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百家和U3W自媒体平台三国杀

这是自由的内容创作生产者最好的时代。倘若渠道一家独大,上游内容必然十分苦逼;渠道多元且竞争激烈,内容选择更多话语权也大一些,U3W则直接给自媒体们提供了一个新的变现机会,想必也是大家所欢迎的,接下来还会有许多民间草根自媒体和段子手崛起,还是有不少看头的。

继微信公众平台、百度百家和微博自媒体平台之后, 近日360、新浪微博和UC又高调联合推出自媒体合作平台。三人转中,UC浏览器负责移动流量入口,360则负责PC流量导入,新浪微博提供社交能力。变现据说由”天下秀”负责,这是一家网络营销公司,变现渠道相对丰富:效果广告分成、品牌广告投放、内容植入赞助和自媒体电商。笔者对各家自媒体平台均曾尝试,现在谈谈对这种”自媒体合作平台”模式对看法。

一、自媒体最关心的三个问题:变现、拉新和互动

微信公众平台激活了整个行业,解放了内容生产者,但如何变现一直是巨大对问题,次要问题则是难以拉新,到一定规模后变会增长乏力,因为基于内容的微信公众账号被发现只有两种途径:互推和内容传播带来粉丝,公众账号平台本身不提供内容搜索、导航和推荐。

在微信时代,少部分自媒体通过软文、培训或者打赏模式实现了变现,年收入数百万数千万的自媒体也有,但一则不是普遍现象,二则难以常态化,三则不是可持续的健康商业模式。

百度百家应运而生,通过广告分成帮助自媒体可持续变现。百家广告包括基于百度联盟的点击广告和百家团队单独谈的品牌广告,笔者在百家中收入算中等,月入1万左右,可见变现能力还是很可观的,微信近日接入广点通,但移动流量转化率太低,收入与百家完全不在一个级别。

百家成立时在阳朔开了一个会,首批受邀自媒体就自媒体未来进行了探讨。大家对于自媒体究竟是否需要粉丝,究竟是否需要互动,是否需要借助社交平台,并没有一致意见。一派认为自媒体是粉丝经济,沉淀读者、粉丝互动十分重要,否则读者只是平台的读者,不是自媒体的读者;另一派则认为内容被分发在不同平台,读者分散性决定了互动效果被稀释,罗辑思维的社群经济不可复制;温和派则认为在百家变现,通过留下微信号的方式导入微信实现粉丝沉淀和互动。

整体而言,我接触的自媒体们最关心的几乎都是变现、拉新、互动这几个问题。

二、U3W如何解决上述三个问题?入口+关系链+营销平台

360和新浪微博很早之前都推出自媒体平台了。

360自媒体平台提供内容聚合、自媒体排名,笔者早已加入。加入后似乎和我没什么关系,不能赚钱,不能导入微信,鲜有文章评论,尽管360确实有仅次于百度的PC流量入口能力,但其自媒体平台的流量并没有产生具体的价值。

新浪微博曾想用微信模式复制一个公众平台,微博公众平台推出私信和订阅功能之后,不少用户不堪骚扰怨声载道。此前微博并没有怎么考虑变现问题,只有获得微博推荐的自媒体才能快速曝光并增长粉丝,在微博拥有大V、意见领袖和企业号要推的时候,给予自媒体的资源并不多。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360、微博和UC结成联盟来解决之前各自遇到的问题。

实际上,在UC推出神马搜索后的俞永福专访环节,知名媒体人阳淼便曾建议UC做自媒体,俞永福让现场工作人员记录并表示会认真考虑,没想到这么快就落实了。

UC是最大的第三方手机浏览器,其在国内移动浏览器市场的月度覆盖人数占比达到了65.9%,拥有超过5亿用户及其带来的流量,这个流量大到百度移动搜索一度十分依赖,现在则可以做神马搜索来挑战百度。显而易见在自媒体合作平台中,UC的核心任务只有一个:移动内容分发和流量导入。UC浏览器的资讯中心新开辟了自媒体频道,微博自媒体文章会向UC广大用户群推送,并在其神马搜索中展现。

