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诺:听5位罗德奖学金获得者罗德学者讲述他们的成长故事

有“本科生的诺贝尔奖”、全球最牛奖学金”之称的罗德奖学金去年首次进入中国,最终四名获奖者因为他们卓越的表现和非凡的经历,最重要的是心怀天下的理想主义与脚踏实地的行动力,从1万多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并都相继在今年九月开启了他们在牛津的全新旅程。

​李一诺:听5位罗德奖学金获得者罗德学者讲述他们的成长故事

作为罗德奖学金终选委员会的成员,我与这四名出色的获奖者有过交流,并一直在关注着他们的近况,他们每个人的经历,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由于工作,奴隶社会和罗德学者网络的关系,我也结识了益桥中国的创始人王赛,作为一个从小随父母移民海外的山西孩子,王赛是首位获得罗德奖学金的华裔学者, 也是今年首批四位中国罗德学者的大师哥,他在牛津毕业之后回国,致力于把优秀人才和跨领域资源带入中国公益行业,推进中国社会的发展。

从本周日(10月30日)开始,在今年的罗德学者奖学金评选启动之际,借助一土终身学习者社区的平台,我们将隆重推出“罗德学者月”,五位中国罗德学者将悉数出场,分享在”罗德学者“光环背后他们各自精彩的人生,以及理想照进现实中的坚持与期许。(注:这一系列分享是罗德奖学金获得者的个人行为,和罗德奖学金无关)

借这个机会,我们也正式升级和开放志愿者社区(缘起是我们一土学校招募志愿者,一天来了500多人,在受宠若惊的同时,觉得只放在一土也是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所以我们把社区做了升级,给所有需要志愿者的公益组织开放,希望参与志愿工作的朋友也可以来找合适的组织参与,参与的方法见文末)

“罗德学者月”的主讲人都是谁?

第一次分享是王赛, 时间是本周日晚21: 00,参与方式也见文末。

王赛是益桥中国的创始人。他出生于山西,九岁随父母移居海外。他曾就读于多伦多大学、巴黎政治学院、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攻读国际关系学,后以罗德学者身份在牛津大学获得公共政策硕士学位。2012年,他来到北京大学学习汉语,并开始了文化寻根之旅。近年来,王赛多次回到祖国,致力于为中国社会发展尽一己之力。2014-2015年,他加入美丽中国教育项目,在云南保山担任项目主管。2015-2016年,他任职于北京大学燕京学堂,负责培养来自世界顶尖大学的中国与国际学生。此外,他曾参与东非社区发展项目与北京农民工法律援助等项目。王赛是哈佛社会创新的种子伙伴以及世界经济论坛杰出青年代表。

“益桥中国”是一家开创型的社会创新机构,寓意“公益之桥”,致力于把优秀人才和跨领域资源带入中国公益行业,创新性地解决社会问题,并激发社会大众对公益的理解与参与。“益桥未来社会创新领袖计划”面向全球华人青年,旨在培养有益于中国发展的社会创新领袖,为海内外优秀华人毕业生和职业人士开启进入中国顶尖的公益机构工作的机会,同时给予其导师、培训、社群、经费等丰富的资源支持,使其快速提升自我,建立社会影响,并构筑起一个在各行业间相互支持、共同引领的社群。

任娜瑛:

任娜瑛,中国首批四位罗德学者之一,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系硕士在读,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外文系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对性别议题充满热忱,在本科期间走出校园,热情参与性别议题相关的社会公益活动,是注重多元性别和本土化的女性主义戏剧艺术计划道说计划(Vagina Project)和通过发动更多各地高校学生进行戏剧表演从而反对性暴力的灰粉色运动的发起人和多元性别浸没式话剧《阴道说》制作人;曾为中国青年同伴网络的发起人之一和北京同志中心实习生,并曾在英语教育公益计划学愿桥和英国曼彻斯特多元性别青年组织任志愿者。除性别议题之外,还对民族、民主、环保、艺术等议题感兴趣,意图通过对社会人类学的学习,更加深刻理解人类社会,并为其做出自己的努力。

巩辰卓:

