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岳:如何用工匠精神请客?我一定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比别人好

工匠精神,这词现在很热。但是,什么是工匠精神?估计就不清楚了,瑞士表匠才需要知道吧?我们又不是工匠。

由于社会分工,现在每个人能做的事,只有一点。这是好事,这样每个人精力聚焦,这一点事效率特别高。现在不需要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什么都会的,就是谁都不需要的。

我们每个人都是工匠,有必要知道什么才是工匠精神。

我理解的工匠精神,就是时时在想怎么把自己擅长的一点事做得更好。

连岳:如何用工匠精神请客?

让我说个故事。

有次我去买鞋,店里人很多,我看中的那双鞋,在仓库里,得爬几层楼去拿。店员正准备去时,一个姑娘经过她身边,见状停下脚步。

从她们简短的对话中,知道这位多问一句的姑娘交接完刚下班。

她说,我去拿。

拿了鞋,她才离开,和在店门口等她的男友(或老公)离去。

这就是工匠精神,她多服务这十多分钟,体贴顾客,协助同事。人的感情是与品牌持钩的,看见这种店员的顾客,怎会不喜欢这品牌?

这店是我一位好友诸多门店之一。当年参加他公司年会,我还特地恭喜他有这样一位好员工。

当一个店员,门槛极低,但有没工匠精神,有没做事比别人更好一点的想法与能力,就分出了神与渣。

正如谁都可以凿石头,只有米开朗基罗说,我在石头里看见了天使,我得努力工作,把她放出来。

又有一次,我到一大品牌的专卖店,前面一位顾客刚刚离开,一位店员一边收拾衣服,一边面带嘲讽,对她同事时:他被价钱吓走了!

她毫无避讳我这个顾客站在面前。她的同事默然无语。

我当时在想,这个品牌太草率了,竟然招这样的店员,这是砸自己的招牌。一个店员以为自己卖的是高档货,自己就高人一等,这是最差的店员,她对不起雇主,对不起品牌,对不起同事,更对不起顾客。这是工匠精神的反面,她的做为让所有人过得更差。

第二种店员,这种人,在我们身边,其实并不少。当他人不合自己意思时,就贬低、羞辱他人,以获得病态的快感。更多工匠精神解读:www.yangfenzi.com/tag/gongjiangjingshen

而那些让我们喜欢的人,我们觉得,他们就应该成功,就应该过好日子,多半像第一种店员,简单的事,她就能做得比别人出色。

你最近在做什么?有没琢磨怎样做得更好?估计真正的工匠永远都在琢磨。

看过一个日本企业家讲请客心得,印象很深。请客这事,似乎很难发掘出新意:准时到达,照顾客人口味,这些谁都做得到。此外考虑停车方便,路途通畅的,已是大师级。

而这个日本人说,我做为主人,准时到达是不够的,提前10分钟也不够,我一般提前30分钟到达,这段时间,我向服务生了解一下充电器,插座的位置,熟悉去洗手间的路线,并体验一下; 当然,wifi的情况更要掌握。饭局江湖——李嘉诚王石等的饭局识人术

朋友到来之时,手机没电,连wifi,上洗手间,这些都大概率发生,由你这个主人告知,比喊“服务生来一下”,显然更温暖。

或许你已经这么做,但我还是开了眼界。习以为常的事,都有工匠改良得更好。

任何人,总得为他人提供服务和产品,让人更加喜欢自己,这是学问。这是所谓的情商高,你知道别人的感受。这点被一些人庸俗化为违背原则,猛拍马屁。这导致另一些人认为自己情商低是优点:这证明我有原则!

上面的例子说明,情商高与有原则并不冲突,“我一定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比别人好”,这是原则,它不拍马屁,可它恰恰触动人内心深处被尊重的需求,这后面有严格的自律,有高明的艺术,就是卖鞋、请客这类陈旧的事,他们也能变得像恋爱一样新鲜美妙。

只要你做事,工匠精神无论不在,一起发现,一起实践吧。反正,我每天都在想,怎么才能把文章写好。

———————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精选评论 ———————

静姐姐:写到心里去了。我每天都在琢磨如何把我的煎饼做得更好吃,让客人百吃不厌,我想我也是具有匠人精神的。接下来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做煎饼的我也有梦想和未来。弦子:情商高,让别人舒服,其实自己也会觉得舒服。并不一定就是要谋取什么利益。完全是一种精神状态。Calypso:看来我请客的时候还挺有工匠精神的,拿号、等位、看菜单、问特色菜、问wifi、厕所、有无插座充电、有无充电器提供…好熟悉的套路~~

