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建强:产品经理与程序员的爱恨情仇 极客时间上邱岳的产品手记

在一个互联网公司里,产品经理和程序员之间的协作关系算是最为紧密的一种,但由于供需关系、主导实现、需求总变等种种因素,这两个角色的关系总是被妖魔化,比如你去网络上搜索产品经理,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内容:

池建强:产品经理与程序员的爱恨情仇 极客时间上邱岳的产品手记

这显然充满了自嘲和调侃的意味。一旦某个人群拥有了自嘲的能力,那就说明这个领域的人们正变得足够强大,因为嘲笑已经不能对他们造成伤害了。尽管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产品经理被程序员气哭、产品经理跪求程序员做需求等偶发现象,但不能否认的是,产品经理和程序员正是这样一群拥有自嘲能力的人。

产品和技术

产品经理这个角色举足轻重,尤其是在国内的互联网公司,很多著名的产品都会被贴上产品经理的标签。二爷说「产品经理的世界没有对错,我们经常会听到说某款产品失败了,但它的技术团队非常厉害,却很少听说某款产品虽然失败了,但产品经理很厉害」。但是,一旦某一款产品成功了,比如 QQ、微信、贴吧、微博、豆瓣、得到等等,我们只会知道这些产品的创始人或产品经理,很少会说,微信是因为某位程序员特别牛才成功的,即便真是这样,你也不知道是因为哪一位程序员。更多产品经理解读:www.yangfenzi.com/tag/chanpinjingli

所以,一款产品的成败,并非单独取决于某一个因素,产品领域的成败取决于各种环境变量,更取决于掌舵人的价值选择与世界观。只有产品经理和程序员们都足够优秀并且合作无间,才有可能创造出一款优秀甚至伟大的产品。更多程序员解读:www.yangfenzi.com/tag/chengxvyuan

技术和产品从来就是相辅相成的,很多顶级的产品经理本身就是技术人员。腾讯的 Pony 非常推崇技术出身的产品经理,他说:

产品和服务是需要大量技术背景的,我们希望的产品经理是非常资深的,做过前端、后端开发的技术研发人员晋升而来。好的产品最好交到一个有技术能力、有经验的人员手上,这样会让大家更加放心。

很多产品经理对核心能力的关注不够,不是说完全没有关注,而是没有关注到位。核心能力不仅仅是功能,也包括性能。对于技术出身的产品经理,特别是做后台出来的,如果自己有能力、有信心做到对核心能力的关注,肯定会渴望将速度、后台做到极限。

池建强:产品经理与程序员的爱恨情仇 极客时间上邱岳的产品手记

事实上,现在江湖上叱咤风云的人物,大部分当年都是喜欢编程的少年,比如马化腾张志东张小龙李彦宏周鸿祎等等,那么,我们再来看这个问题,程序员要不要学习产品构建的知识呢?无论从哪个方面讲 —— 理解、协作、沟通、转行、创业 —— 这个答案一定是肯定的。技术人了解产品知识,不仅能够加速自己的成长,降低沟通成本,形成更好的协作关系,甚至未来,你去主导一款自己的产品也是非常可能的。

为什么是他?

所以,我们决定在极客时间初期就开设一个产品专栏,这个任务就落到了二爷头上。

为什么是我?

二爷接到了这个任务之后一脸无辜的说。

对你我心里有底,现在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你干也得干,不干也得干。咱们不是合作,是互相提高。不是溜冰,是登山。等这个专栏写完,你就不是你了。

那我是啥?

你就是专栏作家(围笑)

在我把事情的意义提升到另一个维度之后,二爷唱着歌就去准备专栏了。两个月后,专栏如期上线。

为什么会选择二爷做这个产品专栏呢?

