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媒体转型:坚守灵魂比打造新躯壳更重要

转型也好,改革也罢,不是真正意义上把所有的传统都抛弃了,这是一个扬弃的过程,而不是统统砸碎。对于一个媒体产品来说,内容,才是真正的用户体验。

这年头,“传统”两个字忽然就成了贬义词,但凡说什么什么传统,大概就是“过时”的比较客气的委婉用语。但“传统媒体”就是“过时媒体”的表达?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我总以为,转型也好,改革也罢,不是真正意义上把所有的传统都抛弃了,这是一个扬弃的过程,而不是统统砸碎。比如这样一个传统:报纸的总编辑、社长亲自撰写社评、时评。

以前的报人大多有这个传统,我从未谋面英年早逝的祖父在我老爸(著名媒介法专家魏永征,编者注)的说法里,就是倚马可待、每天写时评的主儿。写武侠小说的金庸也是天天码时评的报纸老板,撰写社评20余年,以“左手写社评,右手写小说”传为美谈。

时下的媒体转型天天念叨要内容产品化,要有产品思维,我经常前往各种传统媒体交流,发现这种念叨极其普遍。一时间,大量的编辑记者被抽调去做什么产品设计、产品经理——有的是主动的,有的是被动调岗的,我心下总是颇多怀疑。

虽然我认为,在整个媒体经济的产业链中,内容相较于金融、技术、经营是末端,但只是说它的商业价值可能略低,我从来不认为它的价值低。这个道理就像到目前为止空气的商业价值并不高,但谁也不能否认它的价值。

有经验的记者编辑们,日日与文字打交道,存在写好一篇文章的可能。应该发挥其长处,而不是硬生生让其去做什么产品经理,这很有可能会成为一种邯郸学步:新的步伐没学会,倒把习惯的步伐给忘记了,最后连走路都不会了。

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体验”这四个字被放到了极为重要的位置。对于一个媒体产品来说,是的,产品设计是一种体验,但内容本身才是真正的用户体验。词不达意、逻辑混乱,产品设计得再好,用户体验依然是极差的。“澎湃”这个产品刚一面世,我就看到有人对它的界面设计评头论足,实在是丢了西瓜去讨论芝麻。对于一个媒体产品来说,内容,才是真正的用户体验。而做好这个体验,把记者编辑抽调去做产品经理是万万不可能达到的。

时下还有一种时髦,就是总编辑转岗首席执行官,或担当产品总设计师。在敬重这种勇气之余,我依然认为,这是很可怕的邯郸学步。能达到总编辑这个位置,都是十数年的文字功夫造就的,放着长处不用,拼命换脑袋去搞理工科擅长的产品经理,或者商科擅长的商业经营,实在是所托非人。总编辑就是文字的匠人,本分是不能丢的。

一份报纸,哪怕它已经不再是纸,依然需要它的魂。总编辑们是要为打造魂去努力的,而不是打造那个躯体——如果把APP看成是一具新的躯体。

这样的传统,非但不应丢弃,倒是更需要强化才是。

作者:魏武挥,新媒体观察者

您可能还喜欢…

1 Response

  1. 来源:媒通社

    6月14日,腾讯视频在上海电视节上宣布,《舌尖上的中国》(1、2部)总导演陈晓卿正式出任腾讯视频副总编辑,兼任稻来纪录片实验室负责人,《风味人间》总导演。

    陈晓卿于去年10月离职央视,他的去向一直为外界关注。媒通社爬梳发现,在此次陈晓卿确认下一站后,国内传媒圈近半年来已有近10位大咖完成了职业身份的转换,如果算上尚未明确去向者,离职人数超过20人,涉及报纸、杂志和互联网等多个领域。

    有人曾对2017年离职的媒体高层做过统计,数量接近40个,其中以资深传统媒体人士居多。2018年以来,这种趋势和信号更加明显。虽然媒体精英的离职已不新鲜,但这些情况为研究者提供了珍贵的样本,他们的转型也为同样处在转型期的中国新闻业提供了一份难得的参考。

    这一轮离职潮只是常规操作?

