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振华:怀旧的政治社会学

今年暑假,难得地在老家呆了较长的时间,忙乱地参加了多场中学同学聚会。人到中年的我们,脸上各自沧桑,欢歌痛饮中,弥漫着淡淡温情,宛如重回青葱少年时光。

欢聚总是短暂,而后大家各自散去。我们的生活,已经在各自固定的轨道上运行,短暂的欢聚之后,生活将重新归于平淡,欢聚中的愉悦只是寻常生活中偶尔的奢侈,我们不可能有过多的驻足停留,丰子恺先生有一幅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或是这种心境写照。是的,在一场场怀旧运动中,我们快乐、平静、并不忧伤。

这些年,怀旧成了一个社会现象。2010年,一部小电影《老男孩》引发了一场怀旧风潮。一些年青朋友告诉我,你一定要看这部电影。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几位中年人寻找少年时代梦想但终究不曾成功的故事,看过之后,我实在是没有太特别的感觉,影片中泪点元素,如弹着吉他等待校花经过,在教室楼梯的拐角处围着女生起哄,我基本无感,或许应慨叹时间的残酷,这些场景当年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是真实存在的吗?

这部片子打动的应该主要是80后一代,出生于80后的一代,而不是成长于1980年代的青年,2009年喧嚣一时的“韩梅与李雷雷”感动的也是同一批人,如我这样的70后一代大概很少人陷入这场集体怀旧情绪之中的,我们的课本上并没有韩梅与李雷雷的故事。这个事实我想是可以确认的:生活阅历更为丰富的70后无心或无暇怀旧,比他们年青一代尚处于青春期或青春末期的80后却纷纷开始怀旧了。

为什么会有怀旧?在相关的学理研究中,怀旧被解释为是一种心理现象,大致被解读为两类情绪体验:其一,怀旧是一种唤醒过去的正面体验,是一种去除痛苦后的温暖而快乐的记忆;其二,怀旧是一种悲伤体验,是对已然失去的或是不存在过去的向往,或是一种个人化的失落或悲苦情绪。但这不足以解释中国社会的集体怀旧,作为托克维尔主义者,我不能接受将一种广为流传的社会情绪仅仅解释为心理现象,托克维尔告诉我们,社会现象应该从社会结构、社会变迁中得到解释。

回到2010年的怀旧场景,中国70后的一代人,他们的年龄当时是在30-40之间。这一代人,进入大学或步入社会大致是1990年之后,他们生活的定型大致在2000年前后。这个十年,是中国社会急剧变化的十年。1992年之后,中国开始了较全方位的市场化变革和相应的社会变革。大学不再包分配了,大学生须到市场上自主择业,以前就业的主体部门国有企业纷纷解体,很多刚进入国企的年轻人很快失去了工作,只能到当时极其逼仄的市场上重新寻找工作。但他们的观念还多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他们并不具备太强的市场化能力,于是这一代人中的多数人开始了他们颠沛流离的职业生涯,其间甘苦,难以尽数。

然而与此同时,中国的市场化和对外开放也步入了快车道,尤其在中国加入WTO之后,巨大的市场机会逐渐呈现,70后一代适逢其时,经过多年的奋斗,在他们青春期行将结束的时候,他们中的很多人终于有所成就。至此,他们的生活大致稳定,爱情转化为婚姻和家庭,该经历的挣扎都已沉淀为内心隐秘的感受,人生的事业已在次第展开,生活变得精彩了,他们偶尔地回首往日时光,内心涌动的是一种愉悦与侥幸成功后不堪回首的暗自庆幸。而70后部分的失意者群体,成天挣扎着在社会底层讨生活,升官发财的念想早就淡了,早已磨灭了青春的幻想,这是一个无心也无暇怀旧的群体。怀旧,在70后一代中,已不是具有号召力的旗帜了。

80后则不同。80后,年龄在20-30岁之间,他们是在1998到2006年上的大学,他们的高中阶段在发生在1994年-2002年之间。1994年后中国的市场化开始进入快车道,传统中国社会中的人伦关系、价值体系开始加速度解体,主流的意识形态不复存在,社会开始进入多元化时代,物质主义现实主义逐渐占据了人们的信仰空间,成长在这一阶段的少年和青年人,他们必然是失落的一代人。因为正如马克思分析过,市场化是一个异化人性的过程,在市场里,每个人都只是一个螺丝钉,如果是在美国这样的稳态社会,每棵螺丝钉总能找到落脚的地方,可在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化国家,市场体系还杂乱无章,变动不居,谁知道自己会被市场的浪潮搁在哪一片沙滩上?每个人都要面对未来生活的惶恐,生活开始晃动起来,个人在市场里显得是如此渺小。

然而,这一代独生子女相对而言又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一代人,他们在万般宠爱中长大,性格独立,个性反叛,接受了西方生活方式的洗礼,骨子里自命不凡,追求人格独立和世俗成功,但这个社会并没有相应地给他们太多的希望。

(资料图:电影《后会无期》剧照)

在他们进入职场的时候,权力对市场的管控日趋收紧,市场密度突然大了起来,拼爹失败的群体,获得体面工作的机会渺茫,他们甚至找不到工作、买不起房子、找不到女友,或者蜷居在写字楼的方格子里忍受上司严厉的目光。可是,他们还并不曾因此而放弃他们的梦想,他们还不到认命的年龄。在现实与理想的巨大的反差之间,于是,内心里一些温暖的记忆,成为抵抗市场化生活的一点点慰藉,梦想依然还在,但经过现实生活残忍的冲击,梦想只能是渐渐被隐藏在内心最隐秘的地方,成为他们回归人性、抗拒异化的一点点栖息地。于是,他们挣扎着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集体怀旧了,以此来平衡残酷的现实与不曾忘却的梦想之间巨大的鸿沟。

很快,80后会取代如今的70后的生活阅历,成为社会的一代中坚,但70后曾经面对的巨大的市场空白已然一去不复返了,他们的未来,取决于更加开放的市场,更加公平的竞争,更加清明的机制,他们此生是否还会有圆梦的机会吗?

怀旧,是一种最消极的对抗不自由麻醉自我的方式,让一代人失去希望而只能在怀旧中寻找慰藉的社会,是不会有未来的。惟愿这种悲怆的怀旧情绪能在80后一代人手中终结,愿未来的青年人在他们日后的怀旧生涯中,能更为轻松地忆起年少轻狂时的美丽往事。

作者:苏振华,大学教师,主要关注中国政治社会转型。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