1、二爷有近十年的产品经理经验,构建过阿里的大体量产品、丁香园的垂直领域产品和基于算法与机器学习的 Readhub 产品,对技术和产品都有非常精深的理解。并且,他一直很少公开发表产品相关的文字,但在企业内部的咨询中却讲过很多干货。这种人一定是具备极强表达欲望的,专栏是个出口。

2、二爷的文字很好,他的文字敏感程序比我好得多,可能出自书香门第,自小读的书又杂又多,用冯唐的话讲,有幼功。五年前他的文字已经能够做到简洁和趣味并重,幽默又不失稳重,经年以后,愈加老练。

3、我实在不忍心他再把才华浪费到鉴书上面。他每次写的书冷僻,还要找一个独特的点去写,可谓曲高和寡,受众很小,写完还很受伤。但是这个阶段积累起来的产品认知,不写出来,很多内容会消失在时光的尘雾中,就像没有存在过。

所以,就是他了。

有点不一样

关于极客时间上的知识产品,我们一直想做一些不一样的东西,这次二爷的产品手记算是一次尝试,除了其他专栏有的图文和音频,我们还设计了视频方式解读真实产品。二爷会通过原声告诉大家,从一个产品经理的视点,哪些是好的的设计和交互,哪些是可以效仿的,哪些是需要摒弃的。非常值得期待。

现在专栏开始预售了,二爷怯生生的问我,哥你说会有人订阅吗?我说别傻了,怎么也得有几个吧……

尽管一篇文章还没更新,现在已经有500名读者订阅并加入了这个产品团队,毫无疑问,这是个新的起点,专栏的下一个小目标是,一万人。

专栏简介

作者:邱岳,人称「二爷」,早年写过程序,后转做产品经理,兼通技术与产品。他曾是阿里巴巴的产品经理,既有千万级用户体量产品线实践经验,也有长周期大型项目管理经验。后加入丁香园任产品总监,负责丁香园社区、商业产品线及其线上运营。目前在无码科技致力于算法对信息的解析与重组利用工作,Readhub.me 是他们的作品之一。

池建强:产品经理与程序员的爱恨情仇 极客时间上邱岳的产品手记

邱岳有一句名言:产品经理最重要的能力,就是让正确的事情持续发生。

在这个专栏中,他将首次以产品经理的视角,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毫无保留地写出来,他希望自己的经验和思考能为读者提供启发,促使大家能跳出自身固有的思维框架,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从而获得成长。

专栏模块

邱岳将围绕产品经理的领域,分享他在产品领域的思考,帮助你培养产品思维,提高产品能力,内容包括:

1、勿在浮沙筑高台——产品经理的基本功
2、在行进中开火——产品经理的实战素养
3、一家之言——产品观点与思考
4、他山之玉——案例分析

除了上述文章内容之外,他还会发掘平时试用过的各种有趣产品,挑出其中值得分享的部分,通过视频的形式,由点及面,直接对着产品向大家介绍他从这些产品的设计中产生的思考,包括产品逻辑、交互设计、商业模式等,手把手带你把玩产品,从中吸取优秀的经验为你所用。

周末读了二爷的两篇备稿:AI 时代的产品经理,收获很大,我觉得这两篇文章就值 580 了。

适宜人群

现任及预备役的产品经理;希望了解产品设计的技术人员;经常与产品经理协作的程序员;有志于转型产品岗的技术人员;希望获得自我提升的泛互联网从业者。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 池建强:程序员、产品经理和设计师的故事

➤ 资深产品经理亲历案例:互联网时代如何做市场调研?

➤ 北漂程序员边城的幸福生活 Kentzhu:产品经理的贪嗔痴

➤ 百度贴吧之父俞军加盟滴滴 回顾俞军PM12条产品军规&求职简历

➤ 硅谷不需要产品经理|产品经理最重要的能力是?技术转产品靠谱吗?

➤ 星巴克、耐克、宜家、淡马锡模式…这些商业模式产品经理学不会?