与UC定位类似,360将负责PC端内容分分发和流量导入,通过导航页、360搜索、360新闻、360百科等入口。尽管360和UC在移动搜索上有竞争关系,但在自媒体这事儿上并无大的冲突。

新浪微博的核心任务是负责社交,粉丝互动、读者沉淀,新浪微博擅长。未来自媒体就是大V、中V,微博已有的部分意见领袖、段子手未来也是自媒体。实际上在这个合作平台上,自媒体定义非常宽泛,除了文章之外,做动画的、做视频的、段子手们都算自媒体,涉及到近50个垂直行业以及长尾领域。微博有微博支付能力、广告投放系统,因此也可以进行变现。我估计天下秀在变现上会起到协助作用,尤其是软文植入、品牌广告这类广告的获取和投放。

三、不会取代微信和百家,是重要补充和竞争者

尽管微博、UC和360三家联合做了一个很大的自媒体平台,但显而易见,已经入驻百家和微信公众平台的自媒体是不会脱离原有平台的。一方面,U3W自媒体平台的变现和拉新能力还需要观望;另一方面,U3W自媒体平台的定位更广,不是写文章、做视频这类传统自媒体,而是所有自由的内容生产者,内容形式多元,涉及领域更广。

U3W自媒体平台只能算是微信和百家的一个补充而非替代,但依然存在竞争关系。譬如自媒体的内容独家、首发这样的义务可能会被规范。就像App分发市场与App开发者之间的关系一样,本质上自媒体平台是内容生产者的分发和变现渠道。明星自媒体也可能被自媒体平台争抢,就像明星游戏的首发权争夺一样。未来形成自媒体的联运模式是必然结果,搜狐自媒体已经尝试经纪人模式,有一些联运的雏形了。

这是自由的内容创作生产者最好的时代。倘若渠道一家独大,上游内容必然十分苦逼;渠道多元且竞争激烈,内容选择更多话语权也大一些,U3W则直接给自媒体们提供了一个新的变现机会,想必也是大家所欢迎的,接下来还会有许多民间草根自媒体和段子手崛起,还是有不少看头的。

作者微博@互联网阿超,微信SuperSofter是WeMedia早期成员,百度百家首批成员。

您可能还喜欢…

2 Responses

  1. 和朋友聊了下UC头条和百家号后,我得出了三条有争议的结论说道:

    最近对内容创业者来说,一个巨大的利好消息可能就是百家号和百度联盟联手打造的“百亿分润计划”,以及阿里UC头条的“W+量子计划”的正式推出,毕竟在今日头条和企鹅媒体平台分成已经颇为可观的情况下,又有两家巨头加入了对内容创业者的扶持大军。

    在经过一段时间观察,这两家后来的平台可以说非常令人失望。很多朋友反应在平台上所获得的分成非常低,文章也几乎没有什么推荐,不少人甚至抱怨将要直接放弃掉这两大平台了。

    在此之前,我们先来思考一个问题,这两大平台能不能为内容创业者带去流量?毕竟对内容创业者来说,平台是否有分成,很多时候不一定是必要的,但流量却一定非常重要。

    百家号的内容主要通过百度新闻和手机百度进行分发,UC头条的内容则通过UC浏览器。这都是一些比较重要的移动产品,用户量级都已过亿,日活相比今日头条也不差,可以说并不缺流量。而在两家的官方的宣传中,也有不少在很短时间内就获得极高流量的内容账号。

    但我们可能已经发现一个可怕的事实:印象中今日头条的内容已经相对比较低质,但没想到作为后来者的百家号和UC头条内容还要更加低质。

    我们常常吐槽机器分发存在弊端,但我想百家号和UC头条出现这样更加低端的内容生态,恐怕并非简单的只是因为机器推荐原因。两家平台在探索将推荐引擎作为新内容分发模式时,今日头条是他们模仿学习的一个对象,但恐怕别人产品中的真正精髓却并没有学到,很大程度上,他们现在甚至成为了一个四不像。