巩辰卓,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本科毕业生。毕业时从3000余名复旦毕业生中脱颖而出被选为10名毕业生之星之一。大学综合绩点3.82,排在全院160余人的第2位。本科期间曾前往芬兰、美国、英国、巴西等地交流学习,在新西兰、奥地利的国际会议上宣读论文,并曾以独立作者身份在中文核心集刊发表论文。大学期间共五个假期前往农村支教,其中三次都是在同一个小村庄。本科毕业后,回到之前曾支教过的坦桑尼亚,作为公派实习生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办事处实习10个月。联合国之外也曾先后在媒体、咨询、互联网等不同领域实习。现于牛津大学攻读“互联网社会科学”硕士项目(MSc in Social Science of the Internet),研究兴趣为互联网公益众筹。平时喜欢各种球类,曾担任复旦国务学院足球队的队长。

张淳映:

张淳映,2015年从浙江大学竺可桢荣誉学院毕业,获经济学与英语双学士学位,并修读完成三年的文化中国人才计划。2016年5月从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硕士毕业,主要写作方向是特稿、人物写作。从大三开始,先后在纽约时报、新华社、路透社等媒体实习。2016年9月开始在牛津大学攻读第二个硕士学位。对世事和人情始终有一份好奇与谦卑,对于记录和叙述的渴望也一直没有退却。是一个热爱讲述他人故事的内向者,希望与所爱的世界若即若离地生活,希望自己可以一直真诚、努力地写下去。

张婉愉:

我201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有幸获得罗德奖学金,现于牛津大学最古老的学院之一贝利奥尔学院攻读政治、经济、哲学高阶本科学位。

在成长经历中,我认为本科阶段我所参加的学科竞赛和公益活动对我的成长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我从大二开始开始投入模拟法庭训练及比赛中,与我优秀的队员们一起曾获得Vis East商事仲裁模拟法庭泛亚冠军、两度“法学界的奥林匹克”Jessup国际法模拟法庭中国冠军,自己获得过Jessup中国第一名最佳辩手和全球前五十强最佳辩手称号。我认为我对法律的浓厚兴趣主要源自模拟法庭比赛中的研究、思考与交锋,同时比赛锻炼出了我对于学业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心态,这种心态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完成了牛津本科学位的申请。

然而学业只是生活的一个方面,我所参加的尘肺病患者子女夏令营对我产生了很大影响。过去两年的暑假,我都在和其他大学生志愿者们一起为20名青少年举办夏令营,他们的父母外出打工时因厂房环境问题患上了无法治愈的尘肺病,丧失了劳动能力,家庭陷入贫困。他们的成长过程很可能因此多了更多苦恼、压力、伤痛,缺失了许多欢乐、希望、关怀与自信。我相信,在给予学费资助以外,我们大学生能做的是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有爱、尊重与支持的成长环境和心理环境,因此我们坚持在每个夏天把需要帮助的孩子们聚集起来,带领他们进行一系列有意义有趣的活动,帮助他们形成互助团体、与大学生结下友谊。在和他们一起领略友谊、领略人生的过程中我学到了重要一课,公平一词最终应是对人本身的关怀,one person at a time.

若各位愿意为夏令营的筹办提出建议或贡献自己的专业技能,麻烦通过磁场与我联系。感谢支持!

怎么看罗德学者的线上直播?

本场直播免费,在磁场APP中的“磁场”社区,直播后能够看回放。参加者请按以下步骤进入直播间。

1.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磁场App,并优先使用微信注册账号(请尽量不要选择邮箱注册)。

2. 保存以下二维码至手机相册,磁场登录后点击屏幕右上角的“+”,“扫一扫”,然后从相册中选择刚保存的二维码 ,选择加入社区并加入讲座间。

一土志愿者社区怎么玩?

这个社区是干啥的?

热心公益小伙伴的聚集地,一个帮助志愿者与公益组织进行有效对接的社区。第一天开放就有500多位热心志愿者踊跃加入。

公益组织可以入驻进来找到合适的志愿者,志愿者可以进来加入感兴趣的公益组织。

我是公益组织/志愿者,怎么进社区?