Wendywf222:几年前公司在北京和深圳的商场里分别开了柜台,各招了两三个店员,总部在北京。北京的店员除了卖货什么都不会主动做提前做,公司让做啥不打折扣已经不错。深圳的店员在公司没有详细要求以前已经主动搬货、整货、做报告、与商场保持良好关系等等,差别之大令人感慨。而且深圳商场里各店员精神状态特别好。也算南北差异吧。草木:我在星巴克做咖啡吧员那会儿,经常会被问“你是这里的店长吧”。原因是,我把自己当成一个咖啡店的拥有者去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把每一个顾客当做自己家的客人,这是一个服务员的“工匠精神”吧。

林振群:我在厦门做中学生课外英语补习,我也一直在想如何才能把学生教好。很欣慰的是,最近和一位学生产生化学反应,他的学习状态正发生质的变化。胡LL:去香港711买东西,最大的感受是年轻的店员很热心,耐心地向我们介绍流量卡怎么安装怎么用,对待工作一丝不苟。让人感受到买一样小东西也有买奢侈品的服务。

甘有:我会不自觉地给妻子泼冷水,反思过是不是因为自己自卑,其实是因为价值观出现了问题。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导师,也没有自己的思索,还是坚持看连叔的文章,正一正三关。昏小少:我也常常在想,如何把诗写好,每天坚持阅读,毎周练一次毛笔书法,两周一次篮球,毎天认真观察人和事。保持对生活的敏感度,希望像您一样,让自己滿意进步。

Yan.Z:我只做到了建议朋友最佳路线学习了。想起来唯一一次点菜被惊艳到的:一位绝对不过20的小姑娘,一桌点完了,她重复一遍,一个不多一个不少,菜品也从冷到热基本按上的顺序重拍排了遍,最关键,她木有任何辅助装备。一桌子齐鼓掌。瞌睡虫:家庭的幸福也需要这样的工匠精神,连叔,我推荐老公关注了你。我想在此对他说^_^老公谢谢你,我爱你,我记住了你说的今天比昨天幸福,明天比今天幸福,这样以后会一直幸福下去!我相信我们定以深情共白头!希望他能看到,望您成全。

小珈:连叔,之前也看过类似的文章,很欣赏这种态度,这次一同事请假,我一个人干了2个人的活,领导说这部分做的比之前好,对,这部分之前是那同事做的,还把平时碰到的问题和相关的人反馈,我和领导说,以后都有有反馈,我们的工作才有意义。还提前完成工作。这个月算奖金,领导说同事扣除的奖金,一半发给我,一半科室其他的人平分。我觉得这个也是工匠精神的奖励吧。

Populus:和朋友参观博物馆后去一家附近的日式餐厅就餐,朋友穿多了,博物馆冬天温度并不低,因此她餐间很渴。 她几次举手示意服务员送水。也许是因为忙,服务员不能很快就位。她告诉我,也是这家品牌的店,在日本,她就餐时服务员并不总在桌前,但一旦快没水了,总会很快送水来。她们(服务员)在远处也能感觉顾客的需要。为什么同样品牌的店到北京就不行了?为什么我们缺乏工匠精神?不说精益求精,很多人连求精都不想。余丽娟: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虽然不是行业的状元郎,但是会尽量把工作做好,也会经常帮助同事。昨天碰到同事的妈妈说,她女儿一直想和我一起搭档工作,怎么就安排不到一起?如果能和我一起搭档就好了。好开心!今天看了连叔的文章,牢记用工匠精神工作,让自己越来越好。

奔跑的夜光杯:最近年关各种饭局邀约颇多,早上出门还在考虑情商这个问题,有些惯以朋友之称冠人的人,过分热情与殷勤其实是给人的一种无形的压力而非情商高,他们只是以自己的方式进行人际交往而非让交往对象舒服的方式,当被指出不妥或拒绝时还觉得自己特委屈。Elsa小奥特曼:我理解的工匠精神就是要在一件事情上做好、做透、做到让与你连接的大多数人觉得舒服…连叔举的请客例子还真令我大吃一惊,原来生活中与朋友/宾客吃饭也可以发挥工匠精神,为朋友们增添一丝暖意。大家都喜欢和情商高的人相处,因为他们令人感到相处起来很舒服,而绝不是虚假拍马屁、油嘴滑舌。

qin:真真是心灵感应啊,谢谢连叔给我一个机会重新出发!我会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回归工作之初的热情和谦虚。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每天面对病痛,我承认自己的脆弱,但是想想生病的患者和患者家属,他们确实太苦了,不仅要忍受病痛的折磨,还要担心治疗相关的琐事和生活上的其他烦心事,这样想来,他们的很多行为是可以原谅,值得同情,需要安慰的。我要努修炼自己的工匠精神。大医精诚!受教了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综合整理报道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是关注互联网生态圈的科技新媒体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 谁在鼓吹西方”工匠精神”?我们欠中国工业一个道歉!