    写这篇文章,其实更多是希望能探讨下内容平台如何能真正帮助内容创业者。下面这几点理由虽是一些个人看法,但我想如果你是内容创业者,可能将会感同深受。

    1、同样是内容扶持,UC头条和百家号没有对内容生产者进行区分

    无可厚非,眼下是内容创业最好的时期,然而内容创业却由于定位的问题可以被分成两大派系:站长系和新媒体系,这里并没有任何贬低的意思,但这的确就是当下的现状。

    第一类是罗辑思维、新世相以及那些专注生产原创内容的新媒体创业者,这类创业者很多原本是在企业里,后来组建团队或独自创作,相比传统媒体有着更为灵活的内容生产模式,他们大多也都有优秀内容创作能力。所追求的更多也是一种影响力变现,毕竟无论是会员收费、活动营销还是定制原生广告,都离不开影响力。他们无论在任何平台上,几乎都保持了一致的内容调性,并且具备比较鲜明的特色。

    而第二类则是诞生于今日头条等新媒体平台的内容创业者,他们更多追求的是通过流量获得平台的广告分成进而最终实现变现,这就是PC时代的中小站长的翻版,通过大规模的批量生产低质内容获取流量,然后再想办法将这些流量变现。仅以“同门会”为例,这个组织仅在今日头条上拥有上万个账号,几乎覆盖所有的分类,每月的分成可以到百万元级别。一些平台上甚至还有通过机器生产内容的创业者,这里暂且不进行更详细的叙述。

    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态。但我们要知道虽然这些内容能为平台带来相当可观的流量,但其实他们也算是平台的寄生虫,太多了就会造成机体的损伤。

    而据我所知,今日头条其实一直对第二类的内容生产者深恶痛绝,并安排了专门的团队对这些内容进行打压,很显然今日头条并不鼓励这样的内容生产者。例如给到的分成系数相比其他内容品类要低,账号等级也比普通账号更低,内容违规时受到的处分也更严格等等。

    就具体内容分发平台而言,无疑拥有颇为可观的流量,但平台上内容创作者彼此之间是需要争夺这些流量的。低俗、情感、搞笑、娱乐这类内容,再配上一个夸张的标题党,不管在任何平台都能获得非常可观的流量和推荐,没办法,这就是机器推荐的弊端所在。

    而当低质内容占据整个生态圈时,相对来说高质量的内容所分润到的流量势必会大量减少,整个平台的价值必然会悄然崩塌。所以如果完全依靠机器,那么必然会出现UC头条和百家号当前所面临的困局,内容生态可能完全崩坏。

    这是UC头条和百家号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没有对两大体系的内容进行有效的区分。对所有的内容创作者一视同仁是平等的体现,但对真正追求流量分成的内容生产者其实没必要进行刻意扶持,因为他们本来就能够借助平台规则获得足够高的流量。从这个角度来看,对生产相对小众品类内容的内容创作者来说,他们才是急需平台扶持的对象,毕竟在争夺流量和用户关注度上,绝大多数新媒体创业者很大程度上是处于弱势地位。

    对内容平台来说,最需要做到的就是一个平衡的把握。如若不然,其结果就是短时间内诞生了一个比今日头条内容更加低质的内容生态。而当你只能收集到用户对这些没营养的低质文章的兴趣标签时,这对一个推荐引擎分发的内容生态无疑是灾难性的。

    2、同样是机器推荐,UC头条和百家号的冷启动可能落后了一个时代

    很多内容生产者在今日头条上获得不小的流量,但到了新平台之后,同样的内容却鲜有人阅读。好比l来说,在个性化推荐的机制里,数码一直是科技领域比较受大众欢迎的品类,所以这里以「某科技」为例,眼下他们的内容在UC头条和百家号平台上貌似并没有获得推荐引擎的青睐。

