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正红:冯小刚的圆滑和宋丹丹真性情

冯小刚的通过票反映的是典型的中国式人情,不管你有没有本事,只要你有一个有能耐的老爸和爷爷,那就得给几份面子,说好听点,向“前辈致敬”,说不好听点,给个面子,不管是活着的,还是死了的。真是干得好不如生得好,生得好就有捷径可走,就有财富,最让屌丝难过的是,他们肆意逾越人间规则,制造不公平。

 

冯小刚这次让人有点失望了,一直以为他是一个刚正不阿的人,炮轰过金马奖,炮轰过记者,炮轰过很多大腕明星,炮轰中国的电影,铮铮爷们形象常常让人感觉热血沸腾.可是这次那么垃圾的一次表演,就让马三立的孙子马小川晋级过关,实在太失名导的眼光和水准,这个“孙子”明显是在“拼爷”在煽情,冯导毫无抵抗力,悲哀啊!

东方卫视搞了一档节目叫《笑傲江湖》中,冯小刚,宋丹丹,刘仪伟,吴君如这四个是导师,这四位除了刘仪伟名气差点,其它三名,都是响当当的人物。有一个叫马小川挑战了马三立的经典相声《查卫生》,说老实话,这视频笔者也看了,实在太差,不管是表演,还是单口,跟马三立的幽默差得十万八千里,寡味的很。像这样的表演绝无可能晋级,峰回路转的是,马小三自爆一个猛料“马三立是我的爷爷”,结果很快就变了,三个绿灯让马小川成功晋级了。

唯一一个投反对票的是宋丹丹,理由很简单:“你的想法是好的,但是实现是真的有难度。你真的不太适合说相声,不管你是谁的后代,你站在这儿我就当你是个普通人。我觉得你想把老头老太太逗笑有一定难度。”宋丹丹说的中肯,对于一个晋级选秀来说,所有的选手,都是平等的,公平竞争。尽管是马三立的孙子,可是没得马三立一点真传,没有喜剧效果,这就不行,这是对这档节目的质量和对观众起码的尊重。结果真投了唯一的反对票,一点不给面,宋丹丹的真性情和艺术良心,必须赞一个。

导了无数大片的冯小刚,这回坠入了俗套和庸俗:居然坦言自己从马小川的腔调里依稀听到了马三立的影子:“我是马三立先生忠实的听众,我特别喜欢他。我给你一个通过,希望你能够把爷爷的幽默感和精气神找回来。这是冲马三立先生。”因为马小川是表演后爆料自己是马三立的孙子,所以冯小刚开始有些质疑,求证了两次。很显然,在表演时,根本不知道马小川是谁,然后又“事后诸葛亮”说从“马小川的腔调里依稀听到了马三立的影子”,不管是从长相,还是做派,还是表演。根本让无法让人把马小川跟马三立联系在一起,不知道冯小刚是怎么看出“马三立的影子”,冯小刚在强词夺理,这更是一种中国生活中常见的圆滑处理方式。比起冯小刚,刘仪伟的圆滑更胜一筹,第一次发难时,就坦言“马先生,我觉得你胆子够大,你学了四个月相声就敢挑战马三立先生最经典的段子;但是你与马三立差得好远!”这很明显是否认了他的表演,按以前的屌丝选手,这种肯定是被PASS掉的,可是最后还是随大流跟着冯小刚通过马小川的晋级,这叫会做人。

冯小刚的票反映的是典型的中国式人情,不管你有没有本事,只要你有一个有能耐的老爸和爷爷,那就得给几份面子,说好听点,向“前辈致敬”,说不好听点,给个面子,不管是活着的,还是死了的。真是干得好不如生得好,生得好就有捷径可走,就有财富,最让屌丝难过的是,他们肆意逾越人间规则,制造不公平。《笑傲江湖》比赛场所有选手同等竞争,冯小刚的做法实在不公平,中国式的人情成了娱乐圈腐败诱因之一!

