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so的互联网洞察:雷军的孤独和小米的性价比

本文2月15日首发于36氪我的收费专栏,文章发表当天,我接到雷军的电话。他是在读了文章后有一些想法要和我沟通,这个电话讲了40多分钟,基本上是他说我听。雷军的坦诚令我对小米有了更多的认识。

keso的互联网洞察:雷军的孤独和小米的性价比

在坚持做感动人心但价格公道的产品这个前提之下,雷军非常清楚小米存在的问题,甚至比外界分析的更多更深刻。他认为小米需要认真补课,尤其是在品质、交付和技术研发这三个方面。不过我认为,小米要重回增长轨道还需要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小米必须耐得住寂寞,承受得起孤独。

2月28日,小米将发布它的首款芯片产品,这标志着小米成为继Apple、三星和华为之后,第四家拥有自主芯片开发能力的主流手机厂商,同时也代表着小米往手机产业纵深挺进的决心和信心。

基于我对小米理念的强烈认同,我愿意祝福小米,祝福雷军。

不久前在亚布力论坛发言时,雷军如此表示:“当几乎所有的人都劝我把小米产品卖贵的时候,我感到孤独,因为他们不了解我的梦想和追求。”“不管你们认不认同,我就是要一条路干到黑,就是要做感动人心但价格公道的产品。”

雷军的话带着些许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不过他在论坛现场得到的理解和支持,要比在市场上得到的多得多。所以,在亚布力这种规格的论坛上公开发言,还是一件有一定性价比的事。

小米一出生身上就贴着性价比的标签。当Android手机还代表着低性能高价格的时候,性价比很容易打动每个消费者,HTC的一系列低配高价机一下子就丧失了存在的意义。从2011年到2015年,小米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智能手机产业。2014年底,小米以450亿美元的估值完成D轮融资,对一个刚刚创办4年的公司,这是资本市场给小米的出场表现打出的史无前例的高分。

但小米快车从2015年起突然失速,业内不少人开始质疑性价比。排除那些被小米砸掉饭碗的失意者及其代言人,当任正非要求华为手机要向集团贡献利润,而不是靠低价抢市场的内部讲话传出以后,以及OPPO和vivo凭借低配高价机挤下小米,占据了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前两名的时候,性价比一下子从褒义词变成了贬义词,说一个产品性价比高,几乎等于是在说它低质低价,进而为它贴上“屌丝机”之类的侮辱性标签。更多小米解读:www.yangfenzi.com/tag/xiaomi

对性价比的这种曲解或误解颇具普遍性。性价比本来是性能与价格之比,性价比高就意味着,同样的价格,你比别人提供更高的性能;或者,同样的性能,你比别人价格更低。除非不差钱,否则没人真的不喜欢性价比高的产品。如果只是业界部分人质疑小米的性价比,其实倒没什么关系,有关系的是消费者跑了,这才是问题所在。

2016年,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整体增长8.7%,OPPO和vivo分别增长122.2%和96.9%的情况下,小米逆势下跌36%,从2015年的出货量冠军,跌至2016年的第四名,跌幅堪比尼亚加拉大瀑布。我想,雷军的孤独不仅仅在于业界和媒体不理解他的梦想和追求,更要命的是,连他竭力讨好取悦,以朋友相待的用户也不理解。他做梦都没想到,过去热情洋溢张开怀抱的那个市场,脸色转眼就变得这么难看。

孤独并不能解决问题。

我仍然记得2013年底雷军挑战董明珠,发起五年赌约时的那种意气风发、成竹在胸。那时候他并不孤独。我非常能够理解,一个一度彻底干掉广告、干掉渠道的革命者,有一天不得不重拾广告和渠道,并要给这件事找个说得过去的理由时的那种郁闷。即使你把它叫做“新零售”,也无济于事,毕竟你是靠革命安身立命的。这么快就下手革自己的命,难免孤独。

而且,曾经让小米有足够的底气彻底抛弃广告和渠道的那些新的、革命性的因素,也都在慢慢消失。廉价的流量红利没有了,互联网渠道相对于传统渠道,正在失去它的成本优势;高度聚焦的、一年一款的产品,逐步被连内部人也数不清楚的机海战术替代(请回答,2016年小米总共推出过多少款红米手机?);“专注、极致、口碑、快”的小米成功七字诀,逐渐不再被人提起;小米的方法论、小米的产品分层,甚至小米的定价,都不再只是小米的,小米不得不在迎战华为、OPPO这些传统手机巨头的同时,和一堆小小米肉搏。

keso的互联网洞察:雷军的孤独和小米的性价比

我仍然是小米的坚定支持者,也是性价比的铁杆儿拥趸。我认为,小米开始做手机之后的这5年,是中国手机产业最好的5年,是中国手机真正建立全球品牌、全球技术和全球影响力的5年。雷军的良心价格,既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商业理性,它意味着,在信息高度对称的前提下,任何大众消费品将不再有出现暴利的可能,所有规模化的商业,都将趋于微利。