“一土志愿者”社区搭建在磁场App上,具体磁场App的介绍,请看之前发的说明文章:《磁场,好用的社群工具》。

1.点击“阅读原文”下载磁场,并选择微信登录(不建议使用邮箱注册)。

2. 保存以下二维码至手机相册,磁场登录后点击屏幕右上角的“+”,“扫一扫”,然后从相册中选择刚保存的社区二维码,选择身份(公益组织成员,志愿者,一土团队),答对简单问卷并完善个人资料后即可进入社区。

注意:“罗德学者月”的讲座将在“磁场”社区举行,“一土志愿者”社区用于公益组织与志愿者们的沟通交流,不要弄混了哦。

文/李一诺 奴隶社会(微信号:nulishehui)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是关注互联网生态圈的科技新媒体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 那些年“21世纪杯”英语演讲比赛舞台上的冠亚军如今都去哪了

➤ 专访北京大学18岁毕业生,芝加哥大学博士王羽尧:一个人的潜行记

➤ 哥伦比亚大学谭秋韵x丘深:人文不是符号,读书会是一种生活方式

➤ 女神学霸哥伦比亚大学诸康妮:从英语演讲冠军到美国名校新生

➤ 哈佛大学女神许吉如《我是演说家》演讲:国强则少年强

➤ 对话美女学霸陆盈盈:到浙江大学任教半年,她在做些什么?

您可能还喜欢…

3 Responses

  1. 南外90后学姐成首批中国罗德学者之一说道:

    上牛津每学年可拿到48万人民币

    2015年12月,首批罗德中国奖学金的四位获奖者名单终于揭晓,南京外国语学校2010届毕业生张淳映成功入选,成为四位90后中国获奖者之一。据了解,罗德奖学金每年申请者超过1.2万名,最终只有83人能脱颖而出,但申请成功者,可以以“罗德学者”的身份进入牛津大学学习,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每学年还可以获得大约5万英镑(约48万元人民币)。

    【张淳映其人】
    中学参加模联获最高奖
    张淳映初中高中六年都在南外,毕业后进入浙江大学。张淳映在南外读书时,记者曾采访过她。2009年5月,有她参加的“模联五人组”在有31所大学及11所中学代表团参与的北京外交学院主办的模拟联合国大会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大会最高奖项杰出代表团奖。当时的模联题目是:联合国运往索马里的运粮船一旦被海盗抢劫该怎么办?在一群大学生中南外学生最年轻,但是他们却很有底气,接受记者采访时,张淳映回忆:“从交流来说,我们的语言素质不输给任何一个大学生;从模联的经历来说,我们比他们其中一些人还更加有经验!每天两节英语课,每周一次模联会,我们已经习惯了模联的思考问题方式。”张淳映和她的小伙伴们凭着丰富的国际知识储备和经验迅速架构解决计划,短短一个半小时陈述给主席一个完整的危机化解方案,最终获得最高奖。

    从不畏惧的铿锵玫瑰

    张淳映还是一个很会说故事的人。在由浙江大学学生会主办的ICON分享汇活动中,她曾受邀做演讲。她自称是一个“特别特别普通的人”,但主办方对她的介绍是“一朵上下求索从不畏惧的铿锵玫瑰”。

    在刚上大学的时候,她曾怀疑:“为什么我要在这里?”2011年她加入了“文化中国”组织,成为第四期学员,从而改变。开班仪式上,她的班主任(也是后来经济学院的导师)问了她一个问题:“张淳映啊,你凭什么来这里啊?”接着又问:“如果你最后只成就了你自己,你不会内心感到不安吗?”这时她有一种找到家的感觉,因为在这里“有那么一些人想的比自己要远那么一点,想的比自己的得失要多那么一点”。

    在这篇演讲中,她还提到自己在网易实习的经历。她说:“如果说文化中国告诉了我,吾道不孤,那么在网易的这段经历告诉了我,面对现实,忠于理想。”而在讲述父母的故事时,她在感悟如何在柴米油盐的生活中保持纯真的理想,做一个“有趣的人”。她很喜欢的八个字是“壮志已酬,初心未泯”。

    在罗德奖学金的获奖人简历中显示,张淳映毕业于浙江大学,拥有经济学与英文双学位,目前在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系攻读硕士学位。

    淳映曾在上海的路透社和《纽约时报》办公室,以及位于浙江新媒体中心的新华社实习。淳映希望在牛津攻读循证社会干预和政策评估专业的博士学位,培养更严谨的分析能力。淳映的梦想是成立一个中国的媒体平台,追踪报道并评估公共政策。

