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冠雄:雷军会被90后“打脸”吗?

听说有位少年要PK雷军?

少年原话是:“我想和他说,在智能插座行业,你没有发力,就被我淘汰了!而在智能家居行业,也将会如此。终有一天,给我几年时间,我会赶超你。”

少年做的是智能插座,名叫小K插座,要PK小米插座。(马上点标题下蓝字关注可获取更多内幕,每日一深度!)

【蚂蚁战大象和90后恃宠撒娇】

这事是昨天在一篇微博上看到的。这个小伙子是在参加《创客星球》——一档电视众筹节目的时候说出此番豪言的。当时把担任嘉宾的黄舒骏和一帮投资人吓了一跳。小伙子还说这款插座是泡妞利器,因为可以以安装的名义去女孩家。

评论里自然是少不了质疑。因为最近这几年,90后集体撒娇过度,已经有点让人情绪反弹了。先是一个叫马佳佳的做了个泡否卖性用品,少女、性用品、90后创业,各种标签集于一身,赚足了噱头,媒体、大佬一片跪舔,后来又去万科发表了一通哗众取宠的言论,号称90后不买房,让那些唯恐落后时代的大佬们又得到神仙水一样把这个作为趋势研究一番。

如今泡否尚能饭否?好久没消息了,搜了搜,最近的新闻都是去年的了。马佳佳毫无压力地去搞别的了。

思来想去,这帮90后人家是把创业当娱乐,那些70后、60后是把创业当生死关。娱乐者一看苗头不对就跑了,生死关输了就意味着一道人生大坎。

除了90后创业蜻蜓点水恃宠撒娇,还有一种现象就是动辄挑战行业大佬。

蚂蚁躲在角落里号称要把大象绊倒,动物界都炸了,没见过这么大胆的蚂蚁,蚂蚁就成了蚂蚁界著名的蚂蚁。基本就是这个逻辑。

这几天罗玉凤成了凤凰主笔,俨然人生逆转。其实早年玉凤也是个中高手,当年直接写信给扎克伯格求婚,就是极高明的手段。如此挑逗社交媒体神经的动作,也是蚂蚁绊大象的路数。一路下来,凤姐粉丝大涨,名气不管好坏是有了,一夜忽闻要当专栏作家,观众都愣住,凤姐再博名声,况且那专栏写的挺真诚。

总结起来,这位少年挑战雷军,在微博上受攻击无非就是这两点:一是90后侍宠撒娇,另外就是蚂蚁战大象博名声炒作。

【不做好产品的炒作是耍流氓】

但事实上,在这个年代,撒娇、叫板都无可厚非,因为这是一个眼球年代,关键是你的目的是什么。

我向来不反对炒作,聪明的炒作是艺术,是玩弄公众神经于股掌的高手,也是在这个时代创业必不可少的素养。

但是我有一个基本的标准,那就是产品要真诚。

不重视产品或者做不好产品,搞哗众取宠的炒作,那是毯星。但是,好的炒作再加上好的产品,我认为是Perfect。

我们以这个标准来看看这位少年。

少年名叫周元凯,还曾是2014年上海大学生年度人物,如今华东理工大学博士在读。公司已经完成A轮4000万人民币的融资,估值4亿多。小k智能插座在淘宝搞众筹,吸引了近35万人参与,融资2100多万人民币,这些要比马佳佳之流实在得多吧。

这款智能插座呢,我仔细看了看,也有点意思。智能插座可以实现遥控,在理论上成为智能家居的入口。也就是说,插在上面的家电,可以通过这款产品实现遥控。这就是智能家居的概念,完全不用那么复杂的设计,一款小小的插头也可以实现。

在功能上来说,这款产品和小米的插座各有所长。难怪他要PK雷军。

90后PK雷军,多么让媒体激动的话题。

我认为少年要宣传推广自己的产品,这个路数选对了。

【少年快去创造奇迹】

为什么要PK雷军?

首先雷军的拳法开始有了破绽。

进入2015年,小米在确实有一些冲顶回落的苗头。这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小米一直没能拿出让业内说“哇操”的产品。当年小米第一款手机出来,超高性价比曾经让人们“哇操”过那么一次,之后,各种技术性能的提升小米也没落下,但一直没什么新鲜概念。并且当时的雷军爆得大名,公众期待自然增高,但小米一直未能出新,造成了公众的期望落差。这是小米被唱衰的一个原因。并且在实际数据上,小米的销售量也确实在放缓。而且手机周边包括智能家具系列,也缺乏亮点。

所以说,少年在单品上PK雷军,并非纯粹的吸引眼球。因为小米做的东西太多,少年就做插座,在单品上谁胜谁负还真不好说。

当年雷军做手机出道靠什么?靠的是向乔布斯致敬,大家都觉得是用不到一半的价格拿到了一款接近苹果的手机。从设计到发布会,很多地方拷贝乔布斯,所以才会有雷布斯之称。这个方式让雷军迅速积累了势能,获得了关注。

如今90后PK雷军,我觉得就是轮回或者说自然规律。

就像当年雷军向乔布斯致敬获得关注一样,周元凯这个时候PK雷军,是最快速度获得眼球的方式。管他成不成,反正我的产品已经出来了,也具备和你PK的能力,先把声音喊出去再说。

对于《创客星球》周元凯来说,把这个声音喊出来,营销就成了,后面的事是产品。

一代人来,一代人去,创业亦是如此。不敢说他会胜过雷军,但是行业里出来一位干点实事的90后,还是值得期待。

勇敢的少年啊,快去创造奇迹。

(文/王冠雄 微信号:wang-guanxiong)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那些穿着土鳖的科技界大佬——雷军篇

雷军:诚意是王道

小米雷军:40岁重开始 没什么大不了

从金山到小米,看雷军如何一步步成为“飞猪”

《财经》宋玮对话雷军:我根本来不及焦虑

张小平:雷军品牌术 与牛人并肩而立

您可能还喜欢…

8 Responses

  1. 手无缚鸡之力说道:

    前听到小米的品牌,觉得就是个会炒作营销的国产山寨品牌,那时我一直在用三星。后来13年,我爸想买一台双卡机,市面上还真没啥好的,低端各种华强北山寨,高端就是三星那个很贵的翻盖双面屏的手机,整个市场根本没有几款可以挑,一只手基本能数过来了,反正最后还是买了一台htc,反正没多久就卡的不行,就在这时红米横空出世,极低价配置还超高,而且真心买不到,799黄牛都抄到1200+了,反正最后历经波折买到之后开机,这是我第一次亲自上手miui,之前早有耳闻。半个小时之后就爱上了miui,比那三星,还有当初傻逼的安卓好不知道多少倍,那时我是深刻的体验到miui的好用,从此这种用户粘性让我离不开了,哪怕ios也不想玩。后来逐渐的了解雷军,小米公司,逐渐了解了他们的信仰,情怀,觉得真的这是一家伟大的公司,雷军的人格魅力也如此之高,务实是我对他的第一个评价。后来小米的各种生态链产品发布,很多人说小米要开百货公司了,但我真正的感受到那句“让每个都感受到科技带来的乐趣”真正的意义。虽然说各种生态链产品被黑的很惨,但他们和小米手机一样,在推动着这个行业进步,从这个角度来说小米更像一个搅局者。确实,那些生态链的产品并没有多好,但是真的值这个价的,如果说国外的很多产品是90分的话,小米的这些产品也就70分80分,但其意义就是在于极低的准入门槛可以让更多的消费者体验到还算可以的产品。甚至我有这个感觉,家电界总是说如果你不知道该买什么品牌那就买松下,不会很好也不会很差,价格也很合适。同样的,这个道理对于小米来说也是这样,至少产品是有安全保障,东西也不算太差。举个栗子,面对淘宝上质量参差不齐的充电宝,小米移动电源肯定更有吸引力,哪怕贵一些(其实已经很便宜了)。所以我觉得不能对他要求太高,毕竟这个价格放在这里了。另外miui的不断进步,解决用户痛点,听取用户意见,真的很让我满意,国内最好的第三方rom,应该很多人都没有意见吧,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这是我对miui的评价。另外,米聊的失败深深的让雷总意识到了用户量的威力,所以生态链的布局小米一直走在前列。现在可能看不出来,但五年内整个生态链的布局完毕,一整个商业帝国很可能会让很多人都大吃一惊。

    只说我看到的。情况介绍的比较概略,因为还是不希望让人猜到是谁。
    家人是小米员工,工号80以内。
    原任职于谷歌中国,硕士毕业就进入谷歌的,做到方面负责人。
    谷歌退出中国前原本已经决定跳到某著名投资机构(真的比红杉还耳熟能详),后来和几个业内大佬吃饭被忽悠去见雷军,留在小米。

    以上背景只想说明他是非常非常优秀的。这样优秀的人,在小米的前几年,都保持着单休,每天工作14小时以上,通宵家常便饭的工作节奏,始终充满热情。鉴于他们老板是那样一位高瞻远瞩富有远见的主,领导这么一群员工,这么玩儿命的干,我就觉得小米能行。

    后来我自己创业,发现保持他们那样的状态真难。

    那些说这说那的,你们和小米比比有没有人家优秀,有没有人家努力,业内若没有,那小米比别人强有什么可奇怪的?!

