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珍:康熙帝治家的经验教训

 

  康熙出巡图

  中国封建王朝的皇帝中,如果从治国和治家两个方面看,康熙帝玄烨是比较出色的一位。

  康熙帝是清朝入关后第二位皇帝,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8岁即位,在位62年(1661—1722),享年69岁。关于他的治国,已有诸多论说。这里依据满文档案和相关史料,简要谈谈他的治家。

  康熙的家庭生活有不少令人瞩目之处:他12岁大婚,婚姻生活历时57年半,妻妾数与子女数在清帝中均居首位;他大婚后与祖母孝庄太皇太后、嫡母孝惠皇太后共同生活数十年;曾是孝庄侍女的蒙古族女子苏麻喇姑,是他的特殊家庭成员。

  一、以孝治天下

  康熙帝深受儒家伦理思想影响,一生践行孝道,堪为臣民表率。

  康熙8岁时,父亲顺治皇帝病逝;10岁时,生母病逝。他得以继承大统,主要得祖母孝庄之力,因此对她的鞠养教诲深怀感激,也将未及给予双亲的回报,一并给了祖母。康熙二十六年(1687)冬,75岁的孝庄太皇太后病重。34岁的康熙率领王公大臣自乾清宫步行至天坛致祭。他跪地祈求上苍:愿以减去自己的寿命作为交换,期望祖母转危为安。不久,孝庄病逝。康熙因悲伤过度,自此患上高血压、心脏病等疾患。他不愿再经过孝庄生前居住的慈宁宫,以免触景生情。孝惠皇太后宫与慈宁宫毗邻,他去给皇太后请安时,刻意绕道而往。即便如此,每当从远处望见慈宁门,便想起祖母,不由得泪流满面。

  嫡母孝惠皇太后只比康熙帝年长13岁。孝庄去世后,凡处理皇室内部事情,康熙都要主动征询皇太后的意见。当他步入晚年,与嫡母感情弥深,孝养更隆。自康熙四十九年始,每年夏季,他都奉皇太后赴热河(今承德)避暑。皇太后抵达时,他不顾自己年迈多病,亲率众皇子及王公大臣,出避暑山庄正门跪迎。

  康熙五十六年十二月,77岁的皇太后去世。康熙对众臣说:“当此之时,止有孝敬朕之人,并无爱恤朕之人,尊长辈皆已凋谢。此等处,每以无可与言为伤。”(《清圣祖实录》卷278康熙五十七年三月壬戌)

  康熙年幼时,苏麻喇姑曾为他教授满文。孝庄故去后,苏麻喇姑仍住宫内,备受康熙爱戴。康熙四十四年(1705)秋,52岁的康熙正在塞外巡狩。年逾九旬的苏麻喇姑突患急症,腹痛痢血,不能进食。康熙接到奏报,急令皇子亲自负责救护事宜。他知道老人素不服药,于是叮嘱皇子,要想方没法劝说老人服用药物。苏麻喇姑弥留之际,在京所有皇子赶到病榻前,并在她死后集体为其送灵。康熙下令,务必等自己返京后,再为逝者洗身换衣,用嫔礼安葬这位一生未婚的蒙古族老妇人。

  二、重情而不痴情

  顺治朝后宫,曾发生废黜皇后事件。雍正即位后,其生母乌雅氏拒受皇太后封号,拒绝迁往皇太后宫居住。乾隆年间,皇后纳喇氏因与皇帝反目,自行剪发,被贬入冷宫,逝后降格以皇贵妃礼葬。清朝前期,只有康熙朝后宫始终较为安宁。

  自康熙朝始,后宫典制逐步完备。自皇后至常在,后妃分为8个等级。康熙的妻妾有55位。他虽是位性情中人,但善于以理智控制情感。

  十三年(1674)五月,第一位皇后赫舍里氏(谥“孝诚”)因难产去世。康熙亲自将梓宫送至位于京郊的巩华城。此后三年内,他前往祭奠80次。十三年至十六年,每逢除夕前一日,他都要去那里陪伴逝去的皇后。