    【罗德奖学金】
    首次在内地挑选3—6人
    该奖学金要求学生全面发展

    记者此前了解到,罗德奖学金自设立以来只有英语系国家有名额,而今年是该项目首次对中国内地开放。至今为止,该奖学金已培养出8000多名罗德学者,包括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青霉素的发现者、诺贝尔奖获得者霍华德·华特弗洛里等优秀的政治家、科学家、企业家。2015年3月份,罗德基金会就在京举办新闻发布会宣告罗德中国奖学金正式成立,首次公布该奖学金第一批将挑选3-6名19-25岁的中国公民赴牛津大学读硕士或博士。

    罗德中国奖学金理事长汤玫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中国是罗德奖学金第二个“世纪计划”的首个国家,该奖学金涵盖就读期间的所有费用,包括学院费、食宿、个人津贴、医疗保险以及行旅等相关费用,每学年大约可以得到5万英镑(约48万元人民币)。“随着中国区招生的成熟和完善,该名额也将逐渐扩大,甚至可能达到每年招收30人,与美国遴选人数持平。”

    记者早前还从罗德官网获悉,10月9日是该奖学金申请的截止日期,初选候选人会先获得视频面试的邀请,后要求本人亲自出席终面邀请。申请罗德奖学金要考查学生的学术素养; 学术成绩之外的潜力(如运动、艺术、辩论等);求真、果敢、同情保护弱小、团结互助的内在品质以及领导才能。申请者首先需要达到牛津大学录取的基础标准,并且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申请者可以在大学的最后一年申请,但必须读完本科才能去牛津大学。

  2. 首批四名中国罗德学者揭晓:他们为何能拿上“全球最难申请的奖学金”说道:

    首批罗德中国奖学金的四位获奖者名单终于在今天揭晓。罗德奖学金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奖学金项目之一,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诺贝尔经济学家得主迈克尔•斯宾塞、哈佛教授迈克•桑德尔都是罗德学者,这个诞生了40多位国家领导人、70多位跨国企业董事长或执行长、10多位诺贝尔奖得主的奖学金项目今年首次走进中国。

    让我们一睹四位九零后中国学生的简历,明年10月,他们就将拿着每学年约50000英镑(约合487450元人民币)的奖学金前往牛津大学攻读硕士或博士课程——

    巩辰卓: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政治专业,毕业时被授予荣誉毕业生,这一称号只授予每年十个最优秀的毕业生。他参加过的学习交换项目遍布世界各地,包括巴西,英国,美国,芬兰。他目前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传播与信息团队的培训生,在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工作。这是他第二次来到坦桑尼亚,之前他曾在暑期义务于当地的一所小学担任英语老师。除此之外,他还曾连续三年寒假前往中国的同一个偏远乡村进行支教。辰卓是一名活跃的足球运动员,完成过“垂直马拉松”——攀登101层高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他意欲在牛津大学学习有关互联网、教育以及商业管理的课程。他的目标是创立一个非营利组织来帮助农村学生和中国其他弱势群体。

    任娜瑛:现在清华大学就读英语语言与文学专业。娜瑛是中国青年同伴网络(China LGBT+ Youth Network) 的联合创始人,带领团队专注于性别教育和学术研究。她同时在北京同志中心(Beijing LGBT Center)担任志愿者,并在英国曼彻斯特交流学习的一个学期期间,在当地的同志中心进行志愿服务。课余娜瑛还给北京农民工子女补习英语,并长期在清华学生对外交流协会任职,与来自法国和亚洲的交换学生互动。她热爱电影、音乐剧等各种艺术形式,并研究了中西方文化中幽默的不同体现。娜瑛计划在牛津大学攻读女性学,并立志帮助发展中国性别研究的理论基础。

    张淳映:毕业于浙江大学,拥有经济学与英文双学位,目前在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系攻读硕士学位。淳映曾在上海的路透社和《纽约时报》办公室,以及位于浙江新媒体中心的新华社实习,研究劳动争议和反腐等话题。她是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辩论队的队长,也是晨兴文化中国年度论坛的秘书长,成功组织了2012、2013年的长达三天的年会,开展有关于社会创新和青年领导力等话题的讨论。淳映希望在牛津攻读循证社会干预和政策评估专业的博士学位,培养更严谨的分析能力。淳映的梦想是成立一个中国的媒体平台,追踪报道并评估公共政策。