    不久前该账号运营者刚在朋友圈宣布「单月在今日头条和企鹅媒体平台累计分成已经接近7万元」。按照1万阅读10元分成计算,这样量级的收入意味着每月他们的文章在两大平台上产生的阅读数已高达7000万。

    对绝大多数内容创业者来说,单月7000万的流量可以说将会使他们拥有远超微信公众号的传播影响力,而某科技并不是今日头条和企鹅媒体平台上的唯一能获得如此高分成的内容创业者,还有不少单月分成是其数倍的内容创作者。

    而某科技转向UC头条和百家号之后,由于百家号和UC头条刚开通分成不久,所以没办法考量单月的分成。但根据我连续数天的观察,他们在UC头条和百家号两大平台上,同样的文章每天的总阅读数只有今日头条和企鹅媒体平台的百分之一。

    其中12月6日,更加出现百家号文章发布成功率只有不到50%(注:百家号的审核机制相对严苛,并且文章发布后台Bug极多,经常会出现文章无法发布成功的情况)、UC头条5篇文章累计阅读数没超过200的尴尬局面。

    这背后的逻辑就在于冷启动没有处理好,也就是文章刚发表出来之后,内容基于用户兴趣标签的推荐。我们要注意的是,无论是今日头条还是企鹅媒体平台,在初期发展时,都相当重视引导让用户使用社交媒体账号登陆(当然现在更多是在建设平台自己的账号体系)。因为对新用户来说,平台一开始很难拥有他们的兴趣标签,这个时候社交媒体会是一个非常值得参考的标准。

    而UC浏览器和手机百度都是工具属性极强的产品,用户基本用完就会走,虽然平台有大量用户行为数据,百家号更是号称拥有超过200万个用户兴趣标签。但由于缺乏账号体系,所以很多时候对具体某个用户的分析可以说是非常尴尬的。因为每当用户更换一部手机,甚至重新安装App时,之前积累的数据都可能将会全部彻底丢失。

    在两大平台在增加信息流之后,用户的使用时长和频次都有了极大提高,但即使这样,平台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去让用户建设一个相对完善的账号体系。简而言之,平台对用户还不够了解,这最终使得优秀小众创作者的内容得不到精准推荐,用户所阅读的文章可能也不是基于他们的精准兴趣,而这就是为何我们会认为两大平台内容更加低质的关键原因所在。

    3、同样的内容分发,UC头条和百家号还不能直接跨入到信息分发2.0时代

    最近一个流行的观点就是“信息分发开始进入2.0时代”,基于用户兴趣的推荐引擎将成为未来最为主要的信息分发模式。从眼下各平台的发展路径上来看,这确实是一种不可逆的趋势。移动端屏幕在变小,用户同样也在变懒,对更为精准的信息推荐需求自然也会越高。

    阿里巴巴和百度在个性化推荐技术上的积累,这是我们不可否认的,这些技术几乎深入到百度、阿里巴巴产品的方方面面。虽然推荐引擎有技术上的积累,但从一开始,UC头条和百家号相比今日头条弱势之处,绝对不会是来自于技术,至少技术上大家并没有太大的差距。

    对UC头条和百家号来说,他们其实面临一个比较尴尬的问题,就是直接从1.0时代跨入到了2.0时代。可能几个月前还一直是传统的内容分发模式,然后突然就加上了信息流,直接开启了2.0时代,对内容推荐这块缺乏一个积累的过程。

    可以说,这次的跨度中间缺乏一个有效的过渡阶段。要知道在今日头条发展初期,其内容推荐的精准度几乎和现在的UC头条、百家号一样的糟糕。但今日头条当时却做了一件事,通过分析文章在其他平台尤其是微博上的热度来判断这篇文章应不应该被大范围推荐。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一篇很优质的内容,可能因为分类的小众,以及没有足够大众的兴趣标签,所以没办法被机器推荐很好的分发出去。比较典型的就是早期的大象公会,他们的内容在头条上所获得的阅读数远比微信公众号要低。

