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会无期》深度解码 带你看懂韩寒的电影

刚上映的《后会无期》收获了两极化评价,称赞者认为影片有深度,有风格,也有人认为影片做作无聊。导演韩寒试图表达什么,这种表达效果又是怎样的?腾讯娱乐为你深度解析韩寒和他的电影。

《后会无期》独家深度解码 带你看懂韩寒的电影

胡生、冯浩汉、江河是韩寒的三个分身

《后会无期》独家深度解码 带你看懂韩寒的电影

影片中真正承载表意功能的是“沉默的大地”

《后会无期》吊足了观众们的胃口。韩寒的个人魅力无疑是最大的票房保证,但当朴树的歌声响起,电影的字幕滚完,很多观众还是一头雾水。《后会无期》收获了两极的评价,称赞者认为影片有深度,有风格,也有人认为影片做作无聊。无论如何,这部赛车手跨界导演的处女作,确实是一个有趣的文本。韩寒试图表达什么,这种表达效果又是怎样的?腾讯娱乐为你梳理《后会无期》的关键情节和元素,深度解析韩寒和他的电影。

1、胡生去外面抽烟,怎么就凭空消失了?

解码:胡生不是被忘掉了,而是被刻意甩掉了。事实上,片中的马浩汉、江河和胡生都可视作韩寒的分身。胡生是韩寒的旧日之“我”,胡生被消失显露的是韩寒的自卑。胡生被小岛世界所禁锢、矮化,是新世纪以来剧烈的城镇化运动中迅速沦陷为卑微的“家乡之人”。“胡生”这个名字表明了韩寒对于出身的无奈,但他却无心或根本无力去追寻无奈的根源。让智商可疑的胡生在片头临时充当叙事人,又在半路被“丢掉”、径自回到小岛,正好是韩寒露怯的表现。

人物身份的真相:胡生(矮化的自我)+马浩汉(社会化的自我)+江河(文化的自我)=三位一体的韩寒。

马浩汉和江河分别代表着韩寒对社会阅历的渴望和对文化人身份的崇拜。恰如老实孩子贾樟柯对街头混混的迷恋和对“八十年代”的念念不忘,江河敬仰马浩汉勇于表达自我,江河木讷外表与不安份内心的反差又投射着韩寒不乏自卑的自恋。

2、陈柏霖(微博)要入职的学校为什么在边境线上?

解码:这可不是为了能呈现出边境风景,远方才能洗涤心灵。问题的谜底就在江河一句貌似口误的台词中——“是分配,不是发配”。韩寒用原为教师(大学毕业生)的江河发配边疆事件来标记历史时段。

历史的真相:马浩汉、刘莺莺拥有同一个父亲。一向被浩汉自己视为英雄的父亲实际上是个拥有两个家庭、口是心非的虚伪之徒。一个虚伪、背叛家庭的父亲指代的是谁?相信韩寒是有自己的企图心的。

3、江河的教师身份和苏米的妓女角色是不是在嘲讽教育的失败?

解码:江河虽然身为教师,但他留着长发、身穿睡衣的扮相却是想凸显一种放诞不羁的文艺气息。当二人在旅馆相遇,尴尬且未遂的性交易场面多半是在强调男性的“善良”与“纯洁”。苏米声称自己一直是“优”,因此无法从“良”。似乎在用自己的经历暗示好学生并不会获得好出路。但这样的逻辑仍然深陷在中学教育对人生价值的评断与设定之中。

影院教育的真相:诸如苏米“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样的自白,虽然会进一步印证人们对韩寒作为特立独行的反体制偶像这一印象,但从中获得最大叛逆快感的,正是那些高度认同学校教育所蕴含的权力关系的“好”学生。大众文化不仅不是学校教育的反面,而且影院中发出的小小抱怨恰好表明,教室与影院在对人进行规范和束缚方面是互为表里、高度一致的。在某种程度上,大众文化体系中影院教育的有效性甚至超过了课堂的灌输与说教。

4、东极岛指代着什么?

