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国:优势互补 主动转型

中华民营企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产业集聚区网首席顾问杨建国在接受采访时将叶县的做法总结为“主动转型”。

      11月1日,《河南日报》产经天地专版头条聚焦叶县转型发展之路,中华民营企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产业集聚区网首席顾问杨建国受邀点评,并将叶县转型发展模式总结为:“主动转型”。详细报道如下:

《河南日报》“产经天地”头条聚焦叶县转型发展之路。

“作为一个成长型的资源县,叶县因盐成长、借盐发展。在发展链式经济中,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在转中抓住了主动,在转中赢得了发展,靠转加快了科学发展,靠转形成了发展优势。”10月12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叶县县委书记闫廷瑞表示,叶县发展立足一个“转”字,靠“转”形成发展优势。

一区两群  链式集聚

在2013年河南省重点项目暨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会议上,叶县产业集聚区“一区两群”的发展模式受到了一致好评。具体来说,是指叶县产业集聚区目前已经初步成型的制盐、盐化工和机械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集群。

作为岩盐资源大县,叶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狠抓盐产业深度开发,先后引进了中国盐业、平煤神马、神鹰盐业等13家知名关联企业,形成了由制盐一个节点发展到制盐、盐化工、精细化工等链式循环的整体提升。到2015年盐化工及下游产品将突破30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80亿元、利税15亿元,成为全国重要的盐化工生产基地。

依托传统的三轮车生产加工基础,叶县产业集聚区着力发展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形成了以河南隆鑫机车有限公司为龙头、11家零部件生产企业相配套的摩托机车制造产业集群。3年内将形成100万辆摩托机车整车、60万套机车零部件生产能力,销售收入可突破100亿元,建成全国知名的摩托机车生产制造、科技研发、外贸出口基地。

闫廷瑞向记者介绍,叶县通过延链补链招商,不断拉长两大主导产业链条,实现了雁阵效应,从而带动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

产城一体  互动发展

美林湖小区、盐都大酒店、金大陆国际酒店、公租房、希望电脑学校、职工培训学校……环顾叶县产业集聚区四周,一大批功能性项目正在陆续实施,与产业集聚区配套的公共基础设施正在逐步实现资源共享,不仅城区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产业集聚区的综合配套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与此同时,为了让企业安心入驻、生产顺利进行、企业员工舒心工作生活,叶县产业集聚区目前已建成三纵三横路网23公里,实施了供排水、供热、电力线路、输配电站、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信息科技研发综合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项目24个。

在采访中,闫廷瑞用“水”与“船”来阐述产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系,他说:“产业集聚是水,城镇化是船,水越深,船才能载得越多,只有合适的船遇到合适的水,才能水涨船高。”

立足长远  注重持续

作为一个典型的成长型资源县,叶县也面临着“矿竭城衰”的潜在难题。作为初始开发的盐资源大县,如何摆脱“资源陷阱”?

对此,闫廷瑞表示,靠拼资源、牺牲环境换来一时的高增长,它不叫“发展”,叫“破坏”。在发展过程中,只有懂得创新,注重持续,讲究集约,才能使资源不断地发挥作用。

据闫廷瑞介绍,叶县在发展产业集聚区过程中,立足于三大原则:1.立足于长远,着重发展循环经济。围绕废弃物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变废为宝;2.立足于早,培育非盐支柱产业。再多的资源,也有用完耗尽的时候;再好的行业,也有潮起潮落的风险。在做强做优盐产业的过程中,必须立足于早,大力扶持和发展非盐产业,为资源县固本强基;3.立足于持续,有针对性地提高招商选资门槛,重点引进高关联度、高成长性、高附加值的企业开发叶县盐产业。开发的进度和深度,科技说了算,技术不成熟的宁可不上或缓建。

中华民营企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产业集聚区网首席顾问杨建国在接受采访时将叶县的做法总结为“主动转型”,他说,叶县在发展产业集聚区过程中,始终坚持循环经济的主线,通过将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优势互补,科技创新激发企业活力和发展动力等方法,成功探索出了盐产业发展的新路径,进而支撑矿业城市的持续繁荣和发展,堪称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标杆。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