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神磊磊:最好的学区房是你家里的书房——金庸的读书史

金庸小时候,家里住在海宁县的袁花镇上,没有学区房。

他读的小学,是袁花镇小学。用今天的话说,相当于现在的乡镇中心小。

今天,这所小学很美,办得也挺棒。但是当时……

反正你们家长们是多半看不上的。

六神磊磊:最好的学区房是你家里的书房——金庸的读书史

金庸读中学,一波三折,又遇到抗战爆发,读一阵就换一个地方,好像打游击。

他先读的联合中学,是七所流亡的学校合并成的,金庸又闲不住,忍不住要搞事情,写东西讽刺训导主任。

结果可想而知——出(开)名(除)。于是只好转到衢州中学。

没学几年,日军打下了金华,逼近衢州,学校只得停课,给大家发流亡学生证明,就地散伙,各找各妈。

17岁的金庸就怀揣着这样一份流亡学生证,上面盖着“衢州中学”的公章,背着衣服、干粮和随身的书籍,到重庆继续求学。

用今天的话说,金庸,真是输在了起跑线上。

但是,别着急。

小金庸家是没有学区房,但是有三间书房!三间!

今天,你家有几间书房?

那里面有很多线装书。据他弟弟回忆,这里面有《荒江女侠》《封神演义》《儿女英雄传》《明史》《水浒》……这些书,小金庸早早地就撸完了。

据说《荒江女侠》就是他8岁看的。我现在三十多了,《荒江女侠》还没看过……

不止是旧书,金庸家里还到处是新文艺作品。

他的父亲和哥哥有邹韬奋的《萍踪寄语》《萍踪忆语》等世界各地的旅行记,天南地北,无所不包。还有邹韬奋主编的《生活周报》。这些都成了小金庸的读物。

金庸的父亲给他送礼物,动不动就送书。10岁那年的圣诞节,父亲送给了小金庸一本狄更斯的《圣诞颂歌》。更多金庸解读:www.yangfenzi.com/tag/jinyong

你看人家父亲的段位!

这本书对金庸的影响,怎么说都不过分。他说这是“一个伟大温暖的心灵所写的一本伟大的书”。很多年后,每到圣诞节,金庸都还要翻出这本书来,读上几段,怀念父亲。

我一直不懂什么叫“伟大温暖的心灵所写的伟大的书”。直到后来邂逅了《悲惨世界》,才有了这种感觉,有点明白了金庸的意思。

现在很多人很激烈地反对过“洋节”。这都什么时代了,大清早亡了,你们还这么死脑筋呢?要是查家不过圣诞节,没有那本《圣诞颂歌》,搞不好就没有金庸这样一个中文世界的巨星了。

六神磊磊:最好的学区房是你家里的书房——金庸的读书史

那么金庸小时候的玩具又是什么呢?

这里有一个故事,简单讲一下:

金庸的祖父查文清,是光绪丙戌年的进士,做过丹阳知县,后来不当官了,回家编书。

他编了一部“海宁查氏诗钞”,规模很大,有好几百卷之多,但是雕版还没完工就去世了,书也没印出来。这些雕版放了两间屋子,后来都成了小金庸的玩具。

我当初读到这里就有点想跪了:看看人家,连小时候的玩具都是诗钞的雕版!

一对比真是很惭愧,我自己小时候最喜欢玩的,是街头的游戏机,什么快打旋风、街头霸王之类。

金庸家里的男性长辈喜欢读书,女性长辈也一样。

他的母亲徐禄,也就是徐志摩的姑姑,后来《书剑恩仇录》里陈家洛的母亲徐潮生的原型。她读过私塾,喜欢诗文,平时手不释卷。徐禄的书法也好,会写一笔漂亮的小楷。

金庸回忆说,小时候母亲和姊妹、姑嫂们喜欢读《红楼梦》,大家经常比赛背诵《红楼梦》的回目词,赢了的就得一粒糖。

再看看我们现在,三姑六婆坐在一起就是八卦、说媒、打麻将,有比赛背诵《红楼梦》回目词的吗?

