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kedIn中国区总裁沈博阳:“赤兔”是我的最后一次All In

在京郊山里一间宾馆的大会议室里,我写下了这篇文章。在这里封闭开发一个多月之后,今天,我们领英中国本土研发团队独立开发的职场社交App终于上线了!经过内部无数次的讨论,我们给新产品取名叫“赤兔”。赤兔马可以日行千里,夜走八百。我们希望中国职场年轻人借助这款产品,能成为“千里马”,驰骋职场。

文/沈博阳 领英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

从最初的想法,到现在“赤兔”横空出世,这里面有很多的不眠之夜,也有很多的感动。我们的团队很优秀、很年轻,拼劲儿十足有梦想。我陪着他们一起在山里封闭开发了一个多月,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周末无休,非常枯燥和辛苦。他们中不少人孩子都很小,这种投入对家庭牺牲很大。感谢大家,也感谢你们家人的付出,从你们身上,我看到了中国职场年轻人的希望。

跨国互联网公司在中国推出新产品我们并不是第一个。但是在核心业务上,敢于给中国团队自主权,做独立于全球体系之外的产品,而且这款产品甚至和全球化平台有着一定的交集和竞争,这在历史上是第一次。而“领英 赤兔”也标志着跨国互联网公司第一次在中国采取双品牌策略,这种突破创新和大胆尝试意义非凡。

我相信当很多人知道领英又推出一款职场社交产品时,第一反应会是:“为什么这么做?”

自从2014年初进入中国以来,领英在中国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用户数已经突破900万,成为领英全球发展最快的国家。领英也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职场社交平台。但与此同时,通过这一年多在中国市场的耕耘,我们也有了一些洞察和发现:

1.中国互联网的特性:作为服务全球3.64亿用户的职场社交平台,毋庸置疑,领英是一款非常优秀的职场社交产品。但是,领英创立在十多年前,产品是围绕着PC和电子邮箱设计,向无线互联网迁移的速度不够快。而中国是一个无线为先的市场,要想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无线产品至关重要。

2.目标用户定位:全球化平台的网络效应,是我们在中国取得成功的关键。但是,我们发现全球化平台更能吸引的是那些有海外或者外企背景,具备一定英语能力的用户;而中国职场存在显著的层级分化,拥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英语好、外企背景的只占少数,而更加广泛的则是刚步入职场和处于职场上升期的20-35岁的年轻人。他们分布在中国的一线到三四线城市,对于工作、资讯、人脉和机会非常渴望,愿意结识陌生人,愿意从线上走到线下进行更真实和充分的沟通交流。然而目前中国市场缺乏一款能够很好地服务于他们的职场社交应用。这对于我们来讲是一个巨大的机遇。

3.产品开发运营的独立性:在过去的一年,我们做了很多本土化的努力,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比如和微信、微博、QQ邮箱、阿里巴巴的深入整合。但是,总的来说,我们还是在维护全球一体的平台,动作不够快,本土化不够坚决。我们认为,只有一款独立于全球平台的产品,才能充分满足中国职场社交的独特需求,才能让我们真正像创业公司一样的奔跑。

4.职场社交需求:我们看到中国社会呈现越来越大的职场社交需求。近期的一次调研结果显示,有76%的中国职场人士想要区分生活和工作社交圈,但是苦于没有好的职场社交产品可以依托。

总之,无论从中国互联网无线为先的特性,中国职场人群的层级分化,产品开发运营的独立性,还是越来越强的职场社交需求,我们都需要一款独立于全球平台之外的本土产品。跨国互联网公司在中国发展都不尽如人意。这里面原因很多,路径依赖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跨国互联网公司总是认为一款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能取得成功的全球化产品,在中国一定也能取得成功,这就是路径依赖。要成功,打破路径依赖至关重要。只有开发一款能充分满足中国用户独特需求的完全本土化的产品,才能更好地面对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快节奏和激烈竞争。

接着大家应该又会问:“领英跟赤兔两个产品是什么关系?我为什么要使用赤兔?”

