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买房打破了谁的底线?又戳中了谁的痛点?

9月2日,@头条新闻 报道称,“上海流传楼市限购传闻引发疯狂离婚潮:离婚登记处上演魔幻现实场景,有父母带子女离的,有子女带父母离的,还有祖孙三代来办的…在他们脸上看不到一丝离愁别绪,每个人似乎都对未来充满着期待,期待着近百万的购房优惠。虽然上海市住建委已于29日正式辟谣,但是离婚买房潮仍然劲头十足,引发民众围观、舆论热议。”

离婚买房打破了谁的底线?又戳中了谁的痛点?

离婚买房打破了谁的底线?又戳中了谁的痛点?

舆论聚焦

调侃、吐槽离婚买房潮。舆论对上海离婚买房潮的现状进行多种解读,其中多数网民调侃此种净身出户、离婚买房的行为。网络大V@评论员李铁 发博称,“感情不牢固,谁敢来离婚?”@梁树新:“感情不够深,怎么敢离婚。”

离婚买房打破了谁的底线?又戳中了谁的痛点?

此外,还有人调侃说,明知假离婚有风险,还有胆量办假离婚的,才是“情比金坚”,有文章调侃:“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跟你离婚买房”,微博网民@冯平lutlc 发文称,“‘等我股票回本了,就跟你离婚。’ 他淡淡地说, 听完后她的心里暖暖的,她想,这大概是最海枯石烂的承诺。 ——2016最佳微型小说候选文章。”

离婚有风险,“假戏真做”需谨慎。上海夫妻假离婚买房,不仅成为钻政策空子的一种手段,更是对婚姻关系的一种亵渎,对法律的藐视,其隐含的风险不可小觑。

首先,需承担财产损失的风险。通常情况下,假离婚人群为了拥有再次购房资格,需对之前的房产进行分割,此时,夫妻双方可能会选择将一套房子划归为某个人名下,虽然不公平,但却是双方达成的默契,也是真实意思的表达,万一最后不能复婚,这套房子基本上就等于“赠送”对方了,即便最终复婚了,之前的共同财产也可能成为一方的婚前财产,再次与你无关。

其次,需承担婚姻真正破裂的风险,即有人假戏真做,“假离婚”后不肯复婚,便可能“人财两空”了。网民@宏邦衣钵 表示,“上海出现了明眼一看就是假离婚的离婚潮,要提醒有些太太,你家先生早想离婚的念头终于顺水推舟了,最后你想复婚,没门!”

不断上涨的房价冲击着市民心理防线,这也是离婚买房潮盛行的原因之一。房价的不断上涨,让民众在传统婚姻观念与现实利益面前产生了冲突,最终,观念败给了财富。

有网民对离婚买房潮一阵见血解读到:“不惜离婚也要买房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从去年年末开始的房价上涨潮,已然击破了北京、上海、深圳市民的心理底线。而今年以来不断涌现的‘地王’,房价被直接推高至每平方米‘10万元+’以上。”@不懂事的圆珠儿 博文:“看到新闻说上海人为了买房纷纷排队离婚,真心好无奈,这房价逼得离婚都成中国特色了。”

离婚买房打破了谁的底线?又戳中了谁的痛点?

对此,@中国之声 也发博理性解读高房价给民众带来的生存压力,呼吁当地政府建立长效机制,让房地产进入良性轨道,“谛笑皆非的背后是房价节节上涨的现实与各种地王不断刷新的纪录。用欺骗的手段对抗政策的刚性固然不可取,但购房者被击破的心理底线却必须正视。与其事后辟谣,不如建立长效机制,让房地产市场进入良性轨道,让购房者多一份安心,少一分焦虑。”《刘黎平:史记《徐玉玉传》,电信诈骗领域里的魏则西事件

公共政策不合理,民众盲目逐利。部分舆论认为上海离婚买房潮是迫于限购限贷、利率政策压力下的无奈之举,购房公共政策被指不合理,言辞激烈者更称此为“劣政”。相关调控政策不仅不能有效为房价降温,更是诱发各种问题,假离婚、购房资格造假等不在少数。网民@诗人-大眼 表示:“每一次限购政策不仅无法为市场降温,反而成了助推房价再次上涨的利器。”

离婚买房打破了谁的底线?又戳中了谁的痛点?

此外,民众盲目逐利也是诱发离婚潮的根源之一。有网民计算,根据传言信贷政策,如果贷款300万30年,一本离婚证可以节约100万。对此,少数网民调侃利益当前,爱钱婚姻都要让路。@旅游小掌柜:“上海买房离婚潮,告诉我们:爱情诚可贵,房子价更高,只为一房故,婚姻皆可抛。真应了古人那句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官方辟谣挡不住离婚潮,官民互信出了问题?面对坊间网络流传的离婚买房潮,8月29日17时余@上海发布 辟谣:“市住建委回应‘购房信贷新政传言’:未研究过此类政策。”据上海房产交易中心数据,截至29日15时50分,当天上海新房成交1066套,连续3天超过1000套;而在官方辟谣后的第二天即8月30日,上海新房成交量达到2166套,环比增长103%。9月1日,@央视新闻 评论:“官方辟谣后仍现‘离婚潮’尴尬了谁?”

