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结婚没安全感,所以要聘礼?

农村人可能会觉得,结婚不能太容易,越折腾,男方越会对自己的姑娘好。如果轻而易举就把婚事办了,如果让男方感觉结婚太容易了,万一将来两口子出现了矛盾,离婚岂不是也变得容易了?只有提高结婚的成本,男方才会珍惜婚姻,才能对自己的闺女好。农村人不懂什么“婚姻经济学”,但他们却试图用经济制约的手段,来保证晚辈们婚姻的稳定,特别是女方的角度考虑,聘礼越高,婚姻的安全阀门会越牢固。

 

农村聘礼何以成“灾”

文/陈方

回老家参加一个表弟的婚礼。亲戚们谈论最多的是,表弟娶了一个外地的媳妇,这也是他们最艳羡的。

表弟今年25了,在农村,他算是晚婚。这两年表弟一直在安阳打工,姑姑一直为他找媳妇的事担心。两年前,姑姑几乎逢人便问有没有合适的姑娘给表弟介绍介绍。姑姑恐怕不会想到,表弟今天结的这门亲事一时让她成为村里人羡慕的对象。

新娘挺漂亮的,但这不是关键,关键的是,这门亲事姑姑家并没有下聘礼,只是象征性地向女方娘家表示了表示。在我的老家农村,现在娶个媳妇,聘礼现在已经高达六七万。六七万对农民是什么概念?如果仅仅是在农村务农,今年麦子每市斤的价格是1.3元,一亩地的毛收入也就千余元,刨去农药、化肥、水电等成本,能落个500元就不错了。六七万相当于他们几年的收入?

因为表弟的媳妇是在打工时认识的,老家也不是我们本地农村的,所以这门亲事省去了好多繁文缛节,最重要的是省去了聘礼,这可是农村人结婚的一大心病。

按说,聘礼并不是个坏事物。中国古代,“彩礼”是婚礼程序之一。周代是礼仪的集大成时代,彼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礼仪,《仪礼》中有详细规制,整套仪式合为“六礼”,西周时确立并为历朝所沿袭的“六礼”婚姻制度,是“彩礼”习俗的来源。

聘礼延续至今,已经成了结婚的一道“手续”,特别是在农村,民间风俗是送彩礼之后视为婚约正式缔结,一般不得反悔。若女方反悔,彩礼要退还男方;若男方反悔,则彩礼一般不退。

只不过这些年来,聘礼好似中国的房价,一路猛涨让人咋舌不已。我的同事曾对河北农村的聘礼情况进行过一个调查。在石家庄周边农村,结婚聘礼已经完全超出了一个普通家庭所能承受的范围,其中赵县个别区域彩礼甚至高达15万元。这还不包括盖新房、置办酒席等其他花费。石家庄周边的赵县农村还流行新的“三金一响”,所谓的“三金”并不是以前所指的金戒指、金耳环、金项链,而是三斤百元大钞,三斤百元人民币称重约15万元。“一响”以前指的是摩托车,现在所指的则是小轿车。在邢台一些农村,没有40万根本娶不起媳妇,女方条件是越来越高了,除了彩礼大涨外,现在都要“三小”,“三小”是指要有小汽车、在县城里有小楼(单元房)、婆婆年龄要小。

在农村,聘礼已经成了“祸害”,但它却是必须要有的“礼节”。我曾开玩笑和亲戚们说,“这哪里是嫁闺女,简直是卖闺女啊!”农村有着养儿防老的观念,谁家要是没有一个儿子,总感觉低人一等。但是,如果有一两个儿子,儿子们的婚事往往压得父辈们直不起腰来。

我老家的农村,很多人结婚都要借钱,谁家办了婚事,如果没有外债,那真是天大的幸福。我一直想不通农村人嫁姑娘为什么一定要让婆家出那么高的聘礼,聘礼一般都归女方娘家所有,在我老家,女方陪送的嫁妆少之又少。其实娘家人都清楚,婆家因为娶媳妇欠了外债,儿子结婚后会分家,一分家很多外债都是放在了儿子头上,那自己的闺女跟着有外债的丈夫一起过日子,生活压力不是也要一起扛么?为什么一定要有聘礼这个东西呢?

舆论在批评聘礼时,总免不了说说“面子”“攀比”等问题。没错,中国人都好面子,别人家嫁闺女彩礼是8万,自己家的闺女凭什么要降低聘礼?降低了聘礼,女儿嫁到婆家后会不会受白眼?

其实在“面子”之外,或许还和“安全感”有关吧。农村人可能会觉得,结婚不能太容易,越折腾,男方越会对自己的姑娘好。如果轻而易举就把婚事办了,如果让男方感觉结婚太容易了,万一将来两口子出现了矛盾,离婚岂不是也变得容易了?只有提高结婚的成本,男方才会珍惜婚姻,才能对自己的闺女好。农村人不懂什么“婚姻经济学”,但他们却试图用经济制约的手段,来保证晚辈们婚姻的稳定,特别是女方的角度考虑,聘礼越高,婚姻的安全阀门会越牢固。

靠聘礼试图维持婚姻的稳定当然只是女方一厢情愿的想法,事实上聘礼对婚姻的保障系数有多高,也并没有人统计过。看得见的事实是,聘礼越来越高,它已经成了农村人结婚的负担。在表弟的婚礼上,有的亲戚“教育”自己的孩子,从外地找个媳妇,没那么多聘礼的事儿,能为老爹老妈省多少心啊。也有的亲戚盘算着,家里最好还是一儿一女,没有儿子,觉得心里不安稳,有个女儿,正好可以用女儿从婆家讨来的聘礼给儿子结婚用。

亲戚说的没错。看看那些有儿有女的农村家庭,哪怕女儿是妹妹,儿子是哥哥,那也一定要把女儿的婚事排在前边,把女儿结婚收来的聘礼再奉送给儿子媳妇的娘家,这样省去了自家再去借外债,也算是实现了自己家的“经济循环”。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