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创业与人性:创业者在产品设计和商业逻辑时该如何思考人性

人性这个话题太大了。

理解人性很可能是人生最重要的学习课题之一。

从职场如何进取,到商业合作如何谈判,到产品如何设计,到管理如何激励,到政治制度和体制,法律的设计,以及商业逻辑 等等,处处都是需要去理解人性,考验人性。 卡耐基有一本《人性的弱点》可以说是鸡汤的开山鼻祖,现在流行反鸡汤,这种话题似乎已经不太受欢迎了。

谈谈创业与人性:创业者在产品设计和商业逻辑时该如何思考人性

似乎,技术领域对人性理解的要求不是很高,但信息安全领域有个重要分支,叫做社交工程,依然是通过人性的缺陷,寻找突破口,说出来似乎很不技术,但很管用是真的。

今天我不展开这么大,还是从一个很垂直的领域来说,创业者,在设计产品逻辑和商业逻辑的时候,如何去思考和认识人性。

你可以认为这篇是 不学点坏,怎么做好人 的续文,一开始,我就要说出我的判断和结论,我认为,基于人性本善的设计,往往是作死的设计。《池建强:微信为什么会成功?探索产品和人性的终极奥秘

伟大祖国创业初期,基于人性本善,众志成城,搞集体农庄,集体公社,结果如何?说多了都是屏蔽词,后来邓公拨乱反正,咋反的,承包到户,自己管自己的就好,结果一下子生产活力起来了,其实说白了就一句话,人性的私欲,贪婪,懒惰,做顶层设计的时候,不能装看不见。

这个世界上的绝大部分商业逻辑,我们细分去看,不外乎揪着人性的贪婪,虚荣,私欲,懒惰等等弱点去做文章,你能说这是错的么?米其林三星主厨是错的么?无人驾驶技术是错的么?

但有些创业者,依然会低估甚至无视人性中坏的一面,私下我跟不少创业者沟通,交流,说出一些我的担心和顾虑,很多创业者会觉得,这样想是不是太黑暗,难道坏人比好人多么,那倒不是,我相信好的用户还是会比坏用户多的,但问题是,一个坏的用户的破坏力,一百个好用户的建设也抵消不了。

简单场景,大家可以想想是不是。

一个邮件系统里,正常用户肯定远多于发垃圾邮件的用户,但一个正常用户,一天会写几封邮件,一个垃圾邮件发行者,一天会发多少封?

一个论坛社区,正常用户肯定远多于发广告贴的用户,但正常用户平均一天会发几个帖子,发广告贴的用户平均一天会发多少?

一个小额个人贷款的p2p平台,好的贷款者肯定会远多于坏的贷款者,但你作为运营方,好的贷款者你能赚几个点的毛利?坏的贷款者你损失是多少?如果资金是自有的,可以做到1:15左右的收益损失比,如果资金来自于p2p用户筹集,算下来1:50不夸张吧。

一个网站,好的访问者和恶意访问者,肯定好的访问者居多,但正常的访问者平均会刷多少pageview,恶意访问者如果攻击你,或者嗅探你,平均会刷多少pageview,对服务器的压力比例是多少。

很多产品设计,商业逻辑设计,乃至技术设计,最关键的就在这里,你可以相信你的用户,你的访客,你的产品目标,大部分是好人,但是你仍然要把大量的,甚至更多的精力和力量,投入到对付那一小撮坏人,因为他们的破坏力对你系统,商业逻辑的损伤,是非常巨大的。

前段时间,有个朋友说做小额贷款的创业的事情,我第一关心的就是,坏账率如何,他们做的风控相当好,目前坏账率控制的比例非常低,整个模式是很不错的,但我依然要提醒,要谨慎小心坏账率爆发的可能性,也许平台规模和影响力不够的时候,坏人没有关注你,有些坏账也许就是来自于意外,我们不能认为坏账一定是坏人干的。但一旦有组织,有规模的坏人团伙注意到你了,我们知道,中国很多这样的团队,而且个人信息被盗用的情况早就泛滥化了,极端情况下,可能一夜之间刷掉你上千万的资金。

这就是我之前说的,做好人要先学点坏,你必须知道坏人可能的操作手法特征,才能做好风控模型。 当然,也许是我杞人忧天,也许人家风控早就饱经考验,但据我所知,有些个人贷款平台,坏账率高的吓人。规模化的骗贷,并非来自于我的臆想。

下面说一下最近特别热门的项目,摩拜单车。

这个项目前段时间在朋友圈被刷屏了,各种介绍的文章,也有很多朋友亲身体验,说什么的都有,因为我最近也不在北京,开始了解也不是很多,后来尝试理解了一下,觉得这里还是有点问题的。

顺便说一下,我今天看了知乎上,关于摩拜单车的讨论,我的看法一如既往,看了几个高赞答案,乱七八糟的讲了一堆,但基本说不到点上。

摩拜单车的概念不错,环保,低碳,低成本,而且,确实也是刚需,他们的各种软文及其他报道也都大幅度推销这样的观点。

但我来讲,以上这些,并非是直接的竞争关键点,真正关键的优势是,由于他们最早提出这样的概念,并且在车型设计上有独树一帜的地方,能够快速形成用户认知,用户在使用中有分享和传播的动机。这种先发优势,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流量红利。 以前的自行车租赁服务在传播性上做的不好,而后入者即便学习他们,也很难获得同等的关注度和传播性。

摩拜单车的优势,在于率先拿到了一波流量红利,当然,我尚不能确定这个流量红利会持续多久,会有多大规模。

那么我认为这个项目的问题在哪里呢?

人性的问题(更多人性解读:www.yangfenzi.com/tag/renxing

第一,损毁率高,我很想知道他们的损毁率数据,但是他们的各种报道和公开文章对此从不提及,我只能基于朋友圈的反馈和对人性的猜测,这种损毁率,远高于私家自行车。 既然不是自己的,谁会在意和爱惜,而且,破坏和捣乱,无聊的人那么多,更不用说,在地铁站旁边开摩的的,开三蹦子的,中国行业恶意竞争的程度,我希望每个从业者都会有一定的认识。

一个坏用户所带来的损失,很可能超过相当于一百个好用户所创造的价值。

第二,私有率,将车放到公司或者小区,用私有锁扣锁住,这种事已经很常见,这样共用的价值和优势就出不来了,相当于大量时间被无效空置。

短期内,我看不出如何有效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

短期内,摩拜单车是一个注定投入产出不成比例的项目,类似这样的项目,我奉劝一些创业者,如果你没有足够的融资能力,获得政府资助和支持的能力,建议不要去碰。

你说我是不是看空摩拜单车,这不好说,也许人家融个几轮卖给巨头呢。资本这事情,是另一个故事了,我就不懂了,但我的判断是,除非他们业务模式或商业逻辑有重大调整,否则,我看不出这个项目盈利的机会在哪里。

今天讲这个例子是希望创业者,有一个基本的概念,我们做各种产品设计的时候,要小心和提防坏用户的影响。 要对坏的行为有足够的警惕和认知,要懂人性不光彩的那面,当然,也许很不政治正确,要知道如何评估伤害和收益之间的比率。更多创业干活:www.yangfenzi.com/tag/chuangye

如果德国总理早点懂这个,早做对策,难民问题就不会那么头大了。

最后发一点牢骚吧。

我的文章,我不敢说自己是对的,就算今天这篇,也许某天会被打脸,敢写在这里,是因为我坚信如此,并且愿意与大家分享。

一个好文章的标准是什么,对于绝大部分自媒体,或者说绝大部分媒体来说,访问量,转发率是标准。 拥有的粉丝数和支持率是标准。

实话实说,如果我说不在乎这些,不客观,不真诚。

但我很早就明白一个道理,如果去吸粉,去拉访问量,我再特么的努力和勤奋,再特么的多产,也比不过明星一句,天气好棒看我自拍好不好。

这事要认,所以我选择了另一条路,我能影响的人群是谁,我能怎样影响他们,在我从业的历史里,见证了很多朋友从一文不名的草根到身价巨亿的上市公司董事长,有不少很成功的创业者跑来说是看着我的文章成长的,我不能说这是我的功劳,或者说是我的影响,这太特么的自大无知,但我觉得,至少,我见证了很多成功者,和我对互联网的价值观和认知比较相符,这是我很开心的地方。

前几天有篇文章

那些倍受好评的烂文

我承认有点标题党,因为毕竟这只是我的观点,得罪媒体圈的朋友,还请包涵。

很多各种大号其实我都一直关注,包括很多价值观和我差异极大的比如咪蒙,占豪等等,但我也在学习他们,试图理解他们的用户群心态,价值观。

随着订阅的增多,我的文章风格其实也在改变,一些以前经常赞赏我的老朋友开始看不惯,觉得我写的东西越来越水,我觉得他们说的有道理,毕竟我的目标用户,开始越来越多偏向职场新人,90后,95后。得95后者得天下,我还是要为自己未来多考虑考虑的,所以内容深度显著不如以往,一些江湖里的老朋友也请谅解。

