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心:干部不“走”了 干群更“亲”了

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开始,绵阳就紧紧抓住反对“四风”这一重点,把解决干部“走读”问题摆在突出位置,抓制度、强督查、严问责,狠刹干部“走读”之风 批评和处分“走读”干部。(新华网 3月3日)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越来越来明显,加之异地任职、挂职、交流的乡镇干部增多,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干部群体,即“走读”干部。这类干部“早晚生活在城里,白天工作在乡镇”,渐渐地就养成了“生活城镇化、工作机关化”的习惯,长此以往就可能造成脱离群众、作风漂浮、官僚主义等严重的后果。

“干部像候鸟,频往家里跑;白天寻不见,晚上影难找;办事得赶早,晚了就白跑。”这是老百姓对“走读干部”的表述。事实上,干部“走读”现象已成为普遍存在的一种顽症,干部“走读”疏远了干群关系,也不利于农村工作的开展。为遏制这种现象,绵阳市委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名义下发了一份“重量级”文件,以“制度”避免了“干部走读”现象的产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干部不“走”了,学习的时间多了,深入基层的时间多了,与群众交心的时间多了,干群关系自然就更“亲”了,新农乡协合村村民袁永松说,“现在随时去乡政府,都能找到人办事,晚上他们都住在那里。”

不准干部“走读”,有助于转变工作作风的转变,提高工作效率,方便群众办事。但也让干部“很受伤”,尤其是双职工家庭,孩子的管教、老人的赡养也不应忽视。所以在要求干部不“走读”的同时, 党组织和干部管理部门要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真诚地关心爱护他们,尽力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在解决住房、子女入学、家属再就业等问题上给予政策倾斜;加大对乡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帮助改善住宿及生活环境,丰富干部业余文化生活,为干部住乡镇提供必要条件。

总之,解决乡镇干部“走读”问题,关键的是解决心留问题,变“走读”为“住读”。同时还要加强思想作风建设,格执行规章制度,改善环境,丰富生活,解决乡镇干部实际困难。只有这样,才能使干部安下心来,帮助村民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基层政权才能得到巩固。

(文/牧心)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