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密切干群关系桥梁

前不久,甘谷县西坪乡鸡毛峡村贫困户田海鱼,在双联干部帮助下申请了妇女小额贷款,搞家庭养殖,但母猪要产崽时,一家人乱作一团。她想起了双联“亲戚”——县畜牧局干部李虎林,忙打电话:“李工吗?我家母猪要产崽,我第一次见这阵势,你能不能帮忙?”

李虎林立即骑摩托车赶去,发现母猪难产,经过及时救治后,12头猪崽顺利降生。田海鱼说:“多亏李工,要不然,我家母猪、猪崽有个三长两短,损失就大了!有这些猪崽,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

点滴小事,了却了群众心中最大的“难肠”。双联行动开展以来,我省40余万干部走村入户,和联系户攀亲结对,为他们找出路、想对策、增收入,不仅在深入基层中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磨练了意志,而且在实践中强化了宗旨意识、提升了服务本领、转变了工作作风。

两年来,干部们习惯了走进乡村和农民群众交朋友,农民群众也习惯了向“双联亲戚”说一说心里话。在脱贫奔小康道路上携手并进的同时,农民群众重新认识了干部,干部也重新认识了自己。

干部真正走下去了

双联行动不是走过场,更不是“一阵风”,想要真正了解农村的情况,“走马观花”式的走基层是明显行不通的。真正的“走下去”,成为衡量干部作风转变的标准之一。

今年26岁的洪广宽在省林业厅工作,从小在县城长大的他,从未经历过农村生活。2012年双联行动开始后,小洪进驻到秦安县王尹乡的姚沟村,入户走访,开展调查,宣传政策……

刚去的时候没地方住,小洪和几个同事就住在村里小学的一间教室里。村里的自来水管道年久失修,只能喝水窖里集流的雨水。洪广宽回忆道:“刚去的时候天还很冷,教室没玻璃,晚上冷得睡不着,饭也吃不惯。”

“切身的体会,拉近了我和村民的距离,我开始感受、体会村里的一切,在工作上也就更细一些、更稳一些了。”洪广宽对记者说。

随着双联工作的深入,省林业厅在村里设立了林业项目资金协调、基础设施建设、林果业等10个专项工作组,身为联络员的洪广宽工作量又加大了许多,一年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村里工作。

两年过去了,村里的综合服务中心建起来了,以前每逢下雨就泥泞难行的通村道路也硬化了,光秃秃的村小学种上了成行的雪松、红花槐……最让洪广宽高兴的是,单位结合林业项目,为农户种上了1500亩苹果树,使村里有了自己的林果产业。而他自己,也有了一份割舍不下的农村生活的“情结”,用他的话说就是“饭也吃惯了,方言也会说了,整村人都是我的亲戚了。”

从“要我下去”变成“我要下去”,双联行动,让干部们在与群众接触的过程中深化了感情。

在实践中成长起来了

如何通过双联让农民富起来?一开始,许多双联干部心里都没底。尤其在平时与“三农”工作关系并不密切的单位,干部们更是有些“不知所措”。

省气象局干部郝志义刚到渭源县秦祁乡西坪村联系点的时候,村里人奇怪地问他:“你们搞气象的到这来能干啥?”“是呀,我们是个业务相对专业的应用型科技单位,来帮农民务农吗?”郝志义和同事们的心中也有一个大大的问号。

通过入户调查,郝志义了解到,农户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种植业,但这里海拔在2200米以上,长年寒冷干旱,村民种的玉米根本就种不好。“村里的气候环境,只适合种马铃薯和中药材。根据气候、气温等条件,指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这不是和我们的业务结合上了吗?”郝志义心想。

很快,省气象局根据调研情况,依托定西市农业气象试验站的技术力量和科研成果,开展了马铃薯种植技术培训。郝志义说:“中药材前期投入较大,所以我们先从马铃薯种植和技术推广工作开始,很受农户欢迎。”

找到了双联工作的切入点,让郝志义和同事们很受鼓舞,大家在完成本职工作的情况下,都抢着去双联。在随后的日子里,他们帮助乡上建立了一个区域气象自动站,分析适合当地农作物的天气条件,为调整当地种植结构提出建议。他们还在秦祁乡11个行政村开展防灾减灾“村村响”工程建设,竖起了发布气象预警信息的“大喇叭”。在连续两年雨水较多的情况下,村民们通过家门口的气象站和“村村响”,调整了对马铃薯种植时间的安排,有效控制了马铃薯晚疫病发展。

谈起双联工作,郝志义认为自己收获颇丰,他说:“离开了专业硬件去农村工作,就需要放开手脚去研究和探索。在单位,我们通过卫星和雷达观测气象,到了田间地头,就不妨抓一把土观察一下墒情,不同的工作,同样锻炼人。”

作风越“联”越好了

两年来,通过与基层群众最直接的交流,全省双联干部树立了强烈的责任意识,从“不会做”变为“我来做” ,作风越“联”越实、越“联”越好。

我省在推进双联行动中,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联村干部虚心听取群众意见,真正了解群众的诉求,对“四风”问题集中对照排查,做到边整边改、即知即改、立说立行,用实际行动更好地体现了群众路线。

省农牧厅在双联行动中,从群众反映强烈的上访案件入手抓整改,做到了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针对高台、金塔两县14位农民因购置操作山东时风4YZP-2型、河北擂肯4YH-2A1型自走式玉米收割机致伤致残上访案件,深入实地调查取证,查明了事故原因,认定了事故责任,督促企业与农民达成赔偿协议,使得伤残农民得到了应有的经济赔偿,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群众利益无小事。“在贫困乡村,老百姓为了开一张便函,步行十几里路;为了报一点药费,找了几个人也没有找见‘办事的’;交电费、话费要专程跑一趟。这些事情对我们来讲,也许只需十几分钟。”省政协社会法制办联村干部段振鹏深有感慨地说:“要深入践行群众路线,不放过每一件小事,才能进行大帮扶。”

从群众最迫切的需要、最期盼的事情抓起,增进与百姓的感情,拉近与百姓的距离。在双联行动中践行群众路线,是机关干部作风的一次重塑,同样是基层干部作风的一次锤炼。

今年30岁的陈炜政是会宁县甘沟驿镇党委副书记。一直在基层工作的他,以前总觉得作为一名“老农村”,他平常已经很努力、很辛苦了,只要把领导交代的任务完成就不错了。他举例说:“在我以前工作的丁家沟乡马岔村,村组道路状况非常差,农用车开上去都很费劲。村民没钱修路,干部也不想办法,路越走越烂。”

还是双联行动给陈炜政带来启示,“无论别人怎么帮,自己还得动起来”。认识到这点的他,召开社员大会,发动群众投工投劳拓宽道路10公里,并争取项目为马岔村新修道路4.5公里。修路的钱不够,他帮村子垫了1万元;有些群众不愿义务投工,他跑去做工作,“路修好了大家走,你们家农用车的油钱都要省不少呢。”群众一下子算过来了账,路也顺利修好了。

“对于我们基层干部来说,双联让我们的作风实起来了。干部越是为群众着想,群众越是认可干部的工作,干群关系也越来越密切了。”陈炜政说。(甘肃日报 记者陈泳 王朝霞)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