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表龙门阵:我担心咪蒙病了

自媒体舆论场有个奇怪的现象:咪蒙骂别人是傻逼,自媒体愤而指责咪蒙是傻逼。

我曾经撰文批评过自媒体行文的「秽语化」,目前看来,我们还是很难在自媒体圈欣赏到一场高级的文字辩论。

这当然不是写作者学养的问题,而是市场需要什么,他们就提供什么。市场需要关注度,情绪调控是最好的捷径(正如我骂过吴晓波是窜天猴)。「傻逼」一词无疑是外在情绪恶化的最高级表现形式。咪蒙往最高级走,反驳者也只好站在一个水平线上勉力一战。

咪蒙不可能是傻逼,在我看来她只不过选择了一种市场化的写作方式。就像你打开一个兵器库,六神磊磊选择了方天画戟,三表选择了铁喇叭,罗振宇选择了算盘,咪蒙也选了她称手的兵器——裘千尺嘴中的枣核钉。她不是第一个选枣核钉的,但她玩的最好,所以「称手」变成了「最称手」。

兵器有了,就得有山头,就得开宗立派,就得有行走江湖的「螳螂拳」,我们称之为生产方式和生产流程。咪蒙操弄议题的方式已然套路化了,挑选那些本就相生相克、总也无法达到和谐的命题,然后坚决站在更大赢得大众选票的持方,收割海量的关注度。例如:强弱之间该不该互助?甲方是不是很水?交朋友该不该门当户对?对亲近的人该不该说谢谢?

这些话题本来就无定论,环境不同、身份不同,个性不同,答案自然不同,那怎么能通通把反方往「傻逼」的位置推呢?对,必须极端化,弱者必须是不懂礼貌、不解风情的大傻子,甲方必须是极其不专业、口出恶言的盲流子。把一头猪按到尘埃里,你看到的挥刀过程才过瘾、才刺激。

在我看来(注意,我没有实锤),这样的故事和人物设定都是经过设计的,而不是真实存在于作者的生活中,它存在于作者为生意而创作的作品中。或许有人认为「故事真假不要紧,观点对即可」。我不太认同,因为基于特定极端对象,你却给出了一套普世的解决办法,忽视人性的模糊边界,忽视群体的多样性,这种贴标签的做法很容易误导读者。

为什么爱贴标签?从收益角度来讲,了解一个人、一个群体、一个行业,她耗费的时间成本太高,且了解这些对她来说并没有好处。所以她贴个标签,只为表态,只为发动某个话题的需要。给一个人打上标签,是找寻同类抱团的捷径,尤其在互联网环境下。

与之三观相悖的人内心大抵都有英雄情结,总期待东东枪、和菜头这样的文字好手替自己出口恶气。然而,咪蒙只需拿出后台截图和报价表,昭示这一自媒体时代的主旋律即可,就像斯大林同志说的:十万加是不应该受到指责的。难道不是吗?环时互动的老金曾用实例证明,投放咪蒙,转化率特别高。或许对于咪蒙来说,一个市场化的写作方式赢得市场、客户的认可了,这就是一个内容生意者的胜利。

所以,不要期待英雄了,你可能更需要一针疫苗——预防被操弄情绪的疫苗。指望有人打倒她、封杀她,这是一种法西斯思维;指望她不红了,这是一种弱者思维,对不起,这是由市场决定的。如果你认为身边的人都不喜欢咪蒙了,那也是一种「幸存者偏差」,情绪市场的用户是海量的,前仆后继的,生生不息的。

我更关注咪蒙作为写作者的心理建设。长期像提线木偶师的方式操弄情绪,总是编一个假故事引出站在剃刀边缘的观点,这种剑走偏锋的创作方式和情绪会反噬创作者,因为不太健康。

《被遗忘的大屠杀》作者张纯如,在写作过程中经常气得发抖、失眠噩梦、体重减轻、头发掉落。她面对的是尽显人性恶劣、残忍血腥的历史。不可承受之重,终于让她掏出手枪结束了自己36岁的生命。

莫泊桑极其善于观察生活,而生活中种种的阴暗与苦难又不断在刺激他的神经,他阴郁苦闷与绝望情绪的日渐加强,1893年,他自杀于精神病院。他死后,邻居们还说,他有钱,有名声,为什么要自杀呢?