➤ 更多舆情干货:www.yangfenzi.com/tag/yuqinga
➤ 更多舆论干货:www.yangfenzi.com/tag/yulun

为何官方辟谣止不住民众离婚买房的热情呢?有网民分析认为这是有关部门公信力不足的表现,官民互信机制出现了问题。网民@快点105 坦言:“政府每次都说出来辟谣,但每次辟谣后过一阵子政策谣言又是真实的,无风不起浪。”认证用户@本人老万 表示:“辟谣等于证实。”

少数网民可能存在情绪化言论,但是公信力问题一直是政府形象的重要课题,有关部门需要采取相关举措提高民众信任基础,否则在政策执行、行政管理等多方面都会因缺乏基本信任而颇受阻力。

离婚买房打破了谁的底线?又戳中了谁的痛点?

离婚买房是突破婚姻道德底线还是都市无奈?不管在哪个国度和宗教,婚姻都具有一定的神圣性,是第二人生的开启,意味着两个人、两个家庭成为命运共同体。中国有句俗语叫“宁拆十座桥,不破一桩婚”,表达了婚姻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的重要性,以及民众对婚姻完整的极力保护。

离婚买房潮引发的道德争议源于两个方面。其一,为了利益无视婚姻价值和神圣性,利用政策漏洞随意违背婚姻诺言,出现结婚一天就离婚的无厘头现象;其二,一纸婚约并非真的是一张纸那么简单,其中包含的法律诚信、契约精神需要婚姻双方共同呵护维系,如今却全部沦为房价的牺牲品。

也有舆论认为离婚买房是都市人的无奈之举,也是“捍卫家庭财产最道德的举动!”网络大号@鹏媒体赵鹏 表示:“民政局的离婚潮,其实就是都市中产绝望的吼叫——当房产成为几乎唯一的可保值资产,当离婚成为唯一能够掌握的信贷杠杆,还有选择吗?”

离婚买房打破了谁的底线?又戳中了谁的痛点?

舆情现象

房价上涨成为打不破的谣言。市民投资有一个定律,一线城市房地产和黄金是保值甚至增值的基本手段,在通货膨胀的巨大压力下,不少市民选择购房进行长远投资,虽然政府一再出台调控政策,宣称房价泡沫迟早会破裂,但是房价长远性上涨一直以来都是打不破的民间神话。此次信贷政策传言引发的离婚买房潮正是击中了市民对房价上涨的恐慌,即便官方辟谣不存在所谓的离异购房优惠,仍然无法阻止民众离婚决心,房价上涨即便沦为谣言,仍是民众心中无法攻破的铁律。

离婚买房潮折射出当下社会痛点。离婚买房潮,触碰了当下中国人的社会痛点:买房、婚姻关系的存续、逐利、财产的保值增值,还有公序良俗,对传统婚姻观念的违背等,均是此事中舆论争议的焦点,引人关注,令人忧愤!“不买房不结婚”的社会现实,加上生存的压力、对安全感的追逐,都加强了人们对于房子的渴望,尤其是在不断加剧的离婚潮的窘境下,房子所起到的作用已经远不止保值升值了,更多的是抵抗生存压力的物品,而这一切,恰好是当下民众最为关注的焦点。

【文/清博研究院 清博舆情(微信号:web_idea)】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是关注互联网生态圈的科技新媒体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 清博研究院:为什么舆论聚光灯下的总是中产阶层?

➤ 深度研究:热点事件中的舆论消费现象,桃色当前、悲情在后

➤ 魏则西事件后,辱骂马蓉宋喆心疼王宝强 网络舆论暴力的几大表现

➤ 王宝强马蓉离婚事件霸屏,是谁掌握了网络舆论主导权?

➤ 从徐玉玉遭电信诈骗等事件 看社会隐疾传播如何引爆舆论

➤ 影响网络舆论事件生命周期的六大关键因素

➤ 八大舆论环境告诉你,为何宋有洲的“空中巴士”巴铁遭轮番轰炸

➤ 曹林:从王宝强马蓉、宋喆杨慧出轨离婚舆情看新闻发布和引导技巧

➤ 清博研究院:从舆情爆发到应对,影响网络舆论烈度的十大因子

➤ 清华大学沈阳点评近期热点:赵薇事件、王宝强离婚、分答、直播

您可能还喜欢…

10 Responses

  1. 张智然律师说道:

    别一直扯政府,离婚为了买房好像天经地义一样,现在啥都能作假,为了拿绿卡假结婚,为了200万假离婚,总而言之只要捡到那个便宜就觉得心里平衡了,不跟风吧就像好处尽让别人占了似的,上海房价贵所以没多少敢买,这下政策一出来,房地产老板都要笑傻了。如果政府真的想控制房价,早就可以了,何必这几年一点儿都不在状态,现在这样像打鸡血似的投资房地产行业,而放弃对实体经济的投入是不理智的,金融泡沫到了可以破裂的程度的时候,委内瑞拉 巴西 就是我们的明天。新闻里有一条,政府已经出面辟谣了,但是排队的人还是在增加。 由此证明,说话已经当放屁了。婚姻证书不过是人为设置的,离不离和感情有什么关系?离也是为了家庭利益,对感情不冲突啊。不离的也有对婚姻不忠诚的呀。政府公信力没了,说啥大家也不信。而且身体很诚实,全都是保房价促涨价的政策,可能造成房价回调的政策不是迟迟不出就是小心回避。所以预期是铁定的,房价永远涨。中国夫妻离开才是真感情,不离婚的有潜在危机。因为中国神房,彻底颠覆了中国传统伦理价值观,真是个神奇的国度。。

    最近,上海掀起了一个离婚买房潮,据悉,上海市徐汇区民政局离婚窗口竟然出现了前来办理离婚手续的排队长龙,这使得一些民政
    机关不得不祭出限号离婚的措施。另一方面,一些不具备在上海购房资格的非沪籍居民则通过与沪籍市民“假结婚”的方式取得在上海的购房资格,从而了结其在上海“安居”的心愿。作为一名法律专业人士,我想提醒正在或将要以此方式购房的人士这其中所蕴含的巨大的法律风险。
    一、“假结婚”的潜在法律风险
    所谓以购房为目的的“假结婚”,简单地说,是指一方以取得购房资格为目的而与有购房资格的异性登记结婚,但互不行使夫妻权利和义务的民事行为。这种所谓的“假结婚”,其“假”仅限于建立婚姻关系的当事人之间,而从法律上来说,双方却是名副其实的夫妻,因此,这种所谓的“假结婚”,是蕴含着巨大的法律风险的,主要表现在:
    1、一方“假戏真做”的风险
    如前所述,这种所谓的“假结婚”,其完全具备婚姻关系的形式和实质要件,而一旦其中一方当事人尤其是男方“假戏真做”的话,那么另一方的权益将难以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目前,我国刑法对“婚内强奸”尚无明确规定,刑法学界和实践中对“婚内强奸”一说也是有争议的。不仅如此,如不幸遇到无赖之徒,那么对另一方的工作和生活也将产生一定的困扰。
    2、一方不配合离婚的风险
    既然是假结婚,那毕竟是要经历离婚程序的。可万一不幸遇到那种无赖不愿离婚呢?或者附条件的离婚呢?即:提出某种苛刻条件如支付一定数额的钱财方同意离婚。遇到这样的人,那是既耽搁了自己的青春,又有可能破财,可谓得不偿失。
    3、财产的风险:
    “假结婚”是手段,买房才是目的。而以“假结婚”的形式获得购房资格的人士,其购房自然是在登记结婚之后进行的,那么风险便也随之而来,其风险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所购房屋的风险;二是对方可能所负债务牵连的风险。先说所购房屋的风险,根据我国现有法律的规定,夫妻任何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购置的财产如无特别约定均为夫妻共同财产。也就是说,一方以“假结婚”的形式购得的房屋可能会成为双方的财产,当然,这方面的风险还比较好防范,只需双方在购房前签订一份协议对所购房屋的所有权进行明确约定即可。但是如果对方因为欠债而被第三方诉诸法律的话,那么以“假结婚”的形式所购的房屋,则极有可能成为第三人采取保全和执行的标的物。尽管“假结婚”的当事人双方可能签有协议对彼此的债务不承担责任,但这样的协议只在婚姻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生效,而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因此,以“假结婚”的形式购房的一方则极有可能遭受巨大的财产损失。
    二、“假离婚”的潜在法律风险
    谈完了“假结婚”,再谈一下“假离婚”的风险。“假离婚”也同样存在上述三个方面的风险。实践中常有一些别有用心之徒,其早有离婚的念头,只是一方面担心对方不同意离婚,另一方面担心因离婚而破财,或担心挣不到小孩的抚养权,于是便以“假离婚”购房为由,从而假戏真做,以达到其真离婚的目的。而这样的人通常是早有预谋,在签订离婚协议时对自己一方较为有利,因为是“假离婚”嘛,对方一般也都没有戒心,对协议条款不怎么上心,哪怕是“南京条约”也都不介意。结果是:离婚协议签订之后,一方若想复婚,另一方要么以各种理由拖着,要么明确表示不同意复婚,从而弄假成真,假离婚成了真离婚,受害一方是既赔人又破财,可谓“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即便是复了婚,但已经分割的财产不再是双方的共同财产,而变成了一方的婚前财产,如若再次离婚,另一方的利益必然受损。这样的案例司法实践中并不少见。
    当然,“假结婚”和“假离婚”方式购房的法律风险可能还远不止这些,或许还有连笔者都没有想到的各种风险。尽管如此,笔者认为:这类风险还是可以防范的,笔者撰写此文的目的,也是想提醒那些试图以“假结婚”和“假离婚”形式购房的人士,如果非得完成在上海等限购城市“安居”的心愿,那么在进行相关交易时一定要慎重,睁大双眼,必要时聘请法律专业人士把关,以免合法权益受损。

