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在制造火箭、高铁,我们却还在想着怎么在朋友圈骗熟人的钱

昨天微信的“红包照片”着实让朋友圈和一些自媒体人热闹了好一阵,且不说产品设计的怎么样吧,的确让不少人开心的骗了一把。

可能一些媒体、自媒体应该提前预备好了祝贺信,等“红包照片”功能一上线,然后就各种祝贺公关稿接踵而来,而后的各种借势营销也玩起了创意。

文/陇之江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专栏作家

不可否认,以张小龙为首的微信团队几乎是国内最好的互联网团队,不管是他们的产品能力还是行业生态建设,都给中国互联网发展增添了不少新意和希望。尽管这次的“红包照片”功能上线时间很短,也只是开放部分人测试,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浮躁的“微信”和违心的张小龙。

且不说这个功能背后微信和张小龙怎么样,微信是腾讯的微信,张小龙是腾讯的员工,腾讯的老大是马化腾。微信上线“红包照片”这样的功能,在绝大多数人心理都认为这是为腾讯了阻击支付宝重金拿下春晚红包的举动,间接的也是腾讯和阿里的较量。

当腾讯还在想着在微信朋友圈玩新意、想着春晚红包,不少人想着怎么通过“红包照片”骗钱的时候,大洋彼岸的邻居们又在想什么呢?

首先青年代表80后三胖都想着发射氢弹;70后企业家马斯克不仅发射了火箭,还在研究超级高铁;还有那个不务正业的Google创始人拉里·佩奇都在关注基因、人工智能等帮助人类的事情;还有那个世界首富比尔盖茨都在干什么改变人类的事情就不多说了吧。

虽然国外很多技术什么的都比较国内先进,但不可否认,BAT已经加入到全球竞争的行列中了。如果我们本地的企业家还在自己小圈子里自嗨,我真有点担忧。

前段时间张小龙的首次公开演讲,的确让人看到了新一代互联网领袖的气质,然后在这个“红包照片”功能上,我不知道张小龙是否有违初心?还是说迫于KPI妥协后的无奈之举?

我不知道马化腾对“红包照片”有什么想法?但我很想知道BAT这些大佬面对世界互联网格局都在想什么?

马云的出镜率比较高吧,经常外访,正在一步步打造阿里的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国际战略。技术背景的李彦宏当然也不甘示弱,正在通过百度无人车等产品向世界证明中国的技术创新能力。而马化腾就比较低调,低调的一直通过游戏在闷声发大财。

国内的创新绝大多数都是在模式和产品上,很少能有真正的从技术上做突破和创新。而国外的创新却绝大多数都在技术层面,不管是我们看到的无人车、机器人,还是发射火箭。

也许从模式创新到技术创新需要一个过程,我也相信,我更相信BAT等互联网一线企业家都意识到这一点。但我认为,他们更在乎眼前利益,践行着“赶紧先把钱赚了再说”的路子,至于技术创新以及未来前沿科技发展什么的,只有慢慢来。这也许是病……

期待更多的企业家的关注技术、关注科学,真正的从科学技术方面多做一些创新和投突破。

除了微信启动界面有一个地球外,宇宙中还有一个活生生的地球。

除了在模式上多创新外,期待更多企业家在科学技术上多做变革。

(本文作者:陇之江,氧分子网专栏作家,首发氧分子网,微信号:ihuwairen,微信公众号:iyangfenzi。转载请将本段话版权申明一并带走,谢谢。)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授权并注明出处。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Larry Page 的痴迷如何变成 Google 的生意

世界拥有了诺贝尔奖,中国拥有了“未来科学大奖”

曹政:知易行难与抓大放小,不止写给百度

冯大辉:换个团队做微信,微信会是什么样?