解码:东极岛象征着“飞地”,和《一座城池》里那座无人居住的房间一样,是一个逃逸在家庭、学校等社会秩序之外的理想化空间。沿着冷战对峙的地缘政治/身份政治线索,东极岛类似于空间上处于中国大陆边缘、意识形态上具有差异性的香港、台湾等,它们作为“飞地”,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在大众文化塑造的世界想象当中承担着非政治的政治空间的意识形态功能。

小岛/大陆二元对立的意识形态真相

片头借用美国电影《波拉特》主题曲《伟大的哈萨克斯坦》是要制造一种尖锐的反讽。然而,反讽是一柄双刃剑。波拉特嘲讽的是中亚小国的保守与封闭,他是因为站在一个美国人的立场上观察,才产生了那样的喜剧性。《波拉特》面对美国大陆这个庞然大物保持了内在与外在的平衡。韩寒生硬的套用却仅仅为影片营造出一道暧昧不明的距离感。初看上去,这样的二元对立很像是要给整部影片一个完整而宏大的线索和框架。但事实上,旅途的茫然既反衬出人物真实出走动机的渺小与平庸,也表明出身偏远小岛的“我”对那个心怀疏离感的大陆,其实压根就缺乏了解的需要与能力。

5、他们是中国版“垮掉的一代”吗?

解码:美国“垮掉的一代”的精神意义不在于什么发现自我,而在于忘记/放弃自我。而《后会无期》的主角们没有失去、也不愿失去任何东西。从这个层面上来看,他们不是“垮掉的一代”。

沉默大地的真相:片中真正承担表意功能的实际是沉默的大地。不断中止流溢难遏的自恋、推动剧情转折的,也是新鲜而陌生的旅途场景,尽管它处处充满不祥,并一直对“东极岛”长大的孩子透射出威胁和敌意。这一点和李玉的《二次曝光》以及宁浩的《无人区》一样。在前者中,开阔的大地、河流、山川和荒野成为精神受困者的疗愈之地。在后者中,封闭而离奇的戈壁空间成就了白领主人公压抑与焦虑的释放之所。

6、汽车是韩寒电影的标配吗?仅仅是个道具?

解码:也许是标配,但绝非道具。从《一座城池》到《后会无期》,身为赛车手的韩寒似乎已经打定主意人车一体。《一座城池》里的乌托邦移动起来后,人物的喜怒哀乐和情节的推动也同样如此依赖汽车。驶过《观音山》、《二次曝光》乃至《春风沉醉的晚上》的汽车还行驶在路上,而且变得更加新鲜光亮。在这一系列影片的映照下,仿佛八十年代终结之后,留下的唯一遗产便是汽车,是财产,是可移动的私有物,是回归到个体生理层面的欲望,一如《舌尖》系列的走红。并且,借助私家车这种特殊的装备,韩寒的世界终于有望从东极岛的“三里地”扩展到“行万里”,超越出身带来的暗下自卑,成就一幅不同于“小时代”的现实图景。但至少,韩寒也该让片尾字幕中具名却从未曾在影片中现身的大群被代表的人们真正发出自己的声音。

媚俗的真相:电影中的人物们在守护和追寻着的,与其说是梦想和失望的权利,不如说是当今中国新中产者对私有产权的渴求以及欲望不满带来的不安。所有亲情爱情和友情的考虑,全部都建立在这一产权关系的基础之上。

比如离岛进城闯生涯的周沫姐,围绕这位昔日“朋友”展开的大段关于混得好与不好的说教,颇似从贾樟柯的《世界》里走出来的赵涛,却少了那份对残酷的自知与梦醒之后的坦然。影片最终用一夫一妇在漂泊未定的旅途中(渡船上)的“大团圆”场景结束,并且以此提示成功/混得不好的人生结局,恰恰是最恶俗平庸的表现。

7、卫星代表着什么?

