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们热情拥抱视频脱口秀

在注意力经济的时代,有人注意就会有他的商业价值。而有粉丝基础的名人在这方面的优势更显而易见。

徐佳 王思齐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学者魏武挥认为,进入互联网时代,很多具有才华和个性却由于各种原因并不能登上电视平台的人,借助互联网平台,他们的生产和创造能力得以爆发。而自媒体人想在商业上获得成功,必须从自媒体运营转型为利用社群平台,否则难以获得商业成功。

第一财经日报:这波出来的互联网脱口秀,大多以知识类为主,不同于周立波、王自健那种逗笑类的脱口秀,为什么知识类的成为趋势?视频网站什么时候成了求知的场所了?

魏武挥:目前大众的生活被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互联网碎片化信息所掌控。根据相关数据,现在国人的阅读率很低,大家没有培养起读书习惯,缺少了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知识类的脱口秀节目其实扮演了知识二传手的角色,虽然只是“知道分子”,但在碎片化的信息中,能满足人们获取知识的需求。在这个情形下,视频网站自然是一个很好的获取知识方式:十多分钟的节目,一些只言片语,就能让你觉得别有洞天。

日报:名人视频专栏比起微博性质的专栏,是不是门槛更高(平台、技术、资金),更需要团队协作,立足之初的商业意味因此也更浓?比起文字类专栏(博客、微信),它的商业运作有什么不一样?

魏武挥:视频制作门槛确实会高,只保证最基本的硬件设备需求是不够的。从拍摄到剪辑、后期制作,这需要一个团队来推动和运营。事实上,制作视频专栏本来就是商业行为——在前期的各项投入之后,自然需要获得商业回报。

文字类专栏获得回报的形式比较单一,大多依靠平面媒体或者是其他媒体转载的稿费。而视频因为其形式的特殊性,可以依靠媒介特点进行商业运作,比如贴片广告销售,从而取得不错的收益。

日报:像《罗辑思维》这样的产品,商业效果已经出来了,除了围绕罗振宇做了一系列的衍生产品开发,它还非常注意与用户的连接,商业定位也从自媒体运营转型为社群平台,这是不是自媒体未来发展的趋势?

魏武挥:出书、朋友圈、会员服务等等,都是罗振宇整个商业计划的一部分。就商业定位而言,自媒体人想在商业上获得成功,如果只依靠一个简单的平台,很难在商业上变现。因此必须从自媒体运营转型为社群平台。

日报:在自媒体的商业环境下,“魅力人格”是可以被复制的吗?换句话说,《罗辑思维》是可以被复制的吗?

魏武挥:自媒体本身是不能复制的,它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和特征,罗振宇呈现在大众面前的形象和其他人就是不同的。但商业模式上,从自媒体转型为社群平台,是自媒体人获得商业利益的重要方式。《罗辑思维》的社群构架模式是一个例子。至于社群的构架方式,则可以探索多种其他的形式。

自媒体需要张扬自己的个性,这和明星完全不同,而个性和观点也是自媒体人的重要标签和品牌形象。

日报:像袁腾飞这样已经被传统媒体验证过的知识类脱口秀高手,是不是来到互联网,已经具备天然的优势?换个角度,有粉丝基础的名人来做互联网脱口秀,是不是更易成功?比起覆盖率,强调用户黏性的粉丝经济在未来是不是对于自媒体运营更加重要?

魏武挥:传统媒体检验过的名人进入自媒体,本身就具有了相当的品牌识别度。袁腾飞进入自媒体领域,大家自然能想到,他会以自己特有的犀利的方式讲历史。这在运营初期会为他迅速累积大量的关注度。在注意力经济的时代,有人注意就会有他的商业价值。而有粉丝基础的名人在这方面的优势更显而易见。

粉丝经济在未来运营很重要。虽然罗振宇目前已经不承认自己是“粉丝经济”而转称社群经济,但实际上,他所宣扬的“魅力人格体”就是粉丝经济的最直接体现。

日报:去年,你在专栏里说自媒体将迎来大批死亡,那么视频脱口秀的趋势是高潮,还是死亡?