  十七年二月,在后位只有半载的第二位皇后钮祜禄氏(谥“孝昭”),同样因难产而死。康熙又亲送梓宫至巩华城。自此至康熙二十年初两宫灵柩奉安地宫,近三年内,康熙去祭奠过48次。加上此前的80次,前后累计达128次。

  二十八年七月,皇贵妃佟佳氏因流产而死。此前,康熙迟迟没有将她立为皇后,担心一旦正位中宫,会像前两位皇后一样得年不永。而佟佳氏病危之际,康熙才决定册封她为皇后,但还是未能留住她的生命。康熙亲自送梓宫至景陵,并写下四首挽诗。其二云:“交颐泪洒夕阳红,徒把愁眉向镜中。露冷瑶阶增寂寞,烟寒碧树恨西东。”(《圣祖仁皇帝御制文二集》卷44)佟佳氏死时,康熙36岁,自此不再册立皇后。

  康熙朝妃嫔等位号的册封,大致分三种情况。首重门第。终康熙朝,只有孝昭皇后之妹钮祜禄氏、孝懿皇后之妹佟佳氏册封贵妃。二重资历。康熙朝中后期,一些年少女子相继入宫,为康熙生儿育女。不过,绝大部分年轻妻妾不曾当朝受封,实际地位在其年长妻妾之下。三重生育皇子。例如,康熙十六年,册封7位女子为嫔。后来,7嫔中有3人生了皇子,遂晋升为妃;其他4人或未育,或只生了皇女,仍在嫔位。

  康熙帝的妻妾以八旗女子居多,三位皇后均出自满洲重臣之家。如孝诚皇后赫舍里氏是辅政大臣索尼的孙女。也有来自江南等地的汉族女子。出自孝庄家乡科尔沁部的蒙古族妃子只有两位,均无子女。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婚姻生活中,康熙始终不曾独宠一人。他的妻妾内没有受惩降黜者,除去少数人早逝外,大都活到雍正、乾隆年间,其中不少人都很长寿。康熙晚年留下谕旨:他死后,“有子之妃嫔,年老者各随其子,归养府邸,年少者暂留宫中。”雍正即位后照此处置。已至暮年的康熙妃嫔相继离宫,迁往亲子府邸居住。去世皇帝留下的嫔妃能够过上比较自由的生活,享受天伦之乐,这种做法在清朝仅此一例。

  三、慈父与严父

  康熙共有35子,入皇子排行的24人,皇太子允礽是嫡子。他对众子的关心无微不至,仅举数例:

  二十四年(1685)六月,康熙出巡塞外。离京不久,接太医院奏报,得知年幼的四阿哥胤禛染患痢疾。于是立即回銮,疾驰一昼夜抵达京城。在他精心疗治下,胤禛的病情很快好转,俟其完全康复,康熙才离京继续巡狩塞外。

  四十七年八月,跟随康熙在塞外行围的十八阿哥允祄突然患病,他十分焦虑,日夜将8岁的允祄抱在怀中守护。允祄病情一度好转,康熙欣喜若狂,在给留京皇子的朱批中写道:十八阿哥大好,“朕一年老之人,仿佛获得新生。”(满文朱批奏折康熙四十七年八月二十二日胤祉等奏)。随同行围的皇太子允礽,对小其27岁而生命垂危的胞弟漠不关心,使康熙无可容忍,父子关系骤然紧张。九月初四日,允祄病逝当天,康熙向随行诸臣宣布了拟废斥皇太子的意见。

  康熙共有20个女儿,入公主排行的11人。他对女儿的疼爱则是另一种方式。

  11位公主中,有8位长大成婚,其中6位下嫁蒙古王公。她们在深宫里长大,嫁给蒙古王公后,对于草原生活或有种种不适应。康熙既要实行满蒙联姻方针,又竭尽所能对远嫁之女予以关怀爱护。措施之一,是将女儿们的婚期尽量后延,以便使她们能够对环境变化具有较强的承受力。所以,8位公主的平均婚龄,是19.12岁,同努尔哈赤之女、皇太极之女婚龄相较,分别超出4岁和6岁。