《火星救援》作者:航天技术发展缓慢因为我们没有目标了

关于红包照片最受关注的十个问题,微信团队有话要说

您可能还喜欢…

2 Responses

  1.   就在几个小时前,美国人成功发射了目前全世界运载能力最强的超级火箭——“猎鹰重型”。在一些媒体看来,这枚火箭的成功发射已经令人类“登陆和殖民火星”的梦想变得越发现实起来,重返月球更是不再话下……

      比起这些噱头,真正让我们中国人震惊的是:造出这种火箭的竟然是美国的一家私人企业,而我们国家距离造出这种量级载荷的火箭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最强火箭

      北京时间今天凌晨,全世界的目光都对准了美国宇航局的肯尼迪发射中心,因为美国目前最牛的私人宇航公司SpaceX,在这里发射了一枚远超目前全世界所有火箭的超级重型运载火箭——“猎鹰重型”。

      1年多前,我们成功发射了目前国内最强的“长征5号”运载火箭,但它的运载能力,连这个“猎鹰重型”的一半都达不到……这次,美国人是用纯粹的实力告诉了我们中国人,中美间的差距还有多么巨大……

      用更直观的数字来说,我们2016年11月首飞成功的“长征5号”能把25吨重的货物运送到“近地球轨道”,其极限是运送一个5吨左右的火星探测器到火星;而美国的“猎鹰重型”的“近地球轨道”载荷为63.8吨,其抵达火星的载荷则为我们的3倍,为16吨。

      不仅如此,这枚“猎鹰重型”火箭还毫无悬念地“碾压”了在2018年2月7日之前美国现役最牛的重型火箭“德尔塔IV型”(“近地球轨道”载荷为28吨)。

      当然,大家一定会问这个“猎鹰重型”63.8吨的“近地球轨道”载荷,又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大家知道我们打算在2030年实现的载人登月计划吧?要实现这个计划,我们现在的长征5号的载荷是不够的,还需要尚在规划中的长征9号超级火箭才可以。

      可如果美国人想重返月球的话,他们现在就已经可以凭借“猎鹰重型”实现这个我们中国人还要12年才能实现的目标了。

      然而,SpaceX的梦想,是登陆和殖民火星……

    敢想敢干的美国最牛企业家之一

      说起 “猎鹰重型”的成功,就不能不提这枚火箭背后的那家美国私营企业SpaceX,以及这家公司的老板埃隆·马斯克(Elon Musk)。

      其实,咱中国人对于这个美国企业家并不陌生,因为不少中国大城市的马路上已经纷纷出现的昂贵又帅气的电动汽车品牌“特斯拉”,就是马斯克缔造的。

      不仅如此,他还与另一个不少中国人都很熟悉的东西有关: 网络在线支付平台。

      如今,网络支付平台已经在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但你或许不知道的是,数十年前当网络支付平台刚开始在全球走红的时候,引领风头的就是马斯克参与缔造的Paypal。

      在通过Paypal发家后,马斯克很快将大笔资金投入到了他更喜爱的科学技术领域,一边搞出了特斯拉电动汽车,一边则成立了今天成功发射了“猎鹰重型”超级火箭的SpaceX宇航公司,开始实现他探索宇宙的梦想。

      公开资料显示,马斯克起初并没有得到过任何美国官方机构的帮助,他从一开始走的就是纯粹的商业路线:起初先是想从欧洲和俄国人那里买个廉价火箭用,但后来发现对方要价都太高,于是他便成立了SpaceX公司自己做火箭,而且他还要做完全可以商业化推广、价格亲民、成本低廉的“火箭”,要让更多的人可以实现探索宇宙的梦想。

      可在美国,一个私人公司真能做火箭吗?他哪儿来的人才呢?

