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上海媒体新力量

澎湃新闻

澎湃新闻的内容微创新

近日,运作半年已久的澎湃新闻以专注时政与思想的互联网平台为口号粉墨登场。查看其网页发布新闻,最早一篇文章的时间是7月5日,《韩媒称习近平赠朴槿惠DVD,其中收有彭丽媛歌曲》。而《令政策的平陆往事》一文在网络上的迅速转载,让澎湃新闻这个名词作为消息源得到更多注。

那么,澎湃新闻(thepaper.cn)及其内容生产到底有什么新特点?

一、在百度以及社会化媒体的传播简况

在百度新闻中输入“澎湃新闻”(带双引号)得到771个搜索结果。按焦点排序后,第一条结果是来自澎湃新闻原标题的《联合国拆穿陈光标“世界首善”证书是假货》文章。同时在微博、微X输入相同关键词,得出如下数据:

表1百度新闻、微博、微X相关关键字分析

作为信息源的“澎湃新闻”与其发布文章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即文章因为这个新鲜信息源而备受关注,信息源因为发布文章积攒了更多人气。

二、对新闻生产流程的微创新

1、为UGC转化为新闻源提供可能

对于UGC,有言论说UG(用户产生)才是关键,他们说的内容(Content)排第二。澎湃对此的态度则诚恳的多。澎湃新闻在每一条内容后都设置了两个按钮,“评论”和“问答”。

评,多源自网友对新闻事实整体性,且基于个体认知的第一反应,这个按钮是用于了解内容触达用户后的真实反馈情况。

问,则需要网友跳过第一反应,进行深入思考,对关键人、关键细节发起理性提问,这个按钮是用于把UGC贡献内容上浮、转化为新闻源的关键环节。

以“知乎”为例,一家以问答起家的网络社区,从2010年底开放至今,全部内容来自网民间的问和答,创造高质量内容的同时也吸引着百万量级用户。

2、内容写作特点

澎湃的新闻内容以深度报道见长,有的注重找到新闻当事人以跟进、还原新闻事实,如《逮捕男演员闻小炜的交警:“是否明星与我无关”》一文,记者杨洁找到执法交警李文浩就当时的情况提出8个问题。

有的是在某新闻报道或者事实基础上,注重澎湃新闻记者的多元解读和深入思考,如文章《国家卫计委主任党媒刊文:少数干部作风不正、不实、不廉》,就是作者结合《人民日报》刊发的“惩治腐败要打到痛处”一文进行的二次观察、解读。

3、内容分类的三个特点

以《东方早报》为例,受介质限制,其版面数量和内容划分是有限且宽泛的。然而,澎湃新闻在上线不久就已经划分出62类内容,标签式的划分方式让类别无统一标准,这也让其内容具备三个突出特点:

(1)无限增加分类内容趋势。如其中27个自媒体式分类内容就是按作者名字划分出来的,随着自媒体人的加入这个分类还会增加。

(2)同一内容的“多视角”观察。以传统意义上的图片新闻为例,澎湃新闻分“凝视”、“快看”、“全景现场”三种视角,把不同的图片内容分配在不同类别中。

(3)以某一个词为内容细分标准。“打虎记”,以腐败主角为分类关键词;“知食分子”以食品为关键词;“绿政公署”以环境为关键词;“能见度”以新能源为关键词。

4、读者可选择性跟进新闻

“跟踪”按钮,用户通过此选项可持续关注某一条内容,当该新闻有新进展时,系统会把最新动态推送给用户。

注1:771条搜索结果的搜索时间是2014年7月10日7:35分,勾选“新闻全文”;微博发布量搜索时间是7月1日00时-7月9日23时,数据均是勾选“查看全部搜索结果”后数据;微X1021篇文章均出自微信公号。

注2:“联合国拆穿陈光标‘世界首善’证书是假货”来自澎湃新闻(thepaper.cn)链接:http://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54746_1

(本文由@SJC丽媛撰写)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