➤ Facebook设计总监美籍华人Julie Zhuo:我的产品设计年度总结

➤ 程序员的黄金时代 王欣、赖霖枫、邹胜龙、程浩、冯鑫的那些事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是关注互联网生态圈的科技新媒体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综合整理

您可能还喜欢…

1 Response

  1. 在我的知识星球里,我说了这么一句话,俞军的强处是战略和人才培养,而李兴平在产品运营细节上是天才级的,那么有好几个人觉得不太理解。希望我解读一下,遂有此文。

    确实,李兴平不太有什么产品观网上流传,也似乎没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演讲和表达,而其产品也往往被精英互联网阶层不太看得起,觉得很low,没技术含量。但其实你们想想,靠个人和极其简单的团队,在十几年前,做出曾经中国最大的网址导航(hao123),音乐(qq163),小游戏网站(4399),以及第二大的手机网站(3533),综合查询网站(ip138),当然还有一些其他访问量很高的网站,比如QQ表情类网站(在腾讯发展早期,曾经比腾讯官网访问量还高)。是不是说,因为他足够多资源,足够早,或者手段足够多呢?其实真不是,我跟他共事几年,还是非常佩服他的,我在前文 谈谈产品和运营 – 所谓细节的探讨 里提到过,他的产品境界我用一个词形容,润物细无声。

    俞军老师说过,产品经理最核心的素质其一是同理心,有些人是天才,天生同理心,做产品的时候,随时能站在用户角度看产品的设计问题,运营细节问题;但绝大部分人不是天才,但只要有足够的逻辑基础,通过训练和逻辑,其实还是可以达到一定同理心,并成为优秀产品经理,我觉得李兴平就属于天才这个级别,实话实说,自愧弗如。

    但天才也是需要大量训练的,现在的情况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七八年前吧,李兴平即便是已经财务自由,身价很高的时候,每天也有十多个小时泡在网上,干什么呢?不是说看什么知名博主的文章,不是说看什么知识付费课程,是看他网站的用户评论,在各种用户QQ群里潜水,看竞品网站的新功能,新产品,以及竞品网站的用户评论,同理心其一是来自于自己天然的感觉,其二是来自于对用户反馈的理解与尊重。

    就这而言,我真做不到,我就算财务不自由,我也贪玩,很难耐心坚持这么长时间去分析和研究用户的反馈。

    那么回过头来说,那些看上去很low,很简单,很没技术含量的网站群,好在哪里?那些看上去似乎一点不激动人心的产品优秀在哪里?

    我们知道乔布斯可以做出让用户尖叫的产品,伟大的创意,优秀的设计,苛刻的技术要求,这的确了不起。但这个世界上更多的优秀产品,可能你用起来都是平平无奇的,也就是说,当你用起来的时候,丝毫不觉得好在哪里,或者说,伟大在哪里,它就应该是这样的啊。然而整个体验过程,毫无阻碍。这也是一种境界,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中国互联网发展到今天,产品经理的理念和符合用户预期的交互设计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各大主流网站的产品负责人都已经达到了相当水准之上,我们已经习惯了符合行为预期的交互反馈是怎样的,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但实际上,当你亲自操盘设计产品,把握运营的时候,这些都不是理所当然的。

    用户的抱怨和困扰可能来自于各个细小的环节,每个不注意的地方都存在一些让用户挠头和不解的问题,往往在产品经理不知情的情况下,用户已经因为失望而离开。

    但我们太多产品经理,对此毫无感觉。

    我说几个小例子吧。

    1、打开速度比竞品快一点。

    当然,这看上去轻描淡写

    第一,涉及机房及CDN问题。
    第二,涉及静态化和缓存问题。
    第三,涉及前端优化问题。光这个话题能展开很长一篇。
    第四,涉及图标文件尺寸压缩问题。

