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峰:媒体跟随互联网下沉并无处不在

孕峰在“私人董事汇”上的分享

互联网在“下沉”。也就是信息世界在与物理世界融合。互联网让信息和背后人的交流实现了零成本、随时随地,信息流通前所未有的繁荣,有了居高临下的势能。当信息世界的逻辑自然延伸到线下,就将重写物理世界的逻辑。

为什么是现在?

手机把网络带入了人的每时每秒的工作和生活,把网络带入了人的每一寸移动的空间,带入世界每个角落。物联网进一步覆盖人的足迹未出现的地方。而之前,作为联网的工具,PC,是固定的。它只对PC所在的地点和人坐在PC前的时间产生作用。

O2O是互联网下沉的表现。带着手机的人,在online和offline间随脚进出。更准确的说,它一直online,顺势把它所进入的空间和接触的东西通通online了。

智能硬件是互联网下沉的另一个重要表现。它把所有事东西都变成online。之前,硬件们受物理世界的逻辑支配,现在,它受信息世界的逻辑支配。

有个做音乐的朋友说,将来你进入一个咖啡馆,当时正在播放的背景歌曲都可以有一个二维码。

O2O和智能硬件,都是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融合”。产品数据化的行业比如金融和通信,产品标准化的产品比如汽车、手机和电视,这两类产业最易被颠覆。当然,这两类也都是巨头的菜。

但就算是并不数据化或标准化的产业比如本地生活服务,就相应出现更多细分的机会,可以成为小企业的菜。

媒体也在“下沉”。

媒体是最早被互联网颠覆、也很彻底的产业。媒体并不标准化,但100%数据化。互联网下沉和融合,媒体也跟同样在下沉和融合。媒体数据化,传递信息、知识、情感、价值观,能以所有产业为载体。互联网本质上是一种媒体介质。

举两个例子。

孕峰跟第三方机构合作搞出国考察。孕峰负责策划、把关,通过媒体引入流量。合作机构落地执行。这可以看作是媒体的O2O。

孕峰发起“私人董事汇”,用媒体的品牌和积累的信任,促成120位创业者走出线上到线下交流。本质上是俱乐部+商学院的复合体。这也是一个O2O。更重要在于,这把媒体一对多的传统模式升级到多对多、点对点,把C2B2C模式升级到C2C。通过走向线下,给自己建了条护城河。

罗胖说,一切产业皆媒体。这是“媒体下沉和融合”的自然结果。还有一句话,所有企业都将是互联网企业。互联网和媒体的下沉都是一个道理。信息的流动将重写物理世界的逻辑。知识和情感的注入,将赋予物理世界以灵魂。

媒体下沉为什么是现在?

因为互联网把媒体改造了。社会化+自媒体,让媒体的颗粒度更小、更自由、无处不在、又富有张力。要象水一样,才可能向大地之下渗透,跟万物融合。

互联网之前,只有机构化的媒体,僵化的流程和组织,块头大、数量少,象石头一样,坚硬、不自由。它们又如何能下沉和融合?

自媒体+社会化,聚则有力,散则无形,真的象水一样,必能彻底跟物理世界融为一体。

自媒体象水一样。但若要自媒体释放强大能量,击穿传统世界的重重障碍,还需要一个条件:力出一孔。

张志东说小公司的作战策略,是“集全公司之力,坐在一个符合未来的点上。”当年QQ就是在极恶劣的网络条件下,力保“不让用户掉线”,一个小团队承受指数级的用户增长的压力。

傅盛用的词叫“锦州战役”,找到解放战争全局中最关键的那个节点,调遣精锐力量不惜代价拿下,其它地区立刻“迎刃而解”。这个“刃”,就是张志东的那个“点”。

任正非的总结,即是“力出一孔”。孔只要够小,水通过它发射出来就是巨大压强。刃、点、孔,都是一个意思。

自媒体能有今天的力量,一大机缘是张小龙为自媒体做了一个“孔”。以往网站或微博都可以发无数内容,但微信公众号规定一天只发一条。这样,势单力薄的自媒体就可以专心做好一条,出来压强就大。若不是“一天一条”,微信公众号也还是一个面一条缝,不是一个孔。

“自媒体”这三个字伴随微信公众号而出生、茁壮,并非偶然。

今天的自媒体,就是明天的“自商业”。发生在自媒体和互联网身上的事,会在自商业身上重演一遍。

自媒体3个特征。1、创意是产品的核心。2、可独立完成和呈现产品。3、可数字化发行。符合的行业,必是“自商业”的范畴,这样的个体必然借助社会化平台快速生长出来。其逻辑本质并无不同。

再往后,只要符合第1条,也都能借助第三方机构的基础服务快速长出来。或者,以具有创意的这个人为核心组织资源。典型案例是爱奇艺以刘春、高晓松、马东三个人为核心组建视频工作室。

在未来支配资源、重写传统世界逻辑的,是掌握创意的大脑。投资它们,一定没错。

自媒体、自商业,未来还会做出更疯狂的事来。这是个性狂欢、自由无敌的时代。

文/孕峰

自然而然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