OPPO和vivo的异军突起让雷军意识到,信息高度对称这个前提,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去达成。在那之前,赚信息不对称的钱,仍然是可能的,而且是容易的。这个意识一定会让雷军非常孤独,几乎有点鲁迅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苦闷了。

雷军的坚持,是一种面向未来的坚持。早在2011年,别人问我怎么看决定做手机的小米,我的回答是“乐见其成”,今天若问我怎么看小米模式的未来,我的回答仍然是“乐见其成”。但眼下,我还是得说,性价比这件事,小米做得并不好,甚至还连累了性价比。

过去的PC厂商都喜欢说性价比,摩尔定律也始终支持它们以更低的价格提供更高的性能,用户需要不断为更高的性能升级再升级。直到有一天,用户发现,自己为根本用不到的性能花了太多钱,甚至3年前的机器今天用来都不存在性能问题。当性能过剩,性价比这出戏就再也唱不下去了。

智能手机产业用短短七八年的时间,就走了一遍PC产业近30年的历程,今天手机同样性能过剩。OPPO用上一代中端CPU制造自己的最新旗舰机,用户并不觉得存在性能问题。或者说,用户不愿再为依托于CPU的那些“性能”买单,他们宁愿为看起来更像iPhone、充电更快、拍照更清晰这些非性能因素买单。

性能派的另一个问题在于,当他们说“不服跑个分”的时候,他们或许真诚地相信跑分是对一部机器的最客观的评价标准。但在构成一部机器的全部零件和材料中,总有大量的因素,对跑分几无贡献,却可以被用户确切感知,并形成跟跑分不同甚至相反的判断。比如摄像头噪点、屏幕触控失灵、充电口接触不良,指纹识别失败率过高,等等。由于这些因素并不影响跑分,在性能派看来,它们的重要性或许就没有那么高。但用户对这些因素的在乎,远远超过跑分。

此外,用户还非常在乎售后服务是否便利,而这同样无法用跑分来衡量。在用户看来,一部跑分再高的手机,出了问题就是性价比不高,出了问题还得不到及时修理,则毫无性价比可言。

以小米公司现在的能力和人力,我不太相信它能同时兼顾那么多条手机产品线,而且还能把每件产品都做成感动人心的精品。更多雷军解读:www.yangfenzi.com/tag/leijun

小米过去这些年确实以平实的价格提供了极高的性能,但在让这种性能持续可获得方面,小米做得并不好。如果一部手机常常出现故障,导致极高的性能常常不可获得,你就不能说这部手机的性价比有多高。性能应该包括性能本身,以及性能的持续可获得性。一部坏掉却无法及时修复的手机,怎么都不能说是一部高性价比的手机。

一部手机就是现代人的大半个世界,一个人的手机坏了,你能想象他有多孤独吗?那些选择过小米,或者有意选择小米的用户,当他们最终放弃了小米,一定是因为他们害怕孤独。

【文/keso(keso怎么看 微信号:kesoview)】

keso的互联网洞察:雷军的孤独和小米的性价比

———————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精选评论 ———————

中环西:在其他家os越做越好的今天,miui逆势而行变为adui,就这操性,它的销量也同样逆势而行才是大快人心的事。我从第一代小米开始使用,家人除了苹果就是小米,陆续也买了二十来台,到去年,我不再买入小米的手机了,不想每次回家都要帮老爸清掉他误点广告下载的各种乱七八糟的app。感谢有其它家手机厂商,难以想想如果小米一家独大的话,它会怎样鱼肉用户。小米路由我也中过招,反正以后这些关键产品不会再买小米了。

Atheist:性价比不意味着低价,更可以认为是价值取向不同。比如我想买个跑车,我肯定在乎这车跑起来有多快,操控是否精准,而不会关注空间有多大,座椅是否通风等。把钱都花在性能上,这就是性价比。而不是把钱花在明星代言铺天盖地的广告上。但是你要承认人是多维的,会为性能花钱,也会为虚无缥缈的存在感花钱,而且这个趋势会越来越明显。这个世界越来越多人不在乎事实,他们希望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好的商人就是操纵他们,奴役他们,满足他们。他们乐意被奴役。感谢这个美丽新世界。

mophic:手机对用户意味着什么,仅仅是性价比的工具么,性能流畅后,4G还是8G,高通还是联发科,普通用户是无感知的,相反当红影星代言,酷似iPhone的外形,高清的前置摄像头可以自拍恐怕才是重要的,iPhone里面有多大比例的用户是冲着它的性能去的(当然iPhone的性能没话说),手机从来都是多重因素的具象化。。 雷总感到委屈和不解我掏心对你好你却弃我而去,问题的关键是:你觉得好的对我我未必是最重要和看重的。。 多少事情坏在一厢情愿上。。

jacob:国内数得上的两家ic设计公司,被紫光收购的展讯和华为海思都是主做手机芯片的企业。海思闭门深耕十数年才有资格和高通站上同一擂台,营收规模已跻身全球前十的展讯却仍然混迹于中低端市场。我是不相信连intel都招架不住的惨烈战局能给松果的主力设计方大唐联芯多少重来的机会。况且手机soc对芯片功耗,性能和集成度的要求都近乎苛刻,28nm都没搞定的联芯发力10nm?真是难。

