂恿还是自己心里有点念想。这个问题,我想如下作答。

    首先,假如你是以下几类人,我会重点建议考虑自己创业——
    有巨大野心和执着想要获得创业成功的;
    创业就是一心为了寻求些新体验,将之视为另一种成长路径,完全可以坦然接受失败的(尤其是那些二十六七岁上下的年轻人);
    对于某件事有极强的信念和执着,觉得这件事自己非做不可,即便为此付出一切也值得的;
    自己多年隐忍积累攒了一手好牌,自觉已经有了充裕的资源、人脉和能力储备的,做好准备要大干一场的。
    但,假如你暂时不属于以上任意一种,却又是一个对创业有点想法、自身能力也ok的人,我倒是觉得换一种方式去体验和参与创业会是更好的选择,譬如以合伙人或类似身份加入到一个靠谱的创业团队中去。

    需知道,一方面,创始人要承受的压力和要付出的代价都很巨大,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承受连续N年时间的漫长煎熬、折磨和等待的。如滴滴打车,滴滴做到现在,已算得上是非常成功,但据称滴滴CEO程维过去几年里天天累死累活不说,绝大部分时间里他自己拿的薪水甚至还不及公司内部的一个中层员工。就更不用说类似要搞定钱和搞定人这样的事,对很多人而言本身就是巨大和难以逾越的挑战。

    另一方面,当下整个互联网都在缺人,这事众所周知。本来行业内部都还缺人缺得不行,结果现在资本一助推,行业里那批本来就不多的人靠谱能力强敢折腾的还居然都纷纷跑去要创业,好嘛,创业不要紧,但这一来就一下带来了至少好几个人才缺口——他原先离职的岗位需要人顶,他的创业项目也还需要招人……

    这几个来回一下来,造成的结果就是人才缺口越来越大,在互联网圈,招人越来越难,对创业团队就更是如此。坊间流行的另一个段子大意是这样的:这是一个人人都是创始人,但人人都找不到合伙人的时代。很多创始团队CEO,为了找到靠谱合伙人,真心是不惜血本。

    至少,我身边的很多创始人们,现在对于一个靠谱的合伙人,真心是如饥似渴,哪怕是像申音,姬十三这样的明星创始人们,也一样如是。你要真是人靠谱,又有意愿加入某个创业团队成为其合伙人,则八成在市场上你可以成为一个诸多创始人争抢的香饽饽,你获得的选择余地也会更大。

    当然了,任何时候,不管是自己创业还是加入一个团队,选择一件自己感兴趣和看好,有充足发挥空间的事,以及选择一群靠谱,对得上眼和彼此互补的兄弟们一起前行,都是必须的。创业,毕竟还是一件需要很大勇气和背负很多东西的事情,若能找到靠谱的兄弟们一起分担和同行,必是幸福的。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