    进入2018年以来,越来越多资深媒体人向新媒体或其他互联网行业流动,继去年戴自更和朱学东离开新京报、陈艳涛离开新周刊、谭军波离开东莞时报之后,王跃春、余海波、王平、戴远程、王锋、陈晓卿等一批传统媒体人的接连转轨引起人们持续关注。

    2018年1月,新京报总编辑王跃春“告辞”耕耘了14年的新京报,低调入职山水创投基金;

    2018年1月,北京青年报总编辑余海波离职,而后不久加盟短视频平台“快手”;

    2018年1月,萧山日报社长、总编辑王平离职,加盟凡闻科技出任执行总裁;

    2018年2月,南都报系总经理钟育彬离职,下一站为上海寒武创投;

    2018年4月,21世纪报系副总经理戴远程办理离职手续,正式加盟万达集团品牌部;

    2018年5月,时尚集团任命原GQ编辑总监王锋为集团副总裁及首席内容官;

    2018年6月,纪录片导演、《舌尖上的中国》之父陈晓卿,加盟腾讯视频出任副总编辑

    ……

    不难发现,虽然这其中也有ZAKER总编辑王茜离职、天天快报总经理郑坚创业等案例,但传统媒体高层的工作变动明显居多。过去以纸媒为魂,如今与纸媒“离婚”,令人唏嘘的同时,也不免让人感叹纸媒在“留住人才”上的无力,难怪会有研究直言“传统媒体正在成为人才义工”。

    与此同时,广播电视领域也表现出人事浮动、“铁饭碗”失落的颓靡气质,原《奔跑吧兄弟》总导演岑俊义、广西广电总经理曹兵以及湖南广播电视台副台长、芒果TV董事长聂玫等多位优秀电视人的相继出走,也对外传递出传媒“旧阵营”失落的信号。

    传统媒体人的确面临着有史以来最大的压力和危机。在风起云涌的媒介变革中,如何突破环境限制,如何改善经营状况,如何在新型大众社会喧嚷的声浪中找准位置,如何向公共空间持续传递有价值的信息,都是考验,都成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离职潮的速度之迅猛、范围之广泛、频率之高,难言正常,应该反思。

    现在流行管离职叫“脱离苦海”

    从新京报到北京青年报,从央视到时尚传媒,离职潮的跌宕起伏表明,再好的媒体也在经历人事阵痛。而另一个值得玩味的现象是,在媒体人的离职告白及外界的祝福中,“脱离苦海”成为关键词之一。

    “每一次华丽转身均为落荒而逃!每一次挣脱离别总有温暖回忆!”这句话大体表达出了一代媒体人在历经风雨之后的离别心境。更具现实意义的逻辑是,作为旧时代的佼佼者,也是新时代的弄潮儿,媒体精英们的职业转型有着本质的趋利避害导向。每一次华丽转身和每一次挣脱离别,都是内部压迫力和外部吸引力双重作用的结果。因此,就很多层面的意义而言,的确都算得上脱离苦海了。

    综合其他研究,我们也得出一个大致结论,在媒体高层离开原岗位后,职业变轨的主要方向为:1、互联网企业高管;2、公关行业;3、新媒体创业;4、文创投资领域;5、高校教学或深造。当然,也有一部分人并非转型,而是从媒体到媒体的变动,或者干脆赋闲修养。

    2018年是传统媒体改革关键年

    传统媒体的人才动态特别是高层的离职被大量捕捉,一部分原因在于注意力聚焦于此,另一部分原因在于该领域的确比互联网新媒体更加动荡。甚至可以说,当下正是传统媒体发展的动荡时期,高层人员流动加快只是其表征之一。

    在精英离职的背后,应该看到内部改革的身影。这半年的情况显示,凡是成规模的人员变动或是接连出现高层离职,必然与媒体机构的变革有关联。

    2017年下半年开始,报业与广电的内部整合步伐加快,具体到部门融合、频道改制、业务瘦身等,势必波及个体的工作。一位媒体观察者告诉媒通社:“一些高层人员往往非常重视自己的年龄,觉得时不我待,在当前形势下,他们急需转型,稍有动态就可能对自身未来的发展进行重新规划。”

    基于这些,我们大胆预测,2018年是传统媒体改革的关键年份,在经过数年的试探和尝试后,在新媒体业态不断蚕食市场份额并逐渐告别野蛮生长后,传统的传媒集团将进入更为彻底的转型期。专业人才的流动,组织结构的调整,知名媒体的整合,资本化的运作,或许会在一段时间内成为常态。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