    张婉愉:以优异的成绩名列北京大学法律系的第一名。婉愉来自中国西南部的一个小镇,她连续拿到了获取率为0.2%的全国大学生奖学金。她曾在斯坦福法学院交流,还获得过Jessup国际模拟法庭比赛的中国总冠军。婉愉在北大和四川省积极地参与法律援助志愿者工作,帮助在工厂作业中受伤的工人寻求法律保护,尤其是那些饱受硅肺病折磨的工人们。她最喜欢的一句法律引言是著名的法理学家Oliver W. Holmes说的:“如果你有一颗理想主义者的心灵,你将使(不是觉得)世界变得更理想”。婉愉想在牛津同时攻读一个政治、哲学、经济三修(PPE)的第二学位,希望学习更多关于社会公平的理论支柱,使法律能为边缘化人群提供更多帮助。

    罗德奖学金到底有多牛?

    由于是第一年对中国大陆开放申请,罗德奖学金对许多人来说或许还比较陌生。事实上,清华大学最近建立的苏世民书院,和之前在媒体上引起热议的北京大学燕京学堂,仿效的都是牛津大学“罗德奖学金”模式。

    罗德奖学金是于1902年依照英国矿产业大亨西塞尔•罗德的遗嘱而设立的,至今已有113年的历史,是世界上首个大规模的国际性奖学金项目。西塞尔•罗德希望在拥有“道德力量”和“领袖本能”的青年人中培养“有公德心的领导阶层”,通过增进世界不同政权间的相互理解从而消弭战争。

    此前,罗德奖学金在全球已经扩展到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南非、巴基斯坦、牙买加、印度、中国香港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而今年进入中国被认为是继上世纪70年代女性获得申请资格以来最重要的一次扩展,中国也是罗德奖学金覆盖的首个非西方、非英联邦、非英语国家。

    罗德基金会主席、罗德学院院长查尔斯·康恩(Charles Conn)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罗德奖学金之所以决定进入中国,不仅是因为中国经济的腾飞,也因为中国有很多优秀的人才,更重要的是,罗德奖学金项目的要义之一就是要让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年轻人在一个社群中共同生活、相互学习、增进理解,其他国家的罗德学者会从中国学者身上获益很多。

    罗德奖学金素有“全球最难申请的奖学金”之称,今年众多的申请者中有600余人进入了初选程序,经过履历筛选和视频面试,16人进入复选,包括12月4日晚的晚宴和5日的封闭面试,最后选出4名获胜者。

    那么,究竟怎样的申请者才能获得罗德奖学金的青睐呢?

    “历经生活磨砺的年轻人比含银勺出生的富二代更可能胜出”

    罗德奖学金项目至今秉承罗德先生的遗愿,遴选申请者时不仅要求卓越的学术能力,同时也要求非学术领域的成绩(例如体育、艺术、辩论等),以及乐于帮助他人的内在品质,以及最为重要的、成为领导者的潜力。罗德奖学金对申请者的年龄限制是19-25岁,并且在负笈牛津前必须读完本科。

    罗德奖学金在遴选过程中非常注重多样性,因此罗德学者除了共享一些基本特质之外,没有单一的模型。这次进入终选名单的16位候选人就读于十余所海内外高校(复旦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浙江大学、深圳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纽约大学等),来自不同的省份,拥有多样的学科背景。

    最终面试的遴选委员会共有10人,为了能够更加准确地对入选者进行评判,选择评委时以中国本土为主,同时兼顾性别、年龄、行业等多方面的平衡性。最终的遴选委员会包括体育名人姚明,罗德基金会主席、罗德学院院长查尔斯·康恩(Charles Conn),罗德中国奖学金全国理事长汤玫捷,罗德中国奖学金全国秘书Simon Rabinovitch,天使投资人徐小平,盖茨基金会中国首席代表李一诺,罗德学者、美国总统讲稿撰写人James Fallow,罗德学者Ong Teck Chin、Hoi Tung、 Zhang Tianyu。

    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查尔斯·康恩根据对书面材料的印象给最终名单的16名入选者各标注了一个“个性标签”:“有青年组织者,有会讲故事的人,有生物科学专家,反抗常规的特立独行者,维护正义和平等的斗士,表现出色的农村小孩,有对女性农民工议题感兴趣的,有关心女性问题的,有专注于建模和工程的,有正在翻译教材的,有LGBT行动者,还有一个是共青团领袖……”由于学术以外的成就很难以客观标准来衡量,个性、特点、兴趣、关怀往往成为评判未来领导者潜力的观察角度。