    说说我用小米的经历吧,当年我还在用诺基亚N95,结果在地铁上被人偷了。。。正好之前吃饭看到小米的亲戚在用谷歌手机,觉得很高大上,于是就找了一个,在拿到货之前用了两天一个LG的智能机,用的是天#的系统,难用哭了,用上谷歌手机以后感觉立马不是一个世界了。不久以后被忽悠刷了小米的系统(当时是用最容易换桌面的系统来忽悠我的),发现原来还有这么好用的系统,然后就入了小米的坑直到现在。

    其实小米的崛起绝对是平地惊雷类型的,当时发布米1,我之前还不知道,后来看到有报道说小米公司怎么怎么,当时还觉得这名字起的-.-

    但是一看配置我就傻眼了这跟我刚用三千买的g10基本一致啊,甚至还压过一头,当时就想着上了大学把这个卖了然后还能买个小米……当然这也是当是不懂行,小米的初代产品还是挺粗糙的,但是毋庸置疑的是,米1的发布成功搅乱了市场,把各大厂家的价格线全部下压,用我们比较熟悉的段子说,这一步成功的把大家跟自己拉倒同一水平线(并不是完全一致)。

    然后呢,就应该用丰富的经验打败对手了吧?很可惜,小米是个新公司,没啥经验可以说,所以小米的策略就是宣传(小米青春版啥的)+制造一个“用起来挺好”的第二代产品,于是米2诞生,到现在我也觉得米2是一部挺不错的机器,不漂亮,也不丑,性能够用,尺寸合理,到现在还有不少人用着。通过米2,小米向大家传递一个信息,我的产品实用,高性价比吗。然后慢慢被人接受,在市场内站稳了。而且开始开展手机以外的周边市场。

    到第三代,小米开始尝试摆脱一代二代留下的“只是组装一个好用的手机,没有设计”的负面影响,但是不是太成功,米3算是比较尴尬的一代。但是红米系列一路砍瓜切菜在低端机市场遍地开花。

    到米4,小米已经有了足够的市场认可度,米4也是个不错的产品,红米系列在低端市场也表现良好,这时候大家猛然觉得,小米已经这么大了啊,就跟突然出现了一个庞然大物一样,其实是之前三年小米抓住了机会,而且没犯什么大错误,才能持续的爆发式的增长。

    到了现在第五代,小米已经从4.5代的小米note开始准备摆脱自己“低端”,“只靠性价比”,“只会抄袭”,“没有设计”这一类的标签,而开始准备高中低的三大产品线,目前来看也犯什么错误。同时周边市场也已经成了一定规模,很有潜力。

    所以总的来看,小米的成功其实不复杂,成功的在正确的时间进入行业,先做一个还不错的产品用低价和营销手段开展口碑,然后做一个中规中矩的产品稳固市场,接着发展低端和高端。很简单的策略,但是每一步都不犯错误的执行这很厉害。

    其实小米的产品很优秀,放眼国际品牌在华情况,能稳压小米一头的,也就苹果,三星,大法比较特殊这个先不算,lg,moto现在都不敢说跟小米刚,倒是国内,小米魅族华为打的不可开交。

    但是最优秀的,是他引发了混战,而慢慢的跟别的厂商一起,把科技这个东西真正带进了千家万户,让大家都能体验到科技的快乐,我觉得站在一个商业以外的角度上看,这不失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雷军说小米站在了时代的风口,我觉得是对的。小米发展的五年,也是电商高速发展的五年,中国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五年,所以雷军说小米站在了时代的风口上是对的。

    把时间拉回到2011年:

    2011年十月,小米手机一代正式发布,售价1999,外形是直板全触屏,CPU采用高通1.5GHz双核的处理器,屏幕分辨率480×854,夏普4寸液晶屏,采用专为iPhone供货的台湾TPK生产的电容式触摸组,外壳颜色为黑色,支持更换多款彩壳,1g+4g组合。

    这款手机在今天看来,不值一提,但是在当年可是神机。2011年的中华酷联还是运营商包养着的,你甚至叫不出哪怕一款产品的名字。oppo还在玩全键盘,步步高还在玩音乐手机,金立还在搞语音王。那个时候的安卓霸主还是HTC,诺基亚那年刚刚开始放弃塞班系统。而当年三星赖以成名,并且开始大放异彩的是S2,我们看看S2是什么样的机子:

    三星galaxy s2,2011年7月发布,屏幕480*800,4.3寸,双核1.2ghz处理器,1g+4g内存和存储组合,售价将近5000元人民币。

    在合适的时机,以极致的性能和1999的价格,这才是小米成功的根本,在一个行业转型的关键时期,抓住用户的痛点,以一种无人做过的高效销售模式,做出足够好的产品,并且辅以高效的营销手段,快速打开市场!

    跟我同价位的,我的产品好到吊打你们所有;比我品质好的,你们大部分人根本买不起。

    这导致了我的产品供不应求,我的生产跟不上销售,所以只能利用抢购的模式。当然,也存在小米故意利用期货炒作的嫌疑,但是如果你的产品本身不行,现货都卖不出去,玩期货,那不是找死么?

    今天,有人说小米在抄袭。

    从外观形态上说,今天所有的国产手机,哪个不是在抄袭?而模板无非三个:

    (1)iphone系:圆润的机身,全金属+白带处理,代表是oppo r9和魅族pro 6;

    (2)htc系:全金属机身+弧形背板,代表是华为mate8,中兴天机7、一加2和乐视;

    (3)索尼系:前后双面玻璃+金属中框,iphone 4也是,但那种前后玻璃面板突起的设计在大屏手机时代注定行不通,代表是锤子手机、荣耀8等等。

    小米手机的创新在于商业模式,华为荣耀、魅族、乐视手机、酷派大神、联想乐蒙、中兴努比亚、一加手机、锤子手机……,哪一个不是在学小米,不是在抄袭小米?

    2016年,线下手机销售异常火爆,而当年小米所缔造的线上互联网销售,其火爆程度比今天的线下有过之而无不及。

    今年,最火的国产机是华为,那我们就来八一八华为手机,

    华为第一款被大家记住的机型应该是p6,那已经是2013年了。2015年,华为手机1亿出货量,其中四成是荣耀,荣耀作为华为的廉价粗制滥造板,什么期货,什么耍猴……,比小米有过之而无不及。

    魅族自从阿里注资之后,完全以小米第二的姿态发展;

    乐视,当年的发布会把iso和安卓喷的狗屎不如,最后学miui出了ui;

    乐檬学红米做极致性价比,现在把lenovo从手机领域清除出去了……

    小米做最顶级硬件,最极致性价比,做最人性化定制ui,做最容易让大家参与的销售模式,做最透明的产品销售渠道,做社区,做手机周边……,所有国产手机都在学小米的ui定制、商品销售模式,顶级硬件、机制性价比,做手机周边……

    硬件创新是创新,软件和商业模式创新也是创新,这就是小米成功的根本所在。

    本来想列举当年的手机型号、参数、配置、价格进行对比,却发现当年根本就不像现在,每一款手机你都可以叫出名号、参数、配置、价格,那个时候的中华酷联都是一年出无数的机子,价格也是不同的地方不同价,根本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小米在国内开创了这个先河。

    1

  2. 小特说道:

    先从MIUI说起吧,毕竟MIUI才是小米真正的第一款产品,后面慢慢更。
    2010年中旬小米首先推出基于安卓深度优化的MIUI,对比当时的其它手机厂商真正在系统优化方面用心的除了小米只有HTC,HTC作为世界上收款搭载安卓系统的手机厂商毕竟有先发优势;同期的三星,华为,联想,中兴的手机系统最大的特色就是各种电信运营商的捆绑软件,除非刷机否则还无法卸载,当时手机厂商才是“上帝”,大部分用户都没得选择。
    从10年MIUI诞生至今,MIUI始终保持着每周一更(MIUI分开发版、稳定版几种,稳定版的更新频率要低于开发版)的快速迭代,MIUI能长期保持这样的迭代既得益于小米攻城狮的付出,更重要的在于~~~~~~~小米将用户当做朋友,听取分析用户的意见基础上对MIUI的持续优化;

    小米将用户当做朋友,听取分析用户的意见基础上对MIUI的持续优化;
    小米将用户当做朋友,听取分析用户的意见基础上对MIUI的持续优化;
    单从这种态度就值得友商们学习!

    我相信在系统中内置一个用户反馈功能,从技术上来说国内99.9%的厂商都能做到…………各位米黑打开自己的安卓手机,看看有几个品牌的手机中内置了这种功能!

    首先,是有一位优秀的老板,我们看他的简介:

    雷军:金山软件公司董事长、小米科技创始人、人大代表、著名天使投资人(旗下顺为基金)。投资项目包括:凡客诚品、拉卡拉、卓越、欢聚时代等多达20家知名公司。

    换句话说,雷军的人脉积淀以及丰富的经历,根本就不像一个初创公司的创业者。

    其次,是当时整个手机行业的大背景。

    众所周知,2010年是Apple公司iPhone 4引发智能手机行业质变的一年。同年四月份,雷军成立小米科技,并先以MIUI试探市场。2011年,中国引进iPhone 4并刷爆市场。此时,智能手机的概念开始流行在中国普罗大众的脑海里。也就是说,iPhone 4将智能手机的市场培育成熟了。

    同年的八月份,雷军在798发布小米手机1。

    再其次,是小米手机的定价。

    这个是最为关键,也是让其迅速广为人知的一条策略:高配低价。

    当时,大多数人群对核心数量并没有一个特别明确的概念,普通的消费者基本也不关心。于是,小米利用这一盲区,进行了精准打击。我们看一下参数:

    三星高端手机Galaxy S采用了4英寸分辨率为480×800夏普屏,运行1Ghz单核处理器,价格为:三千人民币以上;而M1采用了4英寸分辨率为480×854夏普屏,运行1.5Ghz双核处理器,价格为:1999人民币。

    比三星的旗舰机还要好,但价格只有其一半,你受得了吗?此时,小米社区内培育出的粉丝,也真正派上了用场。

    第四,小米的销售模式。

    以往,传统厂商『中华酷联』小日子过得比较滋润,大家每年出几款手机,直接丢给电信运营商。卖什么价格对自己没啥影响,售后问题,消费者一般也不会把矛头指向厂商。

    而雷军本人内心里是有一个电商情结的,或者叫『亚马逊情结』。他不想重复传统厂商的老路子,决定要复制创办卓越网时的经验,打造独有的网络一条龙售卖服务(纯YY)。简单的说,就是源头厂商直接卖给消费者,彻底让中间商消失。

    但限于产能(毕竟,当年的小米1能卖的怎样,没有人知道。代工厂不愿意代工,也是可以理解的)以及各种原因(包括营销策略),小米只在特定的日子里放货。中间商的确没有了,但养活了很多黄牛以及依附在黄牛身上的其他人。

    这个模式,让很多消费者产生了极大的安全感:官方的定价与最终售价保持一致(透明)。

    这你受得了吗?所以,当时的小米一炮走红(特指在普通人群中)。爱谁谁,知道吗?爱谁谁,谁都不惯着。

    我记得M2发布的时候,我老家的一个朋友把雷军的发布会转到了自己的空间,并艾特我看看,说了一句:真牛逼!