既然本文谈到人性,那么我也就扒开自己来现身说法,写公众号是为了给大众谋福利么?谁信啊,还不是有自己的小九九。

一个媒体编辑,任务就是十万加,人家媒体靠这个去谈估值,谈广告,你说人家写的烂,这也不公平,缺少公允心。

那我换个说法吧。

好文章有两种

一种是你看了觉得好的,过瘾,解气,舒坦。
一种是你看了,多少能用的上的。

我致力于写第二种,至于第一种,好吧,我坦白,我写不过他们。

【文/曹政  “caoz 的梦呓”(微信号:caozsay)】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是关注互联网生态圈的科技新媒体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 移动互联网背后的人性:大胜靠德

➤ 西闪:上帝关于人性的一次实验

➤ 从一场争议中看见的人性和传播规律

➤ 骆轶航:珍爱创业 远离创业大街

➤ 魏英杰:香港便溺事件,文明应照见人性

➤ 曹政:谈谈创业这点事 之 如何界定可行性

➤ 罗辑思维:真实的人性有无尽的可能

➤ 宋石男:闲话清人性观念、性行为与性产业

➤ 毛同辉:解读新闻标题里的人性密码

➤ 读懂科技与人性:春节假期最值得阅读的10本书

您可能还喜欢…

9 Responses

  1. 赵皓阳说道:

    从人人到微博、再到微信朋友圈,我一直算是社交网络的重度用户,这几年来火来火去的话题、红来红去的网红也看了个遍,总结下来能在社交网络有高讨论度、高传播量的话题大致是以下十类:第一,俊男靓女类;第二,耸人听闻类;第三,明星追星类;第四,地域类;第五,转发善行类;第六,晒照片活动类;第七,心灵鸡汤、养生文、情感文、成功学类;第八,撕逼报团类;第九,绯闻八卦类;第十,学习技能类的文章。具体这十类包括哪些后文还有详细的解释。

    以上十类内容看似十分凌乱,但其实背后都有一条一脉相承的逻辑,可以用马斯洛需求层次来把他们串联起来。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社交需求(Social needs)、尊重需求(Esteem needs)和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可以从需求层次这角度来分析,为什么社交网络中这些内容会火。

    (一)

    首先说生理需求,顾名思义,就是水、食物、睡眠、性。前三个社交网络是满足不了了,甚至于还是睡眠的天敌,但是以“性”为基础的需求,毫无疑问是社交网络第一驱动力。去年年底以来“网红”这个概念彻底火了起来,而不同于传统意义的“网络红人”,在最近话语权下“网红”都特指一些白、瘦、美的漂亮姑娘,“网红脸”的说法也就来源于此。而诸多的“小鲜肉”、“国民老公”则是从女性视角赋予给相貌优越的男性群体新的定义,茫茫多的“亲妈粉”可谓是小鲜肉们最坚实的粉丝基础,而一些体育运动员、售货售票员、外卖小哥等,也会凭借颜值被人们推上了“火”的新高度。

    正所谓“食色,性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动物的世界中,为什么都是雄性动物更加漂亮,比如鸳鸯的多彩、孔雀的尾羽、狮子的鬃毛,都是雄性动物所特有的,就因为“生育大权”掌握在雌性动物手里,雄性动物必须取悦雌性动物才能延续其DNA,那掌握主动选择权的雌性动物自然会选择“颜值高”的雄性动物了,通俗点讲,就是“丑逼都绝后了”。动物中的本能也流淌在人的血液中,比如对于高颜值、丰满的胸臀、八块腹肌的推崇,都是我们生育繁殖的本能所决定的。然而人们最本能的性冲动在文化道德的舒服下并不能赤裸裸的展现出来,于是一些“软色情”的内容就会在台面上大行其道。

    君不见众多的直播平台都以“美女”为其核心内容,许多“擦边球”的内容也已经备受关注。君不见众多门户网站也将“软色情”的内容作为了吸引流量的第一大杀器,频繁出现的“一字马美女”“翘臀健身教练”“泳装女神”“E罩杯主播”“火爆拉拉队”等等,让人着实感觉审美疲劳。

    (二)

    第二层是安全需求,比如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财产安全等。相信我们朋友圈都被这样的内容刷烦了《震惊!央视曝光!XXX不能吃了》《太可怕了,XXX竟然会致癌,快转给你心爱的人吧》《警惕!警方消息!割小孩器官流窜犯已经进入XX地,请大家小心》,这种东西虽然绝大多数都是荒诞不经的谣言,但是也反映了我们网民非常缺乏安全感的现状,尤其是对于食品安全、环境安全、治安安全。

    比如这个“病毒牛肉”的谣言:

    内容全部复制,地点从苏州到海口再到杭州,数量从570到1570再到5570,先不说编造谣言的人多么居心叵测,单是这样的内容可以火,就戳中了我们大众的心魔。

    同样,前几日呈刷屏之势的疫苗相关文章,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都是基于“安全”这个基本需求。

    (三)

    社交需求,包括感情和归属感,类似于爱情、友情、亲情,团队、集体甚至于民族自豪感等等。最直接的,充斥于社交网络各种情感小清新的文章,一些“文学类”的公众号最多的内容都是情感文章。

    如果再顺着定义往下捋,涉及到团队、集体的认同感,这范围就大了。比如追星类,我能够在这个明星的粉丝群体中得到认同——我们喜欢同样的人、爱着同样的人物。一旦有人攻击这个明星,往往能看见粉丝们的抱团攻击,不仅仅是为了这个明星,还有很大程度是作为这个粉丝群体的一部分,在与团体行动一致中获取认同感。

    比如地域类的文章,类似的《共和国愧对XX省》《XX市原来这么牛,我竟然第一次知道》《不要瞧不起XX人,他们XXX》,人们认可这种文章、转发这种内容,同样是为了获得一种团体认同感。原因很简单,在一个网民的社交网络中,人数最多的永远是亲戚、同学、同事——本地人。

    人们对于绯闻八卦的热衷很大程度上也来源于归属感的推动。因为八卦消息,恐怕是很少的能够引起几乎所有人都感兴趣的话题了,七大姑八大姨们聚在一起都是说些家长里短不是没有道理呢——不然呢,没有话题,大家多尴尬。

    推而广之,社交网络会自然而然的根据兴趣、爱好形成诸多小群体,而这些小群体和小群体之间,互喷、互黑、互相抱团的现象是最常见同时也容易带来很高的热度。最早玩贴吧的时候,历史类贴吧往往充斥着“宋粉”、“明粉”、“清粉”之间的相互攻讦,我当时非常不能理解,不就是看个历史么,为了喜欢一个朝代非要讨厌另一个朝代,这是怎样的一种脑回路。后来我看见了老虎吧和狮子吧为了争老虎狮子打架那个更厉害而喷的面红耳赤甚至于用肮脏的语言问候对方女性家属之后,我再在网上遇到什么事都不奇怪了。许多人还是太卑微、太脆弱了,一定要在一个集体中找到归属感、认同感、然而这些人经常在群体中迷失了自己,不过这就是另一本书《乌合之众》讲的事情了。至少本文证明的是,这些小团体相互对立的内容输出,是社交网络一大火热内容之一。

    (四)

    尊重需求,每个人都渴望被认同,每个自尊心都渴望被满足。

    朋友圈里火爆的微笑挑战赛、侧颜挑战赛、反手摸肚脐、A4腰等等,参加的这些活动的肯定都是一些有“价值”的参与者,漂亮、瘦,这些就被认为是“有价值”的。她们在朋友圈里po出这样的照片,是想获得认同、获得赞美、获得满足感。便如我这样又丑又胖的宝宝,自然不会掺乎这些事情的,因为非但我被尊重的需求无法满足,还有很大的可能会被打击自尊心。

    还有一些内容非常火,但是我没有归于那十类之中,因为我觉得这些内容比较散不好提炼。我把他们统称为“逼格内容”。比如说我转发一篇很深奥的文章,有不少的动机就是在给大家展示,我是看这样内容的“深刻人士”;我转发一些小众内容,为的是塑造我卓尔不群的形象;我看了一部文艺电影,我就要转发一篇夸这部电影的影评,不是在显示电影多么优秀,而是在展示我的“品味”多么高。

    总而言之,对于许多人来说,他们在社交网络的形象是他们想展示出来的形象,是他们想获得尊重、获得自尊心、获得满足感的地方。当然我不是说所有的人都是这样,请勿对号入座。

    (五)

    最后一类就是自我实现了,是指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马斯洛认为,只有当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并表现出来时,人们才会感到最大的满足。网民们在社交网络上自我实现的表现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自我实现的内容,一类是帮助自己自我实现的内容。

