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学东:你所不知道的中美关系

美国和中国最初的相遇:航海时代奇异的中美关系史
美国和中国最初的相遇:航海时代奇异的中美关系史

文/朱学东

如果不是在2006年南风窗做广交会的前世今生,去搜寻广州十三行和浩官伍秉鉴的有关资料,鸦片战争前的中美关系史,于我就像蒙昧时代的历史一样,知之甚少。

原谅一个非历史学科出身的人,因为我所接触到的国内出版的大众读物中,中美关系的历史,大多似乎是从鸦片战争开始叙述的。从教科书到普及性的历史读物,几乎没有人跟我们讲述鸦片战争之前的中美关系史。

即使是当年搜罗广州十三行和浩官的资料,对于其中中美关系,也非我了解重心。直到阅读《美国和中国的最初相遇——航海时代奇异的中美关系史》,埃里克·杰·多林,就像喊芝麻开门的阿里巴巴,在我们面前呈现了一幅我所不了解的中美关系神奇的图景,一个世界上新生的国家与一个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国之间的相遇,太多我们视野之外的史料和发现,读来也同样让我唏嘘。

多林在书中描述的美国与中国最初的相遇,实际上是沿着两条线展开的,一条是美国作为新兴国家摆脱旧式贸易体制确立自己地位的努力,一条是中美之间的关系的确立和影响。

多林在书中告诉我们,美国人最初曾经做过中国梦,就像今天的中国人喜欢做美国梦一样。

1771年,美国学者学会出版的首份会报上,学会秘书G·汤姆森指出:

“从中国移植到这里的植物与我们的水土气候相宜……假使我们够幸运,能够成功引进中国的产业、生活艺术、农业进步和本土植物,假以时日,美国或许能和中国一样,养育比任何国家更多的人口。”

当时的北美殖民地人口刚过200万,而中国已经逼近3亿了。

1784年2月22日,“中国皇后号”开始了美国对华贸易的历史性首航,而同一天,美国的“爱德华号”载着“大陆会议各部正式派遣使团,携带和平文件定本”前往英国。

多林写道:“同时出发的‘爱德华号’和‘中国皇后号’仿佛是一个意味深长的对比,而这几乎是小说家梦寐以求的场景。‘爱德华号’承载的可以说是美国的出生证明,宣告最年轻的国家从此诞生。‘中国皇后号’的使命也绝不逊色,它向全世界宣布,美国已经准备好与世界强国一较高下。”

碰巧的是,这一天还是美国国父华盛顿的52岁生日。两艘船承载着美国对未来的希望,分别驶向英国和中国。

驶向英国的船,是美国通过独立战争,赢得了自己的独立,而战争的爆发,详究起来,竟然也与遥远的中国有关。

过去读美国史,我从来就没有仔细想过,那个导致波士顿倾茶事件最终导致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的茶叶税的茶,是来自中国的茶叶啊。就像多林在书中所述:“正是新尼德兰的殖民者在美国最先开始饮茶,由于他们喝的中国茶叶由荷兰供应,这片荷兰殖民地也就成为美国追慕中国风的发源地”。

我可真没想过,“无权利,不纳税”,这个震撼人心的口号,多少还与我们的物产有瓜葛,尽管我们一些人至今仍然拒不接受这个观念。

不仅是茶叶这个导火线引发了美国独立战争,让美国在政治上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国家,同样,美国在对华贸易上与大英帝国的竞争,不仅打破了由英国主导的旧式的世界贸易体系,也让美国的发展得到了新的动力。世界开始进入了新的时代。

1784年8月23日,“中国皇后号”经过6个多月的航行,驶入了珠江入海口,完成了从新世界到旧世界的首航,世界上最年轻的国家和最古老的国家,开始直面对方,同时还要面对不同的国际关系。

“中国皇后号”返航之后,美国掀起了对华贸易的热潮,“全美各地,无论多小的村庄,哪怕只有一条能通行五人帆船的小溪,都在开始计划前往远东的贸易”。

但是,美国人的对华贸易,除了面对广州贸易体制背后的大清王朝,还要面对他原来的宗主国英国,美国人直接抢夺了英国人的市场。

利益是一切敌对的根源。美国独立前,对华贸易由我们耳熟能详的东印度公司垄断,东印度公司有些像我们计划经济时代的外贸公司,北美殖民地要和中国做生意,逃不脱要挨东印度公司宰的命运,波士顿倾茶事件则是积怨爆发的高潮。

而到美英战争时期,英军利用自己的海军优势,控制了美国的对华贸易航线,而美国商船则试图冲过炮火,航向远东,美国人的私掠船也努力袭扰英国货船。这场景,过往我在读二战史时读到过,这应该算是二战德国对英美船队之战的预演了。

就是在这样的竞争中,美国人不仅最终瓦解了东印度公司的垄断地位,同时瓦解了英国主导的旧式对华贸易体系。

多林对于这种竞争结果的评价意味深长:“英属东印度公司的垄断经营深深植根于过去的势力,美国的商人却面向未来,应用斯密的理论,透过高度竞争的自由贸易获取了惊人的利润。”

这一条,对于当下中国来讲,至今应有现实的意义。

美国的造船业,在这样的竞争中,最终赶超了世界头号航海大国英国;也正是在这样的竞争中,美国人发现了南极,还在解决与英国人的领土争端时,得到了西北部太平洋沿岸的俄勒冈地区,“对这片地区皮毛利益的看重以及提高对华贸易前景的考虑,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多林用史料告诉我们。

