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乐:聆听与合作

爵士乐:聆听与合作

作者:杨照

 

爵士音乐是在演出当下,借着各个乐手临场的美感、想法,刺激与互动出来的。爵士乐强调“即兴”,“即兴”最简单却也是最极致的定义,就是没有谱、没有预见计划,乐手当场想出来、玩出来的音乐。听到上一个乐句,猜不到下一个乐句是什么,甚至听着上一个音符,也无从想象下一个音符会如何出现、如何演奏。

听爵士乐的现场演出,主客关系没有那么明白。听众不是被邀请去“接受”某种完成品,倒比较像是刚好闯进了一群乐手自己尝试玩音乐的场所,不小心在旁边见证了音乐的成形、出现。

理论上,同样一群人演奏同一首古典乐曲,每次都一样“完美”。理论上,同样一群人演奏同一首爵士乐曲,得到的结果却一定每次都不一样。所以爵士乐团灌录唱片时,每一首乐曲都会反复录很多次,为的是从各种不同版本中找出最好的一个。时移事往,标准、品味不一样了,原先没被选中的不同版本还可以翻身出土,常常一张唱片中同样一首曲子收了两三个版本,不足为奇。

古典音乐家录唱片也会反复录很多次,不过其用意、用心截然不同。那是担心演奏版本中会有“不完美”的部分,到时候要找另一个版本中比较“完美”的演出,剪下来修补,最终产生一个唯一的“完美”演出,呈现给听唱片的人。

除了基本逻辑的内化理解外,爵士演奏还有赖于一种当场与其他乐手协商合作的习惯。各个乐手按照自己对音乐的认知自主发挥,最后却要能配合演出有精神、有秩序的音乐,这个过程一部分可以依靠长期的默契,然而更大的部分却必须、也只能依赖场上的本能。

那是聆听别人音乐的本能,那是找到别人模式的本能,那是立即愿意与别人对话的本能,那还是追求音乐和谐的本能。即使表面上对话的出发点,似乎与别人正在演奏进行的不尽相同,然而终究还是要进入一块可以共存共荣,并且互相补足、加强的平台,音乐才有力量,也才会感动人。

听爵士乐的人,不只听到音乐,还听到这种过程中牵涉的所有本能与价值。给予爵士乐演奏的掌声,于是不只肯定呈现出来的音乐成果,还必然肯定了让这种成果变得可能的所有人类美好素质。

很不幸的是,我们的社会不太看重协调本能的培养,是以要刺激出优秀的爵士乐演奏,相对困难。或者应该换个相反方向看:我们没有热闹的爵士乐,大家从小到大很难接触到爵士乐,更不会有加人爵士乐即兴协调的经验,不会有欣赏爵上乐·乒彼此协调玩耍的经验,也就让这个社会少了许多理解、加强协调能力的机会。

然而,协调,尤其非正式的动态协调,是民主政治的运作中多么要紧的一环!民主不同于其他政治制度之处,就是没有先前给定的标准答案,而是借着不断彼此冲击的不同意见,协调妥协出动态的暂时共识,就是这样让大家和谐顺利共处共荣。

 

罗胖曰:

再读一遍文中我标红的那段话吧。简直值得吟诵。

如果把“爵士乐”换成2月22日的罗辑思维“霸王餐”,不也合适吗?

没有乐谱、没有一切预先设定的东西,只有基本的规则和相遇的机会,剩下一切都靠大家临时的发现、配合、协作和创造。

罗胖只能帮大家到这里了。

祝大家吃好吃嗨!

来源:罗辑思维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