所以,你们在关心咪蒙红不红时,可能只有我担忧她的心理状况,她长期行走于极端,游离于戏剧化的设定和真实的人生(如孩子上学的事,毕竟很残酷),市场的如潮反馈只会让她策马扬鞭、继续前行。但愿我是杞人忧天吧。

当然她的反对者,你们也不要被情绪反噬了,有些事一顿烧烤就能解决,而咪蒙可能帮不了你。枣核钉不是你擅长的,你描绘更多的善,如太阳般美好的画面,她盯住的只是黑子。

只是我搞不懂,那些有影响力的人,为什么不在公共话题领域发声,而在脐下三寸或胡子以上争个快活。所以创作者与看客共同营造了一场又一场低质量的狂欢。

【文/三表龙门阵(sanbiao1984)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您可能还喜欢…

2 Responses

  1. 菌叔聊说道:

    做新媒体运营的免不了都要蹭热点,无论是你主动请缨的,还是老板下达的死命令都好。蹭热点换个说法就是借势营销,要不要做热点借势,很多人都有不同的意见。例如,在今年四月份的时候冯大辉就很讨厌热点营销,冯大辉认为「跟风营销是智力和行动力上的偷懒,不但空耗自己的资源,还对受众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干扰。」

    而作为冯大辉的好友,三表却表达了相反的观点。三表认为「我觉得「跟风营销」填平了小微企业与巨型托拉斯之间的鸿沟。在以往的营销环境中,大型企业、驰名名牌凭借雄厚的财力、优渥的资源与渠道、强大的人才储备很容易在传播这条跑道上率先撞线,令小家小业的望尘莫及。」

    两个人都说的很有道理,于是,三表因为蹭热点挂掉了,不知道他们两哥们喝酒的时候会不会觉得搞笑。

    的确,现在跟风营销已经陷入了一种非理智的状态了。很多企业的老板,一看热点来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让员工强行植入品牌信息。噼里啪啦的整一个很low的海报,然后公众号一推,再朋友圈一转,老板们开心死了。

    事实上,热点借势做得好的,效果也是非常的明显。特别是在鸡汤界,蹭热点几乎是标配。为什么呢?因为热点就意味着大家的注意力都聚焦在这个点上,关于这方面的话题内容也比较受到读者的青睐。热点蹭得好,一不小心就成了爆文,于是粉丝量也是哗哗哗的往上蹭。例如,杜蕾斯几乎是逢热点必蹭,还有咪蒙、周冲、和菜头他们都喜欢蹭热点。而且蹭得还很成功。

    让而,菌叔不得不说,绝大部分的帐号在蹭热点的时候都是做的无用功而已。

    怎么蹭热点?

    热点事件很多,然而有的只是假性痛点。在运营工作中,我们需要知道什么样的热点可以蹭,什么样的热点不可以蹭。

    1、三观不正确的热点不要蹭

    跟进热点时,我们首先要分析这个事件是不是正向的,是不是大众用户都反感的。

    做品牌,需要一个长期的针对用户的不断传递自己自己理念,并让用户接受自己品牌调性的过程。我们需要判断热点事件在跟进之后对自己的品牌是否有正面的促进作用,凡是与社会道德观所不容的都不建议跟进。以优衣库事件为例,这种涉及隐私权问题,社会道德风气问题的事件就不能跟。

    2、与品牌调性不符合的热点不必蹭

    就算是热点事件不是负面的,如果不符合平台调性的热点也没有必要蹭。例如南海仲裁案,即使你宣传的内容是很正能量的,但如果你的平台并不是一个资讯类型的,你压根就没有必要去跟进。