魏武挥:文字自媒体的缺点在于辨识度低,即使你阅读了一个作者的所有文章,也不能真正认识作者。而如果采用视频记录,在镜头前将文章读出来,这种形式下,作者本人的识别度便会提高。具有辨识度的自媒体人才有可能得到广告、赞助,甚至代言等一系列商业上的收益。

视频媒体和文字类专栏不一样的是,它需要一定的前期投入,并依靠团队力量进行经营、运作、推广。从形式上来看,一个视频自媒体团队,更像是一个小规模的制片公司,不单单依靠一个人的力量运营。这也决定了视频类自媒体的数量不会出现微博、博客、微信公众账号式几百万上千万的巨大体量,在受到冲击时也不会迅速死亡。但不可否认,在市场选择和商业浪潮中,依然会有大量视频类自媒体倒掉和死亡。

“现场有《罗辑思维》的会员吗?”罗振宇拿起话筒喊了一嗓子,“首先给我的衣食父母——会员们鞠躬”,在6月“优酷全新‘说’时代”发布会上,他先办起了自己的私事。

2012年12月,曾经的传媒人罗振宇,自创了视频脱口秀节目《罗辑思维》。不到两年,这款互联网产品,逐渐延伸为中国互联网知识社群第一品牌。仅在去年12月27日,《罗辑思维》在名为“史上最无理的会员招募”的第二次社群招募中,一天便轻松募集800万元,无怪乎罗振宇本人要向“衣食父母”道谢。

《罗辑思维》向大众展示了自媒体平台的可能性,也助推了视频脱口秀的自制高潮。在“说时代”发布会上,优酷宣布同时推出三档全新的脱口秀节目——梁冬的《梁言》、袁腾飞的《袁游》、《货币战争》作者宋鸿兵的《鸿观》,都将在七八月上线。

不同于周立波或王自健的逗乐,这三档节目被定义为“知识类”——正是近期袭来的一大波视频脱口秀频频被冠以的关键词,暗示了名人自媒体的阵地从文字转向了视频。

“我替大家读书,作为人类从文字文明到口语文明的缓冲器,我作为有阅读能力的人,可以用口语的方式翻译给大家听,并做出相对优质的产品。”罗振宇调侃说,《罗辑思维》的定位就是“代公子读书”。

优酷总裁魏明直言,互联网消费的这一代人群中,读书者越来越少,更多的人是通过快捷的影像或碎片化的时间来消费内容和信息,所以视频脱口秀是一个更容易让大家接受的传递知识的形式。

同样是现象级的互联网脱口秀节目,《罗辑思维》时常被网友拿来与高晓松的《晓说》比较,有人留言给罗振宇,“胖子,你不是贵族出身,你再努力三辈子也赶不上高晓松”,对于这样的“贬低”,罗振宇四两拨千斤,“自打我看到中国的互联网上出现了甜咸粽子之争就想清楚了,连罗玉凤都有人喜欢,有小清新的存在就要允许有重口味的存在。”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让自罗振宇想清楚一件事:自媒体要做小,只做点,不再试图做线和面。一言以蔽之,自媒体带有很强的个人属性,而它的商业模式就是基于人格魅力而运营的粉丝经济。于是,《梁言》《袁游》《鸿观》都有清晰且差异化的定位,梁冬对中医的研究将频现于《梁言》;早已被“百家讲坛”验证过的“脱口秀”高手袁腾飞带来“历史+旅游”的谈资组合;而宋鸿兵的“段子”仍然偏向财经领域。在优酷这样一个积累了四五亿观众,每天能产生5亿播放量的平台,覆盖率已非自媒体追求的重点,如何建立自己的粉丝群,并维持社群里的用户黏性才是命题所在。

罗振宇像运作品牌一样经营《罗辑思维》,它的背后有一支人数不少的团队,不仅策划视频节目的内容,也负责维护订阅号,推广一些线下的活动,它的朋友圈组织过抽奖、午餐,甚至是相亲活动。据说,《罗辑思维》这个品牌目前的估值超过一个亿,俨然自媒体风生水起的一个商业范本,且范本效应已经显现。不久前,吴晓波就中止了与其他所有纸质及门户的专栏合作,投入到视频脱口秀《吴晓波频道》中,打出的口号是“一个人的财经频道”,节目微信公号上线当天的订阅户为4582人,到一个月后的6月8日超过十万。

自媒体们热情拥抱视频脱口秀,《晓说》和《罗辑思维》的成功是可以复制的吗?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学者魏武挥认为,个性是不可复制的,不管是文字还是视频,80%的自媒体都会死掉。

本文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