  2. 华山论剑说道:

    然后,有媒体来到位于徐汇区南宁路的该行政服务中心离婚登记处,发现这里大门紧闭,本该16:30才下班的离婚登记处采取了临时“封闭”措施。

    门口贴着通知:鉴于今天办理离婚登记人数众多,已超出我中心业务接待能力,请需办理离婚登记的当事人改日再到我中心取号办理相关事务。

    然后,像传染病一样,房产中介的朋友圈贴出了杨浦区民政局的类似“告示”

    离婚要排队,离婚要限号,为了买房,魔都人民使出了“洪荒之力”……

    离婚买房的热潮,据说是各种调控传闻,据说今后要限制离婚买房了,大家都抢在政策出台前先离了再说……

    魔都人民的担心是有来源的,早在今年3月份,东方卫视就已经报道了北京对“离婚买房”的限制。

    所以,离婚要赶早……

    过去5天,上海新房成交量突破5000套,相当于平日的一倍,交易中心的登记系统更在26日出现了宕机的状况。

    朋友圈里都是玩笑——“抽空去离婚”,好像见面打招呼问“你吃了吗?”

    网友也纷纷上传微博描述抢房抢离婚热潮……

    魔都人民甚至把离婚过成了节日……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在离婚登记处内,二三十平米的房间坐满了人,而完成离婚手续办理的夫妻都是喜笑颜开的出门,甚至有夫妻一边走一边商量,并叫丈夫把离婚证一起收好。

    工作人员也是吓傻了的节奏:“今天有70对夫妻来办理离婚,吓死人了,全都排满了……”

    网络时代,最精彩的记录通常都是由段子手们完成,jerry看到吃瓜群众的热烈围观,比春晚精彩百倍

    或调侃:

    上海这两天为买房排队离婚,登记处为了家庭和睦,提早下班。这事还考验了婚姻牢靠度,两年后看有多少人再排队复婚,大家也是够拼的!

    上海市政府喊您别离婚了:为了家庭和谐,登记处提前下班……

    上海的“地王”一出,引来了离婚潮。真是“地王”一出,离婚频发!“权威人士”关于房价的论述,被扔到了“爪洼国”去了。“权威人士”的权威,也被打到地上,化作尘与灰了。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笑逐颜开去离婚‘’

    或预测:

    老夫我夜观星象… 觉得明天地产股要爆发啊!

    当然,也有悲愤:

    婚书是生死携手,患难与共的契约,如今却被逼迫成废纸,这政策荒诞至极,愚蠢至极!

    还有技术贴

    还有网友表示:离婚还有技术问题,我朋友离婚双方协议了一个赡养费,每个月2万。结果买房时贷款,银行说扣了赡养费他的收入不能支持贷款。然后回民政局要改协议,他们说不行,已经送进去了。结果只好办复婚,然后再离婚…

    面对炸了的舆论,权威部门不再沉默。

    上海市住建委紧急回应称,关于近期社会上有关购房信贷新政的传言,明确表示,没有研究过此类政策,将继续严格执行3月25日发布的《意见》(社保2年改为5年;非普通二套房首付提高到7成),保持本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然而,魔都人民又打了一个小鼓:万一谣言又落实了呢????

    看着这场热闹事,Jerry想的是,在这波离婚潮里,有多少会弄假成真,会有多少辛酸心碎。

    朋友圈里看见一段感慨:当结婚要先看验房产证,离婚也掺合着更多的房产证时,婚姻的水晶球,己经碎了,再有机会拼起来,也难复原,况且有些从此就拼不回去了……

    Jerry想起几年前黄宏在2011年春晚上表演的一个小品《聪明丈夫》,回头再看,果真是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啊。

  3. 方翔说道:

    双方是不存在合法有效的婚姻关系的,也即双方并非法律认可的“夫妻”。因为现在很多城市出台了房产限购的政策,很多人在本来不符合购房条件下,想出了各种办法规避政策的限制而购房,题中涉及的“离婚”便是其中之一。
    现实中购买房产涉及到的问题非常多,比如婚前、婚后、出资、按揭款的偿还、所有权的备案登记等等,现实中遇到的情况可能会很复杂。
    题中的第1种形式,在夫妻双方办理离婚手续之后购房,也是要区分具体情况。
    一、如果是一方出资购买,因为双方已经离婚,而且在离婚协议中对于共同财产分割也有明确的约定,那么以个人财产出资购买的房产,应视为个人所有。这是一般情况,现实则更复杂,比如在离婚协议中双方约定所有共同财产全部归一方所有,在双方因房产产生诉争之后双方均认可当初办理离婚手续只是为规避购政策,离婚协议中关于财产分割也并非双方真实、自愿的意思表示,虽约定共同财产归一方所有,实在仍为二人共同,则在此情况下,以分得全部财产的一方出资所购房产,应该也仍是二人共有
    二、当然如果是另一方实际出资,或者双方共同出资,虽房产证是办在一方名下,在双方又复婚后,个人的观点是房产应为双方共同所有。
    三、考虑到双方办理离婚是为了规避限购政策,因此上述问题应该有一个前提,也即夫妻有一方名下有一套或多套房产。因此,在双方离婚之后,名下没有房产的一方重新购房产,其登记所有权人只能是一人,另一方是不能成为共有人的,也即房产证是办理购房一方的名下。如果双方事后因这套房产产生纠纷而诉诸法庭,显然对于房产的权属问题,房产的登记所有权人是占据有利条件的,如果另一方不能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其为实际出资人或共同出资人,亦或法庭调查核实清楚双方”假离婚“的背景而考虑此实际情况判定房产仍为双方共有,则不是登记所有权人的另一方很可能要承担不利的后果。
    题中第2种情况,题主没表述清楚, 不知”证是假的“指的是离婚证还是结婚证。如果是假离婚证,根据一般城市的限购政策,购房时需要提供民政部门出具的婚姻状况证明,如果只提供”假离婚证“是根本不行的。如果是假结婚证,则双方非婚姻关系,则不存在题中所涉及的”假离婚“问题,双方共同出资并偿还按揭款所购房产,为双方共同所有。

  4. 陈磊说道:

    么叫守规矩?规定单身能买,我用单身身份去买,这就是守规矩。
    假如我是婚姻身份,我造假或者托关系,仍然顺利买房,这才是不守规矩。
    至于有人觉得没有政府发的那张证书爱情就消失了,而有人觉得多买一套房只会为爱情建造更坚固的物质基础,这是各自人生观的差异。

    那些道德高地的朋友,天天装外宾不累吗,我孩子要上学,置换学区房时买入卖出有时间差,只能用假离婚过户来规避风险。我父母身体不好,我要接到身边就要有个住处,没有购房资格只能假离婚。
    嘴里说着“为了这么小的利益能离婚,将来有更大的利益还不知会做什么”,这些人是傻吗?能这样做的人,是为了一方的利益吗?这是为了夫妻双方,甚至三五口之家的利益。这是牺牲完美主义,为家庭贡献。假如有更大的利益,那就为家庭牺牲更多呗!

    今天在房产交易中心和民政局蹲守了一天,看到各种离婚景观:结婚处一个人都没有;有人带着孩子在门口等离婚;离婚的人根本不忌讳是假离婚…
    婚书也许不算什么。不过,它的存在,不是为了证明婚约的存在吗形式感还是很重要的吧,哪怕宗教,也需要教堂、圣歌、各种宗教艺术等形式,增强它的存在感。
    我一直不太能理解有房者为了房子振振有词的假离婚,振振有词地骂制度之恶。
    好像,没到不离婚就没法生活的地步吧,假离婚者至少都是有房者,今天,为了利可以假离婚,明天,可以为了其他诱惑,做什么呢?
    所谓的制度之恶,也许有道理。不过,反过来说,是政策者也没有想到魔高一丈的民心吧。

    确实是政策之恶,当年知青回家,有很多人就是通过假离婚才回得来,上海人民爱戴的柏万青阿姨年轻时候也是如此,甚至还让她的丈夫写下了承诺复婚书。或许你会觉得买房不及回乡之重要,但有一点很肯定,多一套中国一线城市的房产确实能成为这部分实践假离婚人士的命运之轮。过去十年,
    我们眼见着中国这一轮财富配置
    是随着房产的增值而来,
    那些没有在政策宽松的时候及早购入的人,
    在现在交易成本高企的当下,
    不惜以婚姻契约工具化的方式来降低交易成本,
    赶这趟末班车。
    你说这是烂庄家配烂赌鬼,
    还是属于人民的资产保卫战呢?