      这里就要提一下当年美国和前苏联的太空争霸历史了。我们都知道早在上世纪50-60年代,在我们新中国刚刚建立,工业化才刚刚起步时,美苏两大超级大国就已经开始用火箭把宇航员往太空中送了。其中在60年代末期,美国人甚至研发出了今天都还没有任何国家能超越的“土星5号”超级重型火箭,其载荷比今天的“猎鹰重型号”还要多出近一倍,并成功把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等人送上了月球。

      于是,这起步极早且早在半个世纪前就已经达到惊人高度的美国航天业,自然也给今天的美国培育了大量的航天人才以及可供民间企业使用的丰富航天资源。

      而马斯克也成为了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受益者,在SpaceX于2002年成立后,他迅速网罗了一大批拥有丰富航天科技经验的人才,比如他的副手汤姆·穆勒(Tom Mueller)。

      说起来也有趣,这位穆勒先生原本是给美国官方的宇航局(NASA)打工的,在NASA的一家供应商担任火箭引擎的工程师。然而,由于体制原因,他原本参与的一个“低成本火箭引擎”国家级项目被当时新上台的美国总统小布什给“砍”了。结果这位动手能力极强,甚至能在自己家里就造出小型简易火箭引擎的工程师,就这样被马斯克招揽了过去,成为了今天SpaceX公司的灵魂人物,为马斯克的公司打造出了今天成功令“猎鹰重型”火箭升天的梅林引擎。

      不过,罗马也并不是一天建成的。在“猎鹰重型”成功的道路上,马斯克和穆勒等人也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乃至不少失败的代价。尤其是马斯克今天之所以能让绑着27个梅林引擎的“猎鹰重型”顺利升天,打破了之前所有人对这一结构稳定性的强烈担忧,正是因为他的团队过去10多年来都在努力做好的一件事:不断完善梅林这款火箭引擎,以及围绕该引擎而打造的核心产品 “猎鹰9号”火箭,并随着技术的成熟而不断降低成本。

    (图为猎鹰9号)

      是的,马斯克的团队10多年来的投入和精力,只是为了把一款火箭做精,把一个引擎做强。

      于是,他们不仅实现了今天在“猎鹰重型”上的成功,他们的“猎鹰9号”火箭更是成为了目前全世界成本最低廉,性能也最为稳定可靠的火箭,也因此成功占据了目前全世界火箭商业发射市场的绝对份额,几乎把原本占据市场主流的欧洲和俄罗斯全都挤了出去!

      不仅如此,马斯克的团队还在3年前就在全世界率先实现了火箭“回收”的技术,从而“颠覆性”地解决了火箭发射最主要的成本问题。

      于是,当今天美国官方的宇航局NASA还在为研发经费发愁的时候,纯商业运作的SpaceX却混得“风生水起”,结果反倒是NASA需要找SpaceX寻求帮助了。

      美国科技新闻网站The Verge.com就报道说,一旦“猎鹰重型”火箭成功,NASA今后很可能会在重返月球方面寻求与SpaceX的合作,因为虽然 NASA目前也在研制自己的新一代登月重型火箭,而且载荷要比“猎鹰重型”强出不少,但发射成本却是“猎鹰重型”的10倍之多,所以一旦“猎鹰重型”像“猎鹰9”一样在技术上变得更加稳定,商业的运作上也成熟起来,NASA很难不对其心动。

    逆天的营销

      不过,比起与NASA合作,让自己的“猎鹰重型”火箭能够像“猎鹰9”那样成功变现,给公司带来商业化的收益,才是马斯克更关心的。

      所以,早在这次发射前,同样极具商业头脑的马斯克就已经在为他的这款新型火箭谋划出了一个“一石二鸟”的营销套路。

      何谓“一石二鸟”呢?原来,这马斯克居然是把自己的一辆特斯拉跑车塞到了火箭里,并打算用火箭把这辆轿车送上火星轨道!

      特斯拉的红跑车里面坐着一个叫Starman的假人,穿着太空探索公司的新宇航服,车里放着一本《银河系搭便车指南》

      这个极为疯狂也极具想象力的营销也就意味着,“猎鹰重型”成功发射,等于是同时给自己的两个公司的产品都打了广告。而且让跑车进入火星轨道并绕着火星“飞驰”,还透露出他下一步打算对公众开放“宇宙观光”的计划,甚至未来打算让人们坐他的火箭前往火星去寻找新生活的“野心”!