李根@中国花生网:我是手机的重度用户,也曾是小米的忠实追随者,在小米刚出来的两年内,我至少帮身边的朋友买过25台以上小米手机,但问题一,总是买不到新的,问题二,身边的朋友用的oppo还很好,我的小米却用坏两个了,此后,曾经是小米用户的这些朋友,几乎都转为用o或者v,并且反响都挺好,到目前为止,已经看不到小米的身影了,另,我曾一年换了三个小米,因为卡慢,现在的是apple6,已经满两年没有问题,所以,怎么去评价性价比,当然,我还是祝愿小米会越来越好

关鑫:小米最初争取到了一部分智能机用户,快速成长。在全民都换成智能机的过程中,没有ov争取到的多。现在性能过剩了,小米最初领先的性价比,已经不是独有的了,外界诟病的做工、小毛病,改哪一个都是侵蚀性价比的招牌。生态并没有建立起来,用户越多,产品越平庸,geek越少。

行者:几乎小米的绝大多数产品我都买过,但我自己不用小米手机,是给家人用的。在我所用过的近20多个小米智能设备的体验来说,专注、极致、口碑这几点一个都没做到,每一个设备我都遇到了想吐槽质量的程度,而反馈问题无人解决、售后服务差导致论坛里到处是骂小米的帖子。小米没想清楚目前的智能设备使用者,本身是属于对品质要求大于价格要求的极客,而小米主打宣传的却是价格低廉,导致品质低劣。而售后服务更是相当于三四线厂商的水平,更加重了口碑的恶化。如果让小米自己选一个用户满意度最高的智能单品,我都不知道有哪个单品小米有信心。

鹏飞:我是miui的铁粉,但不得不承认miui走的很不好。miui把很多原来很优秀的功能给舍弃了,增加了不少花哨而无用的东西。这在很多创业公司中都有,小公司的时候产品做得精而美,变成大公司后往往做得很平庸。XMAN:雷总不孤独,没有敌人才叫孤独。用户没有绝对的忠诚,只是诱惑的筹码不够。看小米的创业史,还是令人神往。入局者,摧枯拉朽的在国内摧残一个满是巨头的行业,不得不佩服。也佩服keso关于性价比的诠释,长见识了。

耿星河:从金山到YY、猎豹再到小米,你会发现雷家的产品都是一个秉性:从来没有给过用户“根本的体验”(比如ios让你感觉很流畅,顺丰京东会让你感受到实际的送货很快,海底捞会让你感受到服务很到位)但小米只会给你一个“感觉”上的体验,比如跑分哪家强,还有一个有“异曲同工之妙”做法的叫360;最后我想说基因这个东西还难改变的,预祝小米今年的CPU营销卖点能更上一层楼,然而有什么卵用?

阿衰:OPPO和vivo这两个牌子的手机毛利最高,高到单部手机利润500+,反观小米价格过分透明,雷军给黄牛的价格并不比官网便宜,我在深圳远望大厦那边的几家大手机店看过进货单,1800一部的小米,零售1750,不知道利润何来,是有返点还是别的。反倒是卖OPPO、vivo赚的盆满钵满。再加上小米发布会总喜欢吹,系统的广告推送一个日历界面都三个广告,实在惹人反感。而今的消费者选择太多,外观党拍照党选择OPPOvivo,性能控选择一加,商务范选择华为,还有苹果和三星两座大山,选择小米的理由似乎越来越少。不过我依然感谢小米,因为是它把智能机的价格拉低到今天的水平!

阿威:有机会帮我向雷军带个话:看看历史,你今天遇到的问题和1985年乔布斯在绝望的苹果遇到的问题其实一样,想想他做了什么重回苹果并创造新巅峰?再看看今天,贝佐斯如何把一家传统的电商公司带向一个充满相像的创新世界?小米遇到的问题并不是在品质研发或者在线下杀出新渠道这种战术问题上补课,而是现代企业真正宝贵的升维战略:不断追求和引领具有伟大价值的创新,只有引领创新的小米才不会被饿狼围困,才是世界的小米。MIX让人看到了曙光,但还远远不够。

Minke:第一台小米是1s 厚重,笨拙,当年我刚上大学。开发版的miui秒杀了包括当时HTC onex在内的安卓贵族,也会在人前称道小米牛逼。几年后,我开始了工作,有了稳定的收入,小米也一样可以自己造血,miui也开始广告轮播。我不知道是哪一方发生了变化,至少现在自己拿起小米再也不会有逢人夸赞的欲望。不过看到当时的1s,还会追忆与微笑。祝好。鱼:奇怪,我买的几台小米手机都没有任何使用问题,可以说很棒。我认为小米经营策略最大的问题是让用户抢单,我曾经为了买几件称心的小米产品而在小米网反复抢了好多次。太浪费精力了,坦白说,小米最佳的销售方法应该是给忠实用户提供预购机会,我预先付钱预定你给我一个明确的配货时间段,我就给你一次预购时间没兴趣周周来抢,真蠢。但我不知道小米为何一直坚持不定期抢购,这太愚蠢了。