全球化平台“领英”与中国本土产品“赤兔”在品牌定位、目标人群、产品设计及用户价值上有显著区别,但二者都秉承“成就一代中国职场精英”的理念,互补共生,更好地服务中国职场人士,满足他们的职场社交需求,帮助他们获得更多人脉、知识和机会,更快地成长与发展。

在品牌定位上,我们采取的是双品牌策略。领英定位相对高端,强调其与世界相连的影响力以及精英的全球人脉圈调性,突出无趣但有用的工具属性。赤兔的定位更加年轻、鲜活、生动和有趣。我们希望赤兔能够成为一款有温度、有趣、年轻和鲜活的职场社交App。我们相信在中国,职场社交也可以很有趣,职场社交也可以有温度。

在目标人群上,全球化平台“领英”更能吸引的是那些拥有海外或外企背景、有国外留学或工作计划、需要拓展国外人脉关系等有海外沟通需求的用户。领英是他们与世界连接的最好平台。而刚步入职场和处于职场上升期的年轻人,则是中国各行业的职场主力军。赤兔将更专注服务于这些广泛的职场年轻人,满足他们发现人脉、在线沟通、结识陌生人、线上到线下互动等强烈的职场社交需求。

在产品研发和运营层面,领英中文版(包括PC和移动端)将持续深入本土化,增加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功能、开展本土合作,将领英的品牌和价值传递给更广泛的中国用户。而赤兔采取的是无线为先的策略,着重开发移动客户端,纯中文语境,帮助中国用户以真实的职场身份,在职业场景下发现人脉、在线沟通、并把线上和线下的职场活动和行为连接起来。赤兔支持领英账号登录,可以导入领英的人脉关系,并会有独立的社交图谱。类似微信和QQ的关系。赤兔是以中国互联网创业的节奏在奔跑,完全由中国团队开发、管理和推广,有独立的研发和运营团队,拥有绝对的自主权。

将时间回拨到二月初,我们的技术研发负责人王迪刚刚入职,接下来是迅速地招兵买马组建团队,同时开始产品设计。很多同事入职当天就被拉来封闭开发。四个月的时间,从组建团队到产品上线,我们做到了创业公司的速度。领英中国刚刚起步的时候,我们受到了很多质疑。说来说去就是两点:跨国公司不接地气;跨国公司慢。现在,我们在用实际行动回应这些质疑,我们很懂中国,我们可以很快。

在这里我也要特别感谢领英总部和领英中国董事会对我们激进而大胆想法的大力支持,给予我们“独立开火权”。我们和领英总部是一种开创性的伙伴关系。这给了我们最大的自由度和支持。

领英的价值观中有一条叫“敢于承担睿智的风险”,创业的激情、对成功的渴望促使着我们去冒这个睿智的风险。中国有1.5亿职场人士,我们有信心把职场社交这一垂直领域做大,并打造出影响亿万中国职场人士的海量级用户产品。过去的四个月,我和我的团队都很兴奋,因为我们找到了创业的感觉:这种兴奋让我想起了当初创办糯米网的日子。我还记得糯米网上线的时间是2010年6月23日;5年后的同一天,“赤兔”上线。这会是我职业生涯中的最后一次All In。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职业社交网站LinkedIn如何成为华尔街宠儿

专访创始人霍夫曼:LinkedIn300万用户在中国

LinkedIn产品主管的产品成功之道

从Linkedin入华看垂直领域的招聘机会

创业公司拉勾网:从LinkedIn到垂直招聘

您可能还喜欢…

5 Responses

  1. 赵谦说道:

    很喜欢Linkedin这个网站,通过这个网站得到了很多机会,希望这个新软件能给我带来更多的帮助!

  2. 徐静蕾说道:

    希望可以尽早体验到 领英在国外很厉害啊,期待国内的发展,我看好这个APP,职业社交是趋势,赶快发个码

  3. 玛利亚鲁丽说道:

    打破路径依赖至关重要,只有开发一款能充分满足中国用户独特需求的完全本土化的产品,才能更好地面对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快节奏和激烈竞争。DO WELL!