  康熙也是一位严父,这主要体现在对皇子的教育上。他是清朝皇子教育制度的创立者。

  康熙帝诸子四五岁开始读书,以儒家典籍为主,兼有骑射训练。皇太子允礽由康熙亲自施教。每早必将前一日所学背诵、复讲一遍,以求精熟贯通。允礽在畅春园内读书处,取名“无逸殿”。殿外种植五谷,俾允礽自幼悉知稼穑艰难。皇八子允禩聪明能干,但汉文书法较差。分府完婚后,奉旨依旧每日写十幅呈览。康熙帝亲自圈点,以督促他在汉文书法上有所长进。康熙帝要求诸子精通“国语骑射”。皇子们在宫中一律说满语,同康熙帝之间的奏折书信,必须用满文亲笔书写。他们从七八岁始,跟随康熙帝出巡塞外,参加木兰秋狝。

  培养诸皇子的理政能力,是康熙教子的又一特色。四十二年(1703)后,他离京外出时,必择皇子留守京师,分为两班,轮流值守紫禁城与畅春园。在此期间,大臣们除向康熙奏报部院要务,还须同时禀报留守皇子。一旦发现皇子理政有差错,康熙从不姑息,追查到底。诚亲王允祉、雍亲王胤禛等,都曾因此受到严厉斥责。

  四、两废太子

  没有处理好与皇太子允礽的关系,这是康熙在治家中最大的失误。他在实施嫡长皇位继承制度过程中两废太子,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使然。

  天命七年(1622),清太祖努尔哈赤订立汗位继承制度,规定由众贝勒择贤推选嗣汗。康熙十四年(1675),康熙帝立嫡长子允礽为皇储,时距清太宗皇太极由诸贝勒推选为嗣汗只有49年,距清朝入关仅31年。康熙朝满洲王公大臣,大多经历过关外生活,具有择贤而立的传统观念。他们对于仅凭嫡长子身份获得储位的允礽缺乏认同感。此其一。

  康熙帝既采用汉制立嫡立长,又沿袭满洲旧制,重用庶出皇子,使其佐理政务。权势坐大且无嫡长观念的诸皇子,必对皇太子心怀不服,双方产生尖锐矛盾。此其二。

  康熙对皇太子允礽过于溺爱,对其骄纵、贪婪等行为极尽包容。可是,一旦发现允礽有结党行为,便通过饿毙允礽心腹、领侍卫内大臣索额图等极端手段,警告惩戒允礽。允礽自感储位难保,愈益贪暴以泄愤,渐至心理失衡。四十七年九月,康熙由塞外返京途中,在极不冷静的状态下,听信不实之言,仓促作出废皇太子的决定,但旋即后悔。返京后,他先是以允礽被人使用巫术为借口,竭力为允礽开脱。继而又以查出镇魇物,允礽得以康复为由,复立其为皇太子。但允礽在朝中早已人心尽失,复立后贪暴如故,遂于五十一年第二次被废黜。此其三。

  两废太子开启了诸皇子之间愈演愈烈的储位之争,也使康熙受到极大精神刺激,从此日渐衰老,又因在两废太子等问题上消耗大量精力,势必影响对国家的治理,致使康熙晚期吏治废弛,贪风日炽。

  五、几点思考

  在家庭生活中,康熙在处理与长辈、妻妾、皇子及众多女儿的关系时,既有情有义,又不失原则,堪称表现出色。在他大婚前后,孝庄太皇太后是康熙朝后宫的设计者、掌权者。难能可贵的是,她能够与时俱进,逐步消除对汉文化的抵触情绪。康熙七年,清廷建立“孝陵神功圣德碑”,对顺治帝重视汉臣、改善满汉关系的做法重新予以肯定。孝庄吸取儿子顺治帝的婚姻教训,不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孙儿。在为康熙帝择选皇后时,既以巩固皇权统治为出发点,也注重其本人意愿。她在康熙清除鳌拜集团、平定三藩之乱等重大国事的决策与实施中尽力予以支持但又不干政。这些做法对康熙朝后宫的稳定和谐起了重要作用,也为康熙较好地处理同其长辈、平辈和晚辈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康熙亲政后,确立了“崇儒重道”的治国方针。它与“首崇满洲”一起成为清朝国策,为其后清帝所遵循。他遵从儒家“修齐治平”之说,在治家中以儒家伦理规范为准则,力图营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家庭氛围。同时,他能较好地处理满汉习俗的关系,使两者互补,为其所用。如对众皇子的教育,在内容与形式上,都体现出兼容满汉文化,甚至适量吸收西方文化的特点。

