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莉:下基层要“心明眼亮”

据人民日报报道,不少地方、部门班子查摆、剖析“四风”时谈到,一些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走马观花,看“窗口”多、看“角落”少,结果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群众对此很有意见。(《人民日报》,10月28日)

当前,有少数领导干部下基层时,把走访基层当“参观”,体恤民情当“任务”,走马观花下基层。表面上是下去调研,但只是蜻蜓点水,脚上不沾一粒泥,看的是“形象工程”,做的是“表面文章”,听的是“套话官话”。还有的领导干部是人马未到、电话先行,或前呼后拥、兴师动众,其结果可能会在下级的“精心安排”下,被一些假象所蒙蔽,难以收集到最准确的信息和最真实的民意。这样的调研,这样的走基层,这样的“联系群众”,其真实效果可想而知。

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调研的目的在于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完善政策、推动工作,是实现领导科学决策的基础和前提,是工作实践对领导干部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一种好的风气,是减少领导工作失误,提高干部素质的一种好的工作方法。更是领导干部“靠近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的重要举措。

然而,转作风、除“四风”不是喊口号那么简单,针对群众反映的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走马观花、看“窗口”多、看“角落”少等突出问题,迫切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多一些求真务实的作风,少一些摆排场的官气;多一些俯下身去倾听群众心声的调研,少一些形式主义。

解决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走马观花的问题,还需对症下药。要通过加强观念教育,让领导干部认识到调研的重大意义,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在不打招呼,基层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直接到现场或群众中去,了解最真实的情况,这样,不仅可以不被基层牵着鼻子走,而且更容易听到真话,看到基层的真实面貌。领导干部在调研中如发现问题就得指出,有建议就得提出,这样才有利于促进工作。同时,在调研中通过实地掌握百姓的衣、食、住、行,扎扎实实解决百姓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做到“办一件是一件”,真正从根本上解决实际问题,不做花瓶工程。总之,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不仅要保持一份“清醒和责任”,更要“心明眼亮”。

 (文/光莉)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