  4. 徐静蕾说道:

    linkedin的赤兔 终于要问世了 期待这款软件真的可以让职场更加有趣,希望可以尽早体验到 领英在国外很厉害啊,期待国内的发展,我看好这个APP,职业社交是趋势,赶快发个码先期待ing 等很久了

  5. 警惕那些让你ALL IN的人说道:

    一个创业者,自己说,我要ALL IN,嗯,这种,值得敬佩。一个投资人,对创业者说,你要ALL IN,这个,要警惕一下,除非,他陪你ALL IN。

    本文作者曹政,资深 IT 人。技术大牛、数据控、历史控、考证控。曾参与创建一统统计、cnzz 站长统计,曾主持搭建百度商业分析支撑平台。文章首发于其微信公众号 “caoz 的梦呓”(微信号:caozsay)

    一个创业者,自己说,我要ALL IN,嗯,这种,值得敬佩。

    一个投资人,对创业者说,你要ALL IN,这个,要警惕一下,除非,他陪你ALL IN。那么,你见过陪你ALL IN的投资人么?

    ALL IN创业成功的人确实有,也不少,我也认识很多个这样的朋友,我也很敬佩他们,但那些ALL IN后无声无息的呢?谁又在乎呢?

    不ALL IN一样创业成功的,也有,而且,我也认识很多个这样的朋友。问题是,媒体不喜欢这种,说出来一点都不酷。

    我几年前跟一个福建的传统领域富二代投资人聊过一个相似的话题,他当时觉得,钱都是他出的,对方只是投入人力和精力。他认为股份是他慷慨给对方的,对方应该感激他才对,我说你这么想就不对了,人家创业,押上的自己的人生,你呢,说句难听的,钱哪里没有?一个项目失败了,对你而言,不过是1/n的投资失败而已,对创业者来说,是几年精力,心血的百分之百。

    互联网时代,人才的价值远超过资本和资源,这也是互联网时代人特别贵,创始人而不是资本家要当大股东的最重要原因。对方表示理解并认同了我的观点,后来过了几年,我发现他投的几个项目表现还不错。

    那么,对创业而言,ALL IN是不是可以增加成功概率呢。

    是的,实话实说,你破釜沉舟的时候,动力,精力的投入,及思考深度,肯定全面优于留后路,有余地的时候。但话说回来,这种提升不代表你能做成;而且,提升成功概率也有很多很多其他的因素。

    1、ALL IN 可以提升创业成功概率,但提升成功概率的因素,并不只有ALL IN。

    做成一个项目是由很多因素组成的,ALL IN甚至未必是最关键的因素。

    2、对于不同阶段的人来说,ALL IN的代价和成本也是不同的。

    所谓机会成本的问题,实话说,草根创业者更容易ALL IN ,年轻没有家庭负担的人更容易ALL IN。 而一些家庭负担较重,或机会成本较高的人来说,做出ALL IN的决策压力是非常大的。

    3、即便ALL IN 押对了项目,也有可能血本无归。

    中国虽然充满暴富的机会,像个大赌场,但经常有不守规矩的庄家,对于参与创业的人来说,即便已然ALL IN入局,并且押对了,也可能在获胜的前夕,被庄家强行收走筹码,这样的案例,在中国,数不胜数。

    这就让人想起一个段子:

    欲练神功,引刀自宫,
    即便自宫,未必成功,
    不去自宫,咳咳,也能成功。
    投资人一般,希望创业者有一定的投入意识,这个也可以理解。

    说实话,如果一个创业者,身价不菲,豪车洋房,创业的时候却一点不肯出亏,要投资人出巨款,自己工资都不能低,这确实有点过分,风险都在投资人那边,创业者优哉游哉的,这种投资人会非常忌讳。

    但一个机会成本非常高的创业者,留一定积蓄给家人,日子过得能维持体面,也并非是过份的要求。毕竟人家投入的机会成本,也是一笔不菲的创业投资,不能对此视而不见。

    至于某些媒体和大V,喊ALL IN固然能吸引共鸣,获得大量的鸡血转发,但说白了,还是那句话,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却去要求别人,你说不是流氓是什么。

    创业之事,尽力而为,问心无愧就好。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