➤ 马云称灭绝师太的女人成质量人物|质量之光获奖名单 梅克保的讲话

➤ 万钢 任正非 董明珠 雷军 詹纯新 袁利群…21个人眼里的工匠精神

➤ 江瀚:创业圈虚假繁荣难见真正创新,击败互联网浮躁的工匠精神

➤ 全国各省市驻京办餐厅特色菜及地址大盘点:驻京办,在做饭!

您可能还喜欢…

2 Responses

  1. 看日本工匠,悟“工匠精神”说道:

    超过1400岁的日本企业金刚组,其第40代当家人金刚正和说:“等到两三百年以后,把这些建筑物拆开的时候,人家负责拆房子的木匠会想起我们这些匠人来的。他们会感叹说,瞧这活儿,干得真棒!”

    最近, “工匠精神”成为热词。但是,我认为,热炒“工匠精神”实际是对工匠精神的不尊重和不理解。就其实质看,工匠精神反倒是更加强调“板凳一坐十年冷”。

    工匠精神
    源自“活干不好,丢不起人”

    到底什么是工匠精神?我理解,工匠精神包括以下信念:

    ▷ 热爱自己的工作,绝无高低贵贱之虑;

    ▷ 每临工作现场,必有庄敬之意;

    ▷ 长期探寻此业之精髓,力求达到更高之境界;

    ▷ 产品和服务讲究品质,质量是生命也是道德和人品;

    ▷ 以业为生,但不为钱而放弃标准;

    ▷ 一旦结识高手,必敬慕之,学习之;

    ▷ 祈望自己的所为对后人的价值超出价格,作品能比自己的寿命更长。

    全世界最长寿企业、超过1400岁的金刚组,从日本飞鸟时代(公元600-710年)世代传承下来,小川三夫的《长短木头的组合》记述了金刚组第40代当家人金刚正和说过的一段话:“等到两三百年以后,把这些建筑物拆开的时候,人家负责拆房子的木匠会想起我们这些匠人来的。他们会感叹说,瞧这活儿,干得真棒!”

    日本神户有一位工匠,冈野信雄,30多年来只做一件事:旧书修复。在别人看来,这件事实在枯燥无味,而冈野信雄乐此不疲,最后做出了奇迹:任何污损严重、破烂不堪的旧书,只要经过他的手即光复如新,就像施了魔法。在日本,竹艺、蓝染、铁器、金属网编等领域有无数的冈野信雄。

    千疋屋是一家专卖高档水果的店铺。卖甜瓜有说明书,写有几月几日几时吃能享受到最佳美味。当然价钱也很贵,一个甜瓜1.3万-1.5万日元。有人曾形容“千疋屋的水果,能让顾客们品尝到天国的味道”。于是,传说到千疋屋的人会被吓两次:第一次是因为价格,第二次是因为味道。

    日本职场用得最多的一个词是本分,把手头正在做的事做透是应份的,必须的。日本福田金属的第十一代掌管人福田诚治说:“一成不变始终贯穿福田金属的,我想可能是一种恪守本分的思想吧。绝对不可以偏离自己的核心使命。”在一些没有精神追求的企业看来,办公司和做产品都只是一笔生意,不过都是挣钱的手段而已,尽善尽美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

    工匠视质量为道德和人品

    苏州德胜洋楼公司认为,质量是道德,是修养,是对客户的尊重。一句话,德胜公司把对质量的认识提高到了精神层面。我理解,这才是符合工匠精神的。

    “仁心应扩展至所有生物物种。”有此家训的龟甲万一直抵制生产化学合成酱油,包括战时和战后困难时期。龟甲万为了推广纯酿造酱油,将技术和专利都免费公开。没有精神概念的企业,无法理解。

    工匠的传世箴言

    ➤ 福田金属创业300周年,副总经理福田诚治很平淡地说:“在外人看来,也许会觉得创业长达300年的确了不起,但实际上对我们来说,这只是一种结果罢了,一天一天,年复一年,累积起来就成了300年。我们并没有刻意去考虑传统的问题。”