金庸从小到大,一路学霸。

你读他同学的回忆录,无论哪个时期,没有说查良镛成绩不牛的。

他数理化都很优秀,英文、国文更是出类拔萃。后来《衢州日报》有记者去查旧档案,发现金庸的公民、体育、国文等全部15门功课,全班同学平均都是六七十分,金庸平均成绩82.9分,全班第一。

从衢中离开后,他来到重庆,又考上了国立政治大学外交系。后来《大公报》在全国招两个译电员,三千多人报名,录取比例1500:1。

23岁的金庸一路过关斩将,成功被录取,不久被报社派去香港。

后来的事情,我们就都知道了。

六神磊磊:最好的学区房是你家里的书房——金庸的读书史

南来白手少年行,立业香江乐太平。旦夕毁誉何足道,百年成败事非轻。
——金庸

这就是一个“乡镇中心小”出来的孩子的故事。

你看金庸的长辈们,从祖父到爸妈,留给他的不是一个显赫的求学履历,送他到这个那个名校。

他们馈赠给小金庸的,是从小到大无数的书。小金庸玩的是书,家里到处是书,过节的礼物也是书,父亲母亲也带头看书。

他到底是输在了起跑线上,还是赢在了起跑线上?

这样的孩子,你觉得会差到哪里去?

金庸上学的时代,和今天隔了大半个世纪,很多情况都不一样了。但我觉得道理还是差不多的。

今天,我看那些死贵死贵的学区房,状况都比较糟糕的,就算是“高档小区”也多数看不出什么高档。家长说白了就是想让小孩子成才,怕输在起跑线上。

其实,实在买不了学区很好的房子,那又怎么样,又有什么可怕,只要你们自己爱学习,喜欢读书,把头带好了,我看小孩输不到哪里去。

买学区房你没有条件,买几本书你还没有条件吗?

反过来,你自己不学习,不读书,天天抠脚打牌,学区房又怎么样,就能让你孩子爱学习吗?

乌克兰有个叫马卡连柯的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

“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在教训孩子、命令孩子的时候才是教育,你们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是在教育。”

以前讲过一个故事,有朋友郁闷地问我:为什么自己小孩不喜欢读书呢?

我说你家里特么有书吗?你们两个人平时就喜欢打牌,家里除了电器说明书之外,连一张带字儿的纸都找不到,你孩子会喜欢读书才怪了。

同样的,你自己不学习,却去挤破头买学区房,听起来很拼,但其实是一种昂贵的偷懒。你是在花巨款买一个心安理得而已。

最好的学区房,其实不贵,别人也抢不了的。那就是你自己的书房。

文/六神磊磊 (六神磊磊读金庸 微信号:dujinyong6)】

六神磊磊:最好的学区房是你家里的书房——金庸的读书史

———————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精选评论 ———————

小蘅芜:读书爱好倒是长我两岁的姐姐培养的。父母不读书可是只要说是去买书,没有不给钱的、、、、、、梦想就是以后搞一间大大的书房,装满我想看的书待在里边不出来了。努力赚钱!Amy Lee:学习好的,如虎添翼,可以认识一群眼界开阔的朋友,知识经历几何增长;不爱学习的,徒增烦恼,不是在里面倍受压力度日如年,就是找一群同样不爱学习的该干嘛干嘛~

蝈蝈:从教师的角度来说,不管有没有学区房,父母的言传身教比教师都重要很多倍,爱读书,多读书的孩子,通常性情很好,知识面很宽广,思路开阔,思维活跃,语言表达能力也不错,因而学习方面就更容易理解题目,找出最佳解题方案,学习、做人做事都不会差到哪去,所以我身边很多的教师朋友都会从小陪孩子从绘本读起,培养读书习惯。阅读很重要!!!幻像:除了江南七怪对郭靖的言传身教,郭靖母亲的忠肝义胆威武不屈是非爱憎分明的种种好品格对郭靖的影响巨大,而深陷富贵的杨康母亲就疏于对儿子的管教,以为有王爷府那些“名师高手”就足够了,自己成日沉迷于对亡夫的思念,结婚~郭靖什么人,杨康什么人……

