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章百家——实现长治久安要靠好的制度

在邓小平诞辰110周年之际,回望那段历史,邓小平如何在一个艰困的局面下开启了一个时代,锐意推进改革,其纪念的意义更在于对当下的改革有什么启示。

新浪独家对话党史学者、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章百家,共同探寻改革开放精神的内核。

“文革”后两年寻找国家的新方向

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章百家

中国这样的大国,在经过十年动乱之后,能够很快稳定,没有出现大的混乱,这很不容易;更不容易的就是在两年的时间里找准了新方向,开辟了新道路。

新浪网:

目前,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的纪念活动开始逐步展开,纪念领导人诞辰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章百家:

对已故国家领导人的纪念不同于对一般历史人物的纪念,总会跟现实形势联系在一起。一方面回顾他的生平、历史贡献,一方面也要讲纪念他的现实意义,说明历史的传承,解释当下的政策。

邓小平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事实上,我们每个中国人的生活都因邓小平而与以往不同。可以说,邓小平改变了中国,而中国的发展又改变了世界。

新浪网:

这次110周年纪念面临的形势有什么新特点?

章百家:

中央第一次对邓小平作出评价是在1997年他刚逝世的时候。那年正好要开十五大,当时必须向国内外表明,邓小平去世后中国仍将按照他开辟的道路走下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到新的世纪。十五大的一个重要贡献是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进入新世纪后,改革开放进入全面建设小康新阶段,在纪念邓小平百周年诞辰时是与这个形势联系在一起的。不过,那时这个阶段刚开始不久。

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已进入决定性阶段,我国面临的各种问题越来越明显,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也越来越清晰。纪念小平诞辰110周年,肯定要和这个大形势紧密结合在一起。

新浪网:

关于改革开放的起始时间,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应从“文革”结束算起,也有人认为是十一届三中全会。

章百家:

这两种看法各有个的道理。现在正式的提法是以三中全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事实上,历史的转折都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下发生的。三中全会提出工作重心转移,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所以它是实现转折的标志。如果从过程看,“文革”结束后,中国社会就已经开始发生变化了。“文革”结束后的两年,可以说是改革开放的酝酿时期,是从“文革”到改革开放的过渡阶段。

新浪网:

现在看,这个过渡阶段的作用很重要。

章百家:

打倒“四人帮”之后,很多人都认识到“文革”这条路肯定不能再走下去了。但当时思想上还是比较混乱的,一些人觉得“文革”以前还是挺好的,应当回到那条老路上去,还有一些人认为那会重蹈覆辙,必须选择一条新路。但是这条新路在哪里?当时并不明确。

中国这样的大国,在经过十年动乱之后,能够很快稳定,没有出现大的混乱,这很不容易;更不容易的就是在两年的时间里找准了新方向,开辟了新道路。

新浪网:

在走向历史转折的过程中,邓小平的作用有多大?

章百家:

邓小平起的作用是很大的。这首先表现在推动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的转变上。他率先提出要准确完整地理解毛泽东思想,提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建议。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他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这是改革开放的宣言书,实际上成了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新浪网:

邓小平当时并不是一把手,为何能发挥这种作用。

章百家:

邓小平不是一个突然出现的历史人物。邓小平自己说他是第二代领导核心,但实际上,他也是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他领导革命和建设的经历之丰富很少有人能比。

他在“文革”中复出,实行治理整顿,在当时大得人心。后来虽又被打倒,但威信反而更高了。这些都使得在“文革”结束后,让邓小平尽快复出的呼声很高,他再次复出是众望所归。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起,他就是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主帅,虽然在名义上从不是一把手。

在中国的转变中他时常能一指定乾坤

同时代很难有其他人能起那么大的作用。从个人的威望、远见、资格、能力、拥有的人脉资源等来看,邓小平确实更高一筹。特别是一大批有实力的老干部信服他,愿意跟着他干。如果没有邓小平,改革的力量很可能会分散,内耗就会增加。

新浪网:

邓小平给人的感觉是个很强硬的人。

章百家:

周恩来说邓小平是“举重若轻”。他的敏锐、远见、经验和风格,使他在重大问题上敢于拍板。他身处中国的这场历史性转变的中心,时常能一指定乾坤。简单说,他是既改革开放的主要推动者,又是稳定大局的人物,两方面兼而有之,非常罕见。

中国社会的特点使得在转折时期,如果没有邓小平这样的人物,转变可能会困难得多,而有邓小平,统一党内思想、推出重大的改革举措,就会顺利得多。

当然,历史要从两方面看,不能只讲个人作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是一股潮流的代表,他并不是单枪匹。当时中央集体里的大部分人都主张要变、要搞改革开放,邓小平得到很多支持。

新浪网:

他在哪些重大问题上发挥了作用?