    帮助自己自我实现的,比如说成功学、鸡汤,我看了之后觉得受到了激励,学到了在我追求理想道路上能用到的经验,所以这些东西会这么火,当然它们有没有用那就是另一个话题了。作为一个旁观者来看也觉得网络上茫茫多的成功学、鸡汤很可笑,然而无奈有相当多人口基数的群众认可这些东西,认为这些东西能够帮助自己“自我实现”。

    跟这个类似的就是学习教程,什么几分钟学会Excel、三十个ps技巧,反正别管最后看不看,我转一下mark一下总是没错的。

    另一类就是自我实现的内容,就是上面十大类的善行类。帮忙找老人、找小孩;贫困山区孩子缺衣服了大家捐衣服;同学得了白血病号召大家捐款等等,这些内容是非常积极向上值得肯定的,其根植于人类内心“利他”的本性。我帮助了别人,而我自己实现了价值,这是一种很良性的循环。当然,至于如何甄别求助类信息的真伪,如何不让自己的善心善行被欺骗,这就是另一个话题了。

    互联网社交网络心理

  2. 少说话,多读书说道:

    脑补”——–90%的营销手段都会利用到的人性弱点
    让消费者自己说服自己

    首先给出一个基本原则:

    支撑我们做出购买行为的,不是理性的判断,而是我们自以为理性实际上十分感性的判断。

    别着急反对,看完底下的文章,你会发现,大部分时间,我们还确实是不过脑子就买了很多东西呢。

    想让消费者自行脑补,最简单的套路有三种:

    (1):多就是好,看起来牛逼就是牛逼。
    美国上市公司耶,牛逼耶,如果你正好想学网络营销,看到一个美国上市公司,此时是不是已经动心了?

    如果你是目标用户,你的潜意识是这样想的:

    然而谁都知道,美国上市公司和教得牛逼之间——
    但是,消费者就会吃这一套,而且吃得非常心安理得。

    为什么?因为——
    在无法100%了解产品时,消费者倾向于从侧面出发,去推测产品的好坏。

    所以,请记住这一点:
    真正的营销,不在于告诉消费者“我们的产品NB”,而是让消费者自己得出结论“他们的产品NB”。

    原因:人最相信的,永远是自己,因为我们都觉得“自己不会害自己”、“只有我会对自己100%负责”。

    你告诉消费者的,消费者会觉得“他这么夸自己,还不是想让我买东西!我偏不信!”
    相反,如果你告诉消费者,“我们是上市公司,很牛逼哒!”
    消费者自己就会进入这样一个脑补状态:
    美国上市公司耶=很有钱耶=说明之前赚了钱呀=钱从学费里来=学费是学生交的=钱多=所以学费多=所以学生多=大家又不是傻子,能买肯定说明不错=教的不错的=我也试试吧!

    再想一想,是不是,你看到的大多数非常流行的广告,好像都没有直接说自己的产品哪儿好哪儿好?

    随便举个例子

    销量多==喝的人多==产品好==我也要喝
    再比如这个:

    唯品会说自己的注册用户突破一个亿
    也是一样的道理——选择我的人多,这么多人选择,应该没错。

    再举个反例:

    顶尖的工业设计==嗯,怎么个顶尖法?
    康宁玻璃机身==嗯,康宁,有啥用?
    完美对称==嗯,完美……嗯?

    没有脑补,想把消费者都变成理性的人?

    (说明:我不是锤黑,我很吃罗永浩的“情怀”,至于情怀的本质是什么,后面也会说)

    看看别人家是怎么玩的:

    三星啊==牛逼==下血本==牛逼
    满屏幕都在告诉你:“我们用的东西牛逼,所以我们也很牛逼”

    所以,以后写文案的时候,别光顾着夸自己了,适当吹一些牛逼,让消费者觉得你牛逼,就好了。

    简单来说就是:
    1,用巨大的数字来让消费者震惊
    2,如果没有巨大的数字,就跟你的竞争对手对比一下
    3,尽量与普通人觉得“牛逼”的符号靠拢

    (2):同类感——别人觉得好就是好,别人有效果就是有效果,别人买了就说明没问题

    典型案例1:

    你有没有买东西先看评价的习惯?你为什么要先看评价?评价好,商品就好吗?

    典型案例2:
    看完评价你还要看看用户案例?就不说现在的用户案例有几个是真的了。他们用了有效果,你用就也有效果吗?

    此时消费者的脑袋中想的是:

    好吧,还用我多说么?
    脑补过程很简单:
    他用了好使==商家一般不会骗人的吧==这么多人用了都好使==这么多人见证就更不会骗人了吧==这个产品一定好使==我用也好使==“添加购物车”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有人会刷评价,并且刷了还不算,还要截成乱七八糟的图出来逼着你看

    总结:
    商家之所以这么做(我们之所以吃这一套),本质原因是:

    “跟着大家,不要乱跑,危险系数会小一些”——这是自几十万年前开始,就根植于我们骨子里的本能。发生购买行为前,我们也会本能地去找大家对这个产品的评价。

    实际上:
    一个产品好不好跟评价有必然联系吗?
    尤其是中国这网络环境,人家说好,你就敢信?
    所以买东西之前,啥都别废话,试用一下再说。

    OK,言归正传,我们在写文案的时候如何营造同类感呢?

    其实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多写案例:
    1,长篇的案例,比如XX用了我们的产品之后的心得体验。
    2,短篇的案例,包括【用户评价】【购买评价】等
    3,直接的用户证言:大家去书店逛一圈,看看每本书的封面或者封底,是不是都得找几个大牛过来做一下推荐?

    (3)制造认同感——“我们是一类人啊朋友们”

    说在前面:现在很多人都喜欢谈情怀
    其实世界上没有情怀,有的只是认同感而已

    教英语的老罗为什么牛逼?
    因为他教得好?
    因为他幽默?
    也许,但没说到本质上。
    因为他正好符合了大多数人心目中好老师应该有的样子,所以大家认同他。

    试想一下,你被12年填鸭教育、各路老师折磨得死去活来的时候,突然有一天,你的同学说:

    “有个叫罗永浩的胖子,会在上课的时候讲段子诶。”

    然后你去搜了他的演讲视频,发现他不仅讲段子,还不喜欢站在讲台上,跟学生们各种逗贫……总之,那一瞬间,你的心里早已被丘比特射成了筛子:这特么才是老师嘛!

    后来,老罗做了手机。
    此时的熊孩子已经长大,到了能够自己买手机的年龄了。

    他们的情况(市场的情况):

    被某米牌暖宝宝暖得死去活来
    为了肾系手机,除了肾什么都卖了
    有人宣传发烧,有人宣传性价比,没钱的大学生和小蓝领被关心得不要不要的
    就是没人关心一下没钱的文艺青年(老子家具买不起,但是买个衬衫一定要MUJI的啊!)

    于是这时候,一款以匠人工具为LOGO,以“难得的匠心”为核心卖点的手机,出世了。
    当老罗在台上大谈他花大力气优化的UI特效时。
    你的眼睛看到了匠心、精细、慢工出细活、认真、较真……等等等等
    而你的脑子里却在说:

    此时此刻,你对这个浮躁、功利、冷漠的世界的一切蔑视和抵抗,就像洪水遇上了豆腐渣工程,终于有了宣泄的出口。

    你认同了老罗
    老罗成功地让你认同了他(再一次)
    你在心里,已经跟老罗站在了同一个战壕里
    此时此刻,所有一年出N款手机的企业,都变成了你们的共同敌人

    于是你变成了死忠粉,你有了锤子的情怀

    其实,死忠粉(情怀)的本质是:

    你认同这个人,你认同他做事的态度,你觉得你们是同一类人,为了让你生存下去,你需要尽力帮助整个群体生存下去,所以你要保护这个群体,因为保护群体,就等于保护了你自己

    于是不管这个手机有这样那样的不好,你都不会管了,一切说锤子手机不好的人,就是在跟你做对。

    后来小米也开始玩这一套:

    我做一块钢板都这么细致,40道工艺,193道精密工序,怎么样,你们这些“活得认真”的消费者,是否认同我了?咱也是有情怀的人啊

  3. 龙仕静说道:

    目前的绝大多数回答都属于误人子弟。
    希腊神话之所以如此,正是因为最古老的神话,起初都是如此。
    五千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神话如此,女神爱慕人王,求爱不成,一怒之下,赤地千里。
    四千年前的埃及神话如此,九柱神当中,半数都是由拉的精液、唾液、眼泪而诞生。
    三千年前的山海经也是如此,刑天与天帝争位,天帝斩其首尤自不甘心,挥舞戈戚以求一战。
    两千年前的希腊神话也如此,天后、美神、智慧女神为了争夺金苹果的所有权,引发一场十年特洛伊之战。
    一千五百年前起源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北欧神话也是如此,奥丁与洛基之间的交恶,最终导致了黄昏之战的发生。
    ……
    起源于原始崇拜的宗教,最初都不是崇尚神的美德,而是崇尚神的力量。
    只要神的力量足够强大,其道德上如何,都是被忽视的,只有在进入道德文明时代之后,知道了羞耻心的人类才会试图遮蔽自己偶像的错误,试图缔造完美道德的神。
    在此之前,原始崇拜的神,就只是具有强大力量的人类而已,没什么奇怪的。
    至于本问题之下,强扯什么理性、艺术的答主,真是崇外崇到无脑洗地了。

