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分自私的人都在进化中被淘汰了:人之初性本善乃是进化使然

科学研究表明,人类通常都是乐于合作的。人之初性本善乃是进化使然。

人之初,性本……?

很多人都逃税,这不奇怪;但也有很多人即使不会被发现也不逃税。这可就怪了。又或者,这怪吗?人类的道德行为常让心理学家们深感困惑,而如果我们能对看似说不通的行为加以理解,也许就可以促使更多道德行为的产生。

并不是没人尝试去探究人类的道德直觉。事实上,它是哲学和神学最古老的研究对象之一。但今天这个项目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牵涉了众多学科:不仅有道德哲学和心理学,同时还有生物学、经济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他们并不仅探讨道德信仰背后的基本原理,同时也研究道德在真实世界中的运作和失灵。耶鲁大学的大卫·兰德对上述学科广有涉猎,从抽象等式到大规模社会干预不一而足。

2012年,他和两名同样涉猎甚广的哈佛大学教授马丁·诺瓦克和约书亚·格林合作,共同研究了曾令霍布斯和卢梭等哲学大家纠结的问题:人类究竟是生而自私,还是生而无私?究竟哪一种是我们的“常态”?我们是否都有需要动用意志力方可抑制的怯懦本性?又或者说,即使偶尔会偏离正轨,但人性还是整体向善的?

公共物品博弈

他们的数据来自10项实验,其中多数实验都使用一个名为“公共物品博弈”的标准经济学情景。实验对象共分四组,均为在线参与的美国大学生活美国成年人。实验中,每名参与者都分得一些钱,他们可以选择拿出一部分钱放入一个公共的资金库,资金库中的钱会成倍增长并平均分配。参与者也可以选择不参与投资,而只是搭便车共享收益,从而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但人们通常都会多多少少投入一些。尽管自私的诱惑就在眼前,但最后无私还是占了上风。

这并不是什么新发现,但兰德和他的同事希望了解一下这种慷慨作为有多少是慎思的结果。所以,兰德团队在其中的两项对照实验中分别鼓励受试者跟着直觉走,或者深思熟虑后再作决定。在另两项实验中,一半的受试者被迫在时间压力下作决定,另一半则不受此约束;在其他实验中,受试者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来,但有些人自然而然就比别人作决定更快。早晨上班路上的情景也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支持实据,匆忙赶路的人会更加自私。但其对立面同时也成立:更快做出决定的人贡献得更多;相反,当人们花时间去考虑或受到外界影响、对其选择进行思考时,他们贡献得就较少。

研究人员实验的假设前提是,快速判断会暴露人的直觉冲动。很显然,我们的直觉是与人合作。自私行为是因为想太多,而非太少。这一发现也在兰德最近开展的一项元分析中得以证实。他的元分析整合了不同团队开展的51项类似研究。鉴于其调查结果,兰德称,“许多人都认为人类直觉是自私的,但我们的实验结果显示,让人们更多地依赖直觉其实会增加合作。”

“囚徒困境”博弈

兰德强烈主张,从直觉上讲,人们是合作者。但他也认为,这些发现仅仅是个开始。提出一个理念拿出几条证据是一回事,但用严谨的数学方式对理念进行描述和解释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兰德意识到,通过虚拟研究,而非直接研究真实的人,其实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

因此,兰德对人类社会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即类似《模拟人生》游戏的模型。模型中以计算机“代理人”代表人类个体,使用算法捕捉特定的人性特质,比如是否有合作倾向等。有些控制实验无法使用真人开展或者有违道德,它们都可以在计算机化的公民身上开展。你可以赋予它们新的个性,看它们作何表现。通过这些模拟实验,你可以动态地观察几秒钟、或几代人的时间里社会的发展进步,而非仅仅看到一个人或一个群体的瞬间快照。你可以看到特定的行为在一个群体中如何传播,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其他行为。随着时间慢慢成型的模式可以让你对大规模的社会互动有更深入的了解,而这一点是仅涵盖寥寥数人的真实实验无法做到的。

在1981年一篇颇有影响力的论文中,美国政治科学家罗伯特·阿克塞尔罗通过编程,让计算机代理人玩了一个名为“囚徒困境”的博弈游戏。两个玩家都必须决定背叛对手或与之合作,并因其选择获得相应的分数。打分系统模拟了实际社会生活中的典型两难困境。两名玩家合则两利,但它们各自均可选择通过损人利己,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个游戏的名字源自警察审问两个小偷的情景:每个小偷都可以通过供出同伙而获得奖励;但二人必须独立决定,而无法实现沟通达成一致。如果两个人都理智作为,他们都会供出对方;按如果两人同时作出理智决定,他们的获刑时间加起来却最长。囚徒困境将自私的短期诱惑和合作的长期裨益结合了起来,可谓是模拟人类合作的完美模型。