    李兴平并非面面俱到无所不能,这里很多技术细节确实也超出了他的能力范畴,但是当他把这个当作头等大事来对待的时候,那么团队也就会自然朝这个方向更多努力。

    很多时候,我们最缺的不是如何解决那些具体的问题,而是没有人明确的指出目标和问题所在。

    2、攻略和资讯的更新比竞争对手快一点。

    这是体力活,但很多时候竞争就发生在这样的领域。每次快一点,用户就会慢慢的从那边转过来,这是真的。

    对于游戏而言,热门游戏新的关卡,新的版本更新,会带来新的攻略和资讯,类似于新闻网站,谁响应更快,内容更完整,谁就能获得用户的青睐,也许每天只有一点点的用户会因此过来,但时间的累积效应是惊人的。

    3、对可能对用户感知造成不良影响的一些信息反馈的处理要比对手更严谨,更快一些。

    举例来说,积分排行里可能有作弊数据,用户评论里可能有谩骂和一些侮辱性言论,社区可能被一些第三方机器人发广告,也许短期技术无法快速有效根治这样的问题,特别是作为创业公司,那么人力,责任心,处理原则就很重要。

    事实上就我观察而言,李兴平对这种事情的敏感度超乎想象,当年我们经常会觉得郁闷,公司产品运营相关那么多人,为什么每次这么小的一些疏忽都是李兴平率先发现并责问。

    作为创业者,我这里要特别说明一下,你说你天天读各种创业报道,你天天学习各种大V心得,你订阅了很多个牛人专栏,但如果你没有把时间和精力用到这些产品用户反馈细节中的分析和响应上,我认为这样的创业者是不合格的。咳咳,好吧,我自己也在内。

    你指望你招聘一个产品经理,这些事情就不需要你关心了?拜托,你是创业,别人叫你一声老板,真以为自己是老板?

    4、我再举一个更有意思的细节,当时4399策划游戏活动的团队,负责人以前是做打金工作室的,并不是互联网产品运营出身,但学习能力很强,他为了提升团队的意识,专门请厦门大学一个儿童心理学教授来给员工们讲课,讲儿童的世界观,他们的心理诉求是什么,我旁听过一次,还是很受启发的,确实很多是成年人考虑不到的。比如说,成年人,你游戏里有一个道具,成年人只关注数值,怎么摆放不是特别在意,但儿童不一样,什么道具,应该放在什么位置,他们是有自己的控制欲的。因为现实中他们是没有任何做主能力的,所以在虚拟世界,自己做主是非常重要的心理诉求。

    我们说同理心从哪里来,这种意识打磨就很重要,同样是做运营活动,同样花钱发奖品,同样是搞宣传吸引玩家参与,为什么同样的成本,有的效果很好,有的效果一般,其实就是你是不是真的抓住了玩家的心理诉求。

    5、对商业化的节制

    在早期草根创业者时代,有了流量最头疼的自然是变现,那时候整个互联网盘子很小,流量价值也低,所以一但有了流量,很多创业者都会不遗余力的做变现。但从李兴平的产品观来说,他还是相当有节制的,首页位置并不会完全基于商业变现能力,而是兼顾赚钱和用户体验,而体验更优于营收能力。

    所以有好几个合作伙伴都是这样,游戏产品收入转化能力极低,但用户体验很好,其他渠道因为收入低一概不发的,只有4399厦门这边全力去推,然后数据越调整越好,从后来结果看,别人觉得4399捡了宝,但其实是别人之前都不要的产品。 一般游戏渠道的策略是,流量变现效率高的是好游戏,但李兴平的策略是,能持续带来用户增长的才是好游戏,在这个基础上,看变现能力是否可以有提升的空间。

    更多的细节不便展开,那么特意说明一下,我目前与李兴平没有任何利益及经济往来和关联,所以真的不是说为了吹捧他或者讨好他,创新工场的合伙人汪华老师也非常认可李兴平的产品能力并在他们内部培训中专门讲过一次。