  5. 雪中的破玉子说道:

    房价绝对是个解不开的结,因为他本质上很难说是民众跟政府的博弈点,更多还是民众之间的博弈点。涨,不行,因为要买房子的人会受不了,跌不行,因为买了房子的人受不了,稳住估计也不容易。。到最后,涨跌都麻烦。相比之下,我个人感觉,跌了会更可怕。带来的结果也不会是老百姓就买得起房子了,而是更买不起~

    我说房价跌了房子只会更买不起。还有一堆傻逼说我不为老百姓说话,我真他妈的不知道这帮傻逼脑子怎么想的,房价跌了,按照目前人均持有房产的情况来看,绝大部分人都可能沦为负翁,你没有房子,难不成你父母没有?也就是意味着大部分家庭都可能财富极大缩水,在中国,房地产本质是一个理财产品,而且是最大规模的理财产品,只能刚性上涨,因为跌了,等于就是理财产品违约,绝对是个大地雷,从日本情况来看,房地产崩盘后,其实,绝大部分人可能连工作都保不住了,还买个屁的房子……

    我们这个时代终将是历史上的一个笑话。
    滚滚红尘,不过沧海一粟;历史也没有多少新鲜事,大抵逃不过人性。特别是一旦大boss幕后做局,可怜芸芸众生蝼蚁一般,摇号买基也罢,排队离婚也罢,人性极致处,终被剪羊毛。不识真面目,只缘在剧中;时不忘初心,方得始与终。一群人“假离婚买房”,我们是否要反思政策的“残酷性”?

    当人们纷纷用“拆散家庭”的方式,去夯实家庭“牢固的经济”,我们的政策制定者,是否想过“重构”管理的方式?

    亲爱的,你要对家庭购房进行限购?那么,我们就勇敢选择离婚!

    买房,只是为了确保财富不会缩水。

    你低估了上海人的精明。

    你低估了上海人对于“房价疯狂上涨的恐惧”。

    因为,他们已经对手中的纸币是否能够养老,逐渐失去信心。

    亲爱的政府,

    你对我们财富的保护态度,

    决定了我对婚姻的捍卫态度。

    如果一个家庭,愿意用幸福作为赌注来拥抱泡沫,可见他的生活,距离幸福,有多么的遥远。

  6. 晚风古城小巷说道:

    在上海,正真发疯的,不是买房的人,而是——还没有买房子的人。

    真的,你不要为娱乐明星发疯,不要为国足发疯,也不要为不断贬值的大学文凭发疯。

    你值得发疯的,是上海的房子;是上海的女人(男人)。

    上海不缺好男人,上海很缺有房子的好男人。

    这是“上海剩女”多如牛毛的唯一秘密。

    三,除了离婚,我们还有更好的方式?

    上海和各地政府的采取限购措施,动机是好的,但是效果却恰恰相反

    想用限购的方式抑制房价非理性上涨,这是怎样的愚蠢思维方式?

    如同饥荒年代,用限购馒头的方式抑制粮价上涨。

    如今的“限购”思维,不得不让人想起计划经济年代的“凭票供应”:企图用行政手段解决市场的供需难题。太史公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人总是趋利的,利己的。

    社会管理应该充分理解、利用人性的“弱点”。

    一线城市土地稀缺性,造就了它的房价高企。上海的房子,不仅仅是居住商品,更像是“金融产品”。

    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增加房屋持有稅是更加明智的选择。这比限购更容易让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一个人“假离婚买房”,你可以指责他“没有道德”;

  7. 无原则看颜说道:

    上海人离婚买房”,如今几乎成为全球话题。

    这是一个令上海政府难堪的话题,也是让上海人“精明形象”再次昭告于世的热点新闻。

    然而,我的看法是这样的——

    一,这个世界上,没有“假离婚”

    我要告诉那些“假离婚”买房的人们,这个世界上,没有“假离婚”。任何法律协议一旦签署,必然都是弄“假”成“真”。通过“假离婚”获得“真利益”,是精明的选择,也是充满风险的赌博。

    在经济利益与婚姻保障的天平上,你是否能够保持平衡?如果,选择“离婚”是为了更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那么,选择“离婚”,已经是丢弃救生圈的生死横渡。

    你必须考虑,如果婚姻有过第一次的“儿戏”,就可能会有第二次的“反悔”,第三次的“欺骗”,第四次的“背叛”………

    这一张结婚证,薄若雪片,却是权利护身符;

    那一张离婚证,重如泰山,已是命运阴阳关。

    婚姻,本来就是一场风险投资。

    风险投资,未必非要堵上一桩美满婚姻。

    二,如果要发疯,就为房子发疯一次

    冒着失去婚姻的风险,去获得一次购房的机会。

    我们发疯了吗?

    是的。我们发疯了。

    上海房价在过去三十年中的上涨,改变了每一个上海人的命运。

    你积少成多丢入储蓄罐的零钱,你瞒着爱人偷偷积攒的年终奖,你辛辛苦苦爬格子换取的稿费,你零存整取的银行存款……

    总而言之,你以传统的守财奴的生活方式去积累财富,就如同,把一根雪糕放进了热水杯。

    1990年,浦东竹园新村新建的多层住宅,每平米售价1000元。

    如今,同一地段新建的高档商品房(全装修、中央空调、每户有车位)应该是100000元。

    时间过去26年,价格相差100倍。

    上海的房价,早就超过柏林,已经超过了东京。上海的房价还在追赶纽约、伦敦。

    因此,三十年前,那些变卖上海房产东渡打工的人们,如今个个“呆若木鸡”。

    过去三十年,上海房子是全球稀缺的“理财产品”。押宝上海,押宝中国,就是押宝了幸福人生。

    你还没有买房?