    私以为最根源的问题还是在于文明本身。
    希腊神话所代表的的古希腊文明是起源于爱琴海流域的海洋文明撒!
    海洋文明代表了神马?开放和多元~

    具体一点:山多地少,人们出海捕鱼、贸易,进而有了发展海外市场和殖民地的经济要求。海上贸易发达、殖民移民频繁,人口的流动、不同文化的交流又促进了思想的进步。
    所以:(1)相比于一些其他的文明(比如深受儒家伦理道德影响的华夏文明),古希腊文明相对开明一些,道德束缚可以说相对较少;
    (2)在和海上的狂风巨浪搏斗的过程中,古希腊人也形成了“人定胜天”的观念,重视人的尊严和价值(后来的文艺复兴也正是凭借这一点发扬光大滴)。因此神对于他们来说并没有那么高高在上(其他很多文明中,神都是放在至尊地位用来崇拜的)。

    因此当这种文明的内在品质外化地反映到希腊神话中,就让人觉得人性和神性之间并没有绝对的不可逾越的鸿沟。从道德层面上说,众神并没有比人类优越多少。比照一下《圣经》,就会发现希腊中的所谓“神”, 几乎触犯了每一条诫命:贪财,偷窃,说谎,不孝,通奸,谋杀……希腊人赋予了这些神与人类一样的情感特征,众神身上折射出不少人性的弱点。

    个人觉得,希腊众神所表现出来的,尽管是弱点,尽管是缺陷,在这里却很珍贵。
    因为在很多民族尝试塑造出完美的偶像用来膜拜的时候,古希腊人所认为的独一无二的人性的特征,却指引他们进行对真理的探索,因而拥有了理性思辨的力量,并尝试建立公正的法治社会。不难理解为什么希腊会成为民主政治的摇篮。

    其实古希腊的神在古希腊人眼里更接近三皇五帝那类祖先神,就是上古时代的部落首领/名战士,其事迹已不可考,但其传说依旧留存,而非我们现在意义上的那种宗教里的卡密。想想中国就好理解了,我们的火是祝融大神钻出来的,天是女娲开的,文明是黄帝造的,这些人物与其说是耶和华那种整天说着玄妙的段子来调教以色列妹妹的神灵,到更像是历史人物的传说化。所以这种“神”自然会残留有很多人性化的东西,而不可能像基督或飞面神那样完美无缺。像中国的黄帝,虽然儒家和后世文人对三皇五帝做了无数的美化工作,美得他们越来越像宗教的完美神了,可黄帝在打仗时的一部分黑历史还是流传下来了,比如剥皮分尸侮辱死者等等。如此来看,活在条件优渥的神舟大地上的炎黄祖先都low成这样了,活在穷山恶水的古希腊神充满人性的弱点简直是历史的必然————说到历史,thucydedis还曾经很认真的用荷马史诗里的记述来推断当时的城邦军队动员能力,可见人家跟司马迁写黄帝一样,压根就没觉得那些故事是“神话”。而在希腊诸位“神”活动的年代,还木有雅典和哲学什么事儿,整个希腊也就伯罗奔尼撒半岛哪儿比较肥沃 (所以希腊神话很大一块儿都是在那儿发生的),大家你抢我来我抢你,抢不过就做海盗四处劫掠,按照thucydedis的评价是“如同野蛮人一样坐卧皆携带兵刃的黑暗时代”,这种环境下能长出什么好鸟也可想而知。而希腊后人在歌颂祖先时,虽然极力洗白,但洗出来也还是杀人放火偷嫂子抢财宝那副德行啊。。。

    至于这帮野蛮祖先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后世的希腊文明,看一下希腊裸体就好了。穿上能把身体裹好的衣服其实是较晚时期才出现的社会风气,由斯巴达发起 (结果到了现代好莱坞斯巴达又成光屁屁了),而“神 (祖先)”作为海盗为主种地为辅的男人,其穿着自然是很清凉的。所以在文明的古希腊只有神的雕像可以是清清凉凉的,如果你在公开场合露小鸟的话,可能会被判个伤风败俗罪,然后石刑处死。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借着“神”的名义,大家也可以清凉一下,而且这种“清凉”居然还成了文明的象征。在有关古希腊奥林匹克的文献中,常常可以看到古希腊人讽刺那些从小亚细亚来的“蛮子”,说他们都参加奥林匹克了居然还在档上围块儿遮羞布。。。。呃,好吧。所以你看,所谓羞耻play这种事情,根本就是文化差异啊。所以有朝一日如果SOX神教胜利了,我们回到古希腊黄金时代也不全是梦啊。

    古希腊神话中的神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神,这些神明们拥有完美的面容、身躯(希腊人对形体有一定的执念),高贵美好的品质以及神力。与此同时,神也有题主说的人性的弱点,更有着烦恼、矛盾、七情六欲,甚至还有无法抵抗的命运。这些都是希腊人追求的一种极美极丑,极好极坏,极喜极悲的平衡。正是将神的拟人化,追求自由平等思想,让希腊神话中的有着人性弱点、不那么完美的神如此生动。正如《艺术的故事》一书中提到【希腊人最了不起的可爱品质是他们意识到了他们是万物的主人,另一方面,他们多才多艺,才思敏捷,无所顾忌,他们听不到道德上谴责的声音】。

  4. 与其苦觅有趣的事,不如做个有趣的人说道:

    人永远有一种渴望,就是了解自我。

    别看和自己个儿相处了几十年,其实有时候,人对自己的了解并不比对他人来的更多,你不熟悉自己的声音,不熟悉自己的外貌,不熟悉自己的行动的pattern。过了半生,依然我不识我。

    对于别人,你可以轻易给出结论性的判断,这人的外貌水准,这人的道德高低,这人值不值得交往,一锤定音。但是对于自己,即使你非常了解自己的秉性天赋,但这种了解并不是结论性的,而是一个在模糊区间里上下活动。比如说,经过十多年的标准化考试,按说该知道自己在人群中的智力水平了吧?但是人的内心其实还是会暗暗期待,其实我会不会比表现的更聪明一点?是的吧,我是更聪明的吧!

    所以说了解自我的深层动机,是得到自我肯定。

    经常有人会说:“诶,你分析分析我。”“这是我的照片,求打分。”“大师,能帮忙看下我命怎么样么?”就是一种了解自我的冲动。星座、八字、面相,都是这样,人们从语焉不详的描述里,找到可以用来自我肯定的正面信息。

    人总是暗暗地向外试探,每当得到外界肯定的回应,就会触发某种好感。比如对三十多岁一事无成的男性说“我知道你其实很有想法,就是少个机会”,对样貌普通的年轻女性说:“你很漂亮,xxx那种漂亮是很俗气的,你更有味道。”你可以去微博搜搜“有人说我漂亮”,看看出来多少自拍。

    2、人永远需要“新”来刺激。

    很多人会感叹现在的知乎啊豆瓣啊越来越无聊了,说的很像只有自己嫌弃,只有自己渴望新信息,这种求知欲的高冷其实是很狭隘的,因为这种求新的冲动每个人都有。你觉得知乎越来越无聊,但是对于新来者来说,这还是很新鲜的(先到者对后来者的傲慢是很可笑的)。即使是朋友圈养生文,对于认真转发的人来说,也是新的刺激,比如我一个长辈有一次转给我的“2016年属鸡的人要出大事!”,对于我那位长辈来说,就是一个新的信息,还是一个很刺激的新信息,我当然应该感谢她,因为我属鸡。

    出于这种对旧模式的厌倦和对“新”的渴望,才有多样的文学体裁、艺术流派、镜头语言,才有层出不穷内涵丰富的网络用语,当你有一个目标人群,对他们的营销,也是跳出目标人群的已知,给他们带去新的未知。

    愤怒,是很容易被利用的廉价营销手段哒,眯矇就是典例。不得不说,这样的营销手法相当有效但是很low。

    为了测试这种情绪对人的煽动作用,我曾有意无意地回答一些具有争议的问题,同时行文感性,带有强烈的情绪导向,试图引起人的共鸣。效果立竿见影,比起自己写的,其他更为理性中立的答案,点赞数多了好几倍,啧啧啧,这些爱看撕扯的人儿。

    后来每当写东西时,都养成修改的习惯,把首次书写时的字眼或内容加以修饰,来表达不同的效果,有时是让答案更加严谨理性,或者中立客观,有时是更加感性煽情,或者松弛紧张感卖个萌,有时是改得高冷压制,或者尖刻锋利,具有攻击性然而又可以规避友善度下降。