    润物细无声的意思是,作为用户,你去使用这样的产品,不会觉得好在哪里,只是觉得很自然,你想要的,每个反馈,每个细节,都恰好是符合你预期的,然后,你觉得理所当然,产品就应该是这样的啊,嗯。但当你习惯这样的理所当然之后,其他的产品,你就觉得各种不适应了。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有两个最近很深的体会,也是有感而发。

    第一,我们的易灵微课这个产品,最近收集很多用户反馈和意见,我这边看了一下相关的问题,包括之前我们自己测试找出来的问题,绝大部分,都是一个原因,产品设计者没有充分体会用户预期,没有充分站在用户立场去描述策略,实现策略,策略最初是一个原则,从原则到执行中的细节,存在一些自以为是和想当然的情况。

    而且我特别想强调的一点是,有相当多细节,其实根本不需要产品经理去描述,研发人员应该具有基本的产品观和意识,一些简单的描述,文案和展现逻辑,符合用户预期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绝大部分情况下,不是一个技术问题,一个具有产品意识的研发,在很多小细节上是能顺手做好的,而且并不耗费额外的时间,但如果意识不到位,那么坐等产品人员的设计和调整,对于小公司,小团队,其实是无谓的沟通成本。

    这里我举个之前提过的例子,连淘宝都存在的一个小问题,比如说一个ip被风控策略认定异常,可能是机器人,于是出验证码,要求用户验证身份,在海外访问国内网站我经常遇到,这个提示文案我发现特别简单粗暴。

    程序员可能觉得,我用大数据分析过,出现验证码的情况,95%都是机器人,所以我就说,你可能是机器人,来验证一下,这很合理啊。

    那么我们换过来想想,不过多少比例的是机器人,这个文案是给人看的啊!为什么要有文案,要有验证码,为了让那些被错判的用户有个机会纠正对不对,这时候你用简单粗暴的文案,真的合适么?为什么不能写的友善一些。友善一些不妨碍你杀掉那些机器人,但对错判的用户来说,是不是体验会好很多?

    类似这样的场景,可能很多时候真的程序员自己做主了,都没有产品经理的参与,那么文案能否礼貌友善一些,就看这个程序员是否具有产品意识了。

    不过绝大部分人都不是天才,所以,继续交点学费,也希望团队能不断成长,逐渐磨练这方面的意识和思维习惯。

    第二,我最近在新加坡用UOB网银,交互反馈的问题多的简直不要不要的,这也是特别想吐槽的一点,在国内我们习惯了优秀产品经理设计的产品,真的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UOB是一个体量很大,市场影响力很强的商业银行,但其网银系统,按照我的理解,简直等于没有产品经理。

    好产品,你可能用起来只是理所当然,但往往只有你被坏产品恶心到的时候,才会体现出来,唉,怎么人家那产品就那么好用呢。

    额外说一句,虽然我认为李兴平,俞军是比我优秀,比我更懂产品的人,但不代表,我无条件的信奉和遵从他们的所有理念,无条件的支持他们的所有判断,我希望读者能理解这一点,别人比你优秀,值得学习,但不代表说,你要盲从对方的一切。

    如果一个优秀的人被封成了神,永远正确,我们其实都知道,这绝对不是好事情。

    还有几个要澄清的问题。

    其一,很多人曾经说hao123是百度全家桶捆绑,与产品无关,我再解释一下,那是09年还是10年之后的事情。之前hao123是没有任何推广预算的,更不会有渠道去推,其用户基础真的来自于用户自发的传播,直到360导航崛起才失去了市场绝对领先的地位。但很多人死活不信,我也只能说到这里了。

    其二,很多人认为4399在移动互联网已经落伍了,过去时了,实话说,市场地位不如以往,但其实在移动互联网的成绩还是超出很多业内人士的认知的,比如说,你们直到4399安卓游戏盒的日活用户么,知道这玩意的营收么?很多人没这个概念,其实还是很可观的。要知道这个东西也是没有推广预算的,营收几乎是净毛利。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