马小川说爷爷马三立不让后辈入相声行业是怕他们吃苦遭罪。从现实来看,星二代都没几个演得好的,更何况星三代了,相信马老是有这个远见卓识。难度更大的是,老辈相声演员是靠着年代的积累,和对艺术精华的沉淀,把他们的音容笑貌深深地植入人们的心中,他们只要一上台,只一个动作,就能引发全场观众的笑场,他的孙子,在这方面还有所欠缺。真正的大师,需要的不仅仅是勤奋,更要一种天赋。马小川表演过于一板一眼,半点马三立的神韵没有。何谈继承马三立?何谈找回马三立的幽默?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是愚蠢,明知表演水平不行,偏偏拉爷爷的名气来垫背,这是对马三立艺术的侮辱。明天孙子表演不行,凭着爷爷的老脸就给面,这是艺术良心的缺失。马三立先生在天有灵,他老人家一定会说:“逗谁玩呢?买猴呢吗?把马褂扒了家去吧!”冯小刚会冷汗直冒吗?

作者:周正红  网络知名评论作家

您可能还喜欢…

1 Response

  1. 《芳华》:冯小刚的尺度说道:

    文/刘炎迅 有个故事(微信ID:our_life2013)

    9月17日晚6点半,在北京大学的百年大礼堂,冯小刚带着他的新片《芳华》,开始了9月30日正式公映前全国范围内的第一场路演。

    路演全程分为两个部分,先是看电影,然后导演冯小刚上台,带着几位主创,与大家交流。

    因为我们优酷《牛舌》即将要采访冯小刚,早早就与他的团队联系,因此我也得以获得了一张门票,参与观摩这场《芳华》路演首秀。

    主持人是一位美女,一开始就闹了个笑话。她说冯导为了这次路演,连夜从金马奖现场赶回京,冯小刚立即纠正,不是金马奖,是金鸡奖。

    这个纠正是有必要的。或许对于外人来说,这只是一字之差,但对于冯小刚,却是格外重要。

    这次金鸡奖,冯小刚是大赢家,他导演的《我不是潘金莲》,不仅帮助范冰冰拿下金鸡影后,还让老戏骨于和伟拥有了一座最佳男配角的奖杯。多说一句,在过去的大半年里,于和伟在优酷投资的网剧《军事联盟》里,因为饰演曹操,已经掀起一阵旋风,圈粉无数,这次金鸡奖仿佛掐着点来颁奖,让人有一种冥冥之中自有天命的感觉。

    言归正传,回来说冯小刚。《我不是潘金莲》也让他捧起最佳导演的金杯。

    领奖时,冯小刚说,这是他过去十年来,第二次获得金鸡奖,上一次是在2007年,他因《集结号》获奖,那“是创作上的一个转变”。

    “我会坚持拍现实主义的电影,最后打个广告,国庆档我有一部电影《芳华》,希望大家去电影院看。”冯小刚说。

    《我不是潘金莲》最牛逼之处,在乎找到一种安全的尺度,将大家以为不能完成的任务,给完成了,将一直以为都讳莫如深的“上访”这个事儿,以“幽默”之态,安全上演。

    而这次即将在9月30日全国公映的新作《芳华》,继续让冯小刚成为“安全生产”的标兵,也让这部电影,成为又一部探测底线之作。

    昨晚,在路演现场,我看完全片,内心有种久违的沸腾感,无论是《敦刻尔克》还是《猩球崛起3》,都始于期待死于期待,而冯小刚的这部《芳华》,却没有让我失望。

    我随即在朋友圈写道:“冯小刚是个有野心的导演,从几个年轻人的岁月蹉跎,讲述了那么漫长的大历史,其中的一些桥段和细节有突破,在此不多说,只说一点,那6分钟的丛林遭遇战长镜头,应该是这么多年来罕见的对越反击战的电影桥段,死亡,尸体,青春热血,家国情怀,绚丽,残酷,震颤,英雄气概,却不过,不腻,不多,也不少,最佳的观影体验,就是这种恰如其分,厉害!”