    这就是小米崛起的四大因素,抛开时代,或早或晚,小米的估值应该都会降低一个档次。

    最后,我想多说一句,不愿意看的直接跳过这一段。

    任何一家公司能成长起来,必然有着过人手段。像黎万强写得《参与感》,我觉得读一读也不错,但千万别顺着黎的思路去了解一家快速增长的公司。

    参与感,小米的确曾经给过我们这种机会。可惜的是,那是很久之前了。现在,小米社区比草榴都和谐。这你受得了受不了?

    小米成功的主要秘诀,还是因为便宜。全球去看,五年前的M1真是最便宜,又看起来很高端的手机了。

    其他呢?什么参与感乱七八糟的,都是概念,都是为了营造高端形象的营销手段而已。至于雷军说的『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很明显是自谦之词,自然有得意的成分在内,但主要还是说小米时间赶得巧——苹果、三星培育成熟了智能市场,而国产传统品牌商又懒惰之极。像是金庸武侠小说的主角,集各种机缘巧合外加自身努力于一身,成为中国品牌的新力量,你不得不佩服。

    关键的是,若是李军、张军去创办小米,估计代工厂都很难谈下来。

    用信息透明、对称打破行业传统上的信息不透明、不对称。

    如何击败小米?小米模式成功的关键在于信息透明,小米的定价方式、渠道手段都依赖信息透明来打破信息不对称,凸显自己超高的性能性价比来赢得用户。那么华为们怎么办?对,要击败小米最关键的因素居然这么简单——搅乱小米的信息传递渠道、让信息重新变浑就可以了!

    看:立马就来了!

    我当年在腾讯网上看新闻的时候,无意发现了企业家雷军的专栏。里面讲述雷军的商业传奇和雷军要做手机的事。当时看了之后,才去关注雷军的手机。当时的雷军宣称这是他最后一次创业。当时确实被手机的配置震撼到了,双核在当时不可想象,这么大电池还有新的系统,在我眼里它是当时最好的手机。于是我的第一部手机就是小米。 后来出现了很多事件,比如胶水CPU和重启门,但丝毫没有影响它的销量。
    小米销量突破百万的时候,那时的手机厂商根本不信,都在嘲笑雷军。可是后来你懂的。
    小米1吸引了一些发烧友,也成功定义了性价比。虽然带着很多问题,小米1依然推出了很多机型,我感觉雷军的营销策略很好,当时主打青春产品,消费者都是年轻人,这成功推动了销量,创造了奇迹。
    不过小米一直都是伴随着问题,我当时的小米1经常自动重庆,但是我经常刷系统,从最初的安卓2.3到后来的安卓4.0,再到后来的安卓4.4.最后我换了手机,这手机陪伴了我两年半。小米也越来越被大家熟知,MIUI也越来越好用。‘
    我现在理性多了,小米在我心中依然是个很好选择。

  3. 李想说道:

    1.小米成功最大的因素还是雷军。一个在福布斯富豪榜上排第四的天天过得跟创业者似的。别说排行前十的,就是前一百的能保持他那种初创者般的激情和习惯的也是屈指可数。毕竟雷军同志10年前的身家就足以隐退当当风投大佬指点江山了。
    2.炒作能力大家也是有目共睹,不管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反正就在科技头条常年蹲着,时不时还来点”are you OK",不过话说回来一个80年代能考上武汉大学的人,真不知道“are you OK"怎么用?那段时间各大名校的出国热不比现在冷,直到那个年代末遇到著名了“你懂的”才稍微那啥一点的。
    3.团队执行效率,这就不说了,IT行业的命门就是创意到产品问世的速度,多少老牌大厂被拍死在沙滩也不外乎就这个坎,执行效率低也就算了,还内讧,同品牌不同产品线之间一通乱斗,甚至和其他品牌联合起来干,比如某日本大厂商的XX部门为了夺嫡联合某韩国厂商的电视部门干自己家的电视部门。。。不死你死谁。可以说雷军要想在小米和金山系中成立一个全新产品的研发团队,从宣布到直接抓人员组建再到正式开工,一周时间就足矣,其他哪个大公司能做到,一周时间还不够起草议程的。

    1.先聚粉,后做事

    黎万强那本《参与感》虽然明显被过誉了,但还是强烈推荐一看,最大的意义是通过这本书复盘了小米做事的一个逻辑,就是以用户为中心。然而之所以让用户参与到公司的很多决策中,根本原因其实并不是在于相信用户的决策多么正确,而是对于参与过的用户来说,小米就获得了一个脑残粉,就有人帮你滋滋不远的背书。

    小米在手机出来前就已经聚集了足够量的粉丝,就相当于多了大量的核心消费群体和人肉广告。

    2.高性价比

    对于我个人来说,小米引起我注意的一点就是极高的性价比。在市面上品牌安卓手机还基本是4000块以上价格的时候,小米的出现简直惊为天人。和山寨机一个水平的价格,但无论设计还是品控都完胜,还是个正经的品牌。对小米再不屑,都不能否认小米的性价比。要知道很多人说小米品控差,都是拿着小米跟5000块钱的三星去比。

    3.雷老板高超的讲故事能力

    这个讲故事不只是给用户讲故事,事实上这点并不算多么好,很多互联网和硬件公司的老板都比雷老板好的多。我要说的主要是给资本讲故事的能力。小米从最早什么影都没有就融来4100万美元,再到上一轮的11亿美元,这个融资能力可能除了雷军以外能做到的已经屈指可数。持续的资金是保持小米过去几年高速发展的基石。

    基本小米能做到今天,这三点缺一不可

    1.起点高。小米从创立时就不是普通的创业公司。雷军是中国第一批互联网人,其他合伙人也都是厉害人物,再加上雷军本身的投资人属性,有人有钱有关系。
    2.产品一炮打响。“口碑、专注、极致、快”放在小米1上表现得淋漓尽致。配置爆表,系统好用,营销新颖,就算是最受人诟病的工业设计在当时看来也算是小清新。当时的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还在教育阶段,出来这么个眼前一亮的品牌和产品,大家当然关注。小米1发布第二天我所在的一个计算机交流群谈到小米都在说:给力给力给力,时尚时尚时尚,买买买,balabalabala。。。
    3.后续没让用户失望。新品牌怕就怕在没后劲,产品不成熟,新产品让人失望。这些问题小米都躲开了。小米1虽然有重启门等,但没有让人不能用的大毛病,我的小米1就用了3年半还没坏;小米2更是把小米的品牌打出来了,也提高了市场占有率,我一直认为,米1和米2的用户可能是品牌忠诚度最高的用户群了,买了米1的用户,是对小米的信任,买了米2的用户,体验到了小米巅峰期中评价较高的产品,最可能成为种子用户。
    4.把握住了市场。雷军说的对,过去的五年,是属于小米的五年,至少在中国手机市场中。可能今后,再也没有一个手机品牌能够持续打造爆款手机了。年轻人往往是新技术的最先试探者,可年轻人的能力却不允许他们尝试新事物。小米的出现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准确的市场定位,充足的用户群,让小米在智能手机市场初期成功圈地,大大增加了用户基数,也让小米在像15年的窘境中不至于输得太惨。

    我们全家之前一直是大人用三星,小孩都用苹果。但是,去年有一天,我妈参加同学聚会回来,突然问我知不知道有个手机叫小米,我还挺奇怪的,问她怎么了,她说,这个手机是现在最好的手机了(˶‾᷄ ⁻̫ ‾᷅˵)可流行了呢。我开始还说这个没你的三星好,我妈说,不可能,人家我们同学现在都用小米,肯定好,不好能都用么⋯⋯之后又明示或暗示好几次让我给她买小米手机,后来我就给她买了一个。
    没想到,我妈用上了小米手机,我三姨也要,我又买了个,然后我二姨说你俩手机一样的啊?我妈和我三姨就显摆一下,人家我们这是小米手机(o´ω`o)ノ然后我二姨说给我也买一个⋯⋯后来我老姨说一起买俩吧,我也要。再然后是我妈同学,同事,广场舞同伴⋯⋯所以有一阵,我就是小米代购啊⋯⋯
    我妈她们最喜欢的是前置摄像头直接美肤的功能⋯⋯
    和可以各种炫耀我这个手机上牌子,小米的⋯⋯

    小米刚开始是创造了一种特殊的商业模式。
    然后在米3的时候迷糊了一阵。
    所以除了米1明显不成熟外,米2/4/note都是很成熟的产品。
    基本上那么说,只要你愿意,在任何电子消费品,特别是有巨大市场的地方复刻这一套都可以。

    例如如果你做笔记本,别的不说配置要中等偏上,外形设计要好,价格要低。然后要拼出货量,打品牌。出货的时候可以不配系统,然后说我们的用户都是发烧友。。

    因为毕竟“屌丝”(就消费能力而言,不存在贬义)是社会中的大多数,他们喜欢流畅的系统,喜欢高清的拍照,喜欢看视频,但是对于他们的需求来讲,能基本满足需要的苹果和三星相关配置,价格太高,吐槽下三星,把国人当傻子,品牌溢价如此高。
    而小米的出现,合理的价格,不错的配置,还算凑合的体验,收到了广泛追捧,虽然大部分工作了有了积蓄,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换了小米,答主就是红米,米3,果6s,虽然红米是个暖手宝,但依然认为,这个价格能有这样的体验,非常不错,而且促进手机市场的变革,更手机更亲民。
    ————吐槽下某部门统计平均收入的技术含量,和平均月入10万的知乎,我始终认为,能抓住社会大多数的企业一定能成为牛。哄哄的企业。等小米的生态链,等小米笔记本,汽车,我也许不会买,但我想看它搅局,替我教训那帮走政治不走市场的,在大陆横行的各行业原巨头大爷们,该变回孙子了!