    这个时候今日头条做的一件事就是引入了“热度”的维度,全网抓取这篇文章的传播情况,例如微博上有多少条评论,文章被多少媒体转载了,出现在门户的哪个位置上等等各类维度,当然也包括文章在头条平台上的传播,最终综合起来形成了一个热度的概念。文章能不能被大范围的推荐,很多时候完全取决于这个热度。

    后来头条号生态的出现,内容出现了大爆炸,类似的内容很可能会看到无数篇,所以头条慢慢也取消了这个维度,而这个时候头条本身所积累的用户行为兴趣数据标签已经足够了。还有很多通过人工干预解决机器推荐弊端的策略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但对UC头条和百家号来说,没有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恐怕很难将内容个性化推荐这件事真正做好了。当然,这也并不是完全没有解决办法。毕竟当下百家号和UC头条的文章在有人工干预时,还是可以获得不错的推荐量,但这终究不会是常态。

    最后,我想说一下,其实对内容创业者来说,平台通过给予保底分成提供一些扶持计划,这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情。但我们都知道,这样的扶持在未来的某个时间节点很可能就会戛然而止,值得依赖的其实还是推荐引擎的分发。或许,对UC头条和百家号来说,可能还需要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

    微信公众号:俊世太保

  2. 和朋友聊了下UC头条和百家号后,我得出了三条有争议的结论说道:

    最近对内容创业者来说,一个巨大的利好消息可能就是百家号和百度联盟联手打造的“百亿分润计划”,以及阿里UC头条的“W+量子计划”的正式推出,毕竟在今日头条和企鹅媒体平台分成已经颇为可观的情况下,又有两家巨头加入了对内容创业者的扶持大军。

    在经过一段时间观察,这两家后来的平台可以说非常令人失望。很多朋友反应在平台上所获得的分成非常低,文章也几乎没有什么推荐,不少人甚至抱怨将要直接放弃掉这两大平台了。

    在此之前,我们先来思考一个问题,这两大平台能不能为内容创业者带去流量?毕竟对内容创业者来说,平台是否有分成,很多时候不一定是必要的,但流量却一定非常重要。

    百家号的内容主要通过百度新闻和手机百度进行分发,UC头条的内容则通过UC浏览器。这都是一些比较重要的移动产品,用户量级都已过亿,日活相比今日头条也不差,可以说并不缺流量。而在两家的官方的宣传中,也有不少在很短时间内就获得极高流量的内容账号。

    但我们可能已经发现一个可怕的事实:印象中今日头条的内容已经相对比较低质,但没想到作为后来者的百家号和UC头条内容还要更加低质。

    我们常常吐槽机器分发存在弊端,但我想百家号和UC头条出现这样更加低端的内容生态,恐怕并非简单的只是因为机器推荐原因。两家平台在探索将推荐引擎作为新内容分发模式时,今日头条是他们模仿学习的一个对象,但恐怕别人产品中的真正精髓却并没有学到,很大程度上,他们现在甚至成为了一个四不像。

    写这篇文章,其实更多是希望能探讨下内容平台如何能真正帮助内容创业者。下面这几点理由虽是一些个人看法,但我想如果你是内容创业者,可能将会感同深受。

    1、同样是内容扶持,UC头条和百家号没有对内容生产者进行区分

    无可厚非,眼下是内容创业最好的时期,然而内容创业却由于定位的问题可以被分成两大派系:站长系和新媒体系,这里并没有任何贬低的意思,但这的确就是当下的现状。

    第一类是罗辑思维、新世相以及那些专注生产原创内容的新媒体创业者,这类创业者很多原本是在企业里,后来组建团队或独自创作,相比传统媒体有着更为灵活的内容生产模式,他们大多也都有优秀内容创作能力。所追求的更多也是一种影响力变现,毕竟无论是会员收费、活动营销还是定制原生广告,都离不开影响力。他们无论在任何平台上,几乎都保持了一致的内容调性,并且具备比较鲜明的特色。