    你只是卖个零食的,你非要跟着段子手玩一下,说什么带着XXX上前线,四不四傻。

    3、政治敏感类热点谨慎谨慎再谨慎

    做品牌和做自媒体不太一样,自媒体需要有鲜明的个性和态度但做企业品牌呢,却是需要步步谨慎。

    某些热点事件争议性很大,对与错之间没有盖棺定论,两方之间都有众多拥立者(粉丝),观点把握不当,都会触发粉丝团的神经,导致品牌的灾难。例如南海仲裁案,大家都在知道只能有一种声音的热点,你非要表明自己的与众不同,发表一些惊世骇俗的观点来博眼球又或者发布一些尚未得到官方证实的谣言,那你就只有死路一条了。搞得不好,不仅是文章被删,帐号被封,甚至你也会被关进小黑屋。

    还有那些自以为很会写段子的段子手们也是非常危险,因为政治素养不够,很容易就因为把握不了那个度,编出一堆段子,调侃过头,自以为幽默,结果却栽跟头了。

    有写事情,看破不说破,其实真的很不容易。

    4、蹭热点要快速

    我很少蹭热点,不是我不想,而是我没有办法响应得来。一般的热点,如果做不到在当天内和自己的品牌很好的关联上就没有做的必要了。要知道,一个热点出来,在当天就会刷屏朋友圈,在第二天达到高潮,三天过后无人问津甚至会让用户反感。

    热点事件本质就是新闻喜讯传播,传播快,时效也短。吃不了「头啖汤」你都要考虑还要不要去蹭。

    5、蹭出不一样的观点

    人人都在蹭热点,朋友圈里刷了一篇又一篇,你有什么理由让读者要看你的文章?做新媒体的,内容就是决战场。如同高考的命题作文一样,大家都写同样一个主题的话题作文,你要怎么才能拿到评委老师的高分?

    一个主题,可以有不一样的观点切入表达。「新世相」在怂恿「逃离北上广」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你也可以持相反的观点,来一个为什么没有必要逃离北上广。在潮水般的热点海洋里,怎么对外输出你独特的观点和看法,这很重要。回归到新媒体运营上来,内容是根基,只有足够有个性的文章内容才能得到作者的喜爱。

    另外,菌叔发现很多大号喜欢恶搞。例如来一个很吸引人的标题:“男女之间吵架都是男生的错吗?你一点开,发现可能只有两个子:”没错“

  2. 唐三藏说道:

    忍不住写下这些文字是因为三表昨天的那篇『「然并卵」的毒害』。本以为又有压根不像的吐槽视频,点开一瞧——这完全是学术探讨嘛!没有吐槽和视频,全篇长文字无插图枯燥无味,多不科学!晚上安静下来的时候,闭上眼睛,突然这篇文章在脑中像复印机似的过了一遍,一股引发人思考的感觉油然而生——看似不经意的一些观点,不经意间引发我的思考。文章里面的每个推理和论述都值得细细琢磨,没有废话。

    瞬间觉得,啊,三表是反对文字的粗俗和粗暴的,他知道在什么场合应该用什么样的文字,在什么场合说什么样的话。道理大家都懂,但说出来并且身体力行,在浮躁的风气下却没有几个人能做到。
    最初关注三表是在搜狐客户端看到的「车震船震不如三表龙门阵」,真正成为粉丝是那篇「自媒体讨薪记」,在那个视频里,我看到了一个对契约精神的强烈追求者,有深刻责任感自媒体人——敢说敢做敢出头,在这个人人为已,以利为先的社会里掰着指头数也找不出几个吧!

    奇人必有奇文。「张小龙计赚马云」实属拍案称奇之作;再到最近,看到那篇『「冯大辉拒绝法」的现实意义』里,拍手称快忍不住一赞赏二评论三转发,人性在微信的陌生人名单里表露无遗;那篇「不再愤怒的年轻人」仿佛让我穿越回「那个」时代……
    我喜欢这种「愤青」的感觉:一种有着社会责任感、一种鼓励人格独立、一种嬉笑怒骂成文章的力量感。

    没有KPI,没有枪指着我脑袋,灵感来了就写——这是我目前知道的三表。
    他并不认识我。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