    松下有一套称为“自来水”哲学的思想–他们认为做产品,就是把大众需要的东西,做得像自来水一样方便便宜,让消费者都买得起。这个理念是很有道理的,在产品供不应求的时代,产品很贵,把产品做的更好用,更实惠,让大家都买得起,能解决消费者最核心的需求。

    正如排名第一的答案中所说,小米1刚发布的年代,智能机的价格是很高的,动则三四千的价格不是普通人能接受,而且由于硬件和操作系统的不成熟,低价的手机使用体验又很差。小米通过各种成本控制的手段,尤其是渠道模式的创新,以及新盈利模式(配件,粉丝经济)的探索,把智能机的价格拉低了一个水平,在一个大众消费者可以买得起的价格,而且不低的配置和MIUI ROM优化良好的先天优势,让产品的表现力几乎不属于国际品牌的旗舰机,解决了用户最关注的两个痛点–稳定性和价格

    当然好的产品不是全部,其在营销上的创新和尝试也功不可没,但个人认为这些都不是主要原因,终究其根本还是解决了用户的基本需求,用“自来水”哲学来解释就是小米让用户以便宜的价格买到了好产品。

    然而今非昔比,现在的市场环境已经不再是供不应求的年代,买不起的问题不复存在,“自来水”哲学在这个时代的手机行业也不再适用,行业的发展已经让千元机都能满足稳定流畅的日常使用需求,因此魅族等其他模仿米式营销的互联网手机品牌,也没有当初小米般突飞猛进。

    那个时代过去了,市场环境的改变那套玩法已经不适用,根据行业检测机构的分析报告,2015年小米在各层级市场的份额都有所下滑,随着行业的演变,消费层级在递增,大量原有的用户转向了苹果,华为等品牌,而中低端市场又有大量的品牌杀入,竞争异常激烈。

    所以小米是站在风口上,小米的成功有自身的原因,也有很大一部分是时代使然,小米的成功不但不能复制,而且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那一套模式也面临着激烈的挑战

  4. 李想说道:

    1.小米成功最大的因素还是雷军。一个在福布斯富豪榜上排第四的天天过得跟创业者似的。别说排行前十的,就是前一百的能保持他那种初创者般的激情和习惯的也是屈指可数。毕竟雷军同志10年前的身家就足以隐退当当风投大佬指点江山了。
    2.炒作能力大家也是有目共睹,不管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反正就在科技头条常年蹲着,时不时还来点”are you OK",不过话说回来一个80年代能考上武汉大学的人,真不知道“are you OK"怎么用?那段时间各大名校的出国热不比现在冷,直到那个年代末遇到著名了“你懂的”才稍微那啥一点的。
    3.团队执行效率,这就不说了,IT行业的命门就是创意到产品问世的速度,多少老牌大厂被拍死在沙滩也不外乎就这个坎,执行效率低也就算了,还内讧,同品牌不同产品线之间一通乱斗,甚至和其他品牌联合起来干,比如某日本大厂商的XX部门为了夺嫡联合某韩国厂商的电视部门干自己家的电视部门。。。不死你死谁。可以说雷军要想在小米和金山系中成立一个全新产品的研发团队,从宣布到直接抓人员组建再到正式开工,一周时间就足矣,其他哪个大公司能做到,一周时间还不够起草议程的。

    1.先聚粉,后做事

    黎万强那本《参与感》虽然明显被过誉了,但还是强烈推荐一看,最大的意义是通过这本书复盘了小米做事的一个逻辑,就是以用户为中心。然而之所以让用户参与到公司的很多决策中,根本原因其实并不是在于相信用户的决策多么正确,而是对于参与过的用户来说,小米就获得了一个脑残粉,就有人帮你滋滋不远的背书。

    小米在手机出来前就已经聚集了足够量的粉丝,就相当于多了大量的核心消费群体和人肉广告。

    2.高性价比

    对于我个人来说,小米引起我注意的一点就是极高的性价比。在市面上品牌安卓手机还基本是4000块以上价格的时候,小米的出现简直惊为天人。和山寨机一个水平的价格,但无论设计还是品控都完胜,还是个正经的品牌。对小米再不屑,都不能否认小米的性价比。要知道很多人说小米品控差,都是拿着小米跟5000块钱的三星去比。

    3.雷老板高超的讲故事能力

    这个讲故事不只是给用户讲故事,事实上这点并不算多么好,很多互联网和硬件公司的老板都比雷老板好的多。我要说的主要是给资本讲故事的能力。小米从最早什么影都没有就融来4100万美元,再到上一轮的11亿美元,这个融资能力可能除了雷军以外能做到的已经屈指可数。持续的资金是保持小米过去几年高速发展的基石。

    基本小米能做到今天,这三点缺一不可

    1.起点高。小米从创立时就不是普通的创业公司。雷军是中国第一批互联网人,其他合伙人也都是厉害人物,再加上雷军本身的投资人属性,有人有钱有关系。
    2.产品一炮打响。“口碑、专注、极致、快”放在小米1上表现得淋漓尽致。配置爆表,系统好用,营销新颖,就算是最受人诟病的工业设计在当时看来也算是小清新。当时的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还在教育阶段,出来这么个眼前一亮的品牌和产品,大家当然关注。小米1发布第二天我所在的一个计算机交流群谈到小米都在说:给力给力给力,时尚时尚时尚,买买买,balabalabala。。。
    3.后续没让用户失望。新品牌怕就怕在没后劲,产品不成熟,新产品让人失望。这些问题小米都躲开了。小米1虽然有重启门等,但没有让人不能用的大毛病,我的小米1就用了3年半还没坏;小米2更是把小米的品牌打出来了,也提高了市场占有率,我一直认为,米1和米2的用户可能是品牌忠诚度最高的用户群了,买了米1的用户,是对小米的信任,买了米2的用户,体验到了小米巅峰期中评价较高的产品,最可能成为种子用户。
    4.把握住了市场。雷军说的对,过去的五年,是属于小米的五年,至少在中国手机市场中。可能今后,再也没有一个手机品牌能够持续打造爆款手机了。年轻人往往是新技术的最先试探者,可年轻人的能力却不允许他们尝试新事物。小米的出现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准确的市场定位,充足的用户群,让小米在智能手机市场初期成功圈地,大大增加了用户基数,也让小米在像15年的窘境中不至于输得太惨。

    我们全家之前一直是大人用三星,小孩都用苹果。但是,去年有一天,我妈参加同学聚会回来,突然问我知不知道有个手机叫小米,我还挺奇怪的,问她怎么了,她说,这个手机是现在最好的手机了(˶‾᷄ ⁻̫ ‾᷅˵)可流行了呢。我开始还说这个没你的三星好,我妈说,不可能,人家我们同学现在都用小米,肯定好,不好能都用么⋯⋯之后又明示或暗示好几次让我给她买小米手机,后来我就给她买了一个。
    没想到,我妈用上了小米手机,我三姨也要,我又买了个,然后我二姨说你俩手机一样的啊?我妈和我三姨就显摆一下,人家我们这是小米手机(o´ω`o)ノ然后我二姨说给我也买一个⋯⋯后来我老姨说一起买俩吧,我也要。再然后是我妈同学,同事,广场舞同伴⋯⋯所以有一阵,我就是小米代购啊⋯⋯
    我妈她们最喜欢的是前置摄像头直接美肤的功能⋯⋯
    和可以各种炫耀我这个手机上牌子,小米的⋯⋯

    小米刚开始是创造了一种特殊的商业模式。
    然后在米3的时候迷糊了一阵。
    所以除了米1明显不成熟外,米2/4/note都是很成熟的产品。
    基本上那么说,只要你愿意,在任何电子消费品,特别是有巨大市场的地方复刻这一套都可以。

    例如如果你做笔记本,别的不说配置要中等偏上,外形设计要好,价格要低。然后要拼出货量,打品牌。出货的时候可以不配系统,然后说我们的用户都是发烧友。。

    因为毕竟“屌丝”(就消费能力而言,不存在贬义)是社会中的大多数,他们喜欢流畅的系统,喜欢高清的拍照,喜欢看视频,但是对于他们的需求来讲,能基本满足需要的苹果和三星相关配置,价格太高,吐槽下三星,把国人当傻子,品牌溢价如此高。
    而小米的出现,合理的价格,不错的配置,还算凑合的体验,收到了广泛追捧,虽然大部分工作了有了积蓄,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换了小米,答主就是红米,米3,果6s,虽然红米是个暖手宝,但依然认为,这个价格能有这样的体验,非常不错,而且促进手机市场的变革,更手机更亲民。
    ————吐槽下某部门统计平均收入的技术含量,和平均月入10万的知乎,我始终认为,能抓住社会大多数的企业一定能成为牛。哄哄的企业。等小米的生态链,等小米笔记本,汽车,我也许不会买,但我想看它搅局,替我教训那帮走政治不走市场的,在大陆横行的各行业原巨头大爷们,该变回孙子了!

