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波骂传统媒体:我消费了你,还一笑而过

吴晓波对传统媒体的一番好意,又被解读成了驴肝肺。

文/悦涛  深圳经济观察(微信号:shenzhenjingji)

12月26日,吴晓波针对“宝万之争”中的媒体表现,发了一篇标题党文章:【敢死队犹在,特种兵已死】。

文章大概这么几层意思:

一、统计:公共影响力,自媒体完胜

吴晓波给出的公共影响力标准是微信公众号传播量。

12月17日-23日,宝万之争,共16篇10万+文章,只有3篇来自传统媒体,其余均出于自媒体。

得出判断

1、主流财经媒体丧失了舆论主导权;

2、深度调查报道缺失(新闻空心化);

3、传统媒体已无法为读者提供及时的第一手深度调查;

4、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的线性操作模式跟不上失控的新闻递进速度。

二、探询:传统媒体缺钱缺人缺价值

吴晓波就该现象询问了新闻门户、财经日报和杂志的三位编委。

得到的答案是:

1、报道一则如此重大而内幕复杂的财经事件,需要投入相当的经费和人力,谁愿意为此买单?

2、资深的财经调查记者在过去的两年里大多离职,几乎找不到合适的可派之将。

3、即便千辛万难地完成了深度调查,可是,谁又能保证它在舆论场上会存活多久?

悦涛总结下编委们的看法:没钱,没人,没价值(包括传播价值和商业价值)。

So,吴晓波认为自己get到了中国财经报道领域的真相。

新闻防线已失守,在核心事实缺位之后,剩下的那些观点、评论其实是隔靴搔痒,包括他自己的那篇10万+。

三、忧虑:传媒业的产业资产流失

1、资深调查记者大面积出走,是传媒业最严重的产业资产流失,也是中国传媒业浅薄化的重要体现。

2、自媒体的兴盛提供了更多自由空间,但没有了兢兢业业的信息采集者,新闻事实的真实呈现将不可能,舆论将被情绪和有力人士操控,公共利益的理性维护将变得越来越困难。

3、传媒业有两类人才:勇闯突发现场的敢死队和深度调查特种兵,“敢死队犹在,特种兵已死。”

吴老师这么看重调查记者,招一个?

最后这个结论,显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

在朋友圈的传播中,引发了一些传统媒体人的反对声浪。

但高潮是这样到来的:

两个自媒体向吴晓波开炮

【三表龙门阵】吴晓波,扔掉你的窜天猴吧!

【拆哪儿】特种兵没死,他们只是被扼住了喉咙

前者:吴晓波没为新闻自由出力,没资格寒碜传统媒体;

后者:如题。外加寒碜吴晓波。

于是,一大波传统媒体人,为了给传统媒体正名,转发着两个自媒体人的文章批判自媒体人吴晓波。

这是什么场景?

传统媒体人对一个自媒体的批判的高潮,是由另两个自媒体人带来的。

传统媒体人参与了,通过转发和碎片式评论。但是,核心观点和信息流量的交互只存在于自媒体之间,在自媒体平台之上。

这个探讨传统媒体兴衰的热门议题没有跟传统媒体机构或平台发生半毛钱关系。

自媒体设置议题,自媒体人反击,以传统媒体人为中介,在自媒体平台上完成传播。

好吧,传统媒体不屑这种议题。

那么,

吴晓波说得对不对?

只需要明确以下几点:他描述的现象是否存在?忧虑有无道理?结论是不是言过其实?

争议点是两个:1、微信阅读量是不是标准;2、特种兵被权力或资本扼住了喉咙。

第一个问题悦涛不想辩。纸媒时代一纸风行可以代表影响力,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一文风行就不算影响力。呵呵。

第二个问题。权力和资本扼住的只是媒体机构。这个逻辑,想清楚就不是问题。

不光文字,很多东西,都在通过社交媒体连接

其实这篇文章从表面看,吴晓波没有高看自己、贬低传统媒体。相反,把自己的10万+归为隔靴搔痒一类,热捧传统媒体:

“财经事件深度调查是门槛和技术含量最高的,甚至可以认为,缺乏核心细节为背景的财经观点都是没有价值的。”

当然他有他的坏。

通过表面上的自贬告诉大家吴老师的公共影响力大大滴:隔靴搔痒也能10万+。

另外他坏坏地给受众植入一个潜意识:深度调查报道是传统媒体的职责,不是自媒体的职责。

但是凭什么自媒体只摘果子不种树? 不是说心动不如行动么,传统媒体不做的,不正是自媒体的表现机会么?