郑丁玉:我还是看好小米,小米在前几年之所以能火,不仅是因为其营销手段、策略、情怀、产品,更是因为它处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爆发期,就像累军先生说的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现在市场慢慢趋于饱和,同时中国的消费能力也升级了,之前好多人只能买个1000多的,现在买个2000多3000的都没问题。所以这些都压缩了千元机市场。还有就是现在手机技术逐渐趋于成熟,性能基本都能满足了,所以现在用户体验就比较重要,虽然小米性价比确实高,但是这和好的用户体验在一定程度上是矛盾的。所以这些导致小米遇到了一个瓶颈,但是小米中高端品牌从没有放弃过,也增加了产品线,甚至非手机类的品种。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技术和线下的短板,现在也正在完善。所以还是会起来的。毕竟谁不会遇到挫折,总是一翻风顺的。现在的低谷正好是反思和成长的时候,之前看似快速成长,却是外部的,现在才是内部的成长。虽然我没用过小米手机(用过小米充电宝),网上有很多人黑小米,但是我还是坚信小米会再一次迸发的。的确如文中所说小米发展的这几年,是中国智能手机发展的黄金时间段,而小米的确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Jonathan:在我这个外行看来,小米的包袱恰恰是公司创办初期给小米带来巨大能量的所谓「发烧群体」。说他们是发烧其实是抬举,他们基本上是不折不扣的屌丝。恨不得把手机的成本精算到分,堆配置的风气也是国内手机厂商一味讨好这个群体而出现的。实际上 SoC 的性能差异和内存的多少一个G,对于绝大多数用户来说,根本没有显著差异,结果小米走的发烧路线现在变成了自己最大的痛:供应链因为堆配置而出问题,缺货严重,导致普通用户很难拿到货。至于那些所谓的发烧用户,他们对品牌的忠诚度其实很弱,甚至可能因为这款手机没上6G的所谓大内存,而转投他家怀抱。这就是小米沉重的负担,成也屌丝,拜也屌丝。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综合整理报道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是关注互联网生态圈的科技新媒体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 商业国手雷军下的这盘小米珍珑棋局

➤ 《财经》宋玮对话雷军:我根本来不及焦虑

➤ 小米:雷军的情怀、技术的傲娇和试衣间的旖旎

➤ 方兴东:拐点到来,“星辰大海”的小米和雷军的危与机

➤ 让我们准备祭奠小米帝国,请雷军带着小米重新找回自己

您可能还喜欢…

2 Responses

  1. 【万能的大熊】抱歉:小米,请学会尊重小公司说道:

    请大家保持克制,谈生意先签合同,沟通工作不要使用微信,买电视要买2G内存和电视盒子的cpu,不然容易不卡。。。

    今天小米电视首次在开完发布会后火了,倒不是因为出的电视多么惊世骇俗,而是居然发布会上花了很大篇幅描述的黑科技智能语音原来是用的别人的技术。用别人的技术就算了,但没有提人家的名字。没有提人家的名字本来也不是什么大事,小米嘛,这次发布会海报其实也是抄的,估计也没有什么协议,只是人家在海外不说话,也就算了,碰上说话的也就糟糕了。

    其实事情也很简单,双方合作研发了三个月,合同也没签,马上开发布会了,小米的法务说,这样不行啊,没有合同人家可能会坑我们啊,就微信(不是米聊)扔了份合同让问问签。

    问问一看,三年免费服务,7×24小时,给你的回报就是帮你宣传一下,至于怎么宣传,咱们另行商议。问问一看合同,就想,你TM是不是在逗我啊。小米的意思是,我TM就是逗你啊,你签不签吧,不签两分钟以后开发布会就不会提你们了。问问表示,老子不干了,就不签了吧。

    后来小米也回应了,和微商似的晒了一堆对话截图,这么大的公司,签合同这么大事情,都不用发邮件的。后来想想也是,三个月了都不签合同,等到开发布会了才想着签一下,要么是傻,要么是坑,以过往米司投资各大中小企业的作风显然这实在是一件小事情,有几个敢不屈服的呢?你不屈服我就自己做一个,到时候你还是死。做硬件的没钱也就从了,做软件的有点技术壁垒还能挺挺。

    后来米司表示,发布会上虽然用了问问的服务,但那是问问的责任,谁让你给我们提供的啊,你不是说给我们断了服务么,而且用了两条还错了一条。这个架势大概还要问问赔点钱以谢罪影响了发布会效果。不但没有认错的意思,反而还怪罪了下来。

    再后来,米公关对我表示,是他们不跟我们合作的,可不是我们不跟他们合作。废话啊,你也不给钱啊,白玩人家三年还怪人家不配合啊。说实话,这东西,给玩是感情,不给玩是道理,为什么非要有一种皇帝临幸的感觉呢。难道大小公司之间不能有一种基本的尊重呢?