    查尔斯·康恩向记者强调,这份16人的终选名单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非常普通的社会经济背景,有一些甚至来自农村地区的贫困家庭。罗德奖学金不是一个专属于特权阶层的奖学金项目,这是他所乐于看到的。尽管在世界上任何地方,并不是所有人都有着均等的机会,出生在经济困难的家庭都意味着人生的起步会困难很多。一直以来令他感到奇怪的一点是,来自最为优越的那个阶层的学生往往很少申请,即使申请了也很少胜出,“一部分原因是我们看重个性,比起不需要付出就拥有一切的人,那些在生活中历经磨砺、努力克服困难的人往往更有个性。”

    能够突出重围进入到最后的终选环节本身已经是一种荣誉,那么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将最真实的自我展现给遴选委员会的评委们。澎湃新闻采访了2012年的罗德奖学金获得者王赛(Steven Wang),他在牛津大学获得公共政策硕士学位,2014年在美丽中国Teach For China云南支教项目中担任项目主管,目前任职于北京大学燕京学堂。

    王赛告诉澎湃新闻,到了最终面试的时候,事实上每一个入选者都有资格被选中,结果如何其实是在掌控之外的,所以最好的策略是诚实地做自己,将自己真实的理想、抱负展现给评委。“那天我是最后一个被面试的,所以非常紧张。走进坐满了各个领域的杰出领袖的面试间确实有点吓人!不过我还是保持了冷静,而且非常享受整个对话的过程,因为人生中很少有机会和那样一群顶尖的人物讨论你想在世界上做点什么,以及你是否具备实现理想的能力。”

    王赛告诉记者,“一旦成为罗德学者,你就永远都是罗德学者,而不会变成前任罗德学者。”身为罗德学者同时意味着特权和责任。能够跻身于5000名在各行各业努力改变世界的罗德学者中间本身就是一种特权,同时,当你拥有了平台、资源、信任,你就有责任利用这些做出一些成就。“就我个人来说,我的父母为了让我有机会得到更好的教育移民海外做出了很大的牺牲,成为罗德学者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他们的付出没有白费。现在到了回报的时候,我希望帮助更多人拥有和我父母当年为我创造的一样好的教育机会。”

    王赛还特别指出了对于中国学生而言特别重要的一点,罗德学者提供的高平台和人际网络提供了冒险的可能。在他看来,卓越的教育带来的价值在于可以承担更大的风险,可以突破常规去做一些更有意义、更有趣也更有影响力的事情。“因为即使你失败了,也可以站起来从头来过。”

    澎湃新闻:您认为中国的申请者跟其他国家有何不同?

    查尔斯·康恩:事实上,尽管所有人都告诉我中国的申请人会很不同,但我并没有感觉到差异。他们在学业和课外活动方面的表现都令人印象深刻。 除中国以外,我们还在其他31个国家地区遴选罗德学者,而中国进入最终名单的这16人在世界任何地方都会是很有竞争力的。不过,考虑到中国的总人口数,这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澎湃新闻:申请者是否会被问到去牛津之后想要学习的专业?遴选罗德学者时是否会有专业上的偏向性?

    查尔斯·康恩:申请人会告诉我们之后会学习什么专业,但我们不会以此限定他们,也就是说,如果他们获得罗德奖学金之后想要改变初衷也是可以的。遴选时没有学科偏好,这次的最终名单中候选人的专业包括诗歌与文学专业、医学、物理、生物、工程等等。我们想要的是能够改变世界的人才,任何专业都可能诞生这样的人才。就拿诗人来说,也许没有任何职业比诗人在改变世界上的贡献更大了。

    澎湃新闻:罗德奖学金的初衷是要培养世界领导人,希望罗德学者为公共事业做贡献,但我们了解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罗德学者选择进入商业、法律这些领域,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查尔斯·康恩:我觉得这并不成问题,因为为世界战斗的方式有很多种。很多带来变革性力量的领导人都出自商界,他们改变世界的方式包括建立新行业、为社会提供就业等等,事实上过去十年间最伟大的思想都出自商界。我觉得学生就业的多样性是件好事情,一些人从事政府工作,一些人从事商业、发明新事物,还有的从事科学或者传媒,都是很好的职业选择。

    当然,我们不希望他们只是用奖学金来谋取私利,为他人服务才是关键所在,在我看来,任何在事业中只追求个人所得的人都不是一个好的罗德学者。

    澎湃新闻:现在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在内有很多想要学习罗德奖学金模式的项目,比如清华大学的苏世民书院,北京大学的燕京学堂,跟模仿者相比,罗德奖学金有什么独特之处?