    越是容易被惹毛,被情绪牵制的人,越容易被一些炒作方式所吸引,被小道消息的文字情绪所控制,这类人往往是愤怒营销的主力受众,被人愚弄于掌中而不自知,残念,然而并不是他们的错。

    喜欢锚定(定位效应) 当我们看到一个人或者一件事物,会有第一印象,将自己对待这个人或事物的看法锚定在一个范围,后面你所接收的所有信息都是受到这个锚的影响,而且很多情况你都没有觉察到这个的影响。即使你会尽量根据新的信息来调整自己的判断,但大多数时候,这种判断仍然很难逃出第一印象的圈子。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对自己的偏见认识不够或者定位不准确,调整也不够,定位调整偏见就产生了。 这个效应的应用非常多,当你去商场购物时,有经验的销售员会首先向你推荐高价的商品,即使你不买这种,但是你对所购买物品的价格已经锚定在较高价格了,对于其他同类商品你就不会太抵触高价格了;一件各方面都很平平的商品,放在第五大道高档的橱窗内,很多人就会觉得价值不菲,这是因为人们先对第五大道,高档橱窗已经锚定了;看见很多人排队买的奶茶,还是不断有人涌入队伍,那是被众人追逐的必定很好这个假设锚定了。还有自我锚定:楼下有许多便利店,你第一次踏进了那一家,第二次你会不由自主地再次踏进那一家,你也不知道它哪里好;你发现自己喜欢的女孩都有第一个女友的影子。类似的还引出很多效应:比如首因效应,近因效应,羊群效应等都可以用这个来解释。

    喜欢简化世界(贴标签) 简化世界有时候也是一个人类的弱点。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非常复杂充满不确定性的。所以我们会去简化世界,就是去给我们的世界分类,分成我们容易理解并且省时省力的类别,这是一种提高效率的偷懒,但有时候也会让我们吃亏。比如人的性格多种多样,没有哪两个人的性格能完全一样,为了简化,人们就用星座,生肖;更有甚者用地域来区分,成就了别有用心的人地域歧视。营销就更多了:嘴巴起泡,喉咙干燥,鼻子流血,牙龈出血,脸上长痘都简化为上火。然后怎么办?用某某牙膏,喝某某凉茶啊!成功很复杂,天时,地利、人和、多复杂的事,可是可以简化成参加我们的培训班,考上大学就成功啦!甚至可以简化成:来吧,小伙子,我们一起吃咸菜,上课,喊口号,相信理想就能成功。

    喜欢免费 占便宜是人类的天性,可是任何事情都有成本,不可能免费。诚如经济学家说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即使免费,那你也是以你本来可以选择的机会成本作为代价的。正因为有了这种心理,所以人们普遍利用这个去营销,百事可乐的零卡路里,还有很多啥零脂肪酸,零有害物质,零食品添加剂,零风险,零利润,零差评……数不胜数,但商家也屡试不爽。
    自利性偏差。
    同情心
    同理心

  5. 猜花星说道:

    ..人类有很多弱点,中国人也有自己特色的弱点,比如贪便宜、从众等等,但是这些弱点在力度上遇见恐惧可能都要靠后了。更重要的是,这些弱点仅仅是作用于营销沟通本身,一次尚可,两次凑合,三次呢?而恐惧则能连接产品的核心价值,取之不竭!

    正文:
    做营销之前,首先需要了解你的产品在解决消费者什么问题?
    大体上产品分两种:
    一种是解决消费者生活中的冲突。
    一种是赋予消费者生活上的享受。
    ……..而恐惧则是此类产品常用的营销沟通手段。对于解决消费者生活中的冲突类产品,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消费者的这项需求,这需要在营销沟通中需要更加形象的突出冲突的严重性和迫切性,造成消费者的危机感(甚至是恐惧)。以此,来推广产品和提高消费者使用频率。

    案例一:舒肤佳
    宝洁的广告永远都是那个固定的模式:突出问题→宝洁产品→用后效果。其中舒肤佳是宝洁广告在中国最成功的例子之一,通过广告片形象突出不用舒肤佳洗手的恐怖画面,造成消费者洗手时如果不用舒肤佳就总感觉手洗不干净。

    案例二:盖中盖
    盖中盖通过广告,反复模拟老年人缺钙导致骨质疏松,来带的各种骨头易断的场景。激发老年人缺钙导致骨头断裂问题的严重性和补钙的紧迫性,看了广告,不吃几片总替爸妈感觉不踏实。

    案例三:绿箭
    另一个例子是绿箭,营销中通过反复模拟情侣之间社交场景来突出口气问题引发的尴尬状态,来敲打消费者。让你在约会之前总会不自觉的闻闻自己的口气,一有一点异闻感觉买片绿箭嚼嚼。

    写在最后:
    ……..通过恐惧来激发消费者的需求是一点,另一点则是恐惧的营销运营,可以让消费者的冲突成为产品使用的触发器!

    PS:阅读 体验所限,案例只举三个,但是很多产品都是打恐惧营销
    比如:
    三精牌葡萄糖酸锌口服液
    各种大健康类产品
    牙膏
    亮甲(提问者提供案例)
    滋源无硅油洗发水
    等等….
    编辑于 2016-02-11 14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 申请转载

    3
    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查内姆点赞带不来思维碰撞,抬杠才会。
    3 人赞同
    请不要被知乎误导。营销策划的重点不是活动多牛逼多诱人,思路多么惊世骇俗。。而是资源分解和活动执行。。这两部分没有办法教,不能拿来骗人所以知乎大v很少提起。但一个活动的成败却全在于此。。
    如果用吃饭比喻,活动执行就像牙,一口一口吃下去变成养分。。吃午饭时中小企业能填饱肚子就行只点一碗面。。有点底子的中型企业有可能想买碗米饭,陪个热菜陪个凉菜加瓶饮料(这时才需要资源分解)。。大型企业才会讲究主餐配菜开胃酒,怎么吃营养均衡卡路里含量还不高(营销策略)。。。但归根结底吃才是重点,吃一口吐一口,吃了就拉,甚至吃不进去再好的菜式也没用。。
    知乎大v讲营销理念就像给人一份高档法国餐厅的菜单。。到了那个阶层的人并不需要,普通屌丝除了撸串的时候吹13其实也不需要。。
    执行怎么重要,我举个例子,我们城市前两年某个电脑城做开业活动出了大问题原因如下,1,几十万的赠品最后被商家内部员工用各种作弊的方式套走,客诉暴增。。(执行问题)2,几十万的赠品宣传费用几万都不到,宣传不够影响面小。。(资源分解问题)3,即使那几万的费用,我真的没看出来他用在哪了。大概是被广告公司坑了。。我六万多(里面还有四万多白条)就做了个铺天盖地宣传半个月的电台电视台现场砍价会活动。。

    这种尤其表现在大一刚入学。刚刚成年,每个月手拿着一千到几千不等的生活费,却发现手头的钱还不足矣支撑自己想要探索成人世界的欲望,学生会学长们带着出去吃饭玩耍,找个男or女朋友去各处游玩,淘宝看到喜欢的买买买,这些都是很多人在大学之前没有触碰到的事物,但他们都需要钱做支撑,于是很多人想在能力范围之内弄到尽量多的钱,这时候就看个人天赋了,个人天赋好的,真的能在大学期间拿到人生第一桶金,从此平步青云,走向人生巅峰。而另一种没天赋的,就成了营销对象,开封菜麦当劳力五十一天的廉价劳动力,天天厚着脸皮进宿舍门推销东西的人,最甚者,你们应该听说那种大学生贷款app,看着广告写得好,实际上利率高的吓人,很多人就是这样误入歧途,用自己更值钱的时间去换取微薄的收入。
    讲道理,在一个渴望装逼却没有钱的环境,真是痛苦。

    马斯洛理论

    一个很好的生态互联网产品,往往会满足下面的多种需求层次,我们以知乎为例来看下~

    【生理需求】:大多在生活现实中实现,当然,轮带逛,快播除外~=_=
    【安全需求】:社交类的安全感在于,要么实名验证确认陌生人的身份安全,要么完全匿名保证自己安全~这两点知乎上都有~
    【社交需求】:人是群居动物,大部分人都希望与他人进行社交,从而加强自己的存在感,同时也能增强产品的归属感,所以越来越多的产品都加入了即时聊天和好友这种社交元素,以让自己的产品看起来不是死的~
    【尊重需求】:光社交没有被人尊重是可悲的,知乎通过写答案,点赞他人,收获点赞和粉丝来让答主获得被尊重感和成就感,从而增强用户粘性,让他们不断产出答案,有产出,自然没产出的小白用户也愿意继续去用~游戏中通过练级来实现的尊重和成就感也是重要的!所以当大v用户流失时,这种循环就会被打破,从而产品走向低潮,而大v流失可见的情况如脑残喷子太多,自己产出的干货无人欣赏,自己无法获得更有价值的信息(全是各种垃圾信息),参考微博的做法~
    【自我实现需求】:知乎的口号是与世界分享你的知识经验与见解,当一个人什么都不缺的时候,或者什么都想开了,希望渡人的情愫就会出来了,再或者有着自己的终极目标去实现,如果每个人都有着这样的想法,真的到了那一天,知乎将迎来新纪元…