  8. 蕾小蕾说道:

    隔壁加上前排我三个同事去离婚买房,有个同事离两次了,两口子感情铁打的,跟我说他们活到这个岁数除了想多买个别墅买两套房没其他想投资的了,公司还有十天再婚假可以请。。国人的传统文化,重视灵活和变通,不重视契约和承诺!这个素质还搞民主选举?若不满意马上就反,岂会等四年再选?请那些整天鼓吹民主选举的公知教授律师们,还是踏踏实实先来努力提高国人素质再说吧!有人说:感情不好,谁敢离婚。在我看来,做任何事都得有底线啊。这种为了钱把婚姻当儿戏的做法,难保今后对方不会因为其他事情而做出某种伤害自己的行为。对于生活在这个国家的大多数人来说,这是面对朝夕令改政策的一种无奈之举。身在魔都的我,看到今天这一幕,感到了魔幻荒诞现实主义的真实写照……应对假离婚国家应制定政策:离婚后买房,后又复婚的,取消优惠并需补缴全额款项。(为了图些便宜不复婚的,算你狠什么叫贪婪,人家自己的首付自己还贷,占谁便宜了。反正,都是中国人为啥有户口才能买房,制度不公,老百姓想点办法怎么了?出台政策就是鼓励假离婚的,有什么好怕的,想假戏真做的人留着何用?各种政策都公平公正就很好,已婚怎么了?什么已婚的没补贴没这没那,已婚的人压力都巨大好吗?不需要政策倾向,是人平等就好了!贪婪而已,与政策无关。好比香港政策规定港人与内地居民结婚,配偶可以申请单程证来港,内地居民为此与港人假结婚,难道这也是政策的错?渣男他爸说了:我这三个儿子谁生了孙子家产就都给谁。后来雷老师推算了一下,那个女学生的儿子怀上的日子还在他们的婚姻内。然后他老婆继续哭哭啼啼,大家看明白了就都开嘲讽。最后结局是渣男还是不复婚,但是给三个闺女一人一套房子,每个月生活费一万,我看一对离婚夫妻上节目,渣男骗他老婆说假离婚再生一个儿子(已经有三个女儿+祖父硬要抱孙子+老婆舍不得孩子没打过胎),老婆傻傻的还真信有这个政策同意假离婚还签了净身出户且女儿们都跟母亲的离婚协议(我真想敲她的脑袋[笑cry]?看到这里已经司马昭之心了吧?

  9. 张丰说道:

    理论上说,一个家庭买多少套住房,只要没违法那是它的自由,就像一家公司可以随意开设多少家分公司子公司一样。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先进性就在于它的特色,所以高高兴兴的买房离婚潮,也就再一次充分证明了这个先进性和谎言民族的聪明,这也是奴民对伟大领导 去库存号召的积极响应。一个大学老师是如何赚到1760万的,比他是怎么被骗的,更让人关注。在中国,靠正经的劳动,只有两种可能性:前些年申请到大型国家级项目,在报销制度严格之前把它变现;或者靠某个发明专利入股,成立一家公司。10年前我读书的时候,听说北京邮电大学有位教授有140个研究生,他们都帮他做工,但是即便如此,要挣到1760万还是要辛苦一番。
    普通人很难像王健林那样定个挣一亿的小目标,对生活在二线城市的人来说,一千万已经是想象力的极限了。目前,比较靠谱的说法是,清华大学这位倒霉的老师刚刚卖掉一套房,那1760万就是房款。这个信息涉及个人隐私,没有哪个媒体公布出来,但是这样的解释很让人信服,事实上它是人们能够想象出来的最合理的解释。北京、上海、深圳的房价,已经到了如此可怕的地步,足以重新定义各种社会关系。
    如果不能在北京上海买房,单靠工资和代课收入,一个老师要工作一百年,才能挣到1700万。这绝对是一种不公平,但却是一种现实。如今,人们喜欢用“中产阶级”来谈论大城市中高收入人群,但是,除了京沪深之外,还有真正的中产阶级吗?一个省会城市的高收入者,其财富在京沪深有房族那里,实在不值一提。那么,他们还是一个阶级吗?有可能拥有共同的价值观吗?
    在这种背景下,上海受到楼市调控传言出现离婚潮就很容易理解。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8月末的最后一周(8.22-8.28),上海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55.5万平方米,环比暴涨了93.7%;新建商品住宅均价为每平方米43722元,环比上涨5.7%,再次刷新上海成交均价新纪录。短短一周时间,房价每平米上涨两千多,一套一百平米的房子,一周赚20万以上。这个数字,相当于一个白领一年的辛苦所得了。
    离婚买房是否把人们的道德底线拉得更低了?在一个为了创业可以剪掉大学校园的电线的时代,一个电信诈骗逼死几名大学生的时代,为了买房离婚又算得上什么底线呢。《每日人物》的记者探访了上海民政局的离婚大厅,那里人头攒动,根本没有出现人们想象中的尴尬。每一对离婚的人,原因都是“感情破裂”,但在他们的眉宇之间,洋溢着的却是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本应该凄凄惨惨戚戚的离婚现场,却成为全上海最有希望的地方。面对这样的景象,媒体也词穷,只能用“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离婚买房”“感情不好,谁敢来离婚”这样调侃来做标题。