    为啥咱中国没有这种火箭?

      相信大家一定会有这样一个疑问:为啥咱中国没有这种火箭呢?

      这绝不是因为咱们中国人的智商不足,或是国家的投入不够,而是因为我们与美国在火箭领域先天就存在着巨大差距,这也就决定了我们的发展重点也与马斯克和他的SpaceX会存在较大不同。

      先天的差距方面,正如前面所说的:美国1969年就已经成功用“土星5号”这种上百吨载荷的超级重型火箭把宇航员送上月球了,而我们在1970年才刚刚用远程导弹改造过来的、载荷仅为300千克的长征一号火箭把我们的第一颗人造卫星送上天……

      当然,对于一个1949年才刚刚建国,且工业基础基本为零的新生国家,我们能在短短20年就有第一颗卫星上天,也已经说明了我们强大的追赶能力。

      然而,火箭这种涉及基础学科和工业化水平的领域,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追赶上的。所以当美国像SpaceX这样的私企都已经在研发“猎鹰重型”这种超级火箭时,我们还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先把我们的“长征5号”给弄稳定了,然后再去考虑在2030年实现“长征9号”这种光引擎技术就与“长征5号”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的国产重型火箭。

      所以,虽然2016年“长征5号”的升空令我们从“航天大国”成为了“航天强国”,但我们中国人可千万不能因此就“飘飘然”,觉得自己很牛了。和美国人比航天,我们仍然还是“学生”,而今天美国人成功发射的“猎鹰重型”更应该让我们清醒过来了!

      但我们也相信,只要我们的国家保持稳定发展,这个差距就能被我们一点点追上。毕竟我们“集中资源办大事”的体制在追赶技术差距上还是有很大优势的。而且到时,我们今天“种下的树”也必定会让这个国家的新一代人才获得比今天更广阔的逐梦空间与资源!

      文章最后,让我们再一起欣赏一下这次“猎鹰重型”火箭发射的精彩全过程吧!

    来源:环球时报(ID:hqsbwx)作者:耿直哥
    本期编辑:胡程远、石磊

  2. You’ve really made the grade!《Space Oddity》中的一句歌词,献给马斯克和SpaceX

    作者 | 空天松鼠
    编辑 | 黑法丝

    发射视频图片资料来源 | 航天爱好者(ID:hangtianfans)

    美国东部时间2月6日下午约15:48(北京时间2月7日约04:45),美国佛罗里达,卡纳维拉尔角LC-39A工位,重型猎鹰首飞发射成功!成为全球现役运力最大火箭!

    请记住这些让人热血沸腾的视频和照片,它们必将载入人类航天史册。并且在十年后、几十年后甚至百年后,它们仍会作为太空探索、星际情怀的极致案例,不断被人们回忆和提及。(小编只想吼一句:我们也是见证过历史的人了!)

    重型猎鹰首次发射全纪录

    火箭起飞瞬间,2000吨的起飞推力确实不是震撼两个字所能形容的

    (感谢这些摄影作者,具体来源详见水印,一并致谢了)

    火箭起飞后,此时火箭芯级(中间)已经出现节流迹象,火焰相较助推器更弱

    这张图中的芯级节流非常明显

    最关键且最危险的的助推器分离阶段,火箭冷分离机构工作正常

    依旧是排山倒海的欢呼声!致敬这些勇敢创新的工程师们!

    助推器正在返回着陆场的路上

    两枚助推器同时回收不再只是宣传片上的动画,而是真实发生的一幕

    SpaceX火箭回收饱受争议和质疑,一路走来日渐成熟,如今已经鲜有人再怀疑了

    当然,网友么,还记得这辆要送往火星的特斯拉跑车么?