    ➤ 高岛屋是日本大型百货商场之一,其经营理念即为:“好东西要在不亏本的情况下贱卖,这对顾客和我们都有好处;如果商品有瑕疵,一定要在顾客发现之前如实告知,绝对不能隐瞒。”既如此,只要百货业存在,这样的商场就不容易倒闭。

    ➤ 经营虎屋的黑川家族秉承的家训中有一条:“对顾客,不能做出不满的表情或动作。”这似乎很普通,但家训继续强调“就算是休息日在路上碰到顾客,也要恭敬行礼。”这就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了。

    ➤ 近江商人在日本国内被称为“毒商”,即中国商人“为一分利跑遍全国”的意思,近江商人被日本人称为“商人中的商人”。近江商人提出:如果你没有钱就拿出智慧,如果你没有智慧就拿出汗水;“钱”有给人带来财富的“金”,也有夺走人命的“戈”;准时还款能提高你两倍的信誉。无一不是经典之谈。

    ➤ 日本长寿企业京都地区居多,京都一企业的座右铭耐人寻味:仿造其他公司的产品,还不如跳楼自杀;解雇一名忠诚的员工之前,社长先自尽;只有技术员出身的员工将来才能当社长。

    京都商道有“33诫”之说,抄录几条共享之:
    ▷ 要把你眼前一名不起眼的顾客当成一万名顾客来对待;
    ▷ 在给顾客介绍产品的时候不能扬长避短,要准确地给顾客描述产品的优点和缺点,而且要对所有的顾客一视同仁;
    ▷ 千万不要手握两支箭矢,因为你会总想着还有一支,所以第一支往往不会射中目标。
    来源:插座学院

  2. 知书|写入考研政治题的“工匠精神”,没有你想象得那么美好说道:

    “工匠精神”这个东西,最近到处讲。又成为新闻,还得多亏了昨天早上那场全国研究生考试。“考研精神”成为题眼,出现在了试题里。

    因为这个,正巧想起不久前读过的一本书,也讲这个。毕竟“工匠精神”、“匠人精神”这些东西,说深了不深,说浅了也没有速成的快车道。况且,这些精神显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美好,严厉点说,它本就不是一种闲暇之娱,不是一些妄想得来的小确幸。

    如果你实在不信读者君上面所说的,读者君摘抄了些日本“法隆寺的鬼木匠”西冈常一的一些话,供各位甄别。

    口述丨西冈常一

    现在的学校教育我是看不惯的

    现在的学校教育我是看不惯的。老师手把手地教孩子们,这种场合下这样,那种场合下那样,面面俱到又细致入微地教授,如果还不懂就自己去看书。

    我们这一行完全不一样,师父是什么都不会教的。书也不用看,学徒期间,报纸和电视都不需要。因此,被当下的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就会觉得我们这种做法既不尽人意又耽误时间,而且还太老旧。但是我觉得这才是最快的途径。比起那些执着在书本教条上的,如果想教授真的本领,我觉得这是最好也是最快的方法。现在的人,习惯于在形式上,把书本上的知识背得滚瓜烂熟,即使不解真意,只要先背下来就放心。那样的话,只要死记硬背师父说过的话,就跟死记硬背书本上的知识是一样的。

    什么都不懂,这样反而最好

    对于师父说的什么,不要总抱着怀疑的态度。总是怀疑的话,师父说的你慢慢地就听不懂了。所以说在学习的时候要尽量让自己成为像刚出生的时候那样,干净无妄又率真的人,对于别人的话是能很自然顺畅地听进去的。只有先听进去了才能消化和领悟其中的道理。有些事情用语言反而表达不清楚,是用实际行动干了以后才能悟出来的。

    徒弟刚入门的时候摸不着门道,什么都不懂,但是这样反而最好,什么都不懂的自己才会奋力地弄懂。读了书做了预备学习来的,总以为自己什么都懂了,反倒不会率真地接受。来的时候脑子里牢记了很多知识,带着很多预备知识来的,远比不上脑子里干干净净、空空荡荡地来的,这样的人单纯地靠手靠身体来记忆,这样的徒弟进步更快。技艺是要靠身体来记忆的,技是和心一起进步的,它们是一体的。

    师徒传承的世界里,只“育”无“教”