  但唯独与皇储允礽的关系是一例外。从溺爱、包容、猜忌、废黜到立而再废,康熙对皇太子心思用尽。作为中国古代为数不多的杰出帝王之一,他同样无法摆脱嫡长子皇位继承制引发的困扰历代封建帝王的特大难题。废立皇太子时,他出尔反尔,一意孤行,甚至多次情绪失控,暴露出种种性格弱点。显然,只有变革嫡长子皇位继承制度,才有可能避免皇帝与储君之间的利益冲突,而这一变革又留给历史诸多难解的谜团。

来源: 光明日报     作者: 杨珍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

您可能还喜欢…

2 Responses

  1. 康熙八大家训,这才是真正的贵族教育!说道:

    康熙一生兢兢业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十分认真,可谓耗尽心血和精力。此外,他对家教非常重视,所施行的方法也比较成功,从他之后即位的雍正、乾隆等有作为的皇帝身上,可以看到其家教思想的影响。

    康熙平时在宫中经常给皇子皇孙以教诲,雍正即位后对康熙的家训加以追述,并整理汇编成《庭训格言》,共246则。今天我们摘取《庭训格言》中的八条精华,不管是对教育子女还是提升自我修养,都能从中得到许多有益的教诲。

    1.怀善念、行善事,最能安详平和

    训曰:凡人处世,惟当常寻欢喜,欢喜处自有一番吉祥景象。盖喜则动善念,怒则动恶念。是故古语云:“人生一善念,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人生一恶念,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

    译文:人活在世上,应当追求内心的喜悦安详,内心的喜悦安详是一种非常美好的境界。心中充满喜悦,就会产生善良美好的念头;心中充满愤怒,就会产生凶险恶毒的念头。所以,有句古话这样说道:“一个人只要产生一个善念,即使还没有去付诸实践,吉祥之神已在陪伴着他了;如果他产生了一个恶念,即使还没有去做恶,凶神已经跟上他了。”

    欢喜和善念,在我们身上所起的作用非常大。“人有善念,天必佑之,福禄随之,众神卫之,众邪远之,众人成之” 。我们自己应该也有这样的感受,人有了善念,身心都会轻快欢喜;人有了恶念,心中就会充满愤怒怨恨。人活在世上,应当追求内心的喜悦安详,而达到这种美好境界的最好方法莫过于怀善念、行善事。

    2.慎独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训曰:《大学》《中庸》俱以慎独为训,是为圣第一要节。后人广其说,曰:“不欺暗室。”所谓暗室有二义焉:一在私居独处之时,一在心曲隐微之地。夫私居独处,则人不及见;心曲隐微,则人不及知。惟君子谓此时,指视必严也,战战栗栗,兢兢业业,不动而敬,不言而信,斯诚不愧于屋漏,而为正人也夫!

    译文:《大学》《中庸》都把一人独处时也能谨慎不苟作为训诫,这是古代圣贤视为第一重要的要节。后人把它引申解释为“不欺暗室”,也就是在别人见不到的地方,也不做那种见不得人的事。所谓暗室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一是指一个人内心深处的隐秘。当一个人独处时,别人就看不到他的言行举动;深藏隐秘的内心深处,就使别人很难了解和看清楚。只有那些有德行的君子才能认识到,在这种时候,尤其要严格注意自己的言行和思想,事事谨慎小心不越礼法,时刻保持警惕;即使任何事都不做,也保持一种令人恭敬的态度;即使什么也不说,也使人感到可以信赖;这才真正是不欺暗室的正人君子!