章百家:

从启动改革开放直到90年代初,所有重大决策都离不开邓小平。在启动阶段,有两条最重要:一是要集中精力搞建设,实行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二是中国必须改革,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条,同时中国也必须改变闭关自守的局面,实行对外开放。他还提出了“四个坚持”。这些合在一起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党的基本路线。

邓小平不仅是作决策,还为实现转变作了大量工作和准备。这些工作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就开始了。例如,在外交方面,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就致力于为改革开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包括中美建交、中日友好和平条约签订、稳定和改善中国同周边国家的关系。

在实现对外开放的问题上,我们知道最重要的一招就建立经济特区。这个想法最初的是广东等地方的领导同志提出来的,主要从地方的角度考虑,建立出口加工区,规模也不很大。但邓小平把这作为打破闭关自守局面,实行对外开放的战略步骤,把简单的出口加工区扩大为经济特区。回过头来看,经济特区不仅起着对外窗口的作用,实际也是我国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实验区。

新浪网:

解决历史问题,邓小平是如何做的。

章百家:

拨乱反正一项很重要的任务是对历史做个了结,这个问题很棘手,可邓小平把握得非常好,充满智慧。

这里有两件事,一件是平反冤假错案、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这实际上就是大规模调整党内关系和社会关系。中国人政治上的平等实际是从这时开始的。比如高考,是否允许出身不好的人考?邓小平说可以,重在表现。

另一件是通过历史决议,邓小平提出了写作的指导原则。这个决议对建国后重大历史事件做了基本评判,对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做了科学的评价和论述,分清了功过是非。叫历史决议,其实是政治决议,因为要解决的是政治问题,保证党的思想和事业的传承。这就免除了思想分歧,使人们能够齐心协力投入改革开放。

新浪网:

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何时开始的?

章百家:

邓小平说,我国的改革包括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事实上,在经济体制改革启动时,政治体制改革也同时启动了。如恢复和加强党内民主、恢复和加快法制建设,取消“文革”时设立的革委会、恢复各级人大和政府,建立老干部的退休制度,等等。

邓小平1980年的“8.18讲话”明确提出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问题。事实上,政治体制方面的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的开展起到了为经济改革清扫路的作用。以后党的十三大,又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这些都是邓小平所支持和肯定的。不过,政治体制改革涉及的问题远比经济体制改革要复杂,所以邓小平后来感到不能急于求成,而要看准了再干。

从90年代起,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采取了稳步推进、上下结合的方法,重点是配合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对行政体制实行改革。

新浪网:

改革很重要的一步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章百家:

其实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路最初基本是陈云的,就是计划为主、市场为辅。

从改革的过程看,这个思想很重要的一点是给市场以合法地位,过去市场是动不动就要割掉的“资本主义尾巴”。在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邓小平的作用主要有三点:一是他最早提出市场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不等于社会主义,打破了思想上的禁锢。二是他支持实行体制外先行的战略,也就是先让市场经济在体制外发展,逐步改变计划与市场在中国经济中所占的比例,为最终实行市场经济创造条件。三是他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一锤定音,使中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新浪网:

在那个面临抉择的时代,与邓小平同时代的人,除了他,还有能和他发挥同样作用的人吗?

章百家:

这个问题多少带点假设。以我个人的研究,很难有其他人能起那么大的作用。从个人的威望、远见、资格、能力、拥有的人脉资源等来看,邓小平确实更高一筹。特别是一大批有实力的老干部信服他,愿意跟着他干。如果没有邓小平,改革的力量很可能会分散,内耗就会增加。

通栏4标题

中国这样的大国,在经过十年动乱之后,能够很快稳定,没有出现大的混乱,这很不容易;更不容易的就是在两年的时间里找准了新方向,开辟了新道路。

新浪网:

目前,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的纪念活动开始逐步展开,纪念领导人诞辰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章百家:

对已故国家领导人的纪念不同于对一般历史人物的纪念,总会跟现实形势联系在一起。一方面回顾他的生平、历史贡献,一方面也要讲纪念他的现实意义,说明历史的传承,解释当下的政策。

邓小平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事实上,我们每个中国人的生活都因邓小平而与以往不同。可以说,邓小平改变了中国,而中国的发展又改变了世界。

新浪网:

这次110周年纪念面临的形势有什么新特点?

章百家:

中央第一次对邓小平作出评价是在1997年他刚逝世的时候。那年正好要开十五大,当时必须向国内外表明,邓小平去世后中国仍将按照他开辟的道路走下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到新的世纪。十五大的一个重要贡献是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进入新世纪后,改革开放进入全面建设小康新阶段,在纪念邓小平百周年诞辰时是与这个形势联系在一起的。不过,那时这个阶段刚开始不久。

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已进入决定性阶段,我国面临的各种问题越来越明显,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也越来越清晰。纪念小平诞辰110周年,肯定要和这个大形势紧密结合在一起。

新浪网:

关于改革开放的起始时间,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应从“文革”结束算起,也有人认为是十一届三中全会。

章百家:

这两种看法各有个的道理。现在正式的提法是以三中全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事实上,历史的转折都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下发生的。三中全会提出工作重心转移,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所以它是实现转折的标志。如果从过程看,“文革”结束后,中国社会就已经开始发生变化了。“文革”结束后的两年,可以说是改革开放的酝酿时期,是从“文革”到改革开放的过渡阶段。

新浪网:

现在看,这个过渡阶段的作用很重要。

章百家:

打倒“四人帮”之后,很多人都认识到“文革”这条路肯定不能再走下去了。但当时思想上还是比较混乱的,一些人觉得“文革”以前还是挺好的,应当回到那条老路上去,还有一些人认为那会重蹈覆辙,必须选择一条新路。但是这条新路在哪里?当时并不明确。

中国这样的大国,在经过十年动乱之后,能够很快稳定,没有出现大的混乱,这很不容易;更不容易的就是在两年的时间里找准了新方向,开辟了新道路。

新浪网:

在走向历史转折的过程中,邓小平的作用有多大?

章百家:

邓小平起的作用是很大的。这首先表现在推动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的转变上。他率先提出要准确完整地理解毛泽东思想,提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建议。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他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这是改革开放的宣言书,实际上成了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新浪网:

邓小平当时并不是一把手,为何能发挥这种作用。

章百家:

邓小平不是一个突然出现的历史人物。邓小平自己说他是第二代领导核心,但实际上,他也是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他领导革命和建设的经历之丰富很少有人能比。

他在“文革”中复出,实行治理整顿,在当时大得人心。后来虽又被打倒,但威信反而更高了。这些都使得在“文革”结束后,让邓小平尽快复出的呼声很高,他再次复出是众望所归。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起,他就是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主帅,虽然在名义上从不是一把手。

长治久安终归靠好的制度

政治上的稳定,受很多因素影响,但人民是否接受和信任现行制度是很重要的一条。看看世界历史就知道,一个政党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能作出的最大历史贡献,就是为这个国家的持续发展和长期稳定提供一套良好的制度体系。

新浪网:

邓小平强力的特质,是不是也是那个时代的需要?

章百家:

中国为什么要改革,是因为制度不完善,要改革就需要强有力的领导人。从理论上说,强有力的领导人可能带来两种结局,一种是把国家引向良性的发展,另一种就是可能出偏差,这就是风险。所以邓小平说,把一个国家的安危寄托在一个人的身上是很危险的,最终还是要靠完善的制度。

新浪网:

邓小平之后的改革开放,和他那个时代的改革开放有什么不同吗?

章百家:

中国的改革开放可以以世纪之交为界,分成两大段,前后两段面临的问题有很大差别。

简单说,前一段最重要的任务是改革计划体制和加快经济发展,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进入21世纪后面临的是市场建立起来后不完善不成熟的问题,发展也不再简单的经济增长速度问题。当一个国家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出现的经济社会问题已不能单独靠发展经济来解决了,而必须有政府机构、社会制度、环境体制等一系列的改革来配合。

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领导人已意识到进一步改革面临的问题同以前是不一样的,提出要深化改革,但矛盾要经过一段时间才会充分显现,解决新的难题也需要一段时间去探索。

经过这十多年的发展,到十八大后,问题在哪里、改革的重点应放到哪里已经越来越清楚,这就有可能取得新的突破。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已进入决定性阶段,我们正在全面深化改革。

新浪网:

改革开放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已经和以前有很大不同,以前的那些经验是否还适用呢?

章百家:

邓小平那个时代的经验是很宝贵的,完全可以借鉴。比如改革要有大思路,有明确的战略重点;改革措施需要带有普惠性,能使大多数人从中受益;改革需要广泛的参与,形成上层、中层、下层之间的良性互动,等等。

新浪网:

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看到当年邓小平提出的问题,比如腐败、收入差距拉大、体制机制的缺欠等,现在依然存在。

章百家:

邓小平当时提出这些问题,都是他已感到或有所预见的。他曾说过,发展起来之后遇到的问题,可能比没有发展时还要大。他早就提出,改革的目的是形成具有活力的、比较完善、比较稳定的社会主义制度体系。这是邓小平的一个大思想。

实现现代化,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就是建立起完备的制度体系。比如反腐败,最终解决这个问题要靠制度创新,有一套可以威慑和防止腐败的体制机制。

政治上的稳定,受很多因素影响,但人民是否接受和信任现行制度是很重要的一条。看看世界历史就知道,一个政党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能作出的最大历史贡献,就是为这个国家的持续发展和长期稳定提供一套良好的制度体系。苏联、东欧的例子最能从反面说明这个问题。随着那些政党的下台,整个制度的框架都被抛弃了,不是某个党被抛弃了,而是人民不愿在那种制度下生活了。苏联、东欧的政治体制已经没有生命力,那些政党的失败也可以说是不可避免的。

实现中国的长治久安终归靠好的制度。我们的现行体制其实有很大的调整、改革、创新和完善的空间。在全面深化改革阶段,各方面的制度建设已受到高度重视,并提上了日程。时不待我。

(杨华云)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