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上,澎湃击中了纸媒人心中的礁石

文/周昶帆

澎湃的诞生让媒体圈眼前一亮,尤其是纸媒同行,做出这样一个有互联网产品感觉的App,同时又有大量原创内容,引发了媒体圈对传统媒体转型新媒体的讨论。澎湃的CEO邱兵为澎湃写的发刊词在微信朋友圈都被刷屏了。这个成果是很多媒体做不到的,不是说传播效果,而是能做出这样一个App。

邱兵以理想和情怀来为澎湃的上线发声,有的读者喜欢,有的同行不喜欢,这都正常。我自己很关心澎湃出炉的思路,在他长篇大论的个人化故事中没有找到言说澎湃自己的内容,有些失望。毕竟,用一个理想化的时代来寄寓目前人心惶惶、兵荒马乱的新闻业要达到的目标,缺乏实操手段的介绍,有些空,难以让同行信服。理想和情怀这玩意,不少媒体人会讲,但怎么逆大势而实现出来,这体现着操盘者的牛逼。

也有互联网行业的产品经理批评澎湃的App产品并不怎么样,这我就不吐槽了,产品经理做到这样,也真是让其他行业涨了信心。一方面,在媒体人眼中,澎湃是一个纸媒新媒体化的路径参照,我们总不能去学门户的新闻客户端或今日头条吧,照着澎湃,也许有可能做到其一二。另一方面,其实并不象那位产品经理所说的,澎湃的产品一无是处,伴随着它的内容运营思路,澎湃在App产品上有一定的创新,这个创新也许并不像互联网界想象的那么大,但是对于新闻业务,它实用,满足了我们这些在纸上印字的人对于技术、程序和算法组成的产品的期望。

既然澎湃未讲,那我从用户体验产品的角度来逆向分析一下澎湃,涉及App的设计以及产品功能与内容的配合。

澎湃不仅有App,它也有PC端网站。对比澎湃的网站与App,澎湃做到了根据移动端来改变和适应内容的呈现方式。网站上的内容,每篇新闻报导有图片、标题还有一段完整的内容提要。而移动端,去掉了提要,只保留图片和标题。澎湃的图片贴近新闻内容,可以看出是经过一定精心挑选,不是说只是做到相关性,而是能有信息增量。这一点,不是所有网络媒体都能做到的,你能看到一些网媒的配图比如涉及公司的新闻就是CEO或者一个Logo或者一个建筑物。

图片好,这也是对好新闻的要求。在移动端,能提供信息增量的图片就能帮助用户更好地判断是否要点进一条新闻接着看。澎湃没有提要,这很自信,照顾到用户在首页浏览筛选的效率,又不会让用户错过他感兴趣的内容。而相应的,澎湃把自己的标题拉长,也更详尽。这不同于纸媒标题。用一句话,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要么是观点结论行动,要么把冲突焦点各方态度点出。这种功夫,是在向网媒学习的同时也建立了自己的规范。用户在移动端上,凭每个卡片中的一张题图和标题来选内容(卡片形式很潮哟),我刷下来感觉有阅读期待,有内容量大的兴奋。

移动为先,网站的标题与移动端一致,澎湃把移动放在首位。而传统纸媒的数字化多是纸媒上的文章照搬到网上,不针对移动端修改标题、提要、内容体例等。

澎湃在内容呈现形式上,不仅只有文章页,形式丰富。比如采用了360度的现场实景、图集以及网络媒体常见的专题形式,汇总一个事件的相关报道在一起。对于突发重大事件进行直播也包含着创新。直播内页是按时间轴倒叙来排版,不断更新。这一点,在网络媒体中以往科技媒体在直播重大发布会比如苹果发布会时,会在同一文章中按事件倒叙不断更新。但这篇文章本身可能会因新文章出现而沉下去。但澎湃对“直播”采取的是该文章内容标题会不断随事态进展而不断更新,同时也按更新时间在首页上进行排序。这意味着大事的新进展会排在前面。而之前的动态,也能在同一篇文章中知晓。

在澎湃原创内容之外,网友的评论和问答内容也通过产品功能得以展现。问答是网友提出问题,其他网友来解答。而评论是网友直接发表意见。评论内容和问答的答案,其他网友可以点“赞”来支持。获得“赞”多的回答还可以连同问题变为“热问答”。“热问答”既会在文章内页中出现,也会在网站首页和App中右侧划区域中出现。

热门问答提取这里面用了Digg的机制来排序,看着是不是有知乎的感觉?知乎里不乏新闻热点事件的问答内容,澎湃此番切走了一块。你说这个门户新闻客户端有吗?用户创造的评论和问答内容如果优秀的话会是文章很好的补充,甚至网友进来就是等着看精彩评论的。如果评论多的话,怎样筛选出好的以及大家选出的热门评论呢,这个问题,澎湃以类知乎的形式进了一步。更可怕的是,澎湃中还可以关注其他用户的提问,等待新回答出现后的通知。这么一来,用户可以一个维度看首页新闻,也可以以另一个维度看自己感兴趣的那些事有什么新问答。

(专题以及文章页面中的热门问答,用户可以关注问题,订阅问题的后续新答案)

澎湃意识到了,读者看新闻多了,会有很多事件有后续的进展,他如果不看就不知道。对于后续进展的订阅,澎湃提供了“跟踪”功能。假如我关注阿里上市,我就可以就现有报道点下跟踪按钮,以后阿里上市相关的新闻澎湃会汇集起来给我。这个思路不错,产品具体怎样来判断用户跟踪的目标是什么,还需要深入研究和体验。

在网站和移动端,澎湃都注重文章在微博和朋友圈的社会化分享。移动端文章底部明显标识三个分享目的地:新浪微博、微信好友和微信朋友圈。网站上,在首页,鼠标移动到一篇文章的图片或提要区域时,就会有分享按钮,三个分享目的地: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两端差异,网页版没有分享到微信。

澎湃还是个新项目的新探索,在App上与移动互联网产品的交互和体验相比会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左右侧滑敏感,会误操作。而移动端文章的字体又太“硬”,普通读者看着会觉得累。

其实新闻客户端说到底,是App产品和好内容的极致搭配。澎湃专注时政思想内容,拥有时政新闻牌照,专业性没的说,它有新闻报导、有专栏内容、有编辑和翻译内容(从Instagram找到一些国外媒体账号翻译其内容和复制图片,这个就很“新媒体”),每日大量提供更新这些内容,使得能够一己之力撑起网站和App,而内容再配以组合以及移动互联网产品功能来呈现和挖掘UGC,澎湃已经让媒体人惊艳了。

现在,澎湃网站上以及App进入页面已经有广告了,它的商业模式也将是靠流量接广告。在此之外,还需探索其他。未来内容采编成本是否能赚回来还是未知。作为一个普通用户,通过这些功能以及细节,它给了我不一样的体验,再通过内容,它实现了新闻的价值。我们就等着看,时政思想类的读者有多少了。但在现在,新的形式,新的探索,至少能有新的希望,给低迷的纸媒行业一线曙光。这也是一种理想吧,做成了,过了盈亏平衡点就建起新模式,做成做不成谁也不能说得死死的结论。

那就祝澎湃不要成为先烈,而是成为先锋,让媒体与互联网基因的合体,实现它的光荣和梦想吧。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