    3.懒
    【永恒不变的需求】
    【人类的任何发明创造都是为了解放劳动力】

  6. 瑶哥说道:

    先列出最最常见的贪婪,这个太好用了,也太常用了,以至于搞的现在不太好用。
    凡是钓鱼式营销都是在利用贪婪:打折,赠品,促销,抽奖,满减,免费,优惠券。。。不一一列举了。

    其次是饥饿,你去看家乐福,如果整个商场都是他的,入口绝少就见到吃饭的店面,饮食类消费都安排在出口通道外。
    因为人在饥饿时,价格敏感度很低,消费欲增高,还不止是买吃的,家乐福需要我们饿着肚子逛超市。
    所以,如果想省钱,吃饱肚子再逛街。
    这条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看到的同学们有福了。

    再说一个广泛的性欲,天天看到的游戏广告,基本是性刺激,因为性幻想能刺激肾上腺素分泌,肾上腺素分泌增高又会增加人的斗争欲,让人变得冲动,所以,游戏就抓住这点,用裸露的美女不停地死磕你的屏幕。

    1、欲望
    人们对待美好的事物,都有一种占有欲,都会去渴望拥有它。就比如说女人爱美,见到一些漂亮的衣服、首饰都向占为己有。肥胖的人看到一些减肥广告说某某减肥三个月瘦30斤,他也经不住诱惑就跑去减肥了。还有市场上很多培训公司,也都是利用这一点,说某某人参加培训之前是怎么样的,参加完培训之后就成功了,人们也总有一种渴望成功的欲望,所以就去参加了培训!作为一个营销人员,就要考虑你的产品要想畅销就要怎么样激发客户的欲望,放大客户的欲望,让客户不购买都觉得心里痒痒的!
    2、后悔
    世上没有后悔药,一味的后悔是一种愚蠢而无益的行为。之想改变历史,希望自己没做过某件错事,但事实上,你已经做了。后悔只会带来忧虑,要知道悔恨并不能改变什么,我们能做好的就是把握当下。饥饿营销,其实就是针对这种心理,投其所好。商家有意调低供应量,以期达到调控供求关系,制造供不应求的“假象”,在维持其商品较高售价和利润率的同时,更是为了吸引眼球、增加人气,制造出“现在就买吧,不买会后悔”、“错过这村没这店”的错觉。
    3、嫉妒
    人与人之间的各种不平等,造就了人性心理上的失衡。女人间的争奇斗艳,男人间为了权力的勾心斗角,就连孩童间也会为了心爱的玩具产生相互攀比,这一切的根源都在于人一出生都有一颗嫉妒的心。看见有比自己好的,心里会不平衡,严重的,会上火,会血压增高。很多经典的商业营销案例,都会用煽情的文案去点燃消费者相互嫉妒的心理。在产品设计中,设计师也会运用这方面策略,比如通过一些产品广告、口碑及植入式营销,让用户产生一种不平衡的心态,让他们觉得那小样都可以这么酷这么美这么有品,我如果花钱花时间也能办得到,下一步就是消费上的体验了。
    4、忧虑
    成功大师卡耐基曾说:忧虑象把锁,它能把人“锁”得心慌意乱。打开忧虑之锁的“钥匙”是:看清事实,分析情况和付诸行动。事实上,忧虑是人类最常见的错误心理,忧虑于产品的品质、忧虑于东西买贵了、忧虑于他人的看法等等,事实上营销本身就是在解决消费者的忧虑问题,给予消费者安全感。我们通过营销就是要告诉消费者:不用担心,我们的产品是为了帮你解决问题,让你更省心。
    5、愤怒
    愤怒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不满而产生的一种情绪反应,是人们成功的绊脚石。品牌利用消费者的愤怒心理去做文章,同样可能在段时间内赢得认同和赞誉,诸如一些品牌就是利用了民众的“抗日”等愤怒情绪进行营销。
    6、从众
    社会心理学认为,在不少人的心目中,随大流、跟着大多数人走,总是比有些安全的,可以少惹麻烦、少担风险。所以他们就喜欢采取从众行为,以减少内心冲突,求得心理平衡。其实,很多开发商也是这样,抓住消费者从众心理。比如,某项目售楼部入口排了很长的队伍,从售楼部经过的人就很容易想要加入进去。因为大多数人看到排了这么长的队伍,都会这样想:这么多人排队,一定有利可图,别人排队买,我为什么要错过?这样一来,排队的人越来越多,其实,真正有明确意图想买的人并不多,人们不过是在相互影响。商场就是抓住人们的这个心理营造气氛,影响人群中的敏感者接受商品,从而达到整个人群接受商品的目的。
    7、虚荣
    每个人都有一点儿虚荣心,是无可非议的,人之生而为人,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许。许多的奢侈品、礼品、保健品就是充分把握虚荣心理,让消费者趋之若鹜。“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就收脑白金”、“美女不会再对你皱眉头了”、银行的VIP不用排队、航空公司的VIP有单独的休息室、QQ的VIP在游戏大厅等等,都是典型的应用案例。
    8、贪婪
    贪婪的可怕之处,不仅在于摧毁有形的东西,而且能搅乱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人的自尊,人所恪守的原则,都可能在贪心面前跨掉。贪婪,是营销者最值得去利用的人性弱点。在营销实践中,我们能轻易地看到,在“清盘、物业费见面、大减价、8折起”等的招牌下,消费者无法抑制地热血上涌,不能自制地兴奋、激动。
    9、自卑
    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希望改进自己所处的环境。能够防碍事业成功的,不是遗传,而是对失败的畏惧,是自我的气馁和自卑情绪。在这个基础上,营销若能击中目标群体的自卑心理,自然能事半功倍,诸如景观差、停车位不够、楼盘档次低等,都是利用这些心理穷追猛打,让消费者毫无抵抗之力。
    10、恐惧
    恐惧、害怕,是人类和人性最大的弱点。害怕贫穷、害怕失败、害怕不认同、害怕孤独、害怕失去等等。恐惧是成长的最大敌人,在恐惧中人们怯懦不前、不敢放手一搏。学会坦然去面对恐惧,与内心沟通,一切自然能拨云见日。恐吓营销之所以能无往不胜,就是充分利用了消费者恐惧的心理弱点。我们常见的保险、药品、保健品等都十分擅长于此类沟通技巧,比如:“得了灰指甲,一个传染俩!”把灰指甲的恐惧诉求表达出来,恐吓之后,还不忘支招:“灰指甲,用某甲”。

    一奢侈品公司招销售人员,面试问题是,你怎么看小三。应聘者有道德谴责的,有讲爱情物质金钱的。唯有一人,安静良久,答到,作为专业的奢侈品销售人员,我不对道德做任何评判,对待这个问题,我要思考的只是怎么把产品卖给小三

    营销学大三狗说下自己的想法,欢迎讨论,不喜勿喷。

    首先“贪”
    就一个“贪”字 把人性表达的淋漓尽致。
    符合此点的手段比如 :
    折扣、捆绑销售、赠品都是很肤浅却又简单粗暴的方式。

    “贪”不能说是缺点 ,人性的贪才使得人们欲望不断增强,社会生产力才得以发展进步 。

    然后“嗔”我觉得可以理解为”情绪放大化 ”。
    现在很普遍啊,屁大点事一炒作, 可有可无的事一吵吵 ,情绪就各种放大。
    比如前几日的六小龄童春晚事件。 其实说句实在的, 虽然大多数国人很喜欢他老人家, 但是他老人家上不上春晚一开始真心没人关注 。上了我们看到了感念一下 ,不上其实你也压根想不到他。 结果被一个假新闻一炒作 ,情绪一煽动 ,十八路键盘手根本停不下来啊 !国民情绪激昂, 最后结果是辽宁卫视和百事公司的公众形象脱颖而出 。真心是做的一手好公关 !不得不说这个借助国民情绪放大化的营销做的漂亮!

    再说 “痴 ”这个字是说愚昧无知。
    那可以说一下 ”应该论 “。
    总有那么多莫名其妙的你应该和你不应该 。很多商家很聪明, 把自己的产品和生活完美结合,
    比如 :餐后嚼益达 。
    不知道什么时候被益达的这种吃完饭嚼个口香糖能保护牙齿的观念洗脑奥。反正不知不觉变成了应该论 ,很多人认同 “吃完饭, 就应该嚼木糖醇口香糖”……我不是学医的我不知道有没有道理, 但是作为学营销的我 ,简直完美。

    再者 “模仿 ”,无知的模仿。
    很多人从众跟风这个也是很普遍, 由此产生了所谓明星效应。
    有多少少女看了韩剧用了痴迷于三星手机?看了某长腿欧巴代言了悦诗风吟就买去用了然后发现md跟屎一样!还有什么各种气垫粉,包括前身买衣服的在彩妆届根本没什么立足之地的3ce可不都是如此营销的 ?

