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继华:通信资费退烧需五种灵丹妙药

中国的通信行业正在开放,虚拟运营商已经开始放号,民营宽带商也将在不久之后更加充分的进入市场,但开放却不是中国通信行业价格更加下降更加亲民的唯一途径。

随着监管部门对通信运营市场价格的放开,在社会舆论普遍表示欢迎的同时,也引来了不少这山看着那山高的评论,认为这些行动都只是表面,并不能改变中国通信资费高的现实,还需要进一步的开放才能有所突破。

中国的通信行业正在开放,虚拟运营商已经开始放号,民营宽带商也将在不久之后更加充分的进入市场,但开放却不是中国通信行业价格更加下降更加亲民的唯一途径。

 

有三种观点,很多人认为是降低通信资费的妙方,其实却不一定有效:

1、引入民营资本,通信行业的垄断就能破除,资费才能下降

如果从经典的教科书上去看,这个观点无疑是正确的,但从社会现实角度看,中国从来没有一项关于民生的领域是靠民营资本来降价的。

民营资本是逐利的,在这方面比国企有过之而无不及,指望民营资本赔本赚吆喝的让价格降低是一场春梦,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民营资本只会选择与其他资本合谋,带来的是反向的操作。

中国的现实,所有引入民营资本的领域都在涨价。房地产在民营资本的开放下大涨10余年,民营医院比国家公益医院更狠的敛财,幼儿园的资本开放带来的是入园费用的节节攀升,如果民营资本控制了通信产业,价格的上涨指日可待。

2、引入外资运营商巨头,可以提高竞争水平,资费下降

这种观点更是黄粱美梦,外资不会是慈善家,虽然他们经常扮演慈善的形象,中国被外资控制的领域的价格更是让老百姓苦不堪言。

现在,国内的主要民生事业中,自来水厂被外资控制,自来水的价格不断的开听证会提价,汽车行业被外资控制,汽车零配件和维修霸道高价。

外资运营商进入中国市场,如果只是鲇鱼,确实可能促进竞争,但如果仅仅充当鲇鱼,他们是不会来的,不能赚大钱的市场何必要进,难道只是为了中国人民的资费解放事业到不远万里到中国来当白求恩?如果市场被他们控制,那医药等等行业的状态都会再次呈现。

3、基础网络建设放开就会导致资费降价

基础网络的垄断确实存在,但这种垄断和高价并没有直接的联系,而且,从世界各国看,基础网络建设都处在相对垄断状态下,一是为了避免重复建设,而电信行业的建设规模动辄成百上千亿,二是为了国家的信息安全,不要说中国不开放,美国政府连华为的设备都让采购,谁比谁更不垄断一点呢?

即便基础网络建设放开,民营资本也根本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投入,而且,这种投入的风险性极高,一旦遇到技术变革和设备升级,很可能导致数千亿的资本化为乌有,即便谷歌、苹果都难以承受,中国的民营资本有这个实力吗?

在中国,只有一个行业以每年可持续的降低着单位资费标准,不仅从未涨价,却是不断的加速降价,可却被天天讨伐痛骂,这种现象深刻的反映了中国所谓的市场经济的畸形。

4、国家管制价格,强制降价,会导致资费下降

国家限定通信资费的标准价格,规定电话每分钟和上网流量每G的定价,企业可以在其基础上打折销售,而且,国家每年都以固定的比例进行向下调整,这种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方法也许是降价的最好方式,但由此带来的可能是像低价药一样的命运,通信行业的普遍服务将终止,边远地区、成本高的业务都会被市场逆向淘汰。

如果我们确实定性话费高,那要想真正的降低中国通信市场的资费,可以通过以下手段:

1、提高通信设备的国产化率,坚定的推广国内占更多知识产权的标准,更多的采用国产设备,运营商和老百姓都坚决支持国内通信设备商的研发、生产与推广,当规模足够价格自会降低,这才是降低成本的最佳途径。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大中华几家企业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电话系统估计都不是老百姓可以无障碍的享受的高价格服务。

2、国家放开对通信运营市场的管制,无论是民营还是国有,都一视同仁,实现整个行业从业企业的国民待遇,鼓励所有运营商在市场上充分竞争,甚至开放淘汰机制,市场化的通信运营必然带来资费降低。

3、国家放开运营商的业务限制,运营商的商业模式出现新变化,由现在的单纯依赖通信业务转变为丰富多样,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定价体制,有可能真正的开始主要向大客户收费而向小客户免费或足够的低价。

4、鼓励和支持一到两家民营虚拟运营商发展壮大,对基础运营商形成真正的威胁,而非万马奔腾的数十上百家的混乱,只有这样,市场力量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价格才能真正降低。

5、价格问题实际上相对的,当老百姓的收入足够高的时候,所有的消费都会感觉不贵,因此,从根本上讲,提高老百姓的收入水平才是降低通信资费的最主要最有效方式。

作者:马继华,关注移动互联,醉心数据分析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