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群众路线应携“四不让”同行

要坚定不移地践行好群众路线,真正走进基层、接上地气、转变作风,使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和自我提高的目标,我们在走群众路线时,就应携“四不让”同行。

不让“空头支票”浮了人意。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四大危险”、“四大考验”,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目的在于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作风发生明显转变,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但从与基层干部群众交流及以前的各种活动中总结反思,我们发现很多活动都是走过场,做表面文章,搞一阵风,吹过不留痕,效果不明显。要解决好这个问题,首先要准确定位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目标,不能期望用一次这样的活动就把我们当前存在的所有的问题都解决。特别是在对外宣传方面,一定要把握好度,不能把我们的目标拔得过高,让效果与目标之间存在明显落差,让活动的实际效果与群众的愿望不成正比,要重点处理好“说”与“做”的关系,多宣传那些我们通过努力能够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的,不给群众开空头支票,让整个活动的目标、成效与群众期盼达成基本平衡,让群众感受到这次活动是踏实真实、成效明显的。

不让“观光车辆”大行其道。这次教育实践活动是自上而下、由中央到地方逐级展开的,有很大的特殊性,虽然各地认真学习了中央、省委的有关文件,但对如何组织好、开展好这项活动的具体政策把握还不够深,特别是作为第二批开展的市县两级,大家普遍感到把握不准活动的深浅度,还有在观光车辆上的观望、等待思想,都在看上面如何开展,如何进行,上面树了什么样的标杆,我们能否借鉴执行。很多单位和部门除了简单的学习文件之外,并没有进行其他深层次的准备工作。在活动中,我们的上级组织要进一步细化操盘方案,明晰具体内容,为第二批开展的单位提供一些操作指南。同时,各地也不能让“观光车辆”大行其道,要走出观望、等待的误区,尽快提出初步方案。特别是组织部门,更不能观光,要思考在前、谋划在前,积极主动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不让“两怕干部”鱼目混珠。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必然要让群众参与、请群众监督。而现在很多干部看见问题绕道走、遇着矛盾“躲猫猫”,只喜欢听掌声、不喜欢听骂声,没有正视群众意见的勇气、缺乏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被群众称为“怕干事、怕出事”的“两怕”干部。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广泛吸收群众参与、接受群众监督、发挥群众作用至关重要。而要不让“两怕”干部鱼目混珠,我们就要建立健全群众参与机制,大胆的、开放的将我们的工作亮出来,让群众给我们提意见、帮我们找问题;就要健全完善群众评价机制,活动究竟有没有取得实效,不能自说自话,要由群众来评判,对活动中群众如何监督、如何评价等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对群众的意见建议要及时整改,及时报账,给群众扯回销,确保教育实践活动从头到尾不虚、不空、不偏。

不让“走走停停”失了民心。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随着社会的发展,老百姓的需求发生了变化,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与以前不一样。那么,如何联系群众就存在一个需要创新方式方法的问题。说到联系群众,我们看到一些地方,层次越高,联系服务群众成本就越高,很多干部一提到联系服务群众就是重大节假日送钱、送物,习惯的口号就是“同吃、同住、同劳动”,长期联系的就是那几个特困户、上访户,而没有与更广泛的群众真正交心谈心、加强联系。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各级领导干部联系服务群众不能一阵热、一阵冷,“走走停停”、失了民心。要让领导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成为一种常态、一种制度、一种习惯。在联系服务群众的方式上,既要继承优良传统,也要创新方式方法,比如除了经常性的电话联系外,还可以用QQ、微博等方式进一步畅通群众与领导沟通的渠道,彻底改变领导看群众,就是慰问,群众找领导,就是上访的认识误区,真正让教育实践活动成为联系服务群众、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载体。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要任务是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群众观点,弘扬优良作风,解决突出问题,保持清廉本色,使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树立。而要完成这个任务,关键就在于做好“四不让”,不开空头支票,方能不走形式主义,不坐“观光车辆”,方能积极主动,不当“两怕干部”,方能密切联系群众,不要“走走停停”,方能真正务实为民,如此,方能走好群众路线。(文/唐果)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