“鸦片战争前,对华贸易的影响通过各种方式遍及美国。资金注入造船、装备、人员配备、税收,并用来在全美各地大量买卖货物,使得经济竞争力大为提高。勃兴的对华贸易帮助美国站稳脚跟,保护了自己的海上权益,并培育出商人和海军都可仰赖的优秀海员,俾以发展和保卫国家。”,“帮助美国奠定了19世纪的经济和工业实力”,其中最受青睐的投资机会是横跨大陆并连接各州的铁路。

当然,还有通过贸易获利的商人,购买大量美国国债,用以支持美国的慈善和民生事业,甚至支持美国与英国的战争。正是因为对华贸易的繁盛,才帮助纽约超过费城成为了美国最大城市。

当然,美国人对华贸易的成功,也是自然界的灾难。实用主义的美国人,在广州贸易体制下与中国人做生意,投中国人所好,几乎杀光了太平洋上的海豹和海獭,砍光了夏威夷和斐济的檀香树,还给中国人运来了大量海参、西洋参。凡是中国人需要的,美国人想办法满足,挣自己的钱。

实用主义的美国人,在帝都受到了帝国皇帝的礼遇。1795年1月,美国使团从广州北上到达北京,胡吉克斯特成为第一个到访北京的美国人,也是第一个见到皇帝的美国人,胡吉克斯特向乾隆磕头行礼,留下了不错的印象,“据说甚至没有任何公使得到过这样的待遇。”

但是,英国人却是死脑筋。马噶尔尼使华时,英国人不愿跪下僵硬的膝盖,让大清王朝的皇帝和王公大臣颇有不满。当英国工业革命的成果的纺织品运到中国时,也撞上了大清帝国自给自足的软墙,“天朝上国无所不有,无所不能,无须与西洋各国互通有无”,英国人最后选择了鸦片贸易,夺回白银。

在中美贸易史上,美国人也跟着做了鸦片贸易,还有华工贸易,本书也有诸多数据和细节可以详察。

“虽然美国人并未参加鸦片战争,但仍应当对同流合污承担责任。”

“对华贸易商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精明企业家。他们来到广州是为了寻求财富,在中国不择手段,回到美国后再拾道德”。这一点,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倒是有了很大的进步。美国人在华投资的企业,如果有违法律和人权,在美国也会受到惩罚和抨击。

鸦片贸易最终不仅击垮了大清帝国的广州贸易体制,也击垮了中国传统的附庸朝贡体系。

但是大清王朝和臣民的不幸,当东西方相遇时,就已经命中注定。当时相遇的双方,都充满着文化上的无知与傲慢。

当美国人做着自己的中国梦时,但是,真实的中国并非如此。真实的中国既有美国人通过茶叶、瓷器、丝绸、绘画等构建的中国想像,也有财富积聚少数人手,大部分人生活贫困,还有如孟德斯鸠所言的现实,政府的惩戒手段过分且残忍,中华帝国“是一个暴政国家,统治的原则就是震慑”。美国航向中国的山茂召也曾说:“尽管常常有人称赞清政府恪守职守,但或许地球上任何文明国家都很难找到如此压迫民众的例子。”关于这一点,本书在谈及广州体制下的清帝国官员对于冲突的处置,可见一斑,这对于新世界的人而言,是难以接受的。

当西方自17世纪晚期到19世纪早期,在科学、文学、艺术政治方面突飞猛进时,中国依然停滞不动,全无进展,美国人从美国商人展出的中国器物中看到了这一点:

“中国人驻足不前,没有任何改变的可能……邓恩的藏品透露出一成不变的价值观,这里展出的不仅是他们的过去和现在,还有他们的未来”。

关于这一点,多林在书中着墨不多。不过法国外交家佩雷菲特以马噶尔尼使华为于1989年出版了《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或许可以作为补充。

对于这样一个国家,在不同世界遭遇时,如此颟顸无知且冥顽不化,恪守早已过时的附庸朝贡体制,以维持王朝的脸面,自然有如开门揖盗了。他不知道,如今他遇到的对手,能够跨越重洋而来,所凭恃的,不仅有器物之利,还有器物背后的近代工业文明,不是像过去周边小国一样靠赏赐贿赂就能打发的,他们需要平等贸易的机会,如若得不到,便会用其他方法来打开市场。

堵住大河小河窜,最终小河漫溢,冲垮了堵塞的堤坝。

直到今天,我们一些人在国际关系中依然信奉早已输掉过的附庸朝贡体系理念,企图用私下的贿买来满足大国的颜面虚荣心,而不是通过公开公平的开放贸易,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才是真正可悲的。

美国和中国的最初相遇,是新生的美国主动跨过大洋找上古老的中国,而古老的中华帝国,除了在明朝初年曾经在周围浩荡宣示以外,再也没有出去过。相形之下,新生国家的相信自己的进取之心,与古老帝国的闭国自守,高下立判,也预示了最后的结果。

当然,中国和美国最初的相遇,也应该给后世另一些启发。孟子说:“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我们不是在诸多方面如同孟子所言一样,如茅塞心,终不能明道么?

历史就是面镜子。我们不仅需要了解教科书上的历史,了解通俗读物中的历史,更要了解原来被尘埃有意无意遮盖了的历史,在那些翔实的材料中,发现从过去走向未来的道路,而且,少走弯路。

相关书籍:《美国和中国最初的相遇:航海时代奇异的中美关系史》,(美)埃里克•多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12-10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