    再说 “慢 ”,此处指傲慢。 倒不如说好攀比?喜欢凸显自己身份。
    那雕爷牛腩真心做的很可以 。我无所谓我好吃不好吃, 我就贵, 哎~我就贵! 反正让你特别想去试试这千金一锅的牛腩 ,反正你吃了肯定拍照晒盆友圈, 你管我?
    再者就是各种限量版的发售。
    尤其什么豪车啊名包啊大师级别彩妆啊 ,没事我就出限量款。 我不考虑你买不买, 反正肯定都能卖了 。

    再说 “疑”。
    现代人 ,压力大, 疑心病重啊! 啥都不安全!
    近几年无硅油洗发水爆炸一样热卖 。各商家打着新出的无硅油做鳌头开始撕逼 ,真是一条机智到爆炸的营销策略! 把脱发干枯毛躁全推在了硅油上 !
    大家不能说都信了, 但是都会怀疑。 so? 那我就宁可它是真的 我就用无硅油的。
    还有什么无氟牙膏 ;无添加护肤品; 最过分的弄个什么无辐射手机壳,我也是挺怀疑群众的智商,
    营销简直完美。

    再者说点别的 。
    比如 “懒”。
    根据懒 ,营销的产品简直数不胜数。
    当然了也因为懒发明了很多东西
    比如 …减肥药你们说算么?如果减肥药不算, 那bb霜肯定算了。 什么?男士不懂bb霜是什么鬼? 那比如速溶咖啡?
    告诉你 :方便 、快捷、 省时 、一步搞定 !就酱。
    号称温水可卸除的隔离霜;
    号称洗护二合一的洗发水 ;
    号称全自动的洗衣机…
    就酱…

  7. 诗无忌说道:

    「父爱、母爱、孝心」

    故事:

    年夜饭看春晚,席间父母一直旁敲侧击地感叹「你这么大了,没有结婚,在大城市工作好几年,还没有买房买车,隔壁谁谁谁高中毕业现在孩子上学有车有房」之类的。

    你十分恼火,说「你们能不能别管,我又没用你们的钱,我自己有自己的计划」

    父亲放下碗筷,脸红脖子粗,说「你有自己的什么安排?你知不知道亲戚邻居问你有没有结婚的时候,我脸往哪里搁?」

    你说「我又不是为你面子活着的,难道为了让你好过一点,我就应该去随便找个人弄个孩子出来?」

    母亲看不下去了,拦住了父亲,说「你爸的面子可以不顾,但是你也应该结婚了啊!都二十五六了,你不要让我在家里为你着急嘛!」

    你看到母亲那张脸,你感到恶心,你有些失控,大声吼到「有病吧!我又不是没有女朋友,催个毛啊!」,然后放下碗筷做到沙发上盯着电视机。

    此时电视机上是一个小品,末了是湿答答地宣传父爱母爱伟大,一股「时间都去哪了?父母头发都他妈白了啊!快些去个媳妇为他们生个孙子呀!」的浓烈味道。

    你母亲又开腔了,说「父母忙碌一生,还不是为了你!你还不耐烦,还摔碗筷!」,你听到她开始哭,你爸端着酒抽着烟,时不时嘶哑地咳嗽一阵。

    你对母亲的哭已经免疫,你觉得那个是对你的胁迫,眼泪只是演戏的道具,它就像一剂麻醉药,被你母亲亲自注射给了自己,她感到光荣与伟大,战无不胜。

    你不想理她,她则越说越凶。你父亲也时不时插进来说你两句,意思是你没有本事,搞什么程序员,还不如去跟着三叔做生意……

    「我操你……」你差点完整地说出来一句不该对父母说的话,你意识到不对,及时缩回来了,听起来就好像你只说了前两个字。你很憋屈,觉得面对的是两只恶魔,但是你又清楚他们同时又是给你洗衣做饭的人,你感觉进退两难,前面是一堵墙的话,你也会去你妈一头撞上去……没办法……你也哭了,你撕喊到「能不能安静一会儿!」

    眼泪是最好的道具,他们看着你,欲言又止,安静下来。

    此时电视里面进来另外一个小品,孩子在外面打工,不敢回家,没挣到钱,没有女朋友……末了接到母亲一个电话,一个病殃殃的声音说「儿啊,有钱没钱,回家过年,都一年没见到你了,就想见见你啊!」

    「我操你妈!」你在心里骂到这节目。

    还是你母亲,她心软了,过来把卫生纸盒子递过来,说「我跟你爸知道你也不容易」,你接过盒子,她接着说「但是我们都是为你着想,都是想你过得好,你结婚了,爸妈才会放心,这都是人之常情!」

    一万只那个啥在心里奔腾而过。

    你抽出一张纸巾,把盒子还给你母亲,冷笑着对饭桌前的他们说,「谢谢你们的晚饭和关心!」

    你回到房间,锁上房门。
    情怀算不算?

    大家仔细想想:这次六小龄童老师猴戏上不上春晚的事件中,我们8090中很大一部分人的情怀是不是已经被营销方当弱点且被抓住了并且无限扩大成功完成了一桩轰动全国的营销事件呢?

    1、先是放出一组关于六小龄童老师学猴戏生平的视频,在票圈广为流传,勾起大家对西游记以及六小龄童老师扮演的孙悟空的种种回忆。

    2、然后就传出六小龄童老师将携手郭富城上春晚的新闻,让本来就已经沉浸在西游记种种美好的粉丝们期待不已。

    3、紧接着才过没几天,节目被弊的消息不胫而走,引发网上对春晚的一致讨伐。

    4、最后年三十过后,六小龄童老师登上辽宁春晚舞台3D全息投影猴戏刷爆了朋友圈。

    这一系列的动作如果视作营销手段的话,其实是相当成功的。抛开这其中的形式、手段、以及操作方式。我认为营销策划者最原始的动机就是抓住了我们这群出生80-90人性中最重要的一个点(可能不能完全算得上弱点)进行炒作。

    那就是情怀

    PS:如果说这一系列对于六小龄童和猴戏的事件不是一个连贯的营销事件的话,那就当我扯蛋好了,因为这也只是我的推敲而已。
    PPS:其实我也很喜欢六小龄童老师的猴戏,如果这一连串的故事是一次营销事件的话。那他可以说是充分利用了我对西游记的那种情怀,完全成功了。

    你能用来卖的东西,一定是别人缺的。

    只要找对了痛点,自相矛盾的东西你也可以变着法的卖。就比如写作这种事吧~

    关于人生,你可以向那些生活毫无波澜、平淡寡味的人贩卖成功学和鸡血,告诉他们人生应该是轰轰烈烈的;要对着太阳微笑,怀揣梦想,热泪盈眶,每天充满正能量。反过来,向那些生活节奏过快,压力山大的人贩卖慢生活的魔力,告诉他们平淡是真,万物皆空,不要太过于执着追求欲望;开个小店,每日品茶读书,对着无限的星空倾泻自己心中澎湃的诗情,思考生命的终极意义,这样才能领悟传说中那个鬼才知道的“人生真谛”。

    关于感情,你可以向痴汉欲女们贩卖香艳露骨,荷尔蒙爆棚的情色段子,将性自由说成是人类天然的权利;也可以给清新文艺的纯男玉女们编织水一样清澈的爱情幻梦,告诉他们唯美浪漫的爱情是人类亘古不变的传奇。

    关于政治,给那些内心弱小的装睡者制造幸福感和精神寄主,告诉他们我们国家现在无比强大,社会繁荣稳定,未来一片大好,万恶虚伪的资本主义是注定要覆灭的;也可以帮那些被生活打肿了脸,憋了一肚子不满,怨世界怨社会的人找借口,告诉他这苦逼的生活多半是外部环境造成的。

    ……

    无穷的套路。当然,这只是大方向,在细节上还要有很多具有煽动力和蛊惑性的技巧,比如常见鸡汤文的讲个故事,赠送个道理;利用心理学中的光环效应、趋同效应、重复效应、断言、路径依赖等等洗脑基本技巧。具体例子,可以去搜各大图书网站励志类书籍的排行榜,或者某些把故事当成真事讲的知乎大V们的主页。

    而在写作之外,其他领域的道理都是相通的。最开始一定是先去寻找目标对象的心理缺口,然后对症下药。

    有时候,看到那么多人靠着无比低级的手段赚的钵满盆盈,你就不得不承认,这个世界傻子太多,骗子真的不够用啊~

  8. 青悔说道:

    书好不好自己认真读过再说。书中的思想最多也只能帮助你,不能代替你。总的来说如果迷茫的话还是值得一看的。

    那些没看过就喷的,卡耐基说『真诚的赞美别人!』,有什么错吗?你试过吗?很难做吗?能养成习惯吗?感受到这么做的好处了吗?