    慎独就是在没有别人在场和监督的时候,也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不做违背良心、表里不一、没有素质的事,任何时候都绝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南宋陆九渊说:“慎独即不自欺。”慎独之时,人主要面对的是自己,是与自己的内心赤膊相见。能做到慎独的人,是战胜了自己的人。老子言:“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能自胜,才称得上强大;内心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这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境界。

    3.聪明人,借别人的眼睛看世界

    训曰:朕从不敢轻量人,谓其无知。凡人各有识见。常与诸大臣言,但有所知、所见,即以奏闻,言合乎理,朕即嘉纳。

    译文:我从来不敢轻视人,说人家无知。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识。我经常和各位大臣说,你们但凡知道什么、见到什么,都可以进奏,让我知晓;对于那些合理的意见,我将赞许并乐于采纳。

    俗话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每个人的认知都有局限,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独特的经验、观察和见识。因此,学会聆听,你就相当于在借别人的眼睛观察世界,也包括审视自我,于是才能周全、有高度和格局。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聆听别人的建议是完善自我、事业进阶的必由之路。

    4.无事如有事,有事如无事

    训曰:凡人于无事之时,常如有事而防范其未然,则自然事不生。若有事之时,却如无事,以定其虑,则其事亦自然消失矣。古人云:“心欲小而胆欲大。”遇事当如此处也。

    译文:当人们在没有事的时候,应保持一种有事在身的状态,时刻注意防范可能发生的问题,这样就不会有任何意外之事发生。如果人们在有事的时候,要能够像没事时那样泰然自若,使种种忧虑平静下来,那么已经发生的事情也会自然消失。古人说:“心中越谨慎小心越好,在行事风格上则又要泼辣大胆、雷厉风行。”遇到事情都应该如此对待。

    老子云:“其未兆易谋。”事物在还没有显示出明显征兆时,容易谋划成功。北宋苏辙说:“无事则深忧,有事则不惧。”事情没有发生时能深忧远虑,才能当事变发生时毫不畏惧。自古以来的大人物,都是这样的先见和大气之人,所以越是遇到惊天动地的大事,越能心静如水、沉着应对。谋定才能沉静,沉静才能干事,干事才能成事。

    5.自律,才有生活品质

    训曰:节饮食,慎起居,实却病之良方。

    译文:节制饮食,严格起居,实在是消除病痛的良方。

    康熙还说,要“起居有常”,不可“贪睡”“贪食”,更不可“沉湎于酒席中”。唯“起居时,饮食节,寒暑适,则身利而寿命益”。其实康熙想表达的深层意思还是告诫子孙们自律的重要性。自律是生活的基石,自律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更能让我们提高身体的抵抗力,远离疾病。

    6.认错、改错,才是成长契机

    训曰:凡人孰能无过?但人有过,多不自任为过。朕则不然。于闲言中偶有遗忘而误怪他人者,必自任其过,而曰:“此朕之误也。”惟其如此,使令人等竟至为所感动而自觉不安者有之。大凡能自任过者,大人居多也。

    译文:作为人,谁能不犯错误?只是人们有了过失,犯了错误,大多自己不愿承担或承认自己所犯错误。我就不是这样。平常和人闲谈偶有因为自己遗忘而错怪他人的事情发生,事情过后,我一定会主动认错,并说:“这是我的过错啊!”正因为这样,竟使别人被我的行动感动而觉得不安起来,这种情况确实有过。大抵能够自己认错并能主动承担责任的人,多为德行高尚的人。

    发现自己的错误也许不难,但坦诚地面对它、改正它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出现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讳疾忌医、自欺欺人。一个人,如果能够看清自己的错误,坦诚承认,并且积极改正,这个人在修养和事业上一定会有所成就。犯了错误不肯承认,更不会坚决地改正,这是一个很大的陋习。

    7.谨慎,才能人生安稳

    训曰:凡人于事务之来,无论大小,必审之又审,方无遗虑。

    译文:大凡一个人对于即将发生的任何事情,无论是事大还是事小,一定要十分谨慎,仔细地观察和研究,这样才不会留下后患。

    一个人成就事业的大小与其谨慎程度成正比。《管子》中说:“其所谨者小,则其所立亦小;其所谨者大,则其所立亦大。”谨慎是成大事之人不可缺少的素质。诸葛一生唯谨慎,曾国藩以其为人生楷模,以“慎”字撑起了人生之舵,谨言慎行、谨始慎终,才让他能够从各种危机中从容度过,成为一代圣贤。

