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虹斌:衰老庸俗的年轻人

我有个亲戚在安徽,记得前几年她的女儿读高三的时候,高考比一本分数线差了几分,特别可惜。他们一家决定让这个女孩重读。重读,就不在原来的县城中学了,去了邻县一家特别有名的高三复读班。

但那里又没有住校的条件。所以,这位亲戚就辞职跟去县城陪读,照顾女儿了。母女俩在紧邻着学校的小区里租了房子,她每天给女儿做饭。

这位亲戚也很想趁女儿上课时去打个半天的短工,帮补一下。但周围的几个小区,全都是跟她一样的陪读母亲,给谁打工呢?只好闲着等女儿下课了。女儿原来的毕业班上有一半以上的都来这里复读了,还有许多邻近地区慕名而来的。有的已经复读了好多年了;还听说,其中有一个,儿子复读了八年,才考上一本。

我很纳闷,追问:为什么一直要考大学?为什么要复读这么多年?为什么非得要父母辞职陪读?因为在我的经验里,多年前我考大学的时候,极少人复读,考上什么学校就读什么学校,实在考不上就去打工,有什么难呢?

亲戚没法跟我解释清楚。

在很长时间之后,我才慢慢地能够解答了我提出的问题。为什么他们要一直考、一直考大学,而且学校还必须不太差,是因为不这样的话,他们就得回去当农民,也不可能找到工作;我在广东,广东的年轻人打工容易些,家里也能资助;但他们打工的机会少,出远门打工成本太大;安徽及许多地方的考分都相当高、竞争相当激烈,要把每一分钟都用来学习,要增加竞争力,就需要有专人为其服务……

简而言之,尽管我当年的生活条件不比这位亲戚的明显好多少,但当年,我以及我同龄的学生们,是有选择权的;而现在的他们,几乎没有。

昨天看到了朋友圈里转发了一篇媒体的报道《“高考神话”毛坦厂中学:陪读家长近万》,里面的一些平淡的描述让我难以平静。这所学校,有一万多名考生,一万多名家长。“学生的作息时间就是家长的时钟,每天都按部就地提供好后勤服务。”他们每天从早上5点起床给孩子准备早饭,到孩子12点左右睡觉才能休息。报道还说:“这个偏居山区的古镇因为高考而生机焕发。据介绍,‘高考经济’对当地的经济贡献约占到九成,涉及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我知道这是真的。我忘了说明,我这位亲戚的女儿复读的就是毛坦厂中学。

现在经常可以看到贴着成功名流名字的心灵鸡汤,大意就是,年轻人啊,不要那么实际,要敢于追逐自己的梦想,不要浪费自己的青春,大学不是职业学校,不要老想着找工作……我的成功就是这么来的。如果再具体一点的,还会拿西方国家的高校来比较,说他们的青年比较有创新精神,他们不会一毕业就想着买房,他们会多去旅游多去长见识,所以他们最终的竞争力比我们的强……

对这些鸡汤,或许可以简直地斥一句:你装什么外宾?!然而,想想又不尽然。没错,这些鸡汤说的是普遍的真理,要追逐梦想,要放飞心灵,不要为房子等外物所役,多么正确啊;然而,在这片土地上不合时宜。甚至,在如今全世界都失业率高企经济压力巨大的情况下,只要你不是天纵英才或者富二代,你就不配有梦想。因为我们没有选择权。据我所知,在我的这个城市里,十年前一毕业就买了房子的人,一套一百多平米的新房子是三十万;而几年后,附近的房子价格已近三百万,还是二手房。听说过太多因为买房早几年晚几年人生际遇发生巨大裂变的故事了:没有梦想、收入普通的已经几套房在手,有梦想的人辛辛苦苦创业赚了几百万还买不起一套房。

如果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一个普通的大学生不去赶紧想如何找工作、如何尽快地供房(除了极穷和极富的无需考虑之外)以减少这种噩梦一般的差距,还做自己的天才白日梦,那才叫不靠谱。

你现在觉得这个世界残酷了么?不要紧的,以后你会看到这个世界变得更残酷。

前不久,看到一则娱乐新闻,说华谊老板王中军8岁的儿子威廉弟弟,在一个电视节目上展现了他良好的英语能力,有观众惊呼“目测是专业八级”。这个男孩读的是北京一所国际语言学校。要进这所学校有什么条件?首先,是“拼身份”,因为它要求必须是非中国籍学生,即你就算不是外国籍友人,也必须是持港澳台身份或者是拿国外绿卡的;其次,“拼速度和运气”;再次,拼能力,如入读四年级时须写作文、考电脑以及面试,都是全英文,还要有数学、科学课的英语基础;最后,拼“拼经济”,如四年级就是186500元/年的学费(不含校车费用)。