    松下有一套称为“自来水”哲学的思想–他们认为做产品,就是把大众需要的东西,做得像自来水一样方便便宜,让消费者都买得起。这个理念是很有道理的,在产品供不应求的时代,产品很贵,把产品做的更好用,更实惠,让大家都买得起,能解决消费者最核心的需求。

    正如排名第一的答案中所说,小米1刚发布的年代,智能机的价格是很高的,动则三四千的价格不是普通人能接受,而且由于硬件和操作系统的不成熟,低价的手机使用体验又很差。小米通过各种成本控制的手段,尤其是渠道模式的创新,以及新盈利模式(配件,粉丝经济)的探索,把智能机的价格拉低了一个水平,在一个大众消费者可以买得起的价格,而且不低的配置和MIUI ROM优化良好的先天优势,让产品的表现力几乎不属于国际品牌的旗舰机,解决了用户最关注的两个痛点–稳定性和价格

    当然好的产品不是全部,其在营销上的创新和尝试也功不可没,但个人认为这些都不是主要原因,终究其根本还是解决了用户的基本需求,用“自来水”哲学来解释就是小米让用户以便宜的价格买到了好产品。

    然而今非昔比,现在的市场环境已经不再是供不应求的年代,买不起的问题不复存在,“自来水”哲学在这个时代的手机行业也不再适用,行业的发展已经让千元机都能满足稳定流畅的日常使用需求,因此魅族等其他模仿米式营销的互联网手机品牌,也没有当初小米般突飞猛进。

    那个时代过去了,市场环境的改变那套玩法已经不适用,根据行业检测机构的分析报告,2015年小米在各层级市场的份额都有所下滑,随着行业的演变,消费层级在递增,大量原有的用户转向了苹果,华为等品牌,而中低端市场又有大量的品牌杀入,竞争异常激烈。

    所以小米是站在风口上,小米的成功有自身的原因,也有很大一部分是时代使然,小米的成功不但不能复制,而且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那一套模式也面临着激烈的挑战

  5. 牛顿泽森说道:

    天时: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的风口

    地利: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手机市场之一。

    人和:雷军强大的个人能力,以及在金山积累的巨大人脉。这一点看似不起眼,其实特别重要,而且算得上是第二重要的因素。雷军之于中国互联网绝对算得上是教父级别的人物,小米从诞生之日起就是含着金汤勺出生的富二代,君不见当初多少互联网大佬为之站台,并提供互联网渠道支持,而在中国互联网,渠道为王是实实在在的真理。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条;低价。或者说叫着性价比,这个不言而喻,当时小米出来的时候,性价比巨大的冲击是能够真真切切感受到,这也是大部分成功企业能够快速崛起的根本。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跟小米很类似的企业:神舟电脑。与小米相比,他少了人和这个重要的条件,所以成就要小很多,但依然相当成功了。

    很多人也许对神舟不以为然,但提起一件事,也许你的看法会转变一些…大概10多年前,当时还很弱小的神舟老总吴海军放出豪言,以后的中国电脑市场只会有联想与神舟这两个品牌,当时很多人觉得他狂妄自大,包括我,不过没过几年,他的预言就实现了…(靠得只是那句xxxx元,神舟电脑抱回家…)

    我记得好像小米也说过未来的中国手机市场,只有小米与…..

    最后在说个十分有意思的事儿:在小米手机刚刚露出消息的时候,公关稿,基本都要打魅族的擦边球…套路嘛,无非是魅族也不错,但小米xxx或者 小米PK魅族xxxx…后来嘛…大家都知道形势就完全逆转了,估计现在小米早瞧不上魅族咯…

    只所以会知道这些,只因为,其实我是个魅族粉丝…当年常常搜魅族新闻,在某个时间段突然就出现了魅族的新闻后面就开始跟着小米了….也由此就关注到了小米…我敢断言,小米的早期粉丝中绝对会有一部分原来的潜在魅族手机用户,比如我当时就想如果买不起魅族…小米好像也很不错

    1、定位。这个非常牛。定位就是占领消费者的心智(好吧,这句话神仙们说了太多,我是说给小白的),在消费者心目中寻找到一个恰到好处的位置:1999元,你能买得起的第一部XX的手机。结果是什么?在有名的机器里是最便宜的;在便宜的机器里是最有名的;在既有名又便宜的机器里是最好的。(关于名气,我一会再说)占领的是谁的心智?一大票眼馋苹果三星却高攀不起的学生和年轻白领,以及三四线城市的青少年们——就是大家常说的“屌丝”。

    2、营销。都知道小米的营销好,为什么好?怎么好?小米的营销不是因为营销带来了多大销量,而是通过各种的炒作、装B、饥饿营销(说到饥饿不得不提,很多人说小米在抄袭乔布斯饥饿营销。其实所谓的饥饿营销并不是故意不投放到市场,而是因为供应链的问题没有那么多产品,小米、苹果都是如此,而后面学小米的绝大多数厂其实不然,没看清本质盲目跟风而已),把小米这个本来很廉价的破手机(不信用小米1的同学请举个手)包装成和iphone一样知名的手机,然而不要4999、3999只要1999,你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在定价和性价比占领了消费者心智的基础上,豪华360度无死角的装逼式花样吹牛逼,让用户觉得很有面子。就像凤姐说她在世界五百强工作,只吃五百强餐饮企业(肯德基),坐几亿元的车(地铁)一样。这样用户不会被耻笑。大企业,有保证有面子。

    小米的营销不是为了销售手机,而是为了消除购买者的心理障碍。

    很有意思,雷布斯说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这话简直成了互联网新一轮泡沫的号角。很多猪真的去山崖等风了。殊不知让小米的风是自己吹的

    3、第三点是第二点里的一个特例:水军。水军一般用于营销,而小米的水军除了灌水营造声音外,还去做演员,排几百米队伍抢购小米手机。你真的以为会有这么多人排队去买其实在互联网圈外并不是很知名的雷军做出来的一个看似很山寨苹果的低价手机?小米初期的销量基本上除以50有点保守除以100有点过激。大批的水军刷单和五毛,就造成了虚假繁荣,进一步促成了社会关注和消费者的踏实。

    剩下的什么粉丝经济——刚开始卖手机时有个p粉丝啊;qq空间广告都不主要了。上面三个因素促成了小米初期的崛起,后面雷布斯还是很强大的,很快补齐了供应链、迭代了OS、渠道。让飞上天的猪可以歇脚。后面资金到位,产品继续开发,粉丝经济崛起,牛逼继续吹,圆了。

    虽然我不认识雷布斯和老罗,但是还是蛮心疼心地单纯的罗永浩的。

    小米的成功,关键靠满足用户不断出现的需求,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对智能产品性价比的期望!

    学小米的人很多,用小米思维来做互联网产品的企业也不少。但与此同时,用小米思维方法来做手机,不论是金立投资的独立团队IUNI的有品青年,还是后来360主打安全的奇酷,似乎都没有小米那么成功(当然这也与所处市场环境有关)。小米的成功似乎也印证一句话: 机会永远只属于有准备和敢创新的人。

    雷军曾在多个公开场合坦言,自己想做手机并不是一时兴起的想法,而是酝酿了很多年。而作为一种全新的营销方法,小米初期的成功无不与创新有关!如果我们错失了过去的机会,那么我们就应该准备投资未来,在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微信独霸天下的时代,未来有什么不可能呢?所以关键是现在及未来我们做什么。

    雷军说,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很多人觉得小米很火是因为他们的手机,当然它的大火也确实如此。2011年8月16日,小米以1999元的售价推出了高性价比小米1,并需要排队抢购,顿时引爆整个互联网,这毫无例外成为营销史上的经典。但人都知道,小米其实是靠做MIUI起家的,这才是他们的第一款拳头产品,也是他们积累种子用户的产品,而MIUI在小米1发布之前,在刷机的发烧友圈就有了很高的知名度。
    小米的营销做得很不错,但他们的饥饿营销也遭无数吐槽,然而后来很多国内公司都在学习他,包括IUNI、华为荣耀等。除了荣耀依托华为强大的技术背景,如今可以和小米一拼高下,剩下的似乎都成不了他的对手。问题的关键在于,小米初期之所以能玩得起饥饿营销,不是因为饥饿营销本身,而是因为他的产品切切实实贴近了用户的需求,极大的解决了当时手机行业的痛点:安卓系统体验普遍糟糕,手机价格高居不下,手机物不美价不廉。
    作为一个手机行业的“搅局者”,饥饿营销让小米赚足了眼球,也引来了很多非议,但这都不影响他的成功。当然,他的成功本质上也和饥饿营销关系不大,而在于它能够用互联网思维来做产品。至于什么是互联网思维,不同公司有不同看法,只有鬼才会给它下一个定论呢。当然我们从小米早期的发展可以看出,它的营销逻辑基本上是这样的: 用户调查—内容制作—渠道投放—数据测试—调整优化,这也是圈内知名互联网营销教学网站踏浪100所提倡的营销思维。

    为什么小米的做法基本逻辑是这样?据小米联合副总裁黎万强在《参与感》一书中所说,小米在创建初期,完全是通过用社区的方式,调动100个原始核心用户来参与MIUI产品的体验和开发,这过程本身就包含了了解用户,而这也调查用户需求的一种手段,并且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然后通过小米社区里发烧友的建议与开发,更新迭代了很多不同的版本,每个版本都加入了很多发烧友所需要的功能。
    也就是说,小米的产品思路与传统企业先产品后营销不同,他更注重的是满足目标用户(手机发烧友)的体验,他更看重用户需求,然后用满足用户的需求来开发产品。我们观察小米后来的产品,也无不如此。它们建立在充分的用户调查基础上做出来的,而不是一味的没经过调查就“我觉得用户需要什么”而做什么,自行脑补用户的需求,然而实际上用户可能根本不关心!和我没关系,Who cares!

    国内知名的广告人,知乎大号“创意很关键”运营者,关建明先生,在谈到如何让用户来买他所在医院的植牙服务时提到,“为了激发共鸣,我花不少时间和顾客聊”,这是真正实打实的了解用户需求。如果你能让顾客认同你的服务,让顾客觉得你的服务能解决他们的诉求,你就成功了。
    所以小米的成功,其实是用户需求的成功,用户在小米这里得到了其他公司或产品不能给的体验,小米只不过是做了一件一个企业应该做的事而已。举个例子,关于MIUI的,它每个星期五准时推出升级版本,不断优化,满足用户的期待。我们姑且不说这件事效果如何,但放眼望去,国内似乎再也找不到一家如小米这样的公司,愿意为了用户去很有耐心的坚持做这样一件事。

    用户不是傻逼,而商人如果没有企业家精神,那他本质上也注定也只是个唯利是图的商贩。所以,在互联网时代,只有懂得用户的需求,根据用户的诉求去开发产品,才能真正越走越远!