    查尔斯·康恩:首先我认为那些都是很好的奖学金项目。黑石集团董事长及联合创始人苏世民(Stephen Schwarzman)是我们的好朋友,也是罗德基金的资助人之一,燕京学堂的一个主要参与者王赛(Steven Wang)就是罗德学者,所以我们和其他奖学金项目的关系非常友好。

    不过,我们这个项目做得最久,所以我们在如何遴选有潜力成为未来领袖的人才方面是最有经验的,同时也因为罗德学者项目名声在外,我们能够吸引到最优秀的学生。并且,我们不仅提供牛津大学的卓越教育,还有“服务与领导力计划”,包括讲座、工作坊、实习机会等等,毕业后会加入终身校友会籍。目前5000位在世的罗德学者活跃在各行各业的前沿,通过国际性的关系网帮助年轻的罗德学者建立事业。

  3. “最难申请奖学金”选出第二批中国得主:每年5万英镑读牛津说道:

    今年是全球著名的罗德奖学金进入中国的第二年。

    在11月25—28日罗德奖学金终选周末中,4名中国籍学生幸运地获得了这一奖学金,成为2016年度中国罗德学者。他们分别是来自清华大学的陈昱璇、牛津大学的黄钦、北京大学的徐铌、复旦大学的江熹霖。

    罗德奖学金已有113年历史,致力于为世界培养具有公共意识的未来领导者,是为出类拔萃的青年提供在牛津大学深造、改变人生之机遇而设立的研究生奖学金,按照英裔南非商人、政治家施素·罗德的遗愿于1903年设立。

    其遗愿中列出了四大评定标准:一是学术成就及文学素养;二是追求发掘自我在体育、音乐、舞蹈、辩论以及其他课外活动中的全部潜力;三是求真、果敢、尽责、富有同情心及致力保护弱小、善良、无私和团结互助;四是良好品格、领导才能和仁爱理念。因为要求严格、申请成功率低等原因,罗德奖学金被称为“全球最难申请的奖学金”。

    “奖学金金额较以往提高不少”

    2015年,罗德奖学金首次进入中国,有4位中国籍学生获颁这一奖学金,并均已于今年10月进入牛津大学。

    2016年,第二届4位中国罗德学者从一众优异的申请者中脱颖而出,他们被授予进入牛津大学就读硕士或博士课程的机会,将于2017年10月入学。他们每人每年还将获得高达50000英镑的奖学金,涵盖就读期间的所有费用,包括学院费、食宿、个人津贴、医疗保险以及行旅等。

    11月29日,罗德中国奖学金全国理事长汤玫捷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入选后的罗德学者可以任意选定自己在牛津大学想要学习的专业,而且奖金金额较以往提高了不少。外界所说的50000英镑其实一直是一个概数,真正的奖学金是支付罗德学者需要完成学业的所有经费,包括生活费。”

    罗德奖学金每年都会吸引超过1.2万名申请者,成功率仅为0.7%。“体育明星姚明、天使投资人徐小平都是2015年第一批的中国罗德奖学金最终遴选委员会的成员。”汤玫捷对澎湃新闻表示,“今年我们的最终遴选委员会成员有了James Fallows(罗德学者、亚特兰大杂志主编、两届美国总统演讲稿撰写人)、清华大学教授颜宁(“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等,罗德学者最终面试的遴选委员会共有9到10人,为了能够更加准确地对入选者进行评判,选择评委时以中国本土为主,同时兼顾性别、年龄、行业等多方面的平衡性。”

    “努力改变世界的梦想家和实干者”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罗德奖学金已经培养出8000多名分布在世界各地、活跃在各行业前沿的罗德学者。其中不乏有像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这样的各国、各国际组织的政治领袖,也有如青霉素的发现者霍华德·华特·弗洛里这样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星系天文学创始人和观测宇宙学开拓者爱德文·哈勃这样的科学巨人,还有麦肯锡全球总裁鲍达民等著名的政治家、科学家、企业家,保持着历史上单位人群命中率最高、数量最多的普利策奖得主和奥运会冠军的记录。