    没错,它已经顺利飞出大气层了,现在正在绕地球旋转,5小时后,在演示完长时间滑行性能后,火箭二级将进行最后一次点火,这辆特斯拉将正式进入地球-火星转移轨道

    马斯克在车上设置的彩蛋,Don’t panic!不要惊慌!

    物美价廉的重型猎鹰

    重型火箭并不罕见,不要说时间久远的美国土星五号和苏联N-1,目前美国SLS火箭已研制多年并将于2019年首飞,中国也计划研制重型火箭。不过重型猎鹰的确是与众不同的,一般来说,研制重型火箭都不惜血本,比如土星五号单价有媲美航母造价的奢侈,但重型猎鹰火箭却不按牌理出牌得让人嗔目结舌:它的发射报价只有9000万美元!不是9亿美元,只有9000万美元!这是什么概念?它比主流的欧洲阿里安5、日本H-IIA、美国宇宙神5和德尔塔4都要便宜,50吨以上运力的重型火箭,价钱比20吨级的大型火箭还便宜,真是让人大跌眼镜。

    表1:几款大推力火箭运力对比

    图1:猎鹰九号及猎鹰重型火箭发射报价(来源:SpaceX官网)

    挑战技术的偏见

    重型猎鹰火箭性价比如此之高,难道有什么逆天黑科技?其实,重型猎鹰火箭的技术并没有超越时代的黑科技,它的成功是挑战人类航天技术偏见与极限的产物。

    偏见1:火箭发动机越多越不可靠!在一些讨论中,中国长征火箭的发动机数量受到非议,被认为“太多了”!长征五号火箭芯级和助推器共有10台发动机,长征七号也有6台,而美国德尔塔4火箭和宇宙神5火箭都是单台液体发动机,重型德尔塔4火箭也不过是三发并联,甚至有人认为,这是中美火箭差距的体现!

    拥有30台发动机的苏联N1火箭

    N1火箭四射四炸

    说到多发并联可靠性低,一般都会举出苏联N-1重型火箭的例子。N-1火箭第一级30台发动机,结果是四射四炸——每次发射都有发动机出问题引发爆炸。一些观点由此认为,火箭的多发并联是条邪路,单台大推力发动机才是正道,重型猎鹰一级多达27台发动机的设计,自然不被看好。然而,事实真的如此么?飞机上的情况为什么恰恰相反呢!早年民航为了保证远程航线飞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四发客机大行其道,但随着航空发动机可靠性的提高,如今已是双发客机挑大梁,凭什么火箭发动机多可靠性反而差?

    马斯克和SpaceX团队不信这个邪,他们认为多发并联火箭可靠性更高。根据概率论分析,如果火箭发动机的故障率相同,多发并联的火箭比单台发动机的火箭更容易出现一台发动机故障的情况,但多发并联能实现推力冗余设计,让单台发动机故障不影响火箭的正常飞行,而单发的火箭无论出现什么样的故障,发射都要以失败告终。

    总而言之,只要发动机不发生爆炸这类灾难性故障,多发并联冗余设计的可靠性自然更高,所谓火箭发动机越多可靠性越差,只是一种成见。马斯克挑战这种成见,也是有例可循的,美国历史上土星一号和土星五号都是多发并联的火箭,在单发甚至双发出问题时仍然成功入轨。

    美国土星五号火箭一级巨大的发动机

    偏见2:降成本必须放弃追求高新技术。

    重型猎鹰火箭的另一个反常之处,是它使用了一系列高新技术,但价格却相当便宜。

    先看看传统发射商。冷战远去,各国航天工业界均进入精打细算过日子模式——欧洲阿里安6火箭为了降低成本,将共底氢氧储箱改成非共底的独立储箱,高大上的超临界氦增压技术也放弃了;美国SLS火箭尽量用原有成熟技术,主发动机SSME干脆改进设计换成一次性的版本。总之,各家的设计思路都是用较低的技术换取更低的成本。