    第一是中国移动互联网的+智能手机的大势。
    第二苹果和富士康以及各个供应商带来了成熟的生产技术和模式让没有工厂的小米造高性价比手机成为可能。
    第三 靠电商这种新颖的销售手段和营销模式(也包括控制成本和库存的手段)
    第四 “万基米” 小米成立最早做的是miui
    第五 小米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发展可参考腾讯和亚马逊模式)
    第六创业者本就是一群有资历、有人脉、有经验的IT大佬

    一个公司能成功,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楼上很多知友分析都很到位,我就不赘述了,不过我觉得小米能起来,它的口碑营销功不可没。刚看过《参与感:小米口碑营销内部手册》,我来简单介绍下小米的口碑是怎么做起来的吧~

    让用户有参与感

    雷军曾说过一句名言:台风来的时候,猪都会飞。
    问题是台风从哪里来?在本书的序言里雷军告诉大家:

    猪会飞的背后,参与感就是“台风”。

    用户的参与感是小米最核心的理念,小米通过参与感完成产品研发,营销推广,使小米成为年轻一代爱用的手机。

    那么小米是怎么构建参与感的呢?

    构建参与感,就是把做产品做服务做品牌做销售的过程开放,让用户参与进来,建立一个可触碰、可拥有,和用户共同成长的品牌 。

    这里作者总结了参与感三三法则:三个战略,三个战术。
    三个战略:做爆品,做粉丝,做自媒体。

    “做爆品”是产品战略。产品规划阶段要有魄力只做一个,产品线不聚焦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资源太分散会导致参与感难以展开。

    “做粉丝”是用户战略。参与感能扩散的背后是“信任背书”,首先让员工成为产品品牌的粉丝,其次要让用户获益。功能、信息共享是最初步的利益激励,其次是荣誉和利益,只有让企业和用户双方获益的参与感才可持续。

    做 “自媒体”是内容战略。互联网的去中心化已消灭了权威,也消灭了信息不 对称,做自媒体是让企业自己成为互联网的信息节点,鼓励引导每个员工每个用户都成为“产品的代言人”。建议遵循“有用、情感和互动”的思路,避免信息过 载,每个信息都要有个性化的情感输出,引导用户来进一步互动分享。

    三个战术:开放参与节点,设计互动方式,扩散口碑事件

    “开放参与节点”,把做产品做服务做品牌做销售的过程开放,筛选出让企业和用户双方获益的节点,双方获益的参与互动才可持续。

    “设计互动方式”,根据开放的节点进行相应设计,互动建议遵循“简单、获益、有趣和真实”的设计思路,互动方式要像做产品一样持续改进。

    “扩散口碑事件”,先筛选出第一批对产品最大的认同者,小范围发酵参与感,把基于互动产生的内容做成话题做成可传播的事件,让口碑产生裂变,影响十万人百万人更多地参与,同时也放大了已参与用户的成就感,让参与感形成螺旋扩散的风暴效应。

    最典型的就是MIUI系统的参与感构建:

    2010年8月16日,MIUI第一个版本发布,只有100个用户,是从第三方论坛“人肉”拉来的。

    而2011年8月16日,MIUI发布一周年,凭借用户口碑,没有投入一分钱广告,没做任何流量交互,已经有了50万用户。

    从“参与感三三法则”来看:

    1.“开放参与节点”,小米除了工程代码编写部分,其他的产品需求、测试和发布,都开放给用户参与了;这种开放,是企业和用户双方获益的,小米根据用户意见不断迭代完善产品,用户也拿到了自己想要的功能和产品。

    2.“设计互动方式”是基于论坛讨论来收集需求,固定的“橙色星期五”每周更新

    3.“扩散口碑事件”有基于MIUI产品内部的鼓励分享机制,也有集中资源所做的口碑事件,小米为最早参与测试的100个用户,拍了个微电影《100个梦想的赞助商》,是参与感的“放大器”,参与感的顶点就是成为明星。
    产品做到极致

    我们都知道产品是1,营销手段是1后面的0,没有好的产品,营销再厉害也是无用功。

    比如小米的包装盒:

    ——一个包装盒能承受两个胖子的重量,这也是没sei了。

    文案清楚明白

    小米的文案策划也很有效,只有两个要求:
    一要直接,讲大白话,让用户一听就明白;
    二要切中要害,可感知,能打动用户。
    其实就是考虑一个场景,在哪个当下会向朋友怎么推荐。

    小米的产品点分为卖点和噱头,卖点是用户愿意为之掏钱的,噱头是有意思但用户不会为之掏钱的。卖点定义分为两类:一级卖点和二级卖点。一级卖点只有一个,这样用户才记得住,如果你说三到四个就等于没说。二级是辅助描述一级的,一般有两到三个。

    比如小米手机和小米活塞耳机。

    ——文字简练画面简单,既清楚明白又能打动人心。

    其实撇开小米的营销不谈,我觉得小米最厉害的一点是:
    它引发了混战,慢慢的跟别的厂商一起,把科技这个东西真正带进了千家万户,让大家都能体验到科技的快乐。(引用某位知友的话)
    记得小米手机出现之前,市场上智能手机动辄大几千,反正我这种家境一般,对手机功能要求不高的学生党是不会买的,小米开创了高配低价的先河,把很多厂商拖下水,从而让更多的人都能买到适合自己的手机。

    雷军说过要让所有人都享受到科技的乐趣,也许真的能做到呢~

    几句题外话:
    我是在百度阅读上看完这本书的,文字平实,案例丰富,每个章节都有相应的海报,非常吸引人。

    我基本是在上下班的路上看完的,要知道这个时间段得随时关注车到哪站,注意力很不集中,即使这么随意地看也没有“断片儿”的感觉,看起来一点不费劲。

    就像雷军想让所有人都享受到科技的乐趣一样,作者黎万强(小米联合创始人)也做到了让所有人都享受到知识的快乐。
    2010年作为刚刚考到大学的高中生,买的第一部手机是诺基亚N97,万没想到这是诺基亚跌落神坛之作。

    那个时候苹果手机已经悄然进入视野,但还是不够火热,那个时候电视上经常播iPhone的广告,记得最经典的广告词就是“内有10w个应用程序,几乎可以做任何事情”,而那个时候国产是山寨机大行其道的时候,说句实话,那个时候的山寨机仿的诺基亚,和真诺基亚相比几乎分不出来。

    到了大学,当时办个网送手机,都是中兴华为的合约机,那个机子要多烂有多烂,后来300块卖给收手机的人了。其实,华为中兴比小米起家早,但是无奈两者都是都想抱运营商大腿,没有探索出现在的销售方式,在系统上也不做钻研,那个时候各大手机的生产厂商都是把手机当做打电话的工具来制造的,没有那种野心。

    就在那个时候时候iPhone4开始风靡全国,大家似乎都发现了手机的另一个作用,但各大厂商还是不愿做出改变,依然做那种烂大街的货。到2011年上半年,小米出了一款视频介绍自己的产品在网上广为流传,小米这一概念开始逐渐进入消费者的视野。与此同时,HTC和三星也发掘到了智能手机的重要性,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旗舰,看看那个时候的华为,酷派,中兴,依然我行我素搞烂货。

    但是,三星,HTC那时也是和苹果一样,准备做高端机领域。诚然,HTC那个时候有短暂的辉煌,但HTC万万没想到居然会如此的短暂。这和当时安卓系统的天然缺陷有关,HTC就像一个小孩子,尝到了一口糖水,以为获得了整个甘蔗地。

    那个时候,雷军发现了安卓的缺陷,开始开发MIUI系统,现在我们看来安卓机都是赛硬件,但是当时小米最强的就是MIUI,雷军自己都说花了一年时间专门做系统。现在依然还有很多米粉米黑时不时会说MIUI是第二好的系统。

    插个题外话,网上有传雷军是抄袭了魅族黄章的创意,但是不论怎么说,雷军先做出来了,黄章就是再怎么逼逼也没用,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需要胆量的!

    然后2011年下半年推出了小米手机,加上前期的众多宣传造势,配合全新的线上销售系统,高价低配,很快就引爆了市场,小米作为搅局者终于粉墨登场。

    后面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雷军推出小米后面的一系列手机,自此小米坐上了国内手机龙头老大的位置。

    此时的华为中兴才刚刚开始醒悟,魅族也终于觉醒。即使现在小米销量可能落后了,但是小米还是为手机的发展史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我能想到的就是曼哈顿计划,当时美国也不知道原子弹到底能不能被造出来,几年后苏联虽然也造出了原子弹,甚至在氢弹方面还造出沙皇级别的,但那又如何,曼哈顿计划还是会作为人类历史的里程碑被记录下来。

    现在小米颓势出现了,因为市场上开始新一轮的硬件比拼,其实这也是小米这一产品理念的副产品,把各大手机商带入比拼高配低价的怪圈。但是要注意各大厂商都在比硬件,软件方面还是MIUI和魅族的flyme系统在比较,这两家系统的发布有时也能引起不小的轰动。

    但是小米现在已经不局限做手机了,开始往小米智能家庭发展,路由器,照相机,电灯泡,插线板,平衡车,基本就是杂货店,我有时会有一种小米还没有放大招的感觉。

  6. Gee kai说道:

    首先还是从小米是怎么起来的开始说起的吧?
    小米起来是因为它革了安卓手机的命。先说大环境,小米刚出米1的时候,安卓还是HTC的天下,当然三星也是王者,那时候塞班已经隐隐有崩盘之势,国内还是中华酷联机海战术的各种定制机。但所有的安卓机无一例外高价,动辄几千,几乎没有千元机的概念,当然诺基亚时代高端机也是这样,可以说这是手机界的传统,性价比在那个时代根本无从谈起。

    再说安卓系统那时候根本没有什么UI,就是安卓原生,然后内置各种无法删除的垃圾应用,用户体验几乎也无处谈起。然后小米来了,带来了两大法宝——一是超高性价比的硬件配置,二是MIUI。靠着这一硬一软,在小米2以后彻底革掉了传统安卓的命。都在说的营销手段其实只是小米成功的一个助推剂,根本原因还在这两大法宝。可以说小米就此已经奠定了自己的地位。以后米3其实已经开始犯错误了,摒弃了自己说的无设计才是最好的设计,出了一款类似诺基亚N9外形的旗舰,虽然依旧还是在前行,但已经开始被围剿。可以说这是一个拐点!
    那么开始拐到了哪里呢?痛定思过,所有的安卓厂商都开始学习小米这两件法宝——性价比和MIUI。甚至现在许多厂商在性价比方便做的比小米更狠。虽然MIUI依旧是最好用的安卓系统,但随之而来的模仿者以华为为代表的EIUI等一大批UI已与MIUI差距不大,甚至由于MIUI一直坚持的使用逻辑,FLYME和锤子os这些明显不同于MIUI风格的UI已经开始充当小米当初MIUI的角色了,敢于不同!虽然小米以后推出了红米系列,在1999级别的阵地上失守后,又攻占了999这个阵地。但一旦法宝被人学去,这个阵地也不会占的长久。
    终于可以回答小米是如何没落的了?其实小米的两大法宝至今还管用,只是不再那么鹤立鸡群了,甚至在某些领域已经被赶超。而且由于长期靠1999和999攻城略地,想要更上层楼,几乎就没人买账了。抛开技术,高端机其实贩卖的是情怀,三星靠洋货光环,华为主打国货骄傲,小米早早地被打上屌丝烙印,冲击高端就像泡女神一样,即使泡到了,也难免会被说鲜花插在牛粪上。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小米note!
    最后,其实我还是对小米满怀敬意的,因为正是有了小米,才让我们普通人也能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这些是中华酷联都没有做到的。MIUI更是带领一众安卓厂商走上了用户体验的道路!