    不过这事呢,问问其实也未必是好心,大概双方的内心戏我估摸着是这样的,米司觉得我就白用,反正老子吃瓜也不给钱,就不跟你签合同。问问则觉得,我先不跟你签合同,等生米煮成熟饭了,不愁你不给我名分。现在开始撕逼,倒也算增加了双方的曝光。

    其实这事本来正常操作起来就很简单,合作之初,谈好条件,签好合同,谁也别想占谁的便宜,就啥事没有。谈不拢不用不就得了,难道还有说不签合同,先服务三个月看看的事情么?难道还有说,马上要开会了,立刻签合同的事情么?人家不要律师审核么?不要走流程讨论条款吗?你说什么是什么么?所以呢,这个世界的真理就是,不贪便宜不吃亏,贪小便宜吃大亏。

    顺便给小米新出的电视做个广告,相关软文大家也看到不少了,这款号称全面超越乐视电视的小米电视4A大家只关注一个知识点就可以了,2G内存啊。。2G内存啊。。2G内存啊!!!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昨天小米电视用户知名艺人三表老师发布的文章《历史卡顿中的小米》,从题目中,就可以看到全文中心思想。

    言归正传,首先希望双方保持克制和理性,其次希望大公司对小公司表示一定程度的尊重,再次希望待上市的大公司可以完善自己的工作流程,邮件确认这么简单的事情不需要上市才学会把。谁也别想坑谁,自己也就不会被坑。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电视4A用的cpu是amloglc t962,是一款非常优秀的电视盒子处理器,电视盒子处理器,电视盒子处理器。。。。

  2. 霍超:雷军找风口说道:

    「赛道之王」沈南鹏很少与「风口之父」雷军合作。当年红杉投周鸿祎,就是看中其「白天在外面跟人吵架、晚上回去继续干活」的战斗精神。「雷军能说会道,不一定能成事。」这是很多年前的圈内判断。

    后来雷军做小米,也没几个大佬看好,最早的投资人都是中国VC圈的中生代,45岁以上的一个没有。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要塌了。这是小米和雷军过去7年的缩影。

    但小米死去活来,雷军终于带领小米走上康庄大道,老炮就是老炮。

    如果掉下来,雷军将会怎样?受伤最严重的可能不是他本人,而是他一直念兹在兹的「风口理论」……

    2009年12月16日是个雪夜,当晚雷军和陈年、毕胜、黎万强、李学凌等朋友一起喝酒。

    席间陈年、毕胜、李学凌都是雷军投资的,把酒言欢之间,几个本该拿着保温杯的中年人没讲荤段子,单单汇报了下各家近期情况后已经到了11点半,这时候雷军才开口说,今天是他的40岁生日。

    看着自己的小弟个个成绩斐然,又想到自己执掌金山十六载却被崛起不到十年的BAT压倒,步入不惑之年的雷军充满了疑惑,怎么才算成功?

    聚会结束,雷军留下一句话:「要顺势而为,不要逆势而动」。这一段感悟,后来演化成了一句更为著名的「雷军语录」——「站在台风口,猪也能飞起来」。

    从此「风口」成为了一个热词。如同One Piece的宝藏,吸引了大批创业者趋之若鹜的寻找。风口之下,正式开启了「大创业时代」。

    中关村的少年与风口

    上世纪90年代初, 在金山公司创始人求伯君的授权下,雷军牵头在北京成立了金山开发部。年少成名的雷军想开发出一套足以 「开天辟地」的产品,他将研发的办公套件命名为「盘古」,这套软件目标宏大,可以基于Windows处理电子表格、电子词典、名片管理的一系列功能。

    88年成立的金山是在DOS的基础上起家,雷军走马上任后发现了「微软Windows系统」的风口,他认为作DOS软件已经没有希望了。盘古正是由此而生。

    这是雷军追的第一个风口,只不过他只是找到了风起的地方,却错估了起风的时间。

    由于当时中国广大的用户习惯了使用基于DOS系统之上的各种应用软件,甚至为中国第一代程序员留出了写上最后一段辉煌历史的时间,Windows普及的浪潮并未如期而至,金山过早地就从DOS的阵地中抽身,没打赢Windows的战争,又失去了DOS系统的阵地。耗尽心血的盘古最后换来的是不到2000套的销售成绩。

    这个项目开始的时候雷军才24岁,是中关村的少年天才,但第一次被领导委以的重任却被搞砸了,雷军哪里经得住这样的打击,雷军向求伯君提出辞职,但后者建议他休息半年再说。半年哪够,后来雷军很郁闷地回家泡了一年CFido论坛。当时同在那个论坛上的还有丁磊和马化腾。

