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媒体】别拿“共享”精神践踏“版权”

单纯用“工程师逻辑、技术解放视角”来理解世界的思维存在着极大局限。发扬互联网共享精神应以尊重版权为行业底线。

作者:方丈,多元社会研究者、智库研究员

【编者按】6月26日,快播公司因版权侵权被处以2.6亿元罚单。24日搜狐宣布对资讯类手机APP“今日头条”提起诉讼。这两起事件并不是孤立事件,都暴露出部分新媒体在思维层面的深层次误区——即部分不良互联网公司单纯用“工程师逻辑、技术解放视角”来理解世界、用“共享精神”践踏“版权”的思维方式存在着极大的局限性。版权人有权放弃收益,但不代表“今日头条”和“快播”可以替他做出“弃权”决定。本期反思媒体分析“今日头条”背后的逻辑,以下为正文:

6月26日下午,深圳市宣布对快播公司版权侵权做出处罚决定:处以2.6亿元罚单。同时,“今日头条”被指“侵权”事件持续发酵,众多的法律和媒体人士称其是“未经允许就运走了版权”。据媒体报导,6月24日,搜狐公司宣布在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对今日头条侵犯著作权等行为提起诉讼,要求对方立刻停止侵权行为,刊登道歉声明,并赔偿经济损失1100万元。

解读“今日头条”、“快播”的“危机”近期有很多技术、法律角度的分析。“今日头条”也一直辩称其技术无罪,只是手机搜索引擎工具,只是“新闻的搬运工”。事件暴露出一个部分新媒体在思维层面的深层次误区——即个别互联网公司单纯用“工程师逻辑、技术解放视角”来理解世界的思维方式存在着极大的局限性。我们亟需探讨:秉持“工程师逻辑”的同时,为何还需要理解和尊重包含“内容版权”、“转载许可”在内的其它逻辑?发扬互联网共享精神如何不以践踏版权为基本底线。

保护内容版权一直是媒体业的基本逻辑

从新闻业创业伊始,内容生产,尤其是优质内容的生产始终是其核心的竞争之源。传统媒体一直承担着生产内容的成本,一些优质内容,如有公共价值的新闻、评论、图片、影音,不仅仅需要投入时间、精力、人力、物力,更需要凝结创作者本人长期积累的知识、经验和智慧,来之不易。优质的内容不仅仅给著作人、媒体带来经济性回报,也是他们获取社会认可、取得职业尊重的重要方式。传统媒体依靠优质内容来换取盈利:增加发行销售,吸引广告及其它衍生收入。

十多年前,互联网新闻门户的海量新闻模式兴起,其崛起的背景是门户网站对传统媒体内容,尤其是纸质媒体内容的低价收购。往往只需几万,就买走了一家报纸全年的内容。于是,形成了一种不稳定的媒体生态:传统媒体承担高额生产内容成本,门户网站低价收购海量内容获得急速发展,传统媒体利用其广告和发行的短期高增长来“隐忍和消化”这种权力结构。

为什么连门户搜狐也会愤而起诉“今日头条”?

有媒体追问“搜狐为什么起诉了今日头条,几年前还是低价收购他人版权的新闻门户,为什么一夜之间,也开始维权?”不稳定的经济模式终究无法长存。近几年来,网络媒体严重冲击到了传统媒体的根本:传统媒体读者、观众急速下降、巨额广告被互联网分流。在这样的情况下,除部分优秀媒体外,大多数传统媒体势必需要压缩节俭内容生产成本,高成本的内容变少,更多是拿网上信息拼凑文章、视频,版权付费额度也偏低,优质内容急速下降。作为生态链的另一端,互联网媒体门户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那些原本低价买来的传统媒体内容,同质性太高、质量不容乐观,在网络媒体激烈竞争的当下,各大门户,包括腾讯、新浪、网易、搜狐等,都开始不约而同的用巨额资本自己开发原创内容,新闻、评论、图片、视频,投注了巨大的成本。以腾讯大家为例,单篇优质文章的鼓励甚至超过1万元,可见下了重本。于是,在新的生态中,互联网媒体开始承担了传统媒体承担的那部分原创内容的生产成本,以形成和竞争对手的差异性优势。

在回顾了上面的产业演变之后,就不难理解搜狐这样的门户网站也“出离愤怒”的原因了。那些连门户网站也投入巨大财力、精力、人力的内容,瞬间被“今日头条”这样的APP转走赚钱,不仅仅为别人做了嫁衣,还分流了自家门户、客户端的受众。天底下哪有这么“没道理”的事?

部分互联网媒体终于明白,尽管信息总量过剩,但原创优质内容始终是市场上最核心的干货,要真正形成差别化的竞争优势,还是需要网罗优质团队、投入真金白银强化原创生产。当新媒体也认识到原创的来之不易和巨大成本之后,反击版权侵权才会真正受到广泛重视。

不能单用“工程师逻辑”理解整个世界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的世界,用一种逻辑不可能包打天下。过去二十年,互联网技术以几何级数的速度更新,整个世界的步伐也常常追随互联网的节奏。然而,部分公司单独依靠互联网技术野蛮生长而忽视法律、伦理规则的发展思路,越来越面临来自其他领域的挑战。

我们常讲的“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等互联网精神本质上体现着深深的“工程师逻辑”和“技术解放视角”。这种逻辑在互联网产业崛起中扮演了核心价值:强调技术的无限可能,技术具备突破一切规矩、打破现有秩序的能力,同时他们对技术版权的重视也远远超过内容版权。这种靠技术生财,靠突破改变的逻辑本来没有问题,但如果只是局限于自身“开放、分享”这样的单一逻辑,且无限扩展、不断“神话”,认为在其他领域“开放、分享”也必然合理,“转载别人内容”也是符合互联网“共享精神”的思维,则很容易碰到红线、遭遇其他“逻辑”的反击。例如,快播的被腾讯、乐视、搜狐、优酷等多家视频网站联合举报。本身不做内容的快播,通过提供传输工具绕开视频网站的页面,为许多中小网站提供廉价的盗版服务,以共享为名,长期“践踏”版权。

诚然,用户出于各自趣味生产内容,形成“无报酬”分享是新媒体快速崛起的主要动力之一。但当我们认真分辨不同类型的内容,就会发现,优质有干货的内容,还是凤毛麟角。这类内容基本上都依赖于专业机构、专业人士,从自身经验、学识、思考、调查中产生。所以,部分互联网人也需要了解媒体业的思维逻辑——内容生产是投注巨大心血的过程,对内容的版权付费对作者而言不仅仅有着经济价值,更体现新媒体的节操、伦理,体现一个公司机构对智力成果尊重、专业尊严捍卫方面的价值取向。

结语

版权人有权放弃收益,但不代表“今日头条”、“快播”可以替他做出“弃权”决定。技术固然带来信息的解放,但不能以“共享”为名践踏别人的权益。在互联网媒体的世界里,除了“工程师思维、互联网逻辑”,也需要引入“新闻人思维、法律人思维、行业底线思维”。尊重作者的版权、付费,应该是不分国度、跨越时代的底线。虽然“今日头条”的版权纠纷尚未落幕,但互联网信息传播秩序化、规范化、遵守道德伦理的大趋势是无法扭转的。

【反思媒体】 媒体守望社会,社会更需要监督媒体。腾讯文化和多元机构合作启动“反思媒体”平台,搭建学界、业界、社会组织及网民等对媒体的批评反思平台。每周四更新,欢迎各界专家、达人不吝赐稿。邀稿邮箱:remedia.qq@gmail.com,出品:腾讯文化,运营:多元机构。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