    而第二类则是诞生于今日头条等新媒体平台的内容创业者,他们更多追求的是通过流量获得平台的广告分成进而最终实现变现,这就是PC时代的中小站长的翻版,通过大规模的批量生产低质内容获取流量,然后再想办法将这些流量变现。仅以“同门会”为例,这个组织仅在今日头条上拥有上万个账号,几乎覆盖所有的分类,每月的分成可以到百万元级别。一些平台上甚至还有通过机器生产内容的创业者,这里暂且不进行更详细的叙述。

    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态。但我们要知道虽然这些内容能为平台带来相当可观的流量,但其实他们也算是平台的寄生虫,太多了就会造成机体的损伤。

    而据我所知,今日头条其实一直对第二类的内容生产者深恶痛绝,并安排了专门的团队对这些内容进行打压,很显然今日头条并不鼓励这样的内容生产者。例如给到的分成系数相比其他内容品类要低,账号等级也比普通账号更低,内容违规时受到的处分也更严格等等。

    就具体内容分发平台而言,无疑拥有颇为可观的流量,但平台上内容创作者彼此之间是需要争夺这些流量的。低俗、情感、搞笑、娱乐这类内容,再配上一个夸张的标题党,不管在任何平台都能获得非常可观的流量和推荐,没办法,这就是机器推荐的弊端所在。

    而当低质内容占据整个生态圈时,相对来说高质量的内容所分润到的流量势必会大量减少,整个平台的价值必然会悄然崩塌。所以如果完全依靠机器,那么必然会出现UC头条和百家号当前所面临的困局,内容生态可能完全崩坏。

    这是UC头条和百家号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没有对两大体系的内容进行有效的区分。对所有的内容创作者一视同仁是平等的体现,但对真正追求流量分成的内容生产者其实没必要进行刻意扶持,因为他们本来就能够借助平台规则获得足够高的流量。从这个角度来看,对生产相对小众品类内容的内容创作者来说,他们才是急需平台扶持的对象,毕竟在争夺流量和用户关注度上,绝大多数新媒体创业者很大程度上是处于弱势地位。

    对内容平台来说,最需要做到的就是一个平衡的把握。如若不然,其结果就是短时间内诞生了一个比今日头条内容更加低质的内容生态。而当你只能收集到用户对这些没营养的低质文章的兴趣标签时,这对一个推荐引擎分发的内容生态无疑是灾难性的。

    2、同样是机器推荐,UC头条和百家号的冷启动可能落后了一个时代

    很多内容生产者在今日头条上获得不小的流量,但到了新平台之后,同样的内容却鲜有人阅读。好比l来说,在个性化推荐的机制里,数码一直是科技领域比较受大众欢迎的品类,所以这里以「某科技」为例,眼下他们的内容在UC头条和百家号平台上貌似并没有获得推荐引擎的青睐。

    不久前该账号运营者刚在朋友圈宣布「单月在今日头条和企鹅媒体平台累计分成已经接近7万元」。按照1万阅读10元分成计算,这样量级的收入意味着每月他们的文章在两大平台上产生的阅读数已高达7000万。

    对绝大多数内容创业者来说,单月7000万的流量可以说将会使他们拥有远超微信公众号的传播影响力,而某科技并不是今日头条和企鹅媒体平台上的唯一能获得如此高分成的内容创业者,还有不少单月分成是其数倍的内容创作者。

    而某科技转向UC头条和百家号之后,由于百家号和UC头条刚开通分成不久,所以没办法考量单月的分成。但根据我连续数天的观察,他们在UC头条和百家号两大平台上,同样的文章每天的总阅读数只有今日头条和企鹅媒体平台的百分之一。

    其中12月6日,更加出现百家号文章发布成功率只有不到50%(注:百家号的审核机制相对严苛,并且文章发布后台Bug极多,经常会出现文章无法发布成功的情况)、UC头条5篇文章累计阅读数没超过200的尴尬局面。