解码: 卫星代表理想/梦想。钟汉良(微博)扮演的角色声称自己是一个追寻自由的摩托行者。分别前夜,他告诉马浩汉和江河,他的偶像是一颗卫星,而当天正是这颗卫星第一次飞出银河系的日子。因此,这里的卫星也就代表着人类超越自身、探索未知的挑战精神。

火箭坠落的真相:在片中人物穿行大陆抵达旅程的尽头之际,天空坠落的火箭一方面否认了慷慨动人的励志说教的空洞无效,另一方面又暴露出个人梦想背后浓重的功利主义色彩。与其说坠落的火箭残骸为马、江二人诉说离情别绪点缀了一份荒诞与沉重,不如说,因钟汉良角色的偷车行为而将这段奇遇指斥为“心灵鸡汤”并对其超越地面空间的向往大肆嘲弄,实则彻底放逐了梦想的无限可能。

8、片子的结局,每个人的命运如何?

解码:影片结尾,马浩汉不知所终。在画外音强行给出的剧情总结中,所谓亲情友情爱情都化作绝对个人中心主义的大树成长过程中被无情扫落的叶片和纪念品。“一将功成万骨枯”的老旧逻辑在21世纪的今天焕发新芽——江河最后亲身实践了马浩汉想到做到的行为逻辑,定要揽得美人归,毫不顾忌地圆满自身那卑微可怜的欲望——由此也可见整部影片由男性视点主宰所导致的愚蠢可笑。从周沫姐到袁泉扮演的刘莺莺再到王珞丹(微博)(微信号:Iamwangluodan )扮演的疑似失足女,她们出现的意义仅限于促成男性主人公的自我“发展”。

个人主义的真相:如果说影片最根本的叙事动力是自卑感,那又有些片面。应当承认,自然自发的个人主义在当今中国社会仍然有着具备批判性和推动历史进步的一面。可惜的是,片中那些试图引人发噱的喜剧桥段差不多都是些无关痛痒却被种种外在暴力拦路腰斩的微小举动。尽管马、江踏上旅途的冲动印证着钟汉良所饰演的偷车人的豪言与“敢”性,但是他们所有的念头与哪怕是人畜无害的小小举动,都会遭到“意外”(对观众来说其实绝对都在意料甚至期待之中)的中断。这个“我”的受虐心态之深,由此可见一斑。

结语

《后会无期》讲的是一段旅程的故事,但旅途本身却乏善可陈。观众看在眼里、看进心里并做出反应的,多是大段舞台剧式对白中关于“自我”和“人生的轨迹”云云的格言警句。不应就此否认韩寒的尝试。毕竟,这个叙事者语调中的失落和茫然还多少显露出几分真诚。勉为其难之处在于,他想讲述的不仅是自身的历史,而且也是个人的历史。影片最终未能如愿以偿地达到以小见大、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既是无可逃避的历史宿命,也是历史视野的先在限定。

通过这样一部“汽车电影”重构一种张扬男性气质的人生道路,韩寒想要努力做到的,是对自身当下生活状况的肯定。感喟之余,还不免有些人生赢家拔剑四顾心茫然的自鸣得意。然而,影片场景的大幅度变换与角色行动的缺失以及舞台剧腔调的独白式表演的反差,正表明了韩寒与社会主流话语分享的多重精神分裂与纠结:想保持儿童状态的成年人,失却故乡的外乡人,想和大家在一起的孤独个体,想保持朴素和低调的“人上人”。

归根结底,“后会无期”只不过是句孩子式的气话:他夸张地表现自己的委屈,借助自己想象当中有可能会大煞风景的错用成语,却只是成就了一个萌脸撒娇的标准化表情。当此举国奋腾之际,独一人向隅而泣是做不到也无来由的。唯一真实的是,至少可以保留自己还有些失落沮丧乃至绝望的情绪与姿态——如官版海报上压题的宣传语所说——“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退一步说,影片获得票房成功的根本要点就在于那些看不见的看点。那是柏油路、黄土路和没有路的林中路串接起来的未知大地,以及在这片大地上改造和创造着自身现实生活的人们。旅行或许是认识现实的最好契机。然而,带着后会“无”期的怨念,片中人物最终所呈现出的,却只不过是一个有些小小失意的小小自我而已。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