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子沛:传媒公司如何转型?做数据公司!

所有的公司都将成为传媒公司。而真正的传媒公司,又将变成数据公司。

涂子沛:传媒公司如何转型?做数据公司!

文/涂子沛(微信公号:涂子沛频道)

传统媒体正经历转型,媒体格局将发生巨变。5月26日,我在数博会的传媒大数据高峰论坛上,发表了主题演讲,以下为摘要:

最近半年,我经常思考传媒领域的问题,我新近创立的观数智库就包含传媒的内容。

传媒无所不在,信息才得以传播。什么是信息呢?信息可分成两部分:第一是事实,第二是观点。但是,信息一经产生、传播,就会加上立场、感情等因素,事实和观点相互掺杂,难以清晰地分辨。

我们进入了新闻消费的时代,最近新闻领域很热闹,重大新闻层出不穷。比如“雷洋案”,关于雷洋的新闻,仅仅不同的标题就会影响大众读者对于事实的判断,“初为人父的男子”、“人大硕士”等不同标题,折射出不同的立场,影响了公众的判断。而且今天的公众信息很多来源于社交平台,按现行的标准,社交平台不是传媒机构,但它分明已经具备了媒体的属性。类似媒体的过于发达,是一种庸众的胜利。

信息有立场、感情和偏见

不同的提问方式,即使针对同一个问题,也将得到迥然不同的答案。

今年是切尔诺贝利核事故30周年,人们对核电站到底态度如何呢?如果你问“是切尔诺贝利核事故造成几十万人死亡,你是否支持建设核电站?”,再换一种问法,“相比于100个火力发电站,100个核电站可以节省排放6亿吨排放,减少环境的污染,你是否支持建设核电站?”得到的回答会截然不同。

不同的提问方式,得到不同的结果。语言并不精确,它带有片面性、感情色彩,导致传播过程中事实在“失真”。但是不要忘记,我们传播最重要的是事实。

大家都说有图有真相,果真如此吗?其实图片也不精确。要知道,图片通过影象技术,已经能够做到“现场还原”,但这就精确了吗?大家看看这张新闻图片,喝水的人脑袋被枪顶着,但裁去枪或者水杯,受众得到的信息相去甚远。所以,图片代表的永远是局部。

涂子沛:传媒公司如何转型?做数据公司!

我很早就和秦朔先生在微信上交流,今天是第一次见到他本人。我怔了一下,我常常看他的节目,觉得他在节目中很“高大”,但他本人身材并不高,奇怪的是,我仍然会认为他很“高大”。因为他在传播中建立的形象,已经在我的印象中定型。

因此,信息是带有立场的、带有感情的、带有偏见的。

涂子沛:传媒公司如何转型?做数据公司!

大数据有利于传媒发现事实

语言、图片都不精确,什么才精确?是数据。数据是对事实最客观、最锐利的描述。

前两年,有一名美国的女记者因为善于使用数据获得了普利策新闻奖,她在一次报道中发现一名警察开快车撞死人,从而大胆怀疑警察开快车是一个常态。她想了很多办法,跟踪警车、蹲守在高速路口,但都取不到证据。最后,她申请数据开放,获得100万条警车在收费站留下的记录,每一部经过收费站,都会留下车牌号、时间等记录。两个收费站的距离是固定的,距离除以警车的经过两个收费站的时间之差,就得到了警车的平均行驶速度。她经过计算发现,一年中当地有5100辆警车超速,很多时速高达140公里/小时,而且开快车多发生于上下班时间。

这一报道引起了轰动,我把这个案例写进了《数据之巅》这本书,一边写,一边感叹,一位记者要证明警察开快车,除了用大数据外,还真没有别的好方法。

其实,在历史上,也有因为新闻报道善用数据,引发社会变革的例子。1850年代,英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死伤惨重,南丁格尔做了一个分析,发现战死的士兵远少于因救治不及时病死的士兵。下图中,白色区块代表战场上牺牲的人,蓝色区块代表是因为医疗条件恶劣病死在战场上的人。这张图片发表在报纸上,引发强烈关注,由此催生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家野战医院。

涂子沛:传媒公司如何转型?做数据公司!