兰德在阿克塞尔罗的工作上继续深耕,希望了解为何直觉性的合作有可能源自进化。他和他的研究生亚当·贝尔基于囚徒困境开展了一个略有不同的实验。实验中,两名玩家的博弈根据随机选择可以是一轮,也可以是多轮。这一回,计算机代理人面临的选择十分艰难。如果是单轮博弈,他们选择背叛对方会获得更多点数,但若是多轮博弈,合作则是更好的选择。但由于单轮或多轮为随机决定,这种不确定性让它们很难决定究竟采用而何种战略。兰德和贝尔后来又做了一项升级:每个代理人都可以在博弈开始之前选择支付一定的点数(代表他们不凭借直觉,而是开始慎思),来了解他们的博弈会是单轮还是多轮,而后制定相应的战略。

为了找出何种战略的长期效果更优,兰德和贝尔在模型中对进化过程进行了模拟。参与游戏的众多代理人相互博弈,它们的行为决定其继续繁衍还是消亡。这一流程既可模拟基因的进化,亦可模拟文化的进化。在文化进化过程中,弱者并不会实际消亡,而是通过模仿采取更强大的战略。

最终,他们意识到,当你的默认设置是背叛时,慎思(看是否有可能选择合作)的好处就是不确定的,具体取决于你的对手作何选择。当每个人都怀疑对方,每个人都把对方怀疑自己纳入考虑之中,其间的猜忌就会成倍增长,直至他们认为慎思毫无好处可言。但如果你的默认设置是合作,慎思(偶尔选择自私自利)的好处就会增长,无论对方作何选择,这时候慎思也会更有意义。

这样看来,人类“信任但须验证”的直觉是建立在坚实的进化论逻辑之上的。我们通常会与他人合作,但因为合作会带来裨益,我们会通过理性思考决定何时适合启动自私模式。

这一模式同时也回答了兰德此前在公共物品游戏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在那项研究中,时间压力促使受试者合作,但从未导致任何人减少合作。现在这种不对称就更容易理解了。唯一可能会在时间压力下选择不合作的只会是那些愿意慎思、但初始设定是背叛的人;面对时间压力,他们会显示出不择手段的倾向。很显然这样的人并不多。如果有人在内心深处是自私的,他们花时间思考之后只会更加自私。进化模型也对这一点作出了解释。心存怀疑的背叛者很快就会在基因或文化进化的大浪淘沙中被剔除。

投桃报李

令人高兴的是,人的直觉并非一成不变,兰德最近的一项研究中就展现了这一点。首先,他让受试者和不同的人进行20分钟的囚徒困境博弈。其中一半的受试者玩了8轮,这意味着他们会认为合作是最佳战略;另外一半的博弈则只持续了1轮,这就降低了他们合作的积极性。而后,每个人都玩一轮公共物品游戏。结果,前一半受试者贡献的钱远远多于后一半。在不足半小时的时间里,受试者的直觉就发生了变化。

在那些合作并非常态的地方,应该如何去鼓励合作呢?想想美国这个巨大的商业社会吧,“很多情况下,人们都会因为背后捅刀子和不择手段地往上爬而获得好处。”兰德和贝尔在他们的社会模拟论文中为我们提供了思路。在那篇论文中,直觉性的背叛者彼此猜忌,他们甚至都不会去思考合作是否会结出善果。兰德表示,至少在开始时可以自上而下提供激励,这样合作的益处就不单单仅取决于对手方是否合作了。公司可对合作行为予以奖励和认可。一旦合作形成社会性的常识准则,人们就会不仅在合作对其有利时选择合作,在合作并不符合其利益时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这样,无私就会成为新常态。

有些人观察别人的内心时只能看到阴影,兰德的研究结果纠正了这些愤世嫉俗者的晦暗结论。大多数人实际上都是善良的,即使有人并非如此,也可以通过鼓励激发他们善良的一面。数学分析可以证明这一点。

如果你认为,把人生看作是一场经济学博弈、把合作视为带着伪装的私利听起来太过消极,那么我想告诉你,这种想法其实离我们所说的“美德”并不远。兰德说,“我对他人好,并非是一种工于心计的谋利行为;我对他人好,只是因为这样我自己感觉好。这种感觉好的原因在于,这样做在长期会真的实现利益最大化。”

而后兰德又加了一个关键的说明,“对人好自己会感觉好——除非对方是个混蛋。如果对方是个混蛋,那对他们刻薄点自己感觉才会好。”

古人云:“投桃报李”。然也。

【作者:Matthew Huston 来源:Nautilus 翻译:未来论坛 饭小羯 审校:未来论坛 商白】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是关注互联网生态圈的科技新媒体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 Facebook爆火漫画:生命太短暂,我没时间讨厌你

➤ 和菜头:为什么好人总是会受到伤害

➤ 不要在30岁就把自己杀了,75岁再入土为安

➤ 胡文辉:你的自私,或将是他人的灾难

➤ 鬼脚七:老子智慧•天长地久  曹政:从反反鸡汤谈过犹不及

➤ BBC跟拍了49年:穷人与富人的人生七年

➤ 揭秘汪涵的人生哲学:他是一个没有敌人的人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