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另类状告”背后的潜台词

近日,浙江水利系统一事业单位员工李某将单位告上法庭,称其正常拿工资,但单位并未给其安排具体工作,甚至没有给其相关工作帐号和进出单位文印室的门禁卡。 (新华网  11月27日)

看到此条报道时,不少网友调侃道:“哪里有这么好的单位,只给职工发钱,不要职工做事,我们都想去”。然而,笔者却不以为然,细细解读状告单位背后的潜台词,可能很多网友都发现了,这就是一个另类的show,这位员工在此举上狠下功夫,无非就是想声东击西,用“不满自己吃空饷”的正面理由,还单位一个措手不及。说穿了,这也许是该职工对单位某领导给自己穿小鞋,甚至打入“磨钟”还以颜色的无奈之举。

在笔者周围,也有不少事业身份的朋友,他们的工作节奏和这位只拿钱不做事的“幸福之人”相比,实在相差甚远。事业干部,他们有着和公务员一样的工作、生存压力,甚至,有些时候要承担比公务员更重的工作任务和更大的生活压力。尤其是在镇乡一级,由于公务员编制紧缺,仅有的几名公务员中要么就是濒临退休的老人家,要么就是已经升做班长成员的领导者,承担实际工作任务的往往是事业干部。

笔者曾听某位事业人员吐槽道:“有时在单位感觉自己像姨太太生的一样,始终比公务员矮一等。就算你做再多的事情,工资都只有那么一点点,因为考职称也有年头的限制。而且,提拔的时候也总是没有你,原因就是,你不具备公务员身份。”的确,此种真实确实存在,特别是在基层,事业人员的待遇尤其是政治待遇和公务员相差太远,也许初出茅庐的年轻公务员都当上了领导,熬成阿香婆的优秀事业干部依然是白瓦片一枚。近年来,国家在大力提倡人事制度改革,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也在逐步推进,打破身份限制的公招公选也在一些地区相继开展,但这些措施的是否可行?力度是否够劲?是否真能适应基层实际情况的需要?我们还需拭目以待。

面对这种“另类告状”,相关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在改进公务员、教师等人群待遇的同时,事业干部的人生百态也值得关注。笔者认为,只有出台更多打破身份限制和“等级”观念的措施,让事业干部工作起来有更多的期待、更多的激情,才能真正消除事业干部心中的余悸,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雨默)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