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戈:美国在中国的哪一方?

【回答错误】

“美国在中国的哪一方?”

答“东方”你就错了,据说跟你一起错的还有大把的中国测绘、航空和军事专家。发现这个错的是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某研究员,他的答案是“北方”,而且已被中国军方认可。因而,这件事被媒体评价为“刷新了中国的‘世界观’”。

该研究员的起点是有道理的,将一个近似球体的表面展成平面显示,平面上各点的位置和距离变形很大。只有从北极上空俯视,你才会发现欧亚大陆顶端其实和北美大陆顶端相距不远,因而民航客机和洲际导弹都爱走这条捷径。

然而他的成就和贡献是严重夸大的。

地球是个球体,这个认识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二世纪的亚历山大图书馆馆长厄拉多塞,比人类澄清太阳而不是地球才是已知宇宙的中心还早,而最早的地球仪出自15世纪晚期纽伦堡的马丁·贝海姆。当然,关于这个大球表面各大陆、岛屿和海洋的确切位置和相互关系,人类耗费了很长时间的探索。即使如此,当哥伦布证明从欧洲一直向西可达“亚洲”后,住在英国的威尼斯商人约翰·卡伯特就相信,从欧洲向西北航行会距离更短。在此后从欧洲向西北和东北方探索的过程中,人类已开始了解北极。1512年出生的制图家墨卡托则已绘制出调整了不同地区比例尺,以适应用平面表达球面的投影地图。到1728年,彼得大帝聘请的丹麦海员维图斯·白令已发现:亚洲和北美被一片海洋隔开。

当20世纪20年代人类开始用航空器飞越北极时,对包括北极在内的地面的探险和测绘早已硕果累累,在理论上亚洲与北美间经北极距离更近已是常识,但这只有在二战结束后具有洲际航程的飞机出现才更有意义(如需中途降落,途经北极就不现实了)。只有同样战后兴盛起来的洲际导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经北极的弹道。

基于上述知识,你相信中国科技界没有这位研究员的“惊人发现”,就不知道亚洲-北美地理位置之间的这种关系吗?别忘了,地球仪小学生也有,球面几何的基本概念不止中科院学过,更别说汽车、手机、电视上随处可见的三维地理信息,全国首长和人民不至于非要墙上的地图变了样才有直观认识。

还记得吗,地球所有经线在两个极点均汇聚成一点,在北极点上每个方向都朝南。以这个坐标系,说美国在中国“北方”也是错的,如果沿直线向美国去,你会先朝北,过北极点后其实是在朝南。在这个坐标系中,也不能说美国在中国“东方”就错了。

为了不再这样拗口和两可,我们可以以北极为中心来展开地球表面。这时,当然显出美国在中国“北方”,但实际上这只是在这张新图的长方形内套用“上北下南”的直观错觉。在这样的竖版地图上,仍不得不保留汇聚于南、北极点的原有经纬线网格,否则坐标系一乱,全球相互方位和距离关系都会彻底乱套。即使以北极为中心展开的全球图也不无代价,南美与北美之间的关系变形得无法判断,中美之间跨越太平洋的航线将变成半圆形。

其实更彻底的还是服务南极科考的美国飞机,为了在南极正常飞行,它们早就采用以南极为中心的特殊坐标系导航,但只适用于南极大陆。

(竖版世界地图)

【成就几何】

以北极为中心绘制一张新全球地图,便于直观理解一些特殊地理位置关系,是这种称之为“竖版世界地图”的最大贡献,值得肯定。但是,这绝非世界首创,据当事人透露,它的获准出版还托了官方竖版《中国全图》的福。

它的最大贡献据说是促使北斗二代覆盖面积向北大大扩展。这需要复习一下卫星导航。

首先,GPS这样一开始就立足全球导航的卫星系统采取6个轨道面,每面4颗卫星,最少一共24颗的分布,保证全球任何地方至少随时能见4颗星。北斗一代只覆盖亚太,二代在走向无源定位的同时也萌发全球雄心。但从商业角度看,显然耗资更巨的二代如果先忙着为一开始用户极少的广大区域服务,当然不如先保障最大市场,也就是中国及周边。

在技术上北斗也与GPS不同,它包括地球同步轨道、倾斜同步轨道和中轨道三种卫星,其发射和布点顺序也与服务范围的逐步扩大配合。正是由于前两种相对于地表某一点基本不动的卫星,才有了北斗覆盖范围是向北还是向东多覆盖的选项。这个选择的具体军事意义,则与前两种卫星决定着北斗的高精度模式,以及主动报知定位者位置和短信等涉及指挥的功能有关。

报道中称,北斗二代原方案覆盖范围越过中国国界向东延伸达5000千米,关系“中美军事较量”,而向北扩展也“事关国家安全”。

其实,导航卫星,特别是其军用高精度服务的覆盖范围,如果一开始不考虑全球,的确需考虑今后己方作战平台主要活动区域。从中国向东5000千米和向北数千千米都能到达美国,要看中国在万一需要时主要设想用什么手段。

弹道导弹当然最好飞经北极,虽然它目前不需要卫星导航,但轰炸机和巡航导弹需要。不过,虽然已提及“有利于我军战略武器的导航”,该报道突然对中国对美战略打击敏感起来,故意说成“来自美国方向的导弹一旦来袭,挂在太平洋上空的卫星,肯定要比挂在北极附近的卫星更晚看到”。其实美国导弹来袭用导航卫星哪能看到,这是导弹预警卫星的事,除非中国打算合二为一。

向东覆盖较远,主要对未来海军作战价值较大,但弹道导弹出于突防需要,也需要多方向打击而不能只考虑距离。冷战中前苏联就有先进入低地球轨道,绕过大半个地球再从美国南方破门而入的“部分轨道轰炸系统”,此物后被美苏间军控条约点名限制,可见防不胜防,因而中国目前不好想象。

可见,在考虑卫星导航这种影响长远的战略系统布局时,同该系统是局部还是全球的踌躇一样,与之密切联动的中国战略打击手段也折射出野心与实力之间的矛盾。

至于竖版世界地图的其他伟大贡献,如果说《中国海洋报》用竖版地图展现马航失联客机搜索航线确有直观之效,南极科考远航首次用竖版世界地图如何先进,难道说前20次南极远航总是迷路?其实这样的远航一靠GPS,二靠极为详细的海图,而且后者还迅速走向数字化。还有国航开通北京-纽约直航航线时是在竖版地图上才直观地算出经北冰洋比经太平洋节省8000千米,实在是嘲弄民航飞行员的基本常识。而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在《中国北极战略评估》中使用这种地图,只为表示中国近年在社会层面日益重视北极,人家并非从这里才知道北极与中国的地理关系。

比竖版世界地图还光耀神州的《竖版中国地图》也一样,其直观效果当然值得肯定,但一国边远领土与大陆同比例图示,除了政治和舆论上的宣传效果,在外交和国际法上并无奇效。否则,不要说美国的夏威夷,有时连阿拉斯加也屈居小方框;宽广伟大的邻邦俄罗斯将全国放进一图,也要损失细节;而还在地球另一端残留海外领地的英、法、荷、西等国,放不进一图难道就是放弃?最典型的如曾因一场战事而令人羡慕的马岛,与英国画不进一图,难道就被“祖国”歧视了?

放眼世界,大展宏图没错,但注意郑和的教训;想为中国的世界地位建功立业没错,但谨记“地图开疆”的弊端。如何安顿自己与世界的关系,比能够抵达哪里,比敢于打击美国本土都重要得多,这才叫“世界观”。

作者:吴戈,军事、国际时事评论员。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