胡小胖:1,我这个人呢,对洋节不那么上心,但是也不很反对,只不过特别讨厌把什么节日都过成情人节,因为我是单身狗啊喂!2,家里人别说比赛背《红楼梦》回目词了,就是我一说我喜欢看《红楼梦》,家人朋友都会不由自主的投来一阵略带嘲讽的目光,内心os就是,你一个大小伙子怎么就喜欢看那种书?我就想问,哪种书?张皓:刚从衢州旅行回来…不得不说,衢州书院(衢州中学1942年旧址,当年金庸先生读书地方)真是个适合读书的地方…绿竹巷的情节估计就是在这里的印象…

周之恒:天价学区房不仅是“没那么重要”的问题,而是家长砸锅卖铁买学区房之后,往往会产生“我都为你砸锅卖铁了你不考好大学怎么对得起我”这种期望。而这种期望甚至比一个平庸的学校更能毁掉一个小孩。Annie:从小就天天看父母比着背红楼梦里的诗词,比着看唐诗宋词三言二拍,他俩一个是文言文大拿,一个是诗词通,我连去舅舅家都会听舅妈讲不完的金庸古龙梁羽生。。。我就不明白,为啥高考就是不让我报中文系啊 要不然我是不是会成为金庸第二了?

yeehoo:家是农村,所幸父亲有为不迂腐,在城市置办一套房产,不大。但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都少不了放书的地方。有几年特别贫困,但还是少不了一月几百买书的钱。不敢说以后我有多大作为,但至少看世界看人看人生的时候,多一丝丝从容吧。家族中也是如此,从无家庭不和睦,欲求金钱不满而贪的事。Audrey:说“首先你得有个书房”那位,书房本身不是关键,静心吸收前人的智慧才是关键。天下之大,哪里不能做书房?

侯宇:学区房无所谓,我担心的是和孩子一起的同学。我有满满一屋的书,可我害怕孩子被同学拉去打电子游戏。至于校园霸凌,我不能说好小学没有,只能说越烂的小学越厉害。王深:现在的学区房,更像是社会上层阶级的入场证,决定了你身边的同学和同学的家庭。金庸那个年代的经历不能完全套路在现在。我自翩跹:我们小时候也没有学区房的概念。今天家长们追逐学区房,很多并不完全是出于学习的目的,而是对如今阶层固化的焦虑和不安。

陌上人如玉,微雨燕双飞:最好的教育是言传身教,尤其是后半段。。只是很多时候,作为长辈的我们,总是把条件做的很好,总以为有书就会去读了,却不知道当我们自己抠着臭脚丫却告诉孩子好好读书的时候,他首先学会的还是抠脚丫。。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综合整理报道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是关注互联网生态圈的科技新媒体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 “摘叶飞花”——金庸教你学习方法

➤ 张丰:和书有关的一切,本身就很美

➤ 金庸会议学:会议重要性和开会人数成反比

➤ 金庸教你改作文——以《书剑恩仇录》第一回为例

➤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李建臣:读书让人有诗和梦想的冲动

➤ 王路:我为什么不为房子忧虑?没房子就是没房子怎么能叫没家呢

您可能还喜欢…

1 Response

  1. 香港开了一座金庸博物馆,你绝对要去!说道:

    文 | 独孤岛主
    上海戏剧学院博士,武侠文化研究者

    查良镛博士是香港著名的作家、报人和社会活动家,尤其是其武侠小说创作享誉国际。他以笔名「金庸」在《新晚报》发表首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到1972年完成《鹿鼎记》后封笔,人称「有华人处必有金庸小说」。

    作为香港最具文化影响力的文化名人,很多金庸迷到香港游玩时想拜访与金庸有关的景点,可惜无处可去。从现在起这种情况已经改变了。

    香港政府在沙田的香港文化博物馆开设了专门的「金庸馆」,以超过300件的杂志、手稿、报纸、照片、剧本等原物展品,完整呈现金庸迄今走过的人生轨迹与文化贡献,并于今年三月开放。

    我知道这个消息后,第一时间就飞到香港参观,带回下面这篇心得。

    金庸

    我赶到位于沙田的香港文化博物馆,首先就惊艳于文化馆门口立柱上绘制的金庸小说人物彩绘。

    这些彩绘某种程度上将金庸笔下的性格鲜明的人物加以空灵化与漫画化,更符合「成人的童话」的想象,比如明眸皓齿的天山童姥、靓仔世俗的韦小宝以及极尽夸张的东邪西毒南帝北丐的「合照」。入口墙面上更嵌有以每一部金氏武侠小说为主题的水墨人物画,未入其门,已是古风扑面。

