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昆:打破“小圈子”铲除“潜规则”生存土壤

  当前作风建设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各种“潜规则”对制度的冲击、消解,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潜规则”是制度的暗流,与制度并行不悖,表面上对制度不构成冲击,实际上制度的内核、精神早已被吞噬、掏空,使制度失效,“潜规则”却大行其道。一般来说,“潜规则”往往是在“小圈子”中盛行,是“小圈子”成员必须遵守的“规定”和“制度”。因此,破除各种“潜规则”,必须首先破除各种“小圈子”,铲除“潜规则”生存的土壤。

  人都是生活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领导干部也有着同学、老乡等不同的“圈子”,这无可厚非,毕竟独木不成林。但“圈子”不同于“小圈子”,讲感情不等于徇私情。二者最大的区别是,“圈子”以人们正常社会关系和交往为纽带,“小圈子”则是以权力为纽带,以实现个人私利为目的。

  “小圈子”是权力寻租的标志。“圈子”异化为“小圈子”,“小兄弟”互谋私利的称谓,“小爱好”是膨胀私欲的借口,以同乡、同学、同行、同宗、同爱好以及老上下级关系为名的“小圈子”,放大的是庸俗主义,蔓延的是功利思想,危害公共权力的正常运行,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搞“小圈子”,轻者是非不分,重者贪污腐化。一些干部“苦心孤诣”地编织“小圈子”、扩张关系网,出发点就是谋私利。有的认为,进了“小圈子”就能“资源共享”,你托我帮,结成利益共同体,难办的事好办了,不能办的事情也能办了。有的认为,有了“小圈子”就有了靠山,可以互相提携,无疑是一支支“潜力股”、“绩优股”,利用同窗情谊攀上关系结上网,日后自然大有好处。殊不知,诸多贪腐案例,一个个腐败分子被刨出来,“拔出萝卜带出泥”,他们大多是“小圈子”中人,平日里臭味相投,沆瀣一气,最终导致大面积政坛“塌方”。

  打破“小圈子”,从制度上打破人身依附,铲除“潜规则”生存土壤,让选人用人权在阳光下运行,使隐性权力显性化、显性权力制度化,防止“一手遮天”。因此,必须引导干部远离“小圈子”,真正把精力和智慧集中到干事创业上来,以实际行动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

(文/王昆)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