    8.吃苦是福

    训曰:世人皆好逸而恶劳,朕心则谓人恒劳而知逸。若安于逸则不惟不知逸,而遇劳即不能堪矣。故《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由是观之,圣人以劳为福,以逸为祸矣。

    译文:世上的人都喜好安逸而厌恶劳苦,我心里则认为一个人只有经常劳苦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安逸。如果他一味追求安逸而不求进取,那他就不会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安逸,因此一碰上劳苦的事情就觉得不能忍受。《易经》上说:“天道运动昼夜不息、周而复始,在运动中存在和发展,君子应当效法天道,自强不息。”从这一点上看,圣人是把劳苦看作是福分,把贪图安逸看作是导致灾祸的起因。

    孟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顺境当中,大部分人都会不知不觉地忘记自省、忘记谨慎、忘记进取,在越来越大的松懈和得意忘形中堕落和垮掉,这是人性的必然。逆境则反而会激发人的潜力,并让人谨慎小心、步步为营,充满进取精神。所以吃苦是福,之所以觉得苦是心志还未磨炼成,修为还未修炼就。而吃苦,正是磨炼和修炼的最好方式。

  2. 个性像白纸,一经污染,便永不能再如以前的洁白。 ——黑格尔

    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人格。——杜威

    一、政治世家:美国肯尼迪家族教育子女十训

    ——献给那些希望克服贫穷,梦想世代成为政治家的父母们!

    亲手制作孩子的育儿日记与读书记录,然后对此进行彻底检查;

    帮助孩子培养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父母要经常向孩子讲述他在事业上所发生的故事;

    吃饭时要形成一种自然和谐的讨论氛围;

    教授孩子“取得第一名成绩的人不会被人无视”的世界法则;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让孩子进入名牌大学进行学习,使之获得最好的人脉关系;

    让孩子明白,起初的笨拙与不适应,将会通过反复努力而变得熟能生巧的道理;

    告诉孩子要树立远大的目标,但切勿急躁,必须循序渐进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父母与兄弟姐妹之间,要形成一种和睦相处、互相帮助的良好家庭氛围。

    二、瑞典首富:瓦伦堡家族教育子女十训

    ——献给那些想把子女培养成为受人敬仰的富翁或CEO的父母们!

    在海军服兵役,培养坚忍不拔的精神;

    通过在世界知名大学学习与在跨国企业里就职开阔眼界;

    构筑国际性人脉关系;

    遵守并重视世代相传的原则;

    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

    每周日早晨与孩子们一起散步;

    弟弟接着穿哥哥穿过的衣服,从而养成俭朴的生活作风;

    做事不能鲁莽,避免锋芒毕露的行为;

    爷爷作为孙子的人生导师,传授智慧和经验(隔代教育);

    如果想要成为继承人,必须首先具备一颗爱国心。

    三、名门世家:盖茨家族教育子女十训

    ——以此献给那些准备把子女培养成为第二、第三个比尔·盖茨的父母们!

    如果留给孩子巨额资产,势必阻碍他成为创意性人才;

    父母帮助孩子开创人脉网络;

    保留缺点,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年少时多读科幻小说(电影);

    母亲的礼物可能会转换孩子的命运;

    通过阅读报纸拓宽视野;

    富家子弟也不可娇生惯养;

    机会来临时毫不犹豫地迎接挑战;

    经年累积的经验将成为日后创业基础;

    孩子们以言传身教的父母为学习榜样。

    四、犹太至尊:罗斯柴尔德家族教育子女十训

    ——献给那些希望子女们能够团结一致,共同成为富翁的父母们!