    影片与其在说文工团的芳华流年消逝,倒不如说更重点在呈现战争对一代年轻士兵的芳华的摧毁,这场电影的主海报,就是血红的战场,几位战士支撑着在战斗,如果仅仅看这张海报,完全会让人以为,这根本就是一部类似《血战钢锯岭》或者《拯救大兵瑞恩》那样的硬派战争大片。

    影片放映后,冯小刚上台交流时说:“那场战争,牺牲了那么多年轻人,但是历史将他们彻底的抹去了,好像没有发生过,好像不存在,更不要说还有很多负伤的军人,还有很多内心受到战争很大的震颤,这些年轻的士兵,也可以说是我的同代人,也可以说是我和(该片编剧,著名作家)严歌苓的战友,这些人都是为了国家的尊严去作战的,而且这仗我们还打胜了,但是三十年来,除了一开始的(电影)《高山下的花环》和《血染的风采》这首歌,后来我拍这部电影,很多年轻的朋友在我的微博下留言问,‘跟谁打啊,这打的是什么仗啊?’这个太(声调提高,拖长音)不应该了,我觉得作为一个部队出来的导演,我觉得有义务让这些烈士,让大家知道,他们应该被尊重,而不应该被从历史中抹去。”

    别的不说,仅此一点,这片子就立住了,值得被尊重。

    记得当时《我不是潘金莲》上映期间,冯小刚接受许知远采访时就说:“我可以说,中国近十年来,中国电影就没有这样的电影。”而这次,如果就《芳华》而言,更加印证了冯小刚是当下最成熟的导演,没有之一。这种成熟,是对题材和资源的成熟把控,在市场、政治和艺术之间,寻求到某种难能可贵的平衡,或者说是促成了某种角力之间的妥协。

    我曾经看完《我不是潘金莲》之后的影评里写道:“贺岁片让冯小刚获得了观众的信任,这才到今天,可以拍点别的类型的,也能得到观众的认可,比如《集结号》、《唐山大地震》或者《1942》。换一个年轻导演,有这个心也没有这个力,对于这个题材,换空间,拍了一些不想拍的片子,获得信任,不仅仅来自于观众,也来自于主管部门的认可和放松,这一点,冯小刚没说,但很多人觉得,是这个意思。用冯小刚的话就是:‘(拍那些贺岁片)积累了信誉度,也积累了很多朋友。这些朋友在你需要做一件事儿的时候,方方面面,会过来帮你,助成你做这件事儿。’”

    这件事儿,总算是成了。如果不出意外,在一系列的路演之后,《芳华》将如期在9月30日出现在全国各大影院里。

    在路演中,冯小刚说,当他为了电影搭建了一个部队大院,年轻演员穿着军装,塑造了一支文工团,这让他恍如隔世,当电影停机的时候,又觉得如同海市蜃楼一般的幻灭,拍这部电影,不是白酒,而是一大杯红酒,一大杯下肚,始终晕在里头。

    “我拍每一部电影都是认真的,只是这部电影,对我特别的意义,我对那段时光只有两个字,就是美好。”冯小刚说。

    这话不假,从电影的前半段看,画面是极度美丽,梦幻,很多长镜头的使用,产生了一种梦幻流淌的连续感和主观视角的代入感,让人彷佛是文工团的一员,进入角色。

    但仔细琢磨一下,又会发现,那个芳华正好的年份,骨子里一点儿也不美好,人们的内心都被压抑着,扭曲着。

    比如,游行队伍突然闯进一只猪,大家猝不及防,脚步踉跄,队伍也松散开,肩头杠着的领袖像,也颠沛起来。

    好端端的革命队伍,原本严肃认真豪情万丈,就突然显得有些滑稽,有些狼狈。

    导演冯小刚,在自己的新电影《芳华》里,一开场就来了这么一笔,挺让我意外,这几乎奠定了整部电影的某种基调,在看似戏虐的语态下,嘲讽,调侃,乍一看逗乐,再一品,就感到意义深重,几秒的镜头,像一根细细的银针,扎在穴位上,让人有种微微扎心之感。

