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作诗:为什么是东北赵本山江南周立波?

到了京津一带,说话的腔调就抬高了两度,正常的两个平声字的音调,读出来是“5-3”,北京人读出来就是“5-5”。而且说话大都是卷舌和鼻音。单单是这音调就无形中透露出骄傲和得意。当然啦,几代古都,天子脚下嘛。这里到处是王公贵族,或者他们的亲戚仆役,优越感是与生俱来的。北京人侃起大山来,那叫一热闹,屁大点小事,他们也要“哎——哟——喂”开头,然后不乏夸张、调侃,东拉西扯地就是小半天,而且还要显得见多识广居高临下。

 

正如口味上南甜北咸,体态上南瘦北壮,地域,在许多方面都影响着人们,就连幽默也难免贴着地域的标签。

东北的幽默乡土气重些,散发着苞米碴子的味道;京津的幽默里透出皇城根的优越感,具体表现为“贫”,一丁点无聊的话题也能给你侃出一连串的高度;江浙一带呢,文化气息更为浓重,人家的幽默要写在诗里、现于文中。而西北呢,与幽默的距离似乎远了些,就连《信天游》那样的爱情民歌,也要唱得那么悲壮,粗犷有余,趣味不足。

有果总有因。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地域差异呢?

先说说东北,这里地广人稀、土地肥沃,大多时间风调雨顺,这里的人们一年只需耕种一季,便可丰衣足食,还有大半年悠闲时光来串门聊天娱乐。常言道“幽默是智慧之余”,其实幽默最基础的条件是吃饱喝足,饿个瘪肚子,连眼皮都懒得抬,你还有心情幽默?其次,还要有“闲”。每天奔波劳顿,连喝水如厕都要一遛小跑,说话也必然是直来直去,哪来的时间绕圈子幽默?东北广袤的黑土地和四季分明的气候,给了东北人富裕和闲暇,于是这片土地上也广泛地出产着幽默。正是这肥沃的土地,养育了农耕文明,所以,东北的幽默颇具乡土气息。听听可着嗓门贯的二人转,那种开心、放纵、逗乐,都是实实在在接地气的噢。著名笑星本山大叔就是东北人幽默最好的标志。有兴致到东北转转,什么铁岭、朝阳,随便到哪,都能发现几个小本山。他们嘴里的笑料都是生活中现成的,根本用不着苦思冥想地“创作”。

到了京津一带,说话的腔调就抬高了两度,正常的两个平声字的音调,读出来是“5-3”,北京人读出来就是“5-5”。而且说话大都是卷舌和鼻音。单单是这音调就无形中透露出骄傲和得意。当然啦,几代古都,天子脚下嘛。这里到处是王公贵族,或者他们的亲戚仆役,优越感是与生俱来的。北京人侃起大山来,那叫一热闹,屁大点小事,他们也要“哎——哟——喂”开头,然后不乏夸张、调侃,东拉西扯地就是小半天,而且还要显得见多识广居高临下。正如电影《私人定制》中白百合忽悠范伟:“领导,您可别嫌您的办公室条件简陋。老板台、皮沙发那是贸易公司的水平,您看人民大会堂啥时候摆皮沙发耶?人家就是凳子!”京城毕竟是繁华地,幽默的专业水准自然更高些,郭德钢的相声就功力浓厚、智慧好玩;陈佩斯的小品就充满浓浓的学院派味道,一招一式、一举一动皆是乐子。

江浙呢,到处是文化气息,连一块街砖都精雕细刻,诗文篆刻更是随处可见。因为这里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工业发源地,工业较之农业,有了更高的附加值,可以养活了一批有闲阶层,他们有优越的条件和时间,去舞文弄墨、诗词歌赋、吹拉弹唱,他们幽默了,会写讽喻诗、会写个嘲笑文,幽默的精细、雅致。不过到了现代,江浙人更忙碌于创业赚钱,没有了“闲”,于是幽默也就难寻喽。近几年流行的“海派清口”周立波的脱口秀算是硕果仅存的吧,较之北方的幽默娱乐,更体现出工业时代的团队协作性质,是深度加工的娱乐产品。且不说是否“清口”,起码叫什么“海派”,多少有点牵强,而且确实幽默不过北方。

作者:谢作诗,美国大唐集团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浙江财经大学教授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