    猎鹰火箭设计上却截然相反,它追求低成本不假,但手段却是反其道而行,使用高技术通过创新来降低成本。

    重型猎鹰火箭的Merlin 1D+发动机推重比高而且具备多次重复使用能力,要为多次使用增加制造成本;重型猎鹰火箭的三枚第一级箭体都要回收和重复使用,从软件都硬件都要为回收复用增加成本;共底储箱一向加工难度高、废品率高,带来更高的制造成本,但重型猎鹰火箭却使用了昂贵的铝锂合金共底储箱……

    重型猎鹰火箭可以说颠覆了传统的火箭设计思想,不过这也并不奇怪,机械和材料工业在不断发展,新工艺和3D打印等新技术的出现,让很多过去质高价更高的技术走向物美价廉,加上猎鹰火箭设计上极力追求廉价化,通过使用商用货架电子设备以及减少不必要冗余设备等多种手段降低成本,最终结果就是,使用了一系列高技术后的重型猎鹰火箭,即使一次性发射成本也比现有火箭低得多。

    挑战技术的极限

    重型猎鹰火箭运载系数极高,但却没有使用高比冲发动机,而是挑战了火箭减重的技术和工艺极限。

    传统火箭设计中,世界各国为了提高火箭性能绞尽脑汁,提高运载系数(指载荷质量占火箭总质量的比例)的主要办法是使用高比冲发动机,毕竟齐奥尔科夫斯基公式中,提高发动机比冲将带来性能指数级的提高,而减轻火箭结构重量效果就差多了。有资料显示,发动机比冲提高7%,两级半火箭的运载系数提高30%,因此各家不惜重金研制高比冲的高压补燃闭式循环发动机,还不怕危险和麻烦使用液氧液氢推进剂。

    全液氧液氢的重型德尔塔4火箭的运载系数高达3.9%,对其他火箭形成碾压之势,不过面对重型猎鹰火箭却要自愧不如了,重型猎鹰火箭起飞重量1421吨,运载系数高达4.49%!重型猎鹰完全靠超高推重比的发动机和超轻的火箭储箱实现了这样的高性能,它的Merlin 1D+发动机的推重比已经达到了188,而推重比世界排名第二的NK-33发动机只有136而已,重型猎鹰火箭的铝锂合金超轻共底储箱贡献更大,第一级火箭干质比接近30,第二级也超过20。虽然降低结构重量的效果不如提高发动机比冲,但重型猎鹰火箭的箭体实在太轻了,有计算发现,猎鹰火箭第一级加上整流罩都能直接发射入轨,重型猎鹰火箭运载系数超越全氢氧的重型德尔塔4火箭,是挑战火箭制造技术极限的结果,让人震惊却在情理之中。

    箭指火星的浪漫情怀

    重型猎鹰火箭是马斯克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遥望深空的产物,重型猎鹰火箭的首次发射,它的载荷从被公布之初就吸引了全世界媒体及航天迷的关注:马斯克本人的座驾!一辆午夜樱桃红特斯拉Roadster电动敞篷跑车。这辆特斯拉的驾驶座上还有一个穿着SpaceX设计的太空服的假人,而车上的播放系统将循环播放David Bowie的《Space Oddity》,这是一首发表于1969年的流行音乐,同年,阿波罗计划成功将人类第一次送上月球表面。

    虽然人类登陆火星遥遥无期,但重型猎鹰首射这充满怀旧主义及浪漫英雄主义的一幕,还是预示了马斯克的雄心壮志。

    And the stars look very different today

    连今天的星星看起来都非常不同

    For here
    在这儿

    Am I sitting in a tin can
    我待在船舱里
    Far above the world,
    远在地球之上
    Planet Earth is blue
    看着蔚蓝的地球

    这是《Space Oddity》的部分歌词。特斯拉跑车上装置的摄像头传回的照片,体现的不正是这个意境吗!而歌词中的一句,送给此时此时的“钢铁侠”马斯克和SpaceX,再合适不过:

    You’ve really made the grade!