    香港文化博物馆门外立柱所绘天山童姥

    金庸馆在整个展馆的一楼,文化馆的另一个关于李小龙的常设展览已经在楼上开了数年。

    金庸幼时阅过所谓「旧派武侠」甚多,最知名的当属顾明道的《荒江女侠》,据说年方八岁的他废寝忘食,感叹世间竟有如此好书,可见这是他武侠小说的启蒙。

    金庸亦对中国历史及国外经典作品由广泛涉猎,早在小学时代便已经懂得如何编辑小份的年级报刊,亦在《东南日报》有文章发表。展品中便呈现了金庸提供的亲笔眉批的《资治通鉴》,明晰可窥其耽读国史的历程。

    在经历了江-浙-渝的烽火求学之路后,金庸在杭州《东南日报》、上海《大公报》等处任职,被派到香港后,亦曾经北上赴京到新中国外交部谋职,但未获成功。

    1952年金庸调入《新晚报》编辑副刊,更参与了长城电影公司的剧作编写,1950年代他以林欢为笔名,为长城编写了七部电影剧本。

    展品中有一件是1952年印制的《绝代佳人》剧本,这部影片正是金庸与「梦中情人」夏梦珠联璧合之作,亦是香港左派电影的早期标杆。金庸甚至用心良苦地亲自将有关《绝代佳人》的剧照与剪报整理成册。

    《绝代佳人》剧本

    武侠小说自然是展览的最核心部分。所展示的藏品详细串联了金庸自1955年起为《新晚报》连载《书剑恩仇录》至1972年《明报》连载完毕《鹿鼎记》全过程中的重要文献。

    早期的报纸连载资料尤其难觅,比如1956年《新晚报》连载《书剑恩仇录》、1957年1月《香港商报》连载《射雕英雄传》的页面等等。

    连载《射雕英雄传》的《香港商报》

    1959年金庸参与创办《明报》,自是年开始的《神雕侠侣》即开始在《明报》上进行连载,包括《天龙八部》《倚天屠龙记》《鹿鼎记》在内的最经典的长篇巨作,都是在《明报》上首发的。

    1960年金庸更创办《武侠与历史》小说杂志,这份杂志则刊登了金庸的《飞狐外传》,由于在杂志上的连载字数比报纸要长,金庸不得不在午夜十二点开始写作,到早上七八点完工,当然这样的节奏只需要十天一次。

    金庸作品自面世以来广受欢迎,因此也引发了盗版狂潮,1950-70年代香港普罗社会对武侠小说、世情小说及漫画有非常庞大的消费力,因应而生的盗版满足了读者一次过阅读金庸作品的需求。

    在最初连载后交付三育书店出版的《书剑恩仇录》《碧血剑》及《射雕英雄传》等最初三部之后,更推出了邝时记报局出版的普及本(一回一本,每本等于七天连载内容)与合订本(四回一本),接续连载第一时间集结成册,成为满足读者的最迅疾亦最有效的方法。

    《神雕侠侣》普及本封面

    《倚天屠龙记》普及本

    在这些初期版本的金庸小说中,保留了最初的连载文本的情节,是金庸作品最原始的模样。1970年代明河社陆续推出了金庸作品的修订版,对原始文本进行了大幅度修改,更成为后来内地首度经授权引进的三联书店版金庸作品集的依据版本,此后金庸在新世纪作了第二度修订。

    展品中可以见到《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的普及本、合订本原件,亦有金庸第二度修订的手稿等。

    《天龙八部》世纪新修版手稿

    不同的修订版本为后来阅读、研究、改编金庸小说文本提供了质感、效果皆有所不同的素材,同时成为了所谓「金学」研究的重要参照。

    同时展品中还可以见到王司马、云君等人为金庸的小说文字所作的插画作品,这些作品可见于原始报章,也被收入在不同版本的金庸作品集中,至今仍然值得细细体味。

    王司马所绘《书剑恩仇录》插图

    作为冷战香港最重要的一种文学类型,武侠小说不仅满足了读者的成人童话想象,更催生了无数以此为题材的影视作品改编。

    早在《射雕英雄传》尚未连载完毕的1958年,香港峨眉影片公司就将其搬上了银幕,其时的主演是粤语片女王容小意和银幕硬汉曹达华,后来更生产出谢贤与南红主演的《神雕侠侣》等,在粤语长片盛行的时代有效满足了观众武侠小说影视化的需求,亦同时与电影明星相互成就,最新的连载小说与最新的银幕形象达成了有效的互补。