    周鸿祎和雷军第一次结怨也是在那个时候,当时周以后辈的身份见雷军,然后在其车内一根筋要说《盘古组件》做的不好,雷军听了扭过头就不说话了,只对着车窗抽烟。

    盘古是雷军的第一个风口,但也是他心中沉寂许久的痛,雷军后来回忆起说:「那年,我失去了理想。」

    90年代随着计算机进入国内,软件成为了一个风口,吸引了大批海归和高精尖公职人员投身其中。

    1991年离开方正的王志东开发出了中文之星;1992年,鲍岳桥开始研发UCDOS。据不完全统计,国内自行开发的DOS系统有几十种。在微软还未统一江湖之前,这片市场比去年的共享单车还乱。雷军错在过早的押宝Windows,但是后来,那些做中文平台和DOS系统的也没扑腾两年就纷纷转型了,因为大家发现杀毒这件事是不分系统的。

    最早是江明和瑞星互掐,后来雷军带领着金山也杀入了战局,炮火纷飞的场面简直是杀软界的三国杀。后来三家争来斗去,发现真正的对手其实是盗版软件。

    盗版逼的很多软件人做了转型,王志东干了互联网成立了新浪,鲍岳桥阴差阳错搭上了游戏的快车。死心眼的雷军当时还在忙着和盗版商打仗,甚至发起了「红色正版风暴」,而对下一个风口的察觉慢了半拍。

    后来雷军和王江民(江民杀毒创始人)一起参加某个会议的时候,总结他在软件上错失了风口,「我写过一些好程序,但是我真的是没有赶上好时光。」「10年来,我做的很多产品都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与很多机会擦肩而过。」

    卓越网:初恋般的痛

    1995年1月,中国电信开通了北京、上海两个接入Internet的节点,那年丁磊辞去了电信局的工作,张朝阳拿到投资回国创业,王志东三入硅谷看到因特网的未来。

    雷军也看到了自己的下一个方向。

    卓越网算的上雷军对互联网最早的尝试,只不过刚开始时其属性为互联网的下载网站。吸取了上次的经验,雷军对这个「风口」投入也很小,只有五十万。

    雷军的想法转变和他武汉大学时的同学陈一舟有关,当时陈一舟的Chinaren.com做的正红火。

    这年年底,雷军问陈一舟:「Chinaren人气的确做得不错,但你靠什么赚钱呢?」

    陈一舟称,「来我这里的都是年轻人,有很强的消费能力。他们在我这里聊天、做个人主页,高兴得一塌糊涂,然后,我就可以向这些人卖手机呀……」

    这套超前的内容+电商的模式让雷军渐渐想明白了「垃圾访问量」没用,改变卓越下载模式转做电子商务的想法在他脑海中逐渐成型。

    90年代末的中国互联网还是以门户网站为主,陆续登陆纳斯达克网易、搜狐、中华网虽然股价伴随着流量暴涨,但事实上在没有SP之前过高的浏览量并未给他们带来多少价值。

    电子商务是当时互联网的另外一条路。1997年亚马逊上市了,1998年大强子在中关村支了一个摊儿,1999年下半年王峻涛的8848、马云的阿里巴巴、李国庆夫妇的当当网相继成立。

    1999年底转型电子商务的卓越赶上了一个大风口,雷军本来想自己撸起袖子干,但金山没同意,于是他从思科挖来王树彤来做CEO。最开始卓越还是采取了内容+电商的模式运行的,当时卓越还筹备了王菲和那英的演唱会,请音乐人小柯出过CD,但收效甚微,而且繁多的业务量搞的团队晕头转向。

    雷军和陈年的基情是那个时候开始建立的。陈年说我们的品类要专一,雷军说好;陈年说我们要从音像制品起步,雷军说好!

    雷军赌对了电商风口,陈年赌对了垂直方向,雷军那个时候应该是感谢陈年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他一直会对凡客不离不弃。

    亚马逊在并购卓越前先找了李国庆,但固执的国庆夫妇表示只接受战略投资,不交出控股权。李国庆当时有能力做这个决策,雷军没有。由于融资困难,再加上联想、金山等背后各个股东之间的利益,卓越被卖掉了,雷军说当时就像卖儿卖女一样难受。

    被亚马逊收购后,雷军曾经半年内没上卓越网,不在网上购物,他说:「忘掉它就像戒烟一样」。

    很多人说如果卓越还在的话,可能马云不会成为国民爸爸,大强子也搂不到奶茶妹。但这次「追风」之旅也给雷军留下了两个教训,第一是即使追风口也一定要专注垂直;第二是一定要控股。

    卖掉卓越网的另一个影响是让雷军成了一个富翁,将近750万美元(6000多万人民币)在当时也算是一笔不小的财富。这样,在与资本的博弈中吃到苦头的雷军,在离开金山之后,开始考虑为创业者们做风险投资了。

    可以说,卖掉卓越网这个决定,也是雷军企业生涯里的一次飞跃——这个颇为无奈的举动,却给雷军带来了做天使投资的第一桶金,促使他三年后从一名打工董事长,变成一位天使投资人。