    重视兄弟间和睦与家族间团结的传统;

    不追求金钱,追求良好的人际关系;

    教育子女拥有正确的金钱观;

    信息就等于金钱,从小开始重视信息的重要性;

    世代相传收集情报信息的传统;

    警惕过于追求物质利益的思想倾向;

    坚持“不是儿子就不参与经营”的原则;

    不忘促使五兄弟和解的“五支弓箭”的教训;

    世代保持捐赠的慈善传统;

    犹太人之间互帮互助,共同发展事业。

    五、第一世家:中国孔子世家教育子女十训

    ——献给那些人穷志不穷,希望在子女教育中获得勇气和信心的父母们!

    虽然生活贫困,但绝不抱怨自己所生存的环境;

    即使生活在困境中,母亲依然倾注所有的热情教育子女;

    越是伟人,越要自我学习与自我感悟;

    失败也绝不气馁,用顽强的挑战精神武装自己;

    通过长途旅行考验和锻炼自己;

    凡是精明的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老师;

    结交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

    不亲自教授子女,只监督和考察其学习情况;

    人性的弱点有时反而会成就一代伟人;

    培养勤学好问的学习习惯。

    六、学术世家:法国居里世家教育子女十训

    ——献给那些准备将子女培育成为优秀科学家的父母们!

    即使不在学校里学习,也可能成为优秀的人才;

    实践夫妻平等的原则也是优秀的子女教育;

    在大自然中培育子女探求真理的心;

    父亲既是家庭教师,又是领导人;

    通过爷爷教育孙女,实现“隔代教育”;

    即使夫妻二人都是上班族,也应该重视与孩子建立互相依赖的关系;

    母亲的“启蒙教育”至关重要;

    绝不为继承和发扬家族的荣誉而强迫子女成为科学家;

    让子女自觉培养自立意识;

    在探求学问中寻找互相有默契的配偶。

    七、科学世家:英国达尔文世家教育子女十训

    ——献给那些想要创建可以世代相传的家业的父母们!

    父母作为子女的人生导师,一定要起到领导作用;

    时刻营造充满音乐的欢快的家庭气氛;

    通过旅行制造人生的转折点;

    无论是哪一方面,如果与子女的性格不适合,则不要强求;

    一旦发现子女具有学者的潜质,就要全力支持;

    如果反对的人占多数,就采用长期说服的方法;

    举行聚会,建立珍贵的人际关系;

    创建可以世代相传的家业或家学;

    制定每天的计划表,并努力完成;

    结交可以为子女开创崭新人生的良师益友。

    八、教育世家:印度泰戈尔世家教育子女十训

    ——献给那些因为孩子无法很好地适应学校生活而苦恼的父母们!

    营造书香气息浓厚的家庭氛围;

    通过阅读,弥补在学校无法学到的知识;

    当孩子无法适应学校生活时,寻找积极的对策;

    通过聘请家庭教师培养孩子的多种才能;

    将钱包交给孩子,对他进行经济教育;

    消除对其他宗教的偏见;

    成为富翁后积极支持文化艺术;

    通过与子女一同漫游大自然,从而培养子女的想象力;

    制订周密的计划,使子女从旅行中学到更多的道理;

    引导子女从小接触音乐与美术。

    九、文学世家:俄罗斯托尔斯泰家族教育子女十训

    ——献给那些想要与子女一起实践养成写日记好习惯的广大父母们!

    让孩子每天通过写日记反省一天的行为;

    拟定彻底的计划表,并且付诸行动;

    使整个家族的成员都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

    从小开始大声地朗读课文;

    有意识地开发子女在音乐与美术方面的才能;

    发现孩子的才能后聘请家庭教师为其辅导;

    向当地的家庭教师学习外语;

    经常陪伴在年幼的孩子身边,并为他讲述童话故事;

    讲述家族的发展历史,让孩子对家族产生自豪感;

    努力帮助贫困的邻居。

    十、自由世家:英国拉塞尔家族教育子女的十训

    ——献给那些准备将进步而又自由的家风传给下一代的父母们!

    过分严格和禁欲主义教育不可取;

    有效管理时间;

    不强求特种教育;

    世代相传自由进步精神;

    享受自由的同时,履行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为吸引自己的目标倾注所有精力并不断进取;

    认为是真理,那么就不要计较得失;

    不可孤立自己,要在人群中寻找幸福;

    尽可能地养成写信的习惯;

    一流父母培育出一流子女。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