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交错下的命运差异——《陆犯焉识》:中国版《日瓦戈医生》?

严歌苓2011年的作品《陆犯焉识》,因为《归来》的缘故,重新受到关注。看过电影才去看书的人,看完书后肯定会有超值的感觉。这本书宏大的格局不仅超出电影很多,甚至也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人们对于严歌苓的创作想象。它超出了《金陵十三钗》、《小姨多鹤》这样的女性题材,把视野放大到百年时局下的中国知识分子身上,而且落笔的中性、老道令人信服。

在《陆犯焉识》之前,严歌苓一贯书写的是政治夹缝中的女性奇谭,这给她罩上了一身实力派美女作家的柔软外衣。若再加上华裔美国人的身份,她的写作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跨文化的New age式的隔岸观火。总之你比较容易把她归入轻松阅读的那一种范畴,不太担心读着读着抽冷子要打个激灵直起腰背肃然起敬。

《陆犯焉识》读来也并不沉重,但是其中大草漠监狱中的那些章节,要躺着读还是有些困难,起码需要坐着读,才能让自己的心里好过一些。我猜想,严歌苓对于大西北的苦难岁月是做过相当深的功课的,或许真的有一个经历过那种生活的祖父级人物做参谋?那种苦难的真切细节描写,如非切身体验,很难如此贴切。

然而,《陆犯焉识》是生不逢时的。这本书如果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推出,堪称杰作;到新世纪后推出,只能说是一本好书了。这和帕斯捷尔纳克那部著名的《日瓦戈医生》正好相反,《日瓦戈医生》现在看来只是你书柜中的经典之一,甚至很难说是你愿意不断去翻阅的那本,但是在1958年前后,它却撼动了世界。一句真话,在事情发生时说,和事后说,价值上的天差地别,就是这么大。

当然,很难说,当下这个时代,已经算是事后了,但是,人们确实在遗忘,回忆也慢慢变得像《归来》那样深邃但平静。有时人们不得不担心,这个时代一转身,已经无所谓事后不事后,它可能早已翻牌了。到那时,再想找言说的对象,可能比现在更加困难。所以,趁着“事后”还在,该说的,还不算晚,还是作家的良心。

如果时代已经翻牌了,历史的书架中却仍缺少一部代表这个时代的良心之作,那种空洞的感觉,才是一个时代的耻辱。在当下中国文学的“小时代”,无数作家失语,青年作家勇猛于商业化,《陆犯焉识》这样真材实料厚积薄发的作品值得敬重。

抛开生逢其时与生不逢时,单纯看《陆犯焉识》与《日瓦戈医生》,倒真是值得对照来看的两部著作。两位不同国别的作家,在不同的历史情境下写出了取材相似的小说作品,他们塑造的主人公——中国知识分子陆焉识与苏联知识分子日瓦戈医生,这样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个人,在时代的驱使下,走过一条处处相似又处处不同的心灵史。这样的阅读体验,是不经意间的致敬,也是时空的交汇与致意。

陆焉识,出身没落望族,才华横溢、博学多才的语言学家;日瓦戈,出身没落豪门,天资极高、立志从医救人的诗人。这两个主人公的身世也有相似之处,陆焉识是少年时先后失去母亲和父亲,由年轻的继母(“恩娘”)抚养成人;日瓦戈的父亲是个失踪的败家子,幼年时母亲去世,跟随思想新颖的舅舅长大。这样的经历让他们都拥有敏感被动、同情弱者、追求精神自由、在现实生活中缺少存在感(没有什么“用场”)的性格底色。由于性格的被动,陆焉识不得不接受了恩娘的安排,娶了恩娘的侄女冯婉喻为妻;而日瓦戈,也顺理成章地娶了青梅竹马的托尼娅为妻。他们都不是忠实的丈夫,也无力保护自己心爱的情侣。

在上述极为相似的身世背景之外,陆焉识和日瓦戈也有着精神气质与情感追求的本质差异。日瓦戈,由于舅舅的影响,他对革命最初有着主动的欢迎,他痛恨那个腐败的俄罗斯,期待革命像一场外科手术拯救这片腐朽的土地;当革命发生后,恐怖的时代降临,日瓦戈才明白,这样的革命,除了摧毁他的正常生活愿望外,甚至连独善其身的权利也不再拥有。日瓦戈自始至终是无辜、纯洁与尊贵的,同时也是彻底悲剧的,他从未适应这个新的时代,试图和爱人一起逃避到荒郊野外,隔离尘世,但是终于在困苦中死去。

日瓦戈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理想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正因如此,他最热爱的也是和他有着同样精神气质的拉莉萨。他们之所以爱得那样彻底,正如拉莉萨所说,“生命的谜、死亡的谜,天才的美、质朴的美,这些我们是熟悉的。可是天地间那些琐细的争执,像重新瓜分世界之类,对不起,这完全不是我们的事”。现实中没有他们的地位。小说写到这里,宗教般的终极意义便自然呈现出来,使得作品基督福音为基础的普世价值极度升华。

而陆焉识并不是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他的很多人生选择都带着天生的随性与自我倾向性。他的爱情,动机也并不纯正,所以他会爱上美国的意大利女孩,爱上重庆的助教,这些爱情只是他生活中的甜点。而小说中的某些情节也容易让人误以为,陆焉识的苦难,源于他作为语言学家,却管不住他的嘴,总是随意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他貌似不是被裹挟进时代的悲剧,而是自动投身进悲剧中走了一遭。在结局上,苦难生活并没有打倒他,甚至让他磨练出了惊人的生存力。

陆焉识的精神是茁壮的,他在苦难中学会了生活,了解了自己真正爱的还是自己的妻子冯婉喻。如果说这样的结局有什么宗教意义,那应该是佛教的,自我成就,自我发现,并对苦难无怨无悔。

主人公命运与选择的差异设定,或许也正是前面提到的,在事情发生时说话,和在事后说话,有着本质的姿态差异。《日瓦戈医生》写在悲剧发生的过程中,作家只能用悲剧的逻辑说话;而《陆犯焉识》写在悲剧发生后,作家有机会跳出悲剧逻辑,想:我们可以有另一种更茁壮的精神选择。

但愿,经过那样苦难的岁月,我们的知识分子,真的有了那种健全而茁壮的灵魂。如果时代拒不认错,你只有坦然面对。

—————————

注1.本文所涉译文引语采用力冈、冀刚译本;

注2.图书出版信息:

《陆犯焉识》

作者:严歌苓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年:2011-10-1

页数:415

定价:35.00元

装帧:平装

ISBN:9787506360876

《日瓦戈医生》

作者:[苏联] 帕斯捷尔纳克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原作名:До́ктор Жива́го

译者:力冈 / 冀刚

出版年:2010-8

页数:615

定价:48.00

装帧:精装

ISBN:9787533930455

作者:李多钰,资深媒体人,专栏作家,独立影评人。著有文化评论集《感谢丑闻》、《小资之死》,主编《中国电影百年》。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