传统媒体被这个潜意识牵着鼻子走了很久。以至于新媒体拿虐传统媒体当成了习惯:自甘堕落、放弃社会责任、自然被大众抛弃云云……

其实自媒体也没有承担这份社会责任,对兢兢业业的信息采集,自媒体从来是敬而远之,观而望之,顺手摘之。吴老师虽然说“缺乏核心事实的财经观点都是没有价值的”,但还是甘之如饴。

以上顺手为传统媒体说几句公道话。毕竟被道德绑架太久了。

道德需要有生存环境。丛林社会谈什么道德,先生存。

吴晓波并不是真认为观点没价值,而是埋怨传统媒体不给他提供原材料了。

其实基于经验、逻辑、数据甚至感性的阐述,当然有价值。新闻这个词,框不住优质内容的边界。

三表和拆哪儿的这两篇批吴文章,何尝不是站在吴老师的原材料上进行二次(三次?)阐述的东西。

悦涛也认同,核心事实的一手调查,如果缺失,传播链条源头上的断层。只是冠以“媒体”的,要共享这份耻辱,别光把球踢给传统媒体。

别看高自媒体,也别看低自媒体

没人买单谁之过

3个编委给吴晓波的回答,核心是没人买单:读者不买单、下游不买单、公共财政不买单。

现在的买单价格,支撑不了深度信息采集的成本。

所以谁也别站到道德高地上去,这事归根结底是大众的选择。

说这些的意思是……

传统媒体不应该从道德角度被虐,但是从专业和商业角度,还是该虐。

内容崩盘的原因是内容生产行业没能合力或博弈建立起内容的议价体系。

版权,也就是知识产品、信息产品的产权,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靠自己争取来的。

财新把转他们文章的华尔街见闻给告了,结果华尔街见闻立刻查出财新摘抄他们的内容也不少。呵呵。

为什么财新这样的“灯塔”也要摘抄别人的东西?

因为在这个信息多元交互的年代,信息的流转和上下游衔接,是每个内容生产机构都要面临的问题,核心事实采集很重要,其他信息来源的支撑也很重要。

所以就连财新这样的自称原创者,也离不开其他媒体的信息共享。

解决方式是通过议价建立行业规则,推动产权保护体系的建立。没有行业的产权保护体系,不可能形成基于内容的电商产业链。更不可能有良性的行业生态。

这是小马哥在去年的互联网大会上就说过的。

苹果和默多克的分成,气坏了老默,但没有办法

下面进入对传统媒体深度批判环节

为什么影视、图书、游戏都可以建立行业价格,而新闻不行? 答案不能再简单:传统媒体自己没去做这个工作。

说严重点是作为国企的传统媒体,一直在放任核心内容这份国有资产流失,自己不重视内容,就放任免费或廉价使用。

自己贬低了价值,也不会对内容环节投入、改造、升级,反而直接用内容置换广告、服务,而不是强化专业服务和增值服务能力。

但是传统媒体忘了,广告是基于自己的渠道,而自己的渠道是靠内容建立的。

当意识到渠道崩盘那一刻,传统媒体应该立即回过头去把内容防火墙建立起来,内容生产行业联合维护产品价值,并通过优化升级适配新的传播渠道。因为自己的核心优势是内容生产,而不是线上的技术和连接。

迄今,没有一家传统媒体在技术和连接层面成功上位。原因也简单:不重视这方面的部门和人才,也不可能有基于这方面的成功产品开发。

在运营上,确认传统渠道广告模式下行时,除了尝试新渠道的开拓,要做的是商业模式的重置。广告模式已不属于传统媒体,渠道属于工具、社交和细分媒体,以及部分优质社群。拳头换“保护费”模式也面临越来越高的风险。

现状是:渠道崩盘了,内容也扔了,也没有建立新的连接模式。而之前没有内容的渠道商正在构建自己的内容生产能力。

回到吴晓波的文章。

传统媒体不必被道德绑架,但必须考虑生死存亡。在这点上,吴晓波的忧虑是传统媒体早就该思考的。别因为他夹带了私货就否定价值。

自媒体的确没有传统媒体的一手调查能力,但体现出了观点输出和性格塑造能力,以及远比传统媒体灵活应变的内容操作力。

如果传统媒体在新媒体表达和观点上的公共影响力落后于自媒体,最终又丢掉了一手信息采集能力,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将迅速出局。

微信上没有10万+,凭什么自己的APP能有10万+?微信是移动端实际的浏览器。

 

转型早死,不转型等死,which is better?

吴晓波这篇文章和另两个自媒体的文章。

帮传统媒体说好话的,可能在给传统媒体挖坑,因为都摆出一副道德面孔;话不好听又夹带私货的吴晓波,说的其实是传统媒体早该思考的问题。

核心资产流失,别喜滋滋地当成了节缩成本。

未来不靠内容?可是作为传统媒体,除了内容有什么?产品开发?市场模式创新?别骗自己了。 I believe~ 你还在那里等待……

I Believe

신승훈 – 엽기적인 그녀

吴晓波是个实用主义的内容商人,但就是这么个夹带私货的东西,也比绝大多数传统媒体人做得认真、严谨、对得起观众。

这篇文章,还是抱着一颗尊重内容的心在告诉传统媒体人一些真实的东西。

可是传统媒体现在像是裹着一层坚不可摧的外壳,对外来话语已形成自然的反弹力。

所以最后像是吴晓波在对牛弹琴,拍他的传统媒体像唐吉可德在跟风车对战。

离开本文主题

还是要承认

他比你精明,比你有资源,比你标题党,还比你努力。

消费了你,一笑而过。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吴晓波:对我影响最大的八句话,生命就该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PK吴晓波:跟王林合影的精英们该不该被宽容?

吴晓波开讲啦《最美的是不确定性》演讲稿

吴晓波:你为什么挤不进中产阶层?

吴晓波:迷失在引爆流行之后

吴晓波:这些年马云犯过的错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