    比如,文工团成员之一的何小萍,父亲被打倒后,自己也成为一个笑话,被人欺负,父亲将她送进部队的文工团,一心以为:“你到了部队上,没有人敢欺负解放军吧?”而实际情况则是,她不断遭受不公平的非议和莫须有的侮辱。

    她被误会为了让胸部看起来更挺拔,偷偷用搓澡的海绵垫在文胸内,这个小事儿,竟然被文工团的姑娘们围攻,甚至要撕开她的衣服去检查。

    比如一直被视为学雷锋标兵的英雄人物刘锋,只不过表达了自己对心仪姑娘的爱慕之情,就被开除出文工团,被处分,最后被派上前线。而曾经调查他的那些人,穿着军装,戴着黑框眼镜,看起来道貌岸然,却一再追问他所谓的作案细节,还说刘锋是耍流氓,而流氓激动之下反吗过去:“你们才是流氓。”

    不过话说回来,也正在在冯小刚美好的回忆里,不那么极端的残酷,没有过分残酷的细节,所有的纠缠和磨难都是浅尝即止的发生和呈现。

    唯一有些残酷的命运,是何小萍,在文工团时不受人待见,招人欺辱,后来穿了小鞋,送上战场,成为战地医生,见到了太多死亡和黑暗,成了战斗英雄的那一刻,也突然疯了。但后来,有因为看了文工团的一次演出,找回记忆,重新恢复正常。这么看来,也是一种浅尝即止。

    在芳华正好的时候,文工团的男演员刘锋,是学雷锋标兵,是楷模,是英雄,是完美的人,但其实是压抑的人,不快乐的人,英雄被定义,是泯灭人性。是被大家寄托,假象。所以刘锋一表白,就吓坏了林丁丁,被认为道德败坏。他走上了越战一线,希望死在那里。那是个被宏大叙事洗脑的年代,从这层上看,有一些纯良的英雄雷锋,但其实都是被压抑的人性的牺牲品。

    所以最后刘锋被时代抛弃了,却找到了自己内心的真实和纯良。

    他的身体的变化上,其实也是一种反讽,这个完美的人,却很早就伤了腰,身体上不完美了,不能再跳舞。后来上了战场,断了胳膊,成为了战斗英雄,再次被加冕为“完美”,但无奈时代突变,他的这份完美的荣耀,很快就消磨于巨变的大历史下,他落寞于时代,成为无人问津的小人物。

    这样的描写,可以说是一种深度的残酷一笔。

    几乎就是以那场战争为分界线,美好的时光,曾经的芳华,开始瓦解。

    战争后,国家改革开放了,市场经济了,大家都开始忙着赚钱了,下海了。文工团也就解散了,大家各奔东西了。

    时间流逝,芳华逝去,文工团的每个人,结局不同,他们曾经以为知道“我是谁”,但最终蹉跎在“我要去何处”的问题里。

    曾经的雷锋一般的标兵,时代的螺丝钉,残疾的战斗英雄刘锋,最后落魄成路人,对着没收他营生三轮车的联防队,大吼一声,你们哪里是联防队,根本是土匪窝!

    而他的战友为他出头,一句“操你妈”,配上特写的镜头,更是振聋发聩,无以复加。

    刘锋去战友的墓地,头靠着墓碑,手上拍了拍冰冷的墓碑,那份英雄迟暮,被时代遗忘的悲凉,透彻心扉。

    小萍问他这些年好吗?他反问,什么叫好?什么叫不好?看跟谁比,跟牺牲的战友比较,他已经很好了。当然无法很富裕的那些生意人比较。

    结局,曾经一路被鄙视的小萍,和一直被塑造成完美的刘锋,到后来,终于活成了普通人,但最终因为爱,他们在一起,守了一辈子的感情,穿过岁月蹉跎,趟过人心不古,倒是成为世道变迁后人心的依托。

    去年,在接受许知远采访时,冯小刚也在烟雾缭绕一脸疲倦的状态下,用特别真诚的姿态说,对于一个导演,何时能拍出《美国往事》那样的电影,证明一生的想法,这事儿就是命,该来则来,但没来之前,谁也不知道。

    我觉得,或许《芳华》,可以被视为是这样一部。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