    《射雕英雄传》(1958)

    金庸与谢贤的合照、《射雕英雄传》50年代版本及70年代邵氏翻拍版的海报等等,皆在展馆中有所展示。

    同时展出的更为丰富的影视相关延伸品还包括,自1970年代开始不同电视机构改编的不同版本的金庸作品,如佳艺电视版《射雕英雄传》、无线电视版《书剑恩仇录》,及最负盛名的无线电视版《射雕英雄传》等多个经典版本的海报。

    《射雕英雄传之铁血丹心》电视特刊

    还有相关电视机构的宣传品,如《佳视周刊》等,佳艺电视仅在70年代中存在一个短暂的时期,因此该台所拍电视剧的影像及相关图文资料,今天看来绝对弥足珍贵。

    在1970年代电视全面成为香港人娱乐普及文化最重要环节的过程中,金庸作品立下汗马功劳,不仅催生了罗乐林、米雪、白彪、郑少秋、黄日华等以金庸剧而博得盛名、大红大紫的电视明星, 更因罗文、关正杰、汪明荃、郑少秋等人的歌声演绎而开创出一个武侠电视剧歌曲的全盛时期。

    郑少秋饰张无忌,赵雅芝饰周芷若

    展品中包括罗文、甄妮主唱《射雕英雄传》电视原声磁带、汪明荃、郑少秋主唱《书剑恩仇录》及关正杰主唱《天龙八部之虚竹传奇》等唱片封套等,分分钟带领观众回到电视武侠的黄金年代,在粗糙而情真意满的长篇故事及荡气回肠的流行曲中回味尘封往事。

    展厅内专门设立了一个屏幕,循环播放金庸作品改编的影视剧片段,可以说,这些今天看来图像质量堪忧的画面,真切构成了香港社会经济腾飞过程的市民生活生态。

    曹达华版《射雕英雄传》宣传品

    佳视周刊

    电视原声唱片封套集合

    金庸是武侠作家,更是勤奋耕耘的文化报人,曾经在份属左派的《大公报》工作,被冷战时期的右派视为左派分子,后来在《明报》写社评,中立立场又被右派视为左派分子。

    金庸在1967年林彬死亡后,几乎成为被暗杀对象。「左手写小说,右手写社评」是总结金庸数十年如一日工作的金句,《明报》的发刊词开宗明义表明了该报的办报宗旨为「公正、善良、活泼、美丽」,其后更推出主打娱乐资讯的《明报周刊》及明窗出版社等等,在香港文化的多样性形成中发挥积极作用。

    对时事的贴切关心及对冷战时代香港与中国内地世像独具慧眼的观点,令其与《明报》成为与娱乐小报拉开距离的持正媒体。《明报》及《明报周刊》的报章原本、金庸手书的办报真言,都记录了他在传媒业的发展点滴。

    他创造了香港传媒业的一页历史,而历史绝不曾忘记他,对金庸作品的话剧、广播剧、漫画改编,数十年来汗牛充栋,在展厅中以音频、原始剧本及绘画手稿和版本展示等方式全面呈现。

    一面墙的各种语言版本的小说封面展示,予人眼花缭乱体验之余,亦带出了金庸作为一名作家与报人所亲身参与的愈演愈烈的全球文化交通路径中去,他属于香港、华人,也是将文化辐射力扩展到全球的典范。

    查良镛手书《明报副刊》编辑五字真言:短、趣、近、物、图

    金著改编的话剧剧本

    多语言版本的金庸作品展示

    展览中也有高科技,一面《射雕英雄传》群雄的绘画屏风与一架可以触摸方式展开互动的游戏设备,让人在半面墙上感受金庸笔下大漠风情。

    在手指点击中随小说人物在漠北、江南的广阔天地游走,感慨万千。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