    《人性的弱点》,一开始我也纳闷这TM什么翻译,多年之后再看翻译真的是神来之笔!为什么叫人性的弱点?就是TM的明明很简单,还你有好处,你就是做不到!不愿意做!坚持不下来!最后还要说这是在忽悠你!!这TM就是人性的弱点。

    每个人有自己的思维、自己的情况,学习讲究的就是批判性的继承,但凡自我认同感强一点的人,都不能容忍别人教自己如何生活,如何奋斗。成功学不受人待见,这也可能是一个原因。平心而论,我觉得就算你身体力行,这本书也不能保你成功,但能让你变成一个受人尊敬,受人爱戴的人。

    说实在的,人往高处走,更多遇到的是斗争,而不是合作。世界这么复杂,不是一种理论能解释得清的,你要知道每种道理对的地方,也要知道他的局限性。

    这本书严格来说并不是关于成功学的。好像跟人性的弱点也不是太大关系 因为书写的正能量居多点。。主要是人际交往技巧
    难道看完这本书 知道了点人际交往技巧 就能成功?太异想天开了吧。。只能说要是能活用这些 或许真的可以在人际交往上有点小帮助 但我还是蛮喜欢这本书的 里面的许多法则其实大家都懂(又是都懂而做不到系列) 而他细细剖析 可以慢慢遵循他的方法来试着改变一下自己的思维方式
    说到底 市面上大部分关于成功学的书有用吗有用吗有用吗?我觉得不如一本玩转EXCEL有用 拿来看看借鉴一下反思一下是好的。指望一本书改变命运或现状 可拉倒吧O:-)

    我会告诉你,利用《人性的弱点》转化成“混世思维”的学员也有一大把,具体来告诉你他们是怎么操作这个混世思维的。

    A男,在北京某高校大三学生,他手机里的电话号码女生电话大概有130人(这只是他上完课程第一个月半获得量,现在有多少我不知道),一次性聚会拉出来可以有30个妞,而男性电话号码寥寥无几,他有天打电话问我怎么操作这块资源让自己社交资源丰富起来。

    我告诉他:
    第一步:你每周举办一次活动,活动地点放在社交场所(比如酒吧),然后把30个妞叫出来。
    第二步:利用这30个妞每人喊两个“牛逼”的男生出来,这样可以获得60个男性资源。
    第三步:去跟这个社交场所的经理谈回扣,然后把拿到的这些回扣全部分发给你叫出来的那些妞。

    重点就来了。
    女生会怎么想:我跟你出去玩,一次性能认识到58个牛逼的男生,出来玩还不用花钱,还有钱赚。
    男生会怎么想:我跟你出去玩,你可以拉到30个女生一起出来玩,这种感觉就像我进某场所自己就是一个老鸨的感觉,爽。

    他去操作了一个月后的实验报告:
    电话本里的男性数量跟女性持平,那个时候的比例是200:200(现在的数据我不知道),要知道,在北京这种地方认识人越多,为以后办事就越轻松。

    那么问题就来了:小新,你说得很有道理,但是总感觉欠缺点什么。
    非常好,还欠缺了两个点。
    前期的女性资源从哪来?
    就算获得了女性资源,你没有这样的思维你也利用不起来。
    那怎么办呢?

    在我面授课第一天会告诉你“外挂程序”,让你迅速获得美女集群的社交状态,我知道,这只是满足了你泡妞的第一步,也许有一天你不喜欢泡妞了,想利用这些资源什么办?

    同样的,在我课程第四天会告诉你真正强大而具备社交利用价值的“混世思维”你应该如何获得。

    讲了这么多,你会发现我有点跑题了?
    当然没有跑题。
    我还是那个观点《人性的弱点》这一本书会让你获得混世思维的第一步。
    如果你能真正看得懂的话……

    ,可能翻译过来有那么点误差。有的地方还是需要自己去领悟。这本书里有很多个小章节,每个章节都是一种理论,相互独立,互不干扰。我们可以选择其中某些有用的地方或者内容。有些强调丰富我们自身的性格,以及对待他人的一些方法技巧,都是十分有用的。在生活中,家庭中,或者是职场上,你能熟练用好这些方法技巧,也许不会太成功,但肯定不差。有的人说,这本书是写给上帝看的。确实,如果,你每条都对照己身,进行改变,改正,完毕后,你就是上帝,因为你完美了。
    而人无完人,我们读书,就是要选择其中对我们有益处的地方,如果那么多章节中,你可以做的其中的哪怕一点,那这本书读的就不亏。但,说实话,这本书并不是只读一遍就行了,要常翻阅,常对照己身,才能慢慢体现其价值,我现在才读了一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9. 陈栩林说道:

    第一 这本书挺好的 绝对是对人际交往有很大帮助的一本书
    第二 因为是手稿的整理,所以这书的内容有很多重复的地方,中心思想比较简单,大致浏览就知道作者想说什么不需要当成圣经一样
    第三 作者是人际交往的大师,他绝对比他在书里表现的更善于与人沟通,和人沟通绝对不是那么简单和单调的内容。
    第四 对于我来说,这本书虽然看起来像鸡汤,但是绝对不是鸡汤。我认为此书基本上就是在教人怎么掌握和控制自大狂和情绪化的人,注意,控制和掌握。忘记在哪里了,此书有一章作者写到了他绝对不是在教人控制他人,我看见了就想呵呵。
    第五 本书的主要内容不停的在重复“真诚的赞美他人” 英文版的题目是《How to Win Friends & Influence People》翻译完全可以给书取名《赞美的作用》会更加贴合主题,但是书名翻译为《人性的弱点》,只能说翻译简直高级黑。我看书的时候都可以感觉到卡耐基跟他的听众洗脑的时候发自内心的浓浓的优越感,还有译者透过卡耐基的鸡汤看懂他在说什么后浓浓的优越感。
    第六 了解人性的弱点(喜爱他人的赞美和恭维),表现出真诚的赞扬,然后让这些愚蠢的人类按自己的想法来行事,这种掌控欲和虚伪的程度实在是政治不正确。这才是卡耐基想说的东西
    第八 因为还有许多人对自我的认知比较完全,不会被他人几句好话就冲昏了头脑,这种人才是最不好打发的。所以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也不能完全按此书行事,所以说此书有帮助,但是并不是圣经
    第七 我脑洞就是这么大

    能意识到就是一件好事。 然而不管我们的意志多么强大,要改变那些都非常非常难,是非常耗费意志和时间的事情,不管怎样,这些我们都必须承认。 我们可以在漫长得人生中慢慢努力克服,可是明显这些事情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或大或 小不好的影响。 换句话说,既然我们意识到了这些,就可以努力避免陷入这种困境,不把自己推入难堪的境地也是一种人生智慧。知道人性的弱点就去努力不让自己陷入那种极其考验的领地。 当然,每天真正的克服也必不可少,每天小小的一个目标更容易达到和坚持。走一步再走一步。 比如我非常喜欢巧克力,把它放在旁边每天考验也不一定成功,还备受折磨,那我可以不把它放在眼前,眼不见心为净。
    为父母搭建健康的朋友圈

    朋友圈就是得有跟自己差不多的,比自己好的,比自己差的。要关注父母的朋友圈,不要让父母只依靠你,也不要让你自己只依靠父母,这种关系是病态的。

    鼓励父母有爱好,有爱好就能有较大的机会遇到好的朋友,树立好的典范,但不要刻意的去夸奖父母的朋友,明显的羡慕,那是父母的圈子,让他们塑造一个跟你无关的朋友圈,子女才能脱离出来。父母有了朋友,哪怕是损友,也是能缓解子女压力的。但要记住,你做不到为父母交友,正如父母无法代替你征友一样。

    要乐观,成长的速度要快过父母作化的速度

    说实话,我成长的路径十分扭曲,我在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也会抱怨我的父母。但我不得不承认,我所有的一切都是父母带来的,他们给我带来灾难,也给我带来了更多处理事情的机会,我比同龄幸福家庭长大的更懂事一些,虽然没有更聪明,智商平平。

    题中描述那姑娘什么都平平就人缘好一些,一说我其实挺心酸的。这一部分我不太会教,这姑娘成长的速度太慢了,或许是因为没有很好地教育平台或者环境,或者是父母年轻时表面的爱让这个孩子废了。

    人无完人,父母生你养你图的是什么,是培育看到花朵开花的欣慰(当然也有扭曲的爱,此处不表),我们遇到的不过是没怎么施过肥浇过水却期盼花开结果摘果实的人,解决问题真的挺多的,可以靠别人施肥浇水,可以自产肥自浇水,可以摘别人家的果子喂饱父母,啧啧。

    对上这种父母,没有固定的解决模式,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泛泛的来说要乐观,适度减压和黑化,要有量,不要变成跟父母一样的人,或者自我毁灭。处在水深火热的人多着呢,你看随便到知乎一搜都有呢,大家都有这个问题,就别担心啦,好好培养好自己吧!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