    闯入一个领域,把最好的设计抄一抄,用一线的配件,价格砍到一半或者十分之一,然后大众疯抢一波,友商狂黑一波,就是这么火起来的。

    手机,电视,插线板,移动电源,空气净化器,路由器,小米手环,小米就是行业最佳的搅屎棍。一旦你开始买小米,你就发现自己已经停不下来了——因为即使把小米所有的产品都买下来,花的钱也不到一个顶配版的iMac···

    到底哪方面做得好?MIUI做得好,以及在不差的品质上,价格超级低。

    作为一个同样人口超过 10 亿的国家,印度的手机市场更像是中国五年前的状态,特点也很鲜明:

    1、智能手机覆盖率极低,增量巨大

    目前,印度人均国民收入只有 1590 美元。从这个角度来说,智能手机还算得上是奢侈品,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会有当地公司推出了 24 元的智能手机。
    (2011年-2015年中印人均国民收入对比,腾讯科技制图)

    但好消息是印度智能手机覆盖率不到 20%,还有巨大的增量空间,加上人均收入也在不断增加,所以市场潜力巨大。

    (中国、印度和全球近三年的智能手机出货量情况,数据来源:IDC)

    根据 IDC 的数据,2015 年印度智能手机出货量首次突破 1 亿台,达到 1.036 亿台,同比增长 28.8%。今年,印度智能手机将继续快速增长,预计出货量将超过功能手机。

    2、渠道分散,电商模式正在崛起

    在印度,智能手机还是大多数靠街边小店这样的线下渠道销售,电商渠道的出货量也正在增加,而运营商渠道的出货量却很低。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很多摆放在摊位上销售的手机,可能两三年前就已经在中国发布了。

    今年初,我们在印度班加罗尔一个摊位上看到好几台联想 VIBE Z 手机,要知道,这款手机早在 2013 年 11 月就在国内发布了。

    (印度街边的手机摊)

    而在印度大城市那些体面的零售柜台里,陈列的大多仍是三星、HTC、索尼等国际品牌,虽然并不都是高端产品。

    要在印度卖手机,最头疼的是寻找线下渠道代理商。印度全国范围内的代理商很少见,大都是分散的小代理,新进入的厂商想快速渗透到线下网络体系,难度极大。而这也是多年来自己搭建了庞大线下零售体系的三星,能成为印度市场手机霸主的根本原因。

    不过,一个越来越明显的趋势是,印度的电商销售正在崛起。Flipkart、Snapdeal 和印度亚马逊是手机网上销售的主要渠道,占据了电商渠道90%左右的份额。

    (印度三大电商占智能手机线上销量的份额,数据来源:Counterpoint)

    而根据 IDC 的数据,今年第二季度红米 Note 3 是印度网上最畅销的手机。和中国不一样,印度的运营商发展滞后,运营商渠道从来没有成为主流线下渠道。

    3、厂商表现:三星第一,联想第三,苹果没进前五

    根据 IDC 数据,今年第二季度,三星在印度智能手机出货量中的份额为 25.1% ,排名第二至第五位的分别是:Micromax(12.9%)、联想(7.8%)、Intex(7.1%)和Reliance Jo(6.8%)。除了联想以外,其他三家都是印度本地厂商。IDC 没有列出苹果的市场份额,因为它排名很低。

    (第二季度印度智能手机市场份额情况,数据来源:IDC)

    与中国市场不同的是,三星在印度全线产品均有销售,卖得最好的却是中端。

    虽然只有联想这一家中国厂商跻身前五,但整体来看中国手机厂商的出货量环比增长了 28%,主要受益于联想、Vivo、小米、OPPO 和金立的驱动。

    接下来再来谈谈:为什么中国手机厂商都要去印度建厂?

    以前,印度本地手机厂商主要依靠中国 ODM 厂商(如闻泰、华勤等)进行整机设计生产,然后直接运往印度销售。

    但自 2015 年 3 月起,印度政府为了鼓励国内产业生产的本地化,将移动设备整机的进口税率由原本的 6% 大幅调高至 12.5% ,这样一来,移动设备整机的利润将被大幅蚕食。

    为了应对这一政策,中国 ODM 厂商与印度手机公司改变了合作模式,在国内将 SKD(半散装件)做好,然后运往印度,再在印度当地完成最后的整机组装。

    再来看看中国手机厂商,目前销往印度的手机也大多是在国内生产,整机运往印度。除了高额关税,随着出货量的攀升,运输成本也成为不小的开支,再加上印度人工成本比中国还低,在印度建厂就在情理之中了。

    (联想位于印度的手机生产线)

    不过,目前印度的制造业还不成熟,基本还处于简单的组装水平,产业链需要完善,工人能力也达不到要求。

    随着富士康、金立、联想、华为、小米在印度设厂,印度制造业开始有了一定的基础,各家企业都希望在这里用更低的人力成本制造出高品质的手机。

    1 印度无疑是除中国以外的全球第二大市场,人口基数在那里呢吗!
    2 印度的品牌竞争甚至比中国还惨烈,国内能看到的手机品牌基本都在印度能看到,甚至还有一些印度的本土品牌比如micromax lava intex karbonn等等仍有很强的竞争力。
    3 印度为保护地方产业,发布规定整机进口的税率远远高于原材料的税率,目的就是为了扶持本地的生产企业,提升国内就业率,这实际跟国内九十年代的国家策略类似。除印度外,巴西印尼土耳其等国家都有类似的规定。
    4 印度阿三几乎都有一种很强的国家自豪感,我也不知道这种自豪感来自哪里,居然认为印度制造就代表了质量。当然,中国制造的坏口碑是早年一些山寨厂家留给印度人民的。
    5 国产品牌进入到印度,为了提升产品竞争力,采用在当地生产的办法既能合理避税降低产品成本又能贴上本土制造的标签,更容易过去印度市场份额。
    6 除了华为(其实华为在印度市场做的并不好),三星金立oppo vivo都有在印度建厂,富士康收购了一个美国品牌也在印度生产和销售手机。这些厂家在产品和营销上都带有十分明显的本地化策略。
    7 分享两张有趣的图片:第一张是OPPO的手机包装盒,盒子上印刷的印度生产已经成了OPPO促销员吸引消费者的主要话术,有种不买不是印度人的既视感。
    第二张是刚才说的富士康旗下的手机品牌的海报,由衷感觉到海峡两岸统一的道路依然任重道远啊!

  7. 亮逊嘉说道:

    华为小米们只是把印度看成五年前的中国。拥有更低的人工,智能手机市场还是一片蓝海。而中国目前智能手机市场已经成熟,除了定期的用户更换手机外很难有爆发性的增长。资本都是逐利的,哪里能赚更多的钱就奔向哪里。去印度建厂制造手机成本更低,可以赚取更多的利润,同时也可以在印度这个和中国市场规模相似的巨无霸市场布局,争取复制在中国的成功。

    现在印度就像08年左右的中国手机市场一样,到处都是山寨货,现在投入真正的智能机是很有必要的。印度人口众多,现在中国是智能手机用户大国了,打开印度这个市场利润将会不可预计印度的手机市场的特点,这个我并不清楚,所以就不做解释。至于原因嘛,首先,印度人口数量十分庞大,其需求也自然很大,而且智能设备在印度的普及率也十分低。另外,有了设备,肯定就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印度市场在智能设备的维修方面基本上可以说是白纸一张。简单说就是,需求巨大,技术匮乏。再加上现在有市场的国家的智能设备普及率大都接近饱和,而且印度人均收入并不高,高端智能设备无法打开印度市场,所以吸引各厂商纷纷在印度建厂(有稳定货源,降低成本)。
    暂时就想到这些,以后可能会进行完善。

    马云把接受腾讯投资的王刚踢出社交圈
    马化腾把加入阿里的刘春宁送进牢里
    古永锵把离开优酷的卢梵溪送进牢里
    丁磊抓捕魏渐鸿
    周鸿祎设局把自己的朋友刘韧弄进牢里

    傅盛和猎豹能存活下来,多亏了雷军翼护。雷军曾给周鸿祎发过短信,大意是,“你从金山挖了这么多人,我也没怎么样,我就挖了一个傅盛,还是你逼走的”。周鸿祎这才收手。

    或许雷总不是最成功的商人,
    但一定是最值得托付的老板.