  10. 于永杰说道:

    家庭对于中国人的重要性,在《大学》里推演得再清楚不过了。举凡治国平天下,都得从齐家出发。在某些时代,当家庭作为社会的基础,遭受到普遍性的动摇时,常常意味着这个时代的无序已经侵及根本。

    可能因为家庭太重要了,中国人常常因为婚姻的事折腾得人仰马翻。据说明朝时每当皇帝要选美,民间总要闹得“聘嫁一空”,有来不及的人家甚至从街上拉个男的回家就拜堂,这就是所谓的“拉郎配”。再比如这几天上海的伉俪们,因为听到传言说本市要实行最严厉限购政策,不但家庭买二套房必须七成首付,一年之内离婚的还要按已婚处理。于是大家抱定“把婚离在政策前,把房买在限购前”的主意,纷纷涌向民政局,以致离婚登记处不堪重负高挂免战牌,甚至规定离婚也要限号。从无奈结婚,到无奈离婚,这是在几百年里完成了一个循环么?

    这也不能怪上海的“夫妻两噶头们”脑子“瓦特”了,毕竟限购这种事谁也说不好的嘛。比如2014年,当北京等地陆续实行汽车限购后,坊间一度传言杭州也要限购,但杭州市治堵办等部门多次辟谣言之凿凿,称限牌传闻只是车商为了刺激销售的炒作行为。但没多久他们就在一个夜里宣布,从第二天起开始限牌。人民群众被摆了一道。教训是深刻的,群众是智慧的,谁再上二茬当谁是傻子,虽然上海市住建委8月29日紧急回应,称“没有研究过此类政策”,但“离婚热”却依然没有降温。其实你看住建委的回应,并没有说“不会实行最严厉限购”,而是别具匠心地说“没有研究过”。当然至于以后会不会研究,这个凭你怎么猜。

    有人统计过,上海楼市限购前每年的离婚数约为4.7万件。2013年推出以家庭为单位的二套房限购政策后,当年的离婚件数飙升到近7万。以后每当传出限购政策收紧的消息,都会带来一波离婚热。买房,本来是给家一个安稳的居处,或者让家庭得到更好的收益。可是却要用离婚的方式来实现,怎么看都有种荒诞感。而人们身处于荒诞中所表现出的舒适以及洋溢的笑容,简直让一切诡异起来。媒体对于排队离婚的报道中有这么个细节:丈夫在离婚协议上签字以后,让妻子签。妻子看都没看,写完名字才扫了一眼。然后笑着往“前夫”肩膀上甩了一巴掌:“凭什么孩子归我,你每个月才出两千块抚养费?改成两万!”身边等待者一阵哄笑。我真的有点搞不清这到底是喜剧还是悲剧了。

    可能是我太矫情了,生活这么现实,人们哪有时间体会什么荒诞。我看到有媒体算了一笔账,按照当前的政策,能按首套房的政策在上海买上90平米的二套房,意味着至少可以省下50万元,还不算因为提前购买产生的房价上涨收益。数学不好的我有点蒙,不过想想,要只是三五万的事儿,谁愿意这么大动干戈?当身处“不买房,都白忙”的时代,你不知道工作会不会被辞掉,身体会不会垮掉。去机场接个人,会不会就“被嫖娼”而挂掉。接个电话,会不会就被诈骗了,还要被人嘲笑智商低。你甚至也不知道老婆会不会跟经纪人出轨了,还盘算着把你的财产都划拉走。但十多年来,只有一件事至少目前为止还没有骗过你,那就是在北上广深买上一套房,从此便能实现人生的小目标。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中产阶级焦虑吧。

    所以想想这些,再去责怪离婚买房扰乱楼市秩序、亵渎婚姻神圣,就有点装外国人了。毕竟谁没事愿意离婚玩呢。荒诞的离婚,还不是因为现实的生活!

    获得感这个词被经常提及。其实获得感的前提是安全感,不一定每件事上都有收益,但至少要对未来有一种稳定的期待。拥有这样的获得感,人们对生活会很从容,不必患得患失,时刻担心被社会抛下。也就没有必要牺牲掉伦理原则,去追逐一点物质保障。房价很难调控,但让人们拥有获得感是一件比调控房价更需智慧的事情。如果该获得的“获得感”老是无法获得,那可不是多买一两套房子就能填充的。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