    “教育”二字拆开来看是“教”和“育”两个字,而在师徒传承的世界里只有“育”没有“教”。徒弟跟师父同吃同住同生活,要用身体去感受所有跟师父在一起的一切。也许有的时候徒弟会向师父“请教”,但更多的时候是要靠徒弟自己去领悟、去思考的。在这个反反复复的过程中,你的手会慢慢地记住所有的技艺。用大脑思考的事情用手去感悟,但是让这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它是一个慢慢地一点一点地开窍,然后到理解,再到终于掌握的过程。这个过程几乎没有师父的指指点点。徒弟在自己干活的过程中,会模仿师父、靠近师父。这是要花很长的时间的。学校的教育跟这个是没有办法相比的,也是不可能做到的。

    徒弟跟师父天天生活在一起,这当中你在想什么、想干什么,师父都能了如指掌。这也是很好的习惯。对于那些习惯了一个人的孩子们来说是很难受的。跟师父寝食同行的过程是让你用肌肤去感受和接受一切的过程。如果像每天到学校去上课那样,你来了,我就告诉你“刨子这样用”、“你这个不对”、“今天完工了,明天再见”,这怎么能记住手艺呢。

    日本法隆寺

    脑子笨的人反而更应该到学校去学点东西

    口诀中的话早已经铭记在大脑里了,但有些内容还是一知半解的,直到实际真碰到了才明白原来是这么回事。没有实际的现场是不可能理解的。宫殿木匠的修炼全靠点滴的积累。前辈的经验是可以作为参考,但是光靠着前辈的经验,是不可能盖起一座建筑的。经验不是用来学的,经验是靠自己点滴积累起来的。这就是手艺人的世界,没有捷径的。

    但是如今的社会,有些母亲会说,我的孩子脑子笨,学习不好,干脆让他去当木匠算了。这是什么话?她完全不了解手艺人的世界。手艺人的世界是需要有很强学习能力的人才能进去的。哪有那么简单?在我们看来,脑子笨的人反而更应该到学校去学点东西,然后进入社会找个普通的工作,置身于某一个机构当中,即使没有韧劲,只要学会夹着尾巴做人,到头来还是可以混口饭吃的。

    越快越好,那怎么培养人才呢?

    而现如今的社会是这么的焦躁,都是紧追快跑的节奏,培养人才也像是批量生产一样,越快越好。那怎么可能培养出好的人才,怎么能出慢工的好产品呢?所以那些流水线上成批量生产的廉价产品才会有市场。但是这样一来,长时间慢火练就出来的手艺根本没有了用武之地。手艺人的工作是什么?是用每一个个性不同的材料花时间做出同样有个性的产品,而这样的东西在当今的社会已经不受欢迎了。

    本文口述者:西冈常一

    判断一个事物的好坏仅仅用价格来衡量是不够的

    现在的产品都取材于石油,结实得怎么用都不会坏。所有人都在用长得一模一样的东西,而且怎么用都不坏,其中也不乏用什么都无所谓的人。那还需要什么用心和用技呢?靠手工一下下地做出来的碗,它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这样的东西你拿在手上能不珍惜吗?用的时候能不小心谨慎吗?对物品是这样,对人也同样应该是。所谓的文化不是光指那些伟大的建筑、了不起的雕刻和流芳千古的书画,文化包括我们身边所有的东西。

    毫无个性,永远都用不坏,甚至什么都无所谓,这样的态度下怎么可能诞生文化呢?更不可能培养文化,也不会需要手艺人。因为判断一个事物的好坏仅仅用价格来衡量就可以了。因此,学校的教育也会随着这样的价值观而改变,这是多么悲哀的事啊。

    大自然和人一样,都不是完全一样的啊

    我们人不也是一样吗?在大自然中没有完全一样的材料,而让它们得到完美的融合,靠的正是我们工匠的智慧。

    一提到传统的师徒制度就会被认为是封建的、过时的,但古老的东西不一定不好啊。比起如今把人都培养成整齐划一的人才的教育形式,我觉得师徒制这种教育方式是非常人性化的育人方法。

    我长年来跟树木打交道,看过法隆寺和药师寺这些古老的寺庙里那么多不规则的树材,我自己也是在师徒制度下培养出来的木匠,我不认为它全都不好。相反地倒是觉得,正因为在这样一个时代,要想培养有个性的人才,这种方式是不是应该重新被认识。

    《树之生命木之心》
    [日]西冈常一 / 小川三夫 / 盐野米松 著
    理想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10月

    本文素材选摘自《树之生命木之心:天卷》,有部分删减,由出版社授权发布。编辑:一一。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