这就是贵族学校。我想说,现代社会里,真的很少很少穷得只剩下钱的人了,他们不仅有钱,还有无所不能的办事能力;不仅能随心所欲,人家还非常非常注重教育。

每个人都是在可能的情况下,作出了最优选择;有条件的就充分利用条件;没有条件的,就华山一条路,一年接一年、一年接一年地参加高考。

有一次饭桌上一位年长的成功人士说,他就看不惯现在年青人那么实际,他要是有儿子的话,那就让他去边远地区支教三年,或者派他去最艰苦的地方磨励三年,这样才能成才。我不客气地反驳说:这是有钱人才能想到的教育方式,你让他去支教三年,回来就让他接管一个家族企业,他怕什么?我们穷人浪费了这三年,中间难道喝西北风吗?没有好的职业履历,回来后怎么找工作?

其实这才是可怕的地方。有钱人读最好的学校,受最好的教育还不够;他不仅不在乎钱,还不在乎时间;而且,还能像打街机一样随时进入挑战模式,以期升跃更高的级别——哪怕有天有钱人热衷把孩子送到非洲去接受锻炼我也不奇怪——这样的孩子,长大了以后,是不是很自然就比穷人的孩子聪明、能干、有见识、有能力、甚至有爱心?不仅比关系、比资源、比金钱,富人比穷人强无数倍;就算比能力,富人也比穷人强很多倍。阶级固化会越来越严重,像一块生铁一样密不透风,毫无漏网之鱼。

还记得十来年前,那时的网络方兴未艾,许多小创业者兴高采烈地嚷嚷着“三十五岁退休”,那时,社会上最流行的是小资,白领向往的西方生活方式是最时髦的,大家都相信可以通过名校好专业改变命运、改变未来、改变世界,信心满满。十多年后,大家知道了,国学是最时髦的,儒学是最时髦的,权力是通杀一切的,考公务员是最实际的,拼爹才是最有出路的。

我作为时代变迁的亲历者,我太清楚年轻人的提前衰老和无可辩驳的庸俗化是怎么来的。

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城市居民与农民的收入差别达1.8倍,到2004年,城乡收入差别扩大到3.2倍,而到了2007年,即使国家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差距还是扩大到了3.33倍。这还是户籍人口,还有上层的灰色收入、大量城市居民的隐性福利未算入,下层的极端贫困人口未能统计,真实数据只会差距更大。而同为城市居民,不同阶层之间的差距,也在越拉越大。2013年的基尼系数公布的是0.473,逼近贫富差距悬殊的线。而实际上,我们对公权力很多的约束都没有形成制度框架,中国已经形成三大既得利益集团,灰色权力、灰色资本、灰色暴利泛滥,这三个变量都出了问题了。许多学者对对基尼数字的看法有不同,据新华网2月24日的报道:“在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在‘2014中国财富管理高峰论坛’上发布报告,报告指出:2013年资产前10%的中国家庭占有60.6%的资产,同2011年相比下降了3.3%,基尼系数由0.761下降到0.717。”(见网易2014年2月14日新闻)只能说是触目惊心。

在各种资源高度垄断的情况下,巨人与侏儒是难以竞争的。我还不提在录取时,增加了许多诸如户籍之类的限制的——那基本是为较低社会层级的人而设的,富裕者或有能力总是能通过正当或不正当的途径越过限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和增加面试、加分、自主招聘——纯粹的高分穷人还能拼了命去考,但若要增加了钢琴、才艺表演、谈吐长相之类的权重,他们就彻底没戏了。所做的这些设置,都是为了进一步把较低阶层者和穷二代过滤出去、避免他们分享到社会进步的成果。

巨人打侏儒,还要开外挂,这个赛怎么比?

我担心的是,现在大家至少还相信考试,相信读书改变命运;但随着这种分野越来越厉害,普通学生越来越无力与高富帅们竞争,越来越找不到工作,上升空间越来越无望,是不是最后,大家都不再信任高考,不再信任教育,甚至不再信任毛坦厂中学?

作者:侯虹斌,历史小说作者,专栏作家,媒体从业者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