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不要再造第二个“郭美美”

郭美美从云端跌落,后续起底郭美美的剧本还会更多,但我们在反思的同时,更希望看到的是,互联网不要再造第二个“郭美美”。

与三年前“浓妆艳抹,住大别墅,开玛莎拉蒂,拿上万元名牌包”相比,此时出现在公众视野的郭美美身着囚服,面容憔悴。这名“中国炫富女”因涉赌被拘成为舆论焦点,也引发了关于价值观的大讨论。她因互联网一夜成名,又在网民的一片质疑和谩骂声中跌落。

审视“郭美美案”,很显然,郭美美从一个普通女孩走到舆论的风口浪尖,而今天又玩火自焚,身陷囹圄,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互联网的推波助澜。互联网是造就“郭美美”的温床和孵化器,也是各种闹剧的灯光舞台。“郭美美案”再次表明当前加强互联网治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要避免互联网成为不法分子传播谣言、欺诈和煽动公众情绪的工具。

其实,郭美美并不是个例。近年来,中国互联网在造就一个个财富神话的同时,也造就了一大批网络红人,他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深谙网民心理,什么吸引眼球、有利可图,他们就做什么。他们大多言辞大胆,形象夸张,行为怪诞。为了成名,他们和幕后推手甚至不计一切后果,公然触碰法律和道德底线,令人咋舌。在此之中,不得不说,互联网的放大效应让不法分子“事半功倍”。

为此,加强网络舆论引导,需要弘扬“真善美”,拒绝“假恶丑”。从“郭美美案”可以看出,我们的价值观尤其是年轻一代的价值观开始出现扭曲变形,唯金钱财富论已渗入不少人的意识形态,而互联网更是成为此类丑恶现象的高发区和滋生地。加强网络舆论引导,还网络一片洁净天空,必须坚持全社会齐心协力,疏堵结合,常抓不懈。相关部门在发现错误苗头时及时监管,防止恶性蔓延。

强化网络监控,把不良影响消灭在萌芽之中。监管部门应该周密部署,做好预案,狠抓落实,紧密协调,通力协作。建议出台系列法律法规,落实责任制,建立追踪机制,不给有不良企图分子任何可乘之机。各互联网企业应加强行业自律,对于别有用心的言论和现象不关注,不报道,不传播,不误导,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此外,还要更加重视网络编辑人员价值观、大局观培养,勇于向一切低俗炒作行为说不。

密切关注自媒体、移动端草根信息传播,不听之任之、养痈为患。互联网对社会的影响正在向纵深演进,我们也正在进入一个自媒体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几乎对任何人都没有了门槛,这在带来便利的同时,恰恰又给了一些企图借机炒作扬名立万的人可乘之机,虚假欺诈现象由此也层出不穷。如何在保护公众言论自由、个人隐私以及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封堵恶意、低俗甚至别有用心的言论,是摆在全社会面前的一道难题。

要提高全社会道德修养,互联网应该成为传递正能量,继承和弘扬人类优秀文化的主阵地。“郭美美现象”拷问的是全社会的道德层面问题,她炫富、炒作之时,暗合了不少人心底“漂亮有钱有后台真好”之类的欲念,因此引发热议、追捧甚至不惜一掷千金“与之一睡”,对社会主流价值观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从另外一个意义上来看,郭美美的“轨迹”会不会影响到其它年轻女性,让她们铤而走险?

事实上,简单用“善与恶”来概括郭美美的所作所为有失偏颇。其实,郭美美的出现是我们社会转型发展,互联网快速推进演化中的必然,没有郭美美,肯定还会出现“赵美美”、“王美美”。价值观的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需要共同面对和反思的难题,我们不能回避也不可能回避。

以此为鉴,真正从我做起,正以修身,俭以养德,严于律己,不爱慕虚荣,不跟风炒作。互联网应该成为文明诚信的互联网、弘扬道德的互联网。互联网发展应更为合理健康,网民心态应更为理性。郭美美从云端跌落,后续起底郭美美的剧本还会更多,但我们在反思的同时,更希望看到的是,互联网不要再造第二个“郭美美”。

作者:李强,资深媒体人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