    马斯克将用重型猎鹰火箭干什么?它当然有很多商业用途,比如发射大型通信卫星和政府/军用卫星,这可能也是它今后数年的主要任务。

    目前重型猎鹰任务列表上已经有了发射沙特通信卫星Arabsat 6A和卫讯公司VisSat-3商业通信卫星的合同,今年它还将发射美国空军的STP-2的6颗小卫星,充分发挥重型猎鹰的强大运力,将它们送入6个不同的轨道面。重型猎鹰首次发射还将试验6小时滑行(目前仍在滑行中),为将来实现直送静止轨道的能力做试验,以重型猎鹰的强大性能,即使直送静止轨道也能有数吨运力,未来可以用于竞争发射美国军方高度机密的信号情报卫星(SIGINT)。

    重型猎鹰火箭发射报价9000万美元,起飞级三枚箭体全部回收复用,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仍有8吨之多,能够发射当今世界所有的大型商业通信卫星。猎鹰九号火箭的同步转移轨道运力只有约5.5吨,只有一次性使用才能达到8.3吨,复用的重型猎鹰火箭覆盖了一次性猎鹰九号火箭的运力,通过重复使用降低成本和报价,提高了商业竞争力。然而,如果仅仅是为了抢占商业航天发射市场,一次性的猎鹰九号火箭已经够便宜了,何必要耗费巨资研制重型猎鹰火箭呢?如果没有理想和情怀,马斯克还真不会节外生枝,他不惜代价研制重型猎鹰火箭,即使多数用于发射商业卫星,但初衷始终是飞向火星。

    马斯克拥有这样伟大的理想和情怀,并且真的一步步付诸行动。从猎鹰一号到猎鹰九号火箭再到重型猎鹰火箭,外形和性能天壤之别,不变的是对火箭重复使用降低成本的追求,马斯克认为要将火箭发射成本降低至少一个数量级,才能让人类真正进入太空,开展他的星际殖民大业。重型猎鹰火箭虽然不是努力的终点,但仍是这个伟大理想承上启下的重要一步。

    话说回来,重型猎鹰火箭的确和火星有缘,且不说它首飞就要把特斯拉打向火星轨道,马斯克还曾表示将使用重型猎鹰火箭发射“红龙”飞船。“红龙”飞船基于载人龙式飞船,将超音速反推直接垂直着陆火星表面进行实验,尤其是原位资源利用(ISRU)实验,为在火星表面大规模制取返程燃料打前站。另外世界各国对火星探测兴趣有增无减,重型猎鹰发射“红龙”飞船搭载NASA或其它国家的探测载荷,也是严肃讨论过的目标。

    现在“红龙”计划已经取消,因为SpaceX研制中的更大型的星际运输工具——真正的火星殖民船BFR进度很快,试验性的“红龙”价值越来越低。即便如此,重型猎鹰与火星的缘分未断,美国官方的“深空门户站”(DSG)正在加速推进,DSG的舱段和猎户座载人飞船打算用SLS火箭发射,不过NASA也有意引入商业航天公司,现在看来重型猎鹰火箭正是发射货运和载人龙式飞船,为DSG深空站提供物资和人员补给的首选。NASA计划未来将从DSG出发前往火星轨道,如果后续发射顺利,猎鹰重型同样有机会为美国官方的火星计划添砖加瓦。

    铅笔分割线

    本文系《卫星与网络》原创,部分资料来自公众号航天爱好者(ID:hangtianfans)。转载及引用部分观点至微信公众号或其它新媒体平台、及网站,请在文首注明出处、公众号ID及作者。感谢支持有态度的媒体!

    ▲卫星与网络微信公众号(ID:satnetdy)团队

    负责人:农燕
    主笔记者:贺鹏梓、李刚、空天松鼠、黑法丝
    编辑:杨艳、朝晖、林紫、娜娜 设计:郑慧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