    汤玫捷称,本年度罗德中国奖学金14位进入终选的中国籍候选人,来自于国内外12所院校、12个专业。最终脱颖而出的4位获奖者分别是毕业于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的陈昱璇、牛津大学攻读政治学的黄钦、北京大学学习临床医学的徐铌、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大四本科生江熹霖。

    四位获奖者之中,有致力于精准扶贫的乡村创客,有关注社会边缘人群、政治哲学公众平台的创立者,有为关注精神疾病人群建立网络平台的医学院学生,有致力于研发高效率的诊断统计学工具的运动健将。

    2015年首批4位中国罗德学者揭晓时,罗德基金会主席、罗德学院院长查尔斯·康恩(Charles Conn)向澎湃新闻强调,他们不只是“学霸”。此次,中国罗德奖学金遴选委员会的评语中,仍然指出第二批4位获奖者不只是“学霸”,更是努力改变世界的梦想家和实干者。

    “罗德奖学金评审委员会希望选出具有杰出才智、品格、领导才能和服务精神的年轻人。” 汤玫捷表示,“罗德中国奖学金面向19到25周岁的中国国籍学生。在评选上没有固定的标准,对于申请人的学校和背景没有任何限制,希望招收到的每一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特质、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爱好、不同的专业。”

    【他们为什么获得罗德奖学金】

    陈昱璇

    陈昱璇,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黑土麦田公益2016届乡村创客。陈昱璇对社会创新与公共服务有着浓厚兴趣和丰富实践,她曾在西班牙、意大利、韩国、孟加拉等国家有学习交流经历,并曾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在卡塔尔和利比里亚开展教育创新项目,并在联合国实习项目中努力倡导青年赋权。目前,陈昱璇通过黑土麦田项目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开展精准扶贫:与创客团队带领当地贫困户开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特色农产品的生产与品牌建设、培养乡村青年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能力、保护千年苗族石头寨的文化遗产等。陈昱璇计划从牛津学成后继续通过黑土麦田等公益平台,为中国乡村引入更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黄钦

    黄钦目前在牛津大学全奖攻读政治哲学硕士学位,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他在本科期间曾担任清华经管学生会副主席、“批判性思维与道德推理”授课助教,赴牛津大学进行政治理论暑期科研,并在“卡内基-清华全球政策研究中心”完成暑期实习。他创办了政治哲学公众平台“城与邦”,致力于激励青年人思考和探讨政治哲学问题。来自于贵州边远山区的他,一直关注社会边缘人群,长期服务于农民工子弟学校和病患孤儿关爱中心。他也是极限运动爱好者,热爱蹦极和跳伞。黄钦计划在牛津攻读政治学博士学位,希望深入地研究政治体制改革和中国发展问题。

    徐铌

    徐铌目前就读于北京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期间获得国家奖学金、医学生特等奖学金。曾赴牛津大学从事基因组编辑和RNA生物学的研究,并在耶鲁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系实习。他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神经生物学国际顶级期刊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发表研究论文,揭示了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研发出新型镇痛药物。作为中国医学生联合会(IFMSA-China)的副主席,徐铌在中国建立了SCORE研究交换项目,旨在提供中国和国际医学生更多科研训练。同时,他还建立了“总会变好”(It Gets Brighter)网络平台,希望通过公共教育和真实经历分享来消除精神疾病的病耻感,鼓励人们寻求专业帮助。生活中,徐铌热爱排球运动,曾经作为北京大学男排队员获得市、校级比赛冠军。徐铌计划在牛津攻读精神病学博士,目标成为一名医师科学家,利用医疗科技帮助中国的精神疾病患者。

    江熹霖

    江熹霖目前为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大四本科生。两获国家奖学金,获得上海市优秀共青团员、复旦大学优秀学生干部标兵等荣誉称号。致力于钻研生物学与统计学的结合领域,希望能够研发出高效率的诊断统计学工具。本科期间,他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交换,并在ECE专业Thomas Yeo课题组实习;获得美国纽约大学的全额资助,前往美国科学院院士David Heeger的实验室研究,在计算生物学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科研经验。此外,江熹霖还喜好多种球类运动,且擅长中距离跑,三次参加上海市大学生田径锦标赛,在1500m中分获金银铜牌,在400m接力中获一金二银,且在复旦校运会中保持不败。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