    李学凌是游戏风口的周边

    雷军将自己天使投资的第一个风口压在了游戏上,这并不奇怪。金山进军网游是在2003年。2005年剑网2创下国产游戏各项数据历史之最,剑网1横扫东南亚,越南代理剑网的公司扬言要做越南陈天桥。金山游戏也在这一年无限逼近盛大网易。

    当时不仅金山把游戏做的红红火火,游戏发家的盛大前一年刚刚在美国上了市,陈天桥就坐稳了当年首富;那年九城从暴雪手里拿下了魔兽的代理权,逐渐从边缘地段走向了主流舞台;那年经过两三年时间的验证,网易也靠自制游戏赚的彭满钵满。

    那是中国游戏的黄金时代,只要从事游戏行业就能赚快钱,快赚钱。

    2005年4月,在完成亚马逊对卓越网的并购交割后,雷军首先想到就是游戏。那年他和陈年一起创立我有网(一个类似5173的游戏道具交易平台)。因为陈年对游戏行业并不热衷,最终我有网也没有干下去。当然,这是后话。

    在那前后李学凌辞去了网易的工作来到了雷军面前,媒体出身的李学凌希望以UGC的方式重做媒体,雷军说游戏是风口,你得去做游戏。后来两者妥协后达成的一致结果是做基于游戏资讯的多玩游戏网,雷军以天使投资人身份投资100万美元。

    雷军不仅帮助李学凌指出了方向,甚至多玩名字也出自雷军之手。他曾透露,2005年计划创办多玩时,正好在台湾出差,看到一种水的牌子叫「多喝水」,觉得名字不错,于是就决定把网站叫多玩游戏。早期多玩的宣传语就是「多玩游戏多喝水」。

    在多玩之后,雷军陆续还投了一些游戏公司,最近被八出来身价280亿的大佬徐波(要给苏享茂捐款2000万号召全网人肉翟欣欣),早点从网易此之后就是被雷军发觉投资的。但他没有持续跟进去,因为风向变了。

    一度All in凡客

    雷军做天使第二个风口压垂直电商。2007年我有网干不下去之后,陈年很苦闷加郁闷,于是跑回老家8个多月开始写半自传小说《归去来》。这点和雷军当年在金山干得无比郁闷跑回家泡了一年Cfido极其类似,俩人不愧为好基友。

    这个时候,PPG横空出世,一夜走红,陈年眼前一亮,觉得这个事情自己能做,都是垂直电商,所做的无外乎是把图书换成服装,对此,雷军也觉得这事情能干,PPG在买流量上花钱巨大,但在互联网流量获取上,老卓越人有明显的优势。

    事实证明雷军陈年是对的,此时正值迅雷暴风等客户端流量多余得几近白给,SP又开始撤退,网页游戏变现还没兴盛的阶段,陈年们以CPS切进去,流量哗哗的来。2007年10月,VANCL开张,凡客诚品就此行走江湖。

    当然业内还有另外一个说法,凡客诚品其实是雷军的创业项目,初期雷军辞职后每天还背着个双肩包跑去凡客坐班,陈年不过陪跑。和曾经的卓越一样,无论人员还是模式,还是原来的配方,原来的味道。

    雷军自己也说过,从金山辞职后他明白二次创业一定要低调,低调到不成功的前提下打死也不说是自己的项目。「太高调的话万一玩儿砸了怕被朋友嘲笑。」可能雷军也觉得凡客不算成功,所以把锅丢给陈年。陈年倒也乐呵呵的接过锅,但捅了娄子后的窟窿还得叫雷军补上。

    在小米创业的初期,也没人知道MIUI是雷军做的项目,当评价还不错,需要做硬件的时候,雷布斯才跳到台前。

    只不过在这条赛道里,雷军渐渐跑偏了,去了另外一个赛道。陈年也从陪跑变成了领跑。

    除了凡客,乐淘网也是雷军当时投资的明星项目。创始人毕胜之前是李彦宏的男助理,上市那年就实现了财富自由。

    毕胜想投资凡客的陈年,但凡客的崛起速度太快,他还没来得及,就没机会了。雷军对他说,你看人家陈年比你大多了,看看人家的激情。毕胜说,我不是没激情,我是不知道该干啥。雷军说,干电子商务,这个肯定热。

    毕胜对两个人的话特别信服,老领导李彦宏说你应该出来干点事,老朋友雷军直接给他指了条「明路」。连BP都没有的情况下,联创策源与雷军就投了毕胜200万美元,2008年5月,乐淘网上线了。

    2005年前后,中国电子商务全面进入垂直电商的发展历程。经历8848溃败和易趣失守中国市场之后,C2C成为阿里一家独大的局面,虽然2006年腾讯成立的拍拍凭借自身流量迅速窜到到第二,但大家都明白那个方向是巨头干的事儿,不再适合创业公司。

    C2C干不了,B2C的亚马逊刚杀入国内,谁也不愿意跟这个钉子硬碰硬。转念一想,中国人这么多,市场这么大,再细分的市场也足够大,垂直电商的风口就这么起风了。

    从2004年京东上线3C业务起,一直到跨越了聚美、蘑菇街、贝贝网,垂直电商虽然不再是一个风口,但还是许多创业者趋之若鹜的一个生意。除了凡客和乐淘之外,雷军在之后也投资了尚品、耶客、太美等垂直电商。

    小米:押重未来?

