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为什么这么做?聊聊它背后的逻辑和弱点

谷歌似乎独树一帜,向来不遵循企业界遵循的规则和逻辑。别人眼中的机遇,谷歌嗤之以鼻;别人眼中的黑洞,谷歌重金打造;全世界认为是尴尬的产品叫停,谷歌却骄傲的宣布出来。

谷歌的举动牵动着消费者和合作伙伴的神经,特别是为金融分析师带来了不少麻烦,因为他们不得不告知人们是否该购买谷歌股票。

对谷歌而言,它的所作所为并非毫无意义——即使是像收购摩托罗拉这样最令人摸不着头脑的举动。谷歌遵循着不同于其他公司的规则。苹果把“Think Different”作为自己的口号,但是很多方面谷歌才是真正有着不一样想法的公司。

谷歌的特别之处体现在三个方面:企业文化、管理和个人政治。

谷歌文化:你即你所为

大部分公司的战略性思维形成于其商业模式。企业会提前为自己的产品做出长期规划,这种思维控制着20世纪的大公司,也在各类商业图书和商业学校课堂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而像谷歌这样的网络公司却与传统思维“背道而驰”。网络软件不断更新。你无法死板地为它作出规划,只能根据消费者行为不断更新改进。你的动作越快越灵活,产品就会越成功。这种思维方式深深植根网络公司,他们不会考虑长期的具体规划,而是会考虑刺激和反应。

这在商业历史中是个巨大变革,过去,灵活的公司规模都不大,公司越大,越重视规划和战略远景。而谷歌作为一家大型科技公司,为其率先专注快速反应而非僵硬规划引以为荣。

谷歌完全是由工程学博士控制。他们谈及语言、科学而非商业,他们并不赞同模棱两可的具有指示性的陈词滥调。工程思维的关键在于使用科学的方法:鼓励达尔文主义的市场理念,通过控制试验检验那些理念,基于试验数据作出决定。

谷歌的不同寻常之处在于它将工程师对于科学方法的热爱和网络的快速迭代开发相融合。有了这两个特点,谷歌就像是短期科学试验的集合体。

为什么谷歌关闭了人们最爱的产品?对于很多公司,关闭产品并不是件引以为荣的事。这让消费者大失所望,表示公司承认了自己的失败。大多数公司试图把产品关闭粉饰成资源重新分配或者用其他故弄玄虚的言辞搪塞过去。

谷歌的做法大相径庭——谷歌一年几次向世界宣布关闭人们喜爱并依赖的产品及服务。不仅是公开这些产品关闭,而是满怀喜悦,仿佛关闭Google Reader等产品是值得炫耀的成就。

或许对于谷歌来说,就是如此。如果以科学方法的眼光看,谷歌的每个项目都是一次试验,是试验就要定期反思,试验结束之时,要么继续,要么停止。事实如此,谁都知道这是最好的结果。谷歌宣布关闭产品并不是承认失败,而是在自豪地展示运用其中的科学原理。

谷歌的管理:这里是谁说的算?

谷歌第二点特别之处在于其股权结构。谷歌虽然具有一般上市公司的股票和其他属性,但是56.7%的投票股权都掌控在谢尔盖·布林和拉里·佩奇手中。

只要他们还是朋友,他们可以对公司做出任何想做的事。很多公司在经营过程中毁于追逐季度收益。有哪家大公司不把自己局限于一份季度报告便是很振奋人心的事。谷歌的高管不会考虑收益问题。

大多数公司做出长远的、具体的规划以追逐季度工作目标。这样一来,若规划周期长于目标周期,公司很难有所作为,他们改变目标要比实现目标来的更快。谷歌就不一样。谷歌用短期的不可预料的规划周期追求长期的目标。谷歌坚持不懈地追求目标,但其短期行动看起来比较随意,因为这些行动只是沿途一次次试验而已。

谷歌政治:拉里·佩奇

谷歌的第一任CEO是佩奇。当时投资人认为佩奇和布林需要引进专业的管理人士组织公司。最终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在2001到2011期间担任谷歌CEO。

此间佩奇充当一名学徒向埃里克学习管理,虽然他和布林当时控制整个公司,可以随时将其驱逐。尽管佩奇同意为埃里克工作是必要的,佩奇也很欣赏他的智慧,合作也颇有成效,但个中辛酸又有谁知道呢?终于在2011年,佩奇又重新担任谷歌CEO。

佩奇迅速地重整公司,加紧关闭项目。以120亿美元以上的价格收购了摩托罗拉。这是其担任CEO以后的首个主要业务。

谷歌为何收购摩托罗拉?

2011年的谷歌虽然仍然具有巨大财源,但已不再是业内充满活力的新星。Facebook像野草一样生长的同时,谷歌却没有提前意识到威胁的存在。谷歌在移动业务方面的对手是苹果,当时许多人认为谷歌注定在移动领域甘拜下风。

收购摩托罗拉便为谷歌创造了机会:1.苹果在系统设计方面颇有建树,谷歌应朝着移动硬件方面大步举进,收购摩托罗拉便是有利的开端。2.即便不需要摩托罗拉的硬件业务,也会学到很多管理知识。3.为很多专利埋单就不如收购整个公司。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谷歌非比寻常的企业文化和管理结构为其带来了一些可预测性弱点。

弱点1. 眼力不够好

对于一家目标明确的公司而言,迭代发展使得追求长远目标更为高效。谷歌在市场的目标改变的时候,效率减弱。由于谷歌反应迅速,经常适时建立一些看似重要的项目,结果却表明意义不大。市场不断前进,事物优先顺序不断变化,谷歌的项目就有关闭的危险。一旦项目改变目标,很难找出引起问题的原因,是目标不正确还是执行上出问题都无从知晓。

弱点2. 外界沟通匮乏

谷歌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意图,经常言不达意,这成了公司处理政治和公共关系方面巨大的阻碍。谷歌不善于预期人们和公司会对其举措有何反应。谷歌也一次次从逻辑上进行解释,但是都惊讶地发现人们根本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谷歌沟通问题的一个例子就是图书数字化。谷歌试图让更多人可以阅读绝版书籍,意图虽好,但处理欠佳。

弱点3:产品管理上的科学与艺术

谷歌的快速反应使其快速提高效益和产品可信度。但是谷歌也就很难在那些无法通过研究得以证实的功能或产品理念中领先。所以谷歌在用户体验、创建产品分类和让自己的产品满足用户的潜在需求方面步履维艰。和苹果这样颇具洞察力的公司相比,谷歌就稍逊一筹。

谷歌应该改变吗?

每个成功的公司都有弱点,使其强大的优势同样也是“阿喀琉斯的脚踵”。有些人认为谷歌应该改变其企业文化以在其他市场中取得成功,但是实际上那些改变企业文化的公司通常都身受重创。还没有成功转向新的企业文化,就已经将原有成功的经验一网打尽。

目前, 谷歌搜索引擎仍然强大,公司或许不会在其运营方式上做出改变。若非迫不得已,谷歌或许会继续坚持原有的科学管理,而竞争者继续在洞察力、公共沟通和产品管理方面与之抗衡。

您可能还喜欢…

1 Response

  1. 2016 年 04 月 27 日

    […] 谷歌为什么这么做?聊聊它背后的逻辑和弱点 […]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