    我在看雷军一次直播里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真的是在实实在在为了中国新国货贡献自己的力量,大家也看到了,小米的商品都在践行便宜有好货的理念,并带动了一批企业一起为了精品国货努力。恳请大家用一下小米的产品,请大家先别骂小米了“。
    他当时那神情很坦诚,又有点无奈。我当时心里有点酸酸的。

    雷军的成功学怎么写?努力努力再努力,优秀优秀更优秀。为什么马云的成功学有市场,因为他会跟你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选择正确的方向,你就有可能成功,你不用懂财务,不用懂技术,你懂人心就行,这听起来多牛逼啊,以不变应万变,只要眼光好,必要时坚持一下,就能发大财,你再努力再勤奋,学历再高,还不是我当老板,你给我打工?成功时再感慨,我最大的错误是创办了阿里巴巴,啧啧啧,人人称羡。

    雷军的成功是什么,从小努力学习,考上武大,大学仍然是学霸,入学第一天就上晚自习,大一就开始做微小的工作,编写的pascal程序被编入第二年的教材,汇编考满分,两年就修够了所有学分。冬天穿双拖鞋天天泡机房,背个大包骑辆破自行车,武汉电子一条街老板们都给混熟了。后来创业写程序,通宵两星期,破解了金山的wps,这也是他日后结识求伯君,进入金山的机缘。

    雷军算是中国最早的一批程序员,90年就开发出了杀毒软件免疫90,技术大牛还要兼销售,赚了几千块,算是人生的第一桶金。跟朋友合伙开了个三色公司,哪有什么管理天赋啊,傻乎乎地四个人每人股份25%,总经理都改选了两回,当时汉卡利润极大,这东西主要用于提升中文处理速度的,毛利几千块,雷军就开始山寨联想的汉卡,强调自己的汉卡性价比高(怎么这么耳熟?),还没火几天就又被别人山寨,成本比他的还低,创业半年散伙,清点资产时,雷军就抱着台286的电脑走了。所以雷军投资不投年轻人是有原因的,年轻人创业经验太少;小米的供应链做的好,成本控制的极低,也是20年前的血泪教训。

    毕业去了北京,认识了求伯君,进了金山,求伯君信任雷军,让他在北京办了北京金山软件公司,任开发部经理,给了40%的股份,雷军带团队通宵加班,开发盘古组件,跟微软硬抗,耗光了金山的在手资金,钱没赚到,却得了个“中关村劳模”的美誉。98年互联网兴起,三大门户相继创立,雷军当时是金山的总经理,想把金山往互联网带,基因那么近,转型却那么难,转不了,2000年雷军就单独搞卓越,比淘宝早了三年,金山投资一堆钱,可惜有方向没机遇,做的不是太理想,雷军为了搞网游,7500万美元把卓越卖给了亚马逊,不过从此算是财务自由了,这次眼光比较准,做剑侠情缘,赚了不少。

    拿了钱,做天使投资人,这倒是挺成功,投资了UC浏览器什么的。40多岁还要创业,雷军声称是人生的最后一次创业了,这个真是马斯洛需求理论中的自我实现。男人嘛,一辈子都想干成一件大事,所以他创办小米,是真有情怀,跟罗胖子的情怀不一样,老罗的情怀还在追求出人头地,争取手机江湖割据一方的阶段,标榜的情怀单纯只是营销的手段,大概跟雷布斯创办卓越网时的心态差不多,终究还是年轻了几岁。

    移动互联网的风口,不是雷军瞎猫碰死耗子碰上的,早在投资uc时,就有一个初步的预想了,这也是他在软件行业,互联网行业浸淫整整20年经验的积累,飞猪理论只是谦词而已,毕竟风都是一样的风,人却是不同的人。失败了这么多次,不仅能扛下来,还能保持年轻人的心态,敢拼敢闯,创办小米时,他是毋庸置疑的领导核心,当年给合伙人分的股票比较多,林斌质疑他在小米的股份还没在YY的多,雷军为此花了3000多万买了一部分股份,以此打消合伙人的顾虑,所以没有谁能比雷军更能代表小米了。此外,经历了这么多,雷军最讲究的就是顺势而为,亲民形象是年轻人中的潮流,打造年轻人的手机,玩直播,玩微博,也都是顺势的表现。“君子藏器于身,相时而动”,莫过于此了吧。普通人不求他的天赋,要有他一半的努力和心态,人到中年也能活的很滋润了。

  8. 有一点味说道:

    雷布斯应该自己也觉得还没到牛气的时候。相对没有架子,一方面是性格使然,真诚是他非常优秀的特质。另一方面,现在的成就和他理想的目标还相距甚远。
    他少年成名,春风得意。但回望不同时期,他的wps、卓越网、游戏、米聊等,哪个对标的不是国际级的对手,这些失手,不是不够努力,而是欠些天赋,欠些运气。他过往的经历肯定不能说失败,但对而言,一定不算成功。所以有大情怀的雷布斯还没到能炫耀的时候。
    某种意义上,他是当代企业家里,真正靠勤勉成功的上限典范。
    很多人希望小米能成为国际顶级的公司,一方面是国货小米有这种可能性。一方面是因为雷布斯有真正的情怀。更重要的是,他在给一群没有天赋、屡战屡败的普通创业者以信念和希望。

    我第一次知道雷军还是高中生,从大众软件得知雷军成为金山公司总经理,挑起了大梁,在同时代的第一批互联网企业家中,雷军是幸运的,大学即创业,92年加入金山,六年后即成为金山公司总经理,2年后成为金山公司总裁,其速度可谓火箭,在21世纪初的时候,金山软件是几乎是国产软件的一面旗帜,金山公司因为WPS一直和微软斗个不停,雷军的形象成为大众软件,电脑报之类主流报刊杂志的常客。

    而在当时,马化腾,张朝阳,丁磊这些日后叱咤风云的人物还在为融资头疼不已。

    剑网的故事

    腾讯借助游戏成为世界最赚钱的游戏公司,但是中国最早的游戏公司却不是腾讯。在中国游戏业早期的游戏公司有目标软件,前导,尚洋电子,金山软件西山居等等效益都不太好,西山居的剑侠情缘卖了20万份在业界就能引发不少的讨论,大众软件大书特书,因为这营收差不多也就几百万而已,这种事情在现在看来简直好笑,随便找个页游哪个不是几千万的营收?

    然后众所周知的盛大的《传奇》横扫中国。

    干的最早的有金山,收获最大的是盛大,但是幸运的是在中国游戏软件业最黑暗的时候,西山居活了下来,而作为先驱的前导软件却倒下了。

    在西山居转型到网络游戏的时候,坊间有段传闻,网易靠网络游戏起来后,雷军邀请过一次丁磊来给《剑侠情缘网络版》提提意见,丁磊看不上金山,声称赌100万《剑网》不会成功,雷军则说:“100万太不靠谱,咱们就赌10万元,看《剑网》年底是什么结果”!

    十几年前和雷军赌的是丁磊,十几年后和雷军赌的是董明珠,十几年雷军觉得100万太不靠谱,十几年后雷军觉得10亿太不靠谱,雷军一直是这么谨慎的人。

    为了《剑网》金山调动了能调动的所有力量,雷军亲自担任数字娱乐事业群总经理,从WPS,毒霸,词霸调动大批的技术精英。

    《剑网》成功了吗?
    现在看来,似乎是非常成功,别说100万了,后面再加几个零也不足以说明剑网的成功,但是和同类比起来,《剑网》不算特别成功,前有丁磊陈天桥,后有马化腾史玉柱,金山至少不在三甲。

    而WPS面对微软的强势也一直默默无闻。

    雷军奋力搏杀的国内软件业和游戏业市场,并没有得到特别好的成绩。

    2004年初,金山公司总部来了几个越南小伙子,希望代理越南版的《剑网》,国内的事情都没搞定哪有闲心操心什么越南市场!就算走出去也应该是美国日本台湾,金山没当回事。

    这几个越南小伙子成立VINAGAME公司,依靠着《剑网》,一跃成为越南版的盛大,《剑网》的流行程度堪比《传奇》,雷军拍红了大腿失悔:“我们还是保守了,《剑网1》在越南达到5万人同时在线的时候,才去谈投资的事情,现在人家牛了,我们没有钱投了”

    折翼的卓越

    雷军做电子商务也极早,卓越网是在2000年1月份从金山分拆的,当时控股金山,联想以及管理层控股比例是7:2:1,雷军有不少的股份,而淘宝网成立于2003年5月,京东成立于2004年,都比卓越晚。

    亚马逊本来是想通过收购当当进入中国的,1.5亿美元的收购70%的股权被当当拒绝,而2004卓越网尽管销售同比增长超过78%,毛利率近30%,卓越依然在亏损,即便是今天,京东也被物流拖的精疲力竭,何况2004年的卓越?雷军没有钱了,从2000年到2004年,包括金山,联想,老虎科技基金,港台个人资本对卓越投资超过9700万元,也就仅仅维持了4年的惨淡运营。

    亚马逊大手一挥,7500万美元买走了当时中国第一互联网电商卓越,2007年卓越变成了卓越亚马逊,2011年变成了亚马逊中国,亚马逊花了七年的时间抹去了卓越的痕迹,卓越网完全消失。

    而就在雷军卖掉卓越的当年,浙江支付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2005年支付宝推出“全额赔付”支付,第三方支付宝爆发性增长,相信经历过这段时间的人就知道此举对淘宝是何等的影响。

    雷军又一次倒在了黎明前。

    偶然的邂逅

    命运似乎特别喜欢和雷军开玩笑,互联网圈子内的人多多少少似乎都和雷军有瓜葛,早在1998年,雷军偶然发现了一款邮件软件有一个BUG,给软件开发者发了一个邮件,开发者和雷军电话联系:“一大堆人反映秘密有问题,我也没搞清楚问题在哪里,谢谢你”

    雷军对这个软件很有兴趣,在电话中直接问能不能把软件15万卖给金山,开发者一口答应。

    而此时的金山正面临联想注资的谈判,雷军很忙,再加上这款软件如果金山来做也做的出来,于是过几天居然忘记了。

    2年后,开发者把这套软件以1200万的价格卖给了博大互联网络。此软件又被腾讯拿下,开发者成为腾讯的广州研发部总经理,开发出大名鼎鼎的QQ邮箱和微信。

    开发者叫张小龙。

    雷军几乎踩准了所有的机会,游戏,电商,杀毒软件全部都有涉及,而且都做的非常早,而大口吃肥肉的却不是雷军。

    马云有成功学,而雷军只有失败学。

    如果她涉世未深,就带她看尽人世浮华,如果她历尽沧桑,就带她坐旋转木马。

    雷军正在骑着木马。

    对于一个骑木马的人难道不应该感觉到亲民吗?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