    雷军其实很早就注意到了移动互联网这个风口,只不过当时的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即便嗅觉敏锐,他也不知道从何入手。

    俞永福是2006年的隆冬找到的雷军,当时联想内部考虑到手机浏览器的竞争格局不明确、没有好的商业模式等原因拒绝了对UC的投资,所以俞永福想找雷军投点钱。

    与其说俞永福主动来找雷军,不如说雷军一直在等一个做移动互联网的人。还没等俞永福开口,雷军说自己已经用UC半年多了,总体感觉产品做得挺不错的。联想担心的这些问题他不是没想过,但觉得都不是大问题。

    2005年初,苹果宣布研发iPhone的时候,中国的互联网第一代创业者刚刚稳固,第二次创业潮初显迹象。人们开始谈论Web2.0同时也在开始猜测移动互联互联网会不会成为下一个风口。

    但是没人有所行动,毕竟在诺基亚那一块小小的屏幕里谁也不知道移动互联网会以什么面目出现。雷军看到了风口,但不是现在,他需要布局。

    UC算是那批矮子里的将军,但是两位创始人何小鹏和梁杰是标准的技术宅,产品做的是不错,但没有市场经验的他们很可能撑不到真正的风口来临。

    雷军告诉俞永福,UC这个项目只要你干我就投。俞永福由于再三,两杯酒没喝完,就接招了。

    历史证明了雷军眼光的稳准,在俞永福的带领下UC熬到2009年,那个中国移动互联网遍地开花的年代。在功能机市场扎根多年获得良好口碑之后,UC似乎成为了用户换机之后的首选浏览器,也成为移动互联网最早的入口之一。

    2007年第一代iPhone发布,雷军冒头;2008年安卓开源、中国的运营商接入3G传输标准后,他终于等到了自己使命中的「风口」。

    智能手机的浪潮在中国是从2009年开启的,聪明的中国人需要安卓等待市场的验证。毕竟在那个飘忽不定的年代,谷歌的对手除了苹果,还有微软的WM(之后改为WP)以及诺基亚的Meego,联想的Ophone。

    随着三星、摩托罗拉、索爱入局,HTC从代工厂成长为300亿美金的怪兽,雷军出手了,国内的其他厂商联合运营商也出手了。

    不过雷军和中华酷联的套路不一样,早期运营商在抢占3G市场,中华酷联赚的是运营商的补贴;雷军是想抢占互联网的入口,赚的是获取用户之后的钱。

    先做硬件模式太重,雷军找了合伙人,招了程序员闷在屋里开发MIUI。当时国内厂商用的大多还是阉割过原生系统,功能不全而且不接地气;创新工场推出的一系列桌面应用,覆盖范围少并且优化不完善。

    MIUI的亮相很快在发烧友和极客的圈子里推广开来,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但刷机毕竟还是有门槛的,抢占大多数用户还是得有更直接方法。

    雷军的另外两架马车是手机硬件和米聊。

    那两年的国内手机市场格局特别奇怪,国内厂商主打千元级,国外舶来品清一色三千元以上,两千元挡的手机不知被谁喂了狗。

    小米第一代之所以打出名头就是用了国外三千块的材料,卖出了两千块的价格,这一招七寸打的中国消费者不要太准。另外分批购买,饥饿营销也给小米的低成本带来巨大的关注度 ,阿黎真是个人才。

    这个时候的华为看了一年才看懂雷军的套路,紧急把荣耀系列单独立项(有谁还记得火花和远见),OPPO和vivo当时一个在做MP3,另外一个在做复读机。

    小米算得上雷军对自己追风之旅的一个总结,也正好赶上了移动互联网的大风口。吸取了第一个教训,小米杀入场内的时间不偏不早;吸取了第二个教训,这个项目雷军有着绝对的主导话语权;等硬件模式成熟后,你会看到新零售、游戏、移动互联网……之前雷军积攒的经验一点都没白费。

    雷军不算是一个有性格的人,他没有马云的口才,没有罗永浩的情怀,不像李彦宏是个技术宅,也不像贾跃亭老打感情牌。这样一个人,如果不是长时间的相处很难让人喜欢。他普通话不好,做人没有棱角;他一天十几个会,吃饭只用五分钟,还要抽出时间来见见地区领导,会会小学同学。他说不愿意看到大家不开心,十几年亮相在公众面前几乎没有黑料。所以有人黑小米,但没有人黑雷军;甚至友商请来的水军中也是只骂小米,不谈雷军。

    雷军其实有点像班里的学习委员,当你问他为什么学习好的时候,他丢给你一本《飞猪理论》,告诉你因为你没在风口上。当你感觉领悟到真谛,但回头就摔死在风口之下时,才发现雷军给你的那本撑死算个序,真正的飞猪理论整整几十本,他已经研究了十几年。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