    这背后的逻辑就在于冷启动没有处理好,也就是文章刚发表出来之后,内容基于用户兴趣标签的推荐。我们要注意的是,无论是今日头条还是企鹅媒体平台,在初期发展时,都相当重视引导让用户使用社交媒体账号登陆(当然现在更多是在建设平台自己的账号体系)。因为对新用户来说,平台一开始很难拥有他们的兴趣标签,这个时候社交媒体会是一个非常值得参考的标准。

    而UC浏览器和手机百度都是工具属性极强的产品,用户基本用完就会走,虽然平台有大量用户行为数据,百家号更是号称拥有超过200万个用户兴趣标签。但由于缺乏账号体系,所以很多时候对具体某个用户的分析可以说是非常尴尬的。因为每当用户更换一部手机,甚至重新安装App时,之前积累的数据都可能将会全部彻底丢失。

    在两大平台在增加信息流之后,用户的使用时长和频次都有了极大提高,但即使这样,平台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去让用户建设一个相对完善的账号体系。简而言之,平台对用户还不够了解,这最终使得优秀小众创作者的内容得不到精准推荐,用户所阅读的文章可能也不是基于他们的精准兴趣,而这就是为何我们会认为两大平台内容更加低质的关键原因所在。

    3、同样的内容分发,UC头条和百家号还不能直接跨入到信息分发2.0时代

    最近一个流行的观点就是“信息分发开始进入2.0时代”,基于用户兴趣的推荐引擎将成为未来最为主要的信息分发模式。从眼下各平台的发展路径上来看,这确实是一种不可逆的趋势。移动端屏幕在变小,用户同样也在变懒,对更为精准的信息推荐需求自然也会越高。

    阿里巴巴和百度在个性化推荐技术上的积累,这是我们不可否认的,这些技术几乎深入到百度、阿里巴巴产品的方方面面。虽然推荐引擎有技术上的积累,但从一开始,UC头条和百家号相比今日头条弱势之处,绝对不会是来自于技术,至少技术上大家并没有太大的差距。

    对UC头条和百家号来说,他们其实面临一个比较尴尬的问题,就是直接从1.0时代跨入到了2.0时代。可能几个月前还一直是传统的内容分发模式,然后突然就加上了信息流,直接开启了2.0时代,对内容推荐这块缺乏一个积累的过程。

    可以说,这次的跨度中间缺乏一个有效的过渡阶段。要知道在今日头条发展初期,其内容推荐的精准度几乎和现在的UC头条、百家号一样的糟糕。但今日头条当时却做了一件事,通过分析文章在其他平台尤其是微博上的热度来判断这篇文章应不应该被大范围推荐。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一篇很优质的内容,可能因为分类的小众,以及没有足够大众的兴趣标签,所以没办法被机器推荐很好的分发出去。比较典型的就是早期的大象公会,他们的内容在头条上所获得的阅读数远比微信公众号要低。

    这个时候今日头条做的一件事就是引入了“热度”的维度,全网抓取这篇文章的传播情况,例如微博上有多少条评论,文章被多少媒体转载了,出现在门户的哪个位置上等等各类维度,当然也包括文章在头条平台上的传播,最终综合起来形成了一个热度的概念。文章能不能被大范围的推荐,很多时候完全取决于这个热度。

    后来头条号生态的出现,内容出现了大爆炸,类似的内容很可能会看到无数篇,所以头条慢慢也取消了这个维度,而这个时候头条本身所积累的用户行为兴趣数据标签已经足够了。还有很多通过人工干预解决机器推荐弊端的策略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但对UC头条和百家号来说,没有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恐怕很难将内容个性化推荐这件事真正做好了。当然,这也并不是完全没有解决办法。毕竟当下百家号和UC头条的文章在有人工干预时,还是可以获得不错的推荐量,但这终究不会是常态。

    最后,我想说一下,其实对内容创业者来说,平台通过给予保底分成提供一些扶持计划,这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情。但我们都知道,这样的扶持在未来的某个时间节点很可能就会戛然而止,值得依赖的其实还是推荐引擎的分发。或许,对UC头条和百家号来说,可能还需要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

    微信公众号:俊世太保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