数据之所以重要,因为它是对事实的记录。这种记录比语言更准。传统的“小数据”是基于测量获得,今天“大数据”并不局限于此,照片、视频、文本都是数据,一切都在数据化。观点可以有很多,但事实只有一个,大数据可以从无数个维度、方向去描述事实,让它无限地逼近真相,这也是大数据的魅力。

大数据就是大信息,它的出现有利于传媒更好地反映事实。

传媒的本质是什么?收集信息、生产信息、处理信息、分发信息。基于传媒的变化,未来将分为三种阶层:生产数据的人,收集数据的人、分析数据的人。同样,记者也会分成三种,是否会使用数据、分析数据,将会成为一个记者水平的分水岭。

公司传媒化、传媒数据化

世界变化迅速,未来媒体会是什么一个样子?

首先,所有的公司都将成为传媒公司。刚刚已经有嘉宾谈到了类似的想法,每个人可以生产信息、分发信息,每个企业也是如此。

而真正的传媒公司,又将变成数据公司。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将越来越决定于是否有数据、是否有算法。

涂子沛:传媒公司如何转型?做数据公司!

未来的媒体,还要更快!今天的信息传播,已经比地震波还要快。分享一个我在美国亲身经历的例子,2012年美国弗吉尼亚有一场地震,纽约很多人先在推特上看到这个消息,之后才感到地震波。

此外,新闻还要个性化,今日头条的个性化推送就已经实现了这点。但是,人们不仅需要个性化的、自己喜欢看的信息,很多情况下,还需要关心别人在看什么信息,也就是“信息聚合”。我的公众号“涂子沛频道”就在做一个这样的尝试,我们关注大数据和新经济领域,我们把所有微信公众号关于这一类的信息都捕捉下来,然后通过算法分类、筛选,把24小时之内最热的信息推送给用户。

涂子沛:传媒公司如何转型?做数据公司!

向知识和情报服务转型

最后,我认为,传媒公司除了传播事实、观点外,未来应该提供知识和情报的服务。

传媒公司有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沉淀为知识。我举一个例子,现在盛产“网红”,但网红里女多男少,那怎么能成为男性网红呢?很多男性认为,我的头像应该设成肌肉、汽车、墨镜,这样很高大上,但我们数据分析的结果并不是这样,头像里面要有“微笑、宠物、运动”,才更有可能成为一个男性“网红”。

涂子沛:传媒公司如何转型?做数据公司!

传媒公司怎么提供情报服务呢?互联网是一个开源的情报系统,全世界各国的情报机关都在监控新闻报道,例如我们监控美国的新闻,发现一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时都有新闻报道;但如果突然没有报道了,原因可能有两种:项目停工了、或者项目取得了巨大突破。这就是国家层面上的情报。华尔街有很多公司基于新媒体监测股票,速度比传统媒体快20分钟。这又是另一类有市场价值的情报。

我认为,传媒公司本质上就是数据公司,未来都应该成为技术公司。今天的每一个传媒机构,都有很多沉睡的数据库,这些数据库需要被激活。传媒核心竞争力是占有的数据以及处理数据能力,记者应该成为数据记者。谢谢大家!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是关注互联网生态圈的科技新媒体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阿里巴巴副总裁涂子沛:发展“互联网+”,需要配套信息文化
国家信息中心于施洋:政务大数据何以“舍近求远”?
阿里巴巴高红冰:中国为什么会出现“互联网+”热潮
电子科技大学互联网科学中心主任周涛:你也可以成为数据魔法师
免费读好书,长安街读书会首期书评征集活动暨书评团招募启动
华为轮值CEO徐直军:华为是一家O2O公司,但永不做数据变现
LinkedIn收购人力资源数据公司Bright.com
去世后数据怎么办?盘点科技公司用户身故政策
这家初创企业能让商家WiFi数据变成香饽饽
多备份胡茂华:携程瘫痪不偶然,来看国内企业数据管理乱象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