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年冯氏春晚大数据分析和网络思考

作者:@武大沈阳,微信公号:舆媒素

对春晚这个关键词,在百度指数中进行分析,最近七天春晚的搜索量在103万次,而移动端的搜索量达到95万次,这意味着公众了解春晚主要是从手机端发起的搜索请求,这是跟去年非常大的一个变化。2011年搜索春晚的峰值是18万次。2012年是32万次。2013年是14万次。看来移动互联网信息传播量,最终有可能达到,传统的pc用户信息量的一百倍,这一点在搜索当中已经有初步的体现。

李敏镐的微博热议度达到了129万次。春晚这个词在微博热度达到了941万次。比较好玩的是冯小刚的热议度是在20万次。但是在12月27日,他骂人的那几天热议度达到了50万次。冯小刚在去年下半年有三个热议高峰期。一个是谈到审查制度拖累中国电影。这是在11月2日。另外一个高峰期就是在11月24日,他的微博热议度达到了49万次,这也是私人订制这部电影的前期预热的最高峰。

从春晚这个词的微博热议分布来看。广东、山东、浙江、江苏、安徽分列前五名,北京站是第六名。这是否意味着北京城大部分的年轻人北漂族,回到家乡之后,影响了北京的数据。而上海没有进入前十名,体现出沪派的春晚网络冷淡性。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李敏镐的数据,热议李敏浩的人群当中仅有0.7%的认证的用户。但是有69.4%的女性用户。我们对比一下春晚数据,春晚的微博热议度当中有1.9%的V用户,有60.7%的女性用户,这意味着对李敏镐更感兴趣的是女性和普通用户。

对于今年春节晚会的整体转发情况我们可以发现,在春节晚会当天晚上转发非常热烈,我本人大约转发近20条微博,但是转发量也达到了数千。好玩的微博主要来自段子高手。这是否意味着中国人的时政类的意见,被微博时政意见领袖所主导,而中国人在娱乐事件当中,其网络欢乐主要来自于段子高手,这会形成一种格局,悲愤和批判由意见领袖所主导,欢乐和解构由段子高手所主导。这也意味着段子高手在舆论界的影响应该要上升,包括各大互联网公司办年会,理应给予这些段子高手以相当的地位和待遇。

嗯,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团队会在年后把段子高手作为单独一个门类进行数据研究

我们还可以观察到,凡是有微博的微信用户,昨晚很多都已经回流到微博当中来进行转发和表态,没有微博的微信用户,当然还是在微信当中进行交流,这是否意味着微博,对新增用户的开拓,还有比较大的空间。当然我们也可以看到有一部分用户,即使在昨天晚上,也没有出现,是否意味着这一部分人永久的离开了微博。

微博和微信正在出现一种双项内容的筛选和排挤机制,也就是说,微信会把公共传播性质的这种内容自动筛选排挤到微博当中去,用户在使用微信时,更多地去进行私密信息的交流。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看到微信,具有一种意见隔离的机制,没有办法形成大范围的信息交流。就这个角度而言微博仍然有其非常强大的生命力。

这个春晚是靠微博的吐槽和微信的红包支撑起来的。微博的让红包飞,显得高来高往,有被抽奖控所主导的嫌疑,需要在今后向微信学习,进行进一步的活动升级和功能升级,这也是新浪面临的非常大的一个问题

下面再来讨论一下春晚本身,网络当中已经有议论。冯小刚的这个晚会某种程度上是华谊的年会,这是否意味着娱乐界的这个导演是跟政治中的组阁有点类似,一朝天子一朝臣,这种明显的基于群体的文艺的组阁机制是否合理值得探讨。

在春晚当中还有一位总在转的小女生。 鲁迅曾经说过,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种虐童似的表演既要考问导演还要拷问家长,为了出名是否能够如此极端激进。

谈到样板戏,网络当中已经有明确的表态,这次相当于向冯小刚一代人的青春致敬或迎合。

今年最好的春晚节目也许是中国符号。这是否意味着有内涵,不张扬,低调奢华才能上档次。

就写这么多吧,还要陪家人去城隍